森林防火知识讲座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3559599 上传时间:2022-12-18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63.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森林防火知识讲座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森林防火知识讲座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森林防火知识讲座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森林防火知识讲座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森林防火知识讲座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森林防火知识讲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森林防火知识讲座(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森林防火知识讲座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森林是地球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 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基础。当前,全球普遍存在的温室效应、水土流失、土地 荒漠化、水资源减少、物种消失、洪涝灾害等生态环境恶化的严重问题无不与森 林的锐减密切相关。地球森林资源锐减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人们的过量采伐, 另一方面是受各种灾害的危害,而在危害森林的诸多灾害中又以火灾最为严重。 据不完全统计世界平均每年发生森林火灾约 22万起,过火森林面积达 640 多万 公顷,约占全球森林总面积的1.8%。进入70年代,因全球气候变暖等原因, 森林火灾次数和损失都呈上升趋势。据有关资料介绍,70 年代以来,全球发生

2、受害森林面积100万公顷以上的特大森林火灾数十起,烧毁森林达数千万公顷。 1997年东南亚森林大火破坏了450万公顷的森林,其浓烟笼罩苏门答腊岛并殃 及邻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使该地区7000万人遭受烟尘污染伤害,造成飞机失 事、轮船停航。据专家测算,印尼森林大火释放的二氧化碳数量可能超过西欧所 有汽车和电站一年排放的二氧化碳总和。我国也是森林火灾严重的国家,据统计, 建国以来,全国共发生森林火灾 69.4 万次,受害森林面积 3864 万公顷,烧死烧 伤 3.3 万人,直接经济损失数千亿元。对于 1987 年我国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 大家一定还记忆犹新,这场大火燃烧了27个昼夜,过火面积13

3、3万公顷,烧毁 的森林相当于整个海南省的森林面积,造成213人死亡、226人受伤,5.6万多 灾民无家可归。1999 年山西汾阳森林火灾一次烧死 23人,惊动了党中央、国务 院,牵动了全国亿万人民的心。由此可见,一旦发生森林大火,不仅无情毁灭森 林中的各种生物,破坏陆地生态系统,而且其产生的巨大烟尘将严重污染大气环 境,直接威胁人类生存条件。而且扑救森林火灾需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扰乱所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 生活秩序,直接影响社会稳定。在新世纪,随着经济、社会和气候条件的变化, 今后的森林防火形势将更加严峻。什么是森林防火,简单的说,森林防火

4、就是指森林、林木和林地火灾的预防 和扑救。预防森林火灾的发生,就要了解森林火灾发生的规律,采取行政、法律、 经济和工程相结合的办法,运用科学技术手段,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发生次数。 扑救森林火灾,就是要了解森林火灾燃烧的规律,建立严密的指挥系统,组织强 有力的扑火队伍,运用有效的、科学的、先进的扑火技术、设备和方法,最大限 度地减少火灾损失。森林防火是一门涉及林学、生态、气象、物理、化学、机械、 航空、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综合性科学,只要人们充分认识了森林防火的重要性, 相信科学,依靠科学,森林火灾是可以预防的。第一章 林火原理一、森林燃烧森林中任何可燃物(有机物),在氧化时能放热和发光的化学反应称

5、森林燃 烧。它是自然界中燃烧的一种现象。一)森林燃烧的性质具有两种性质:一种是有破坏性的,另一种是有益的。1、森林火灾:是指凡是森林起火,失去人为控制,不断扩展与蔓延,给森 林生态系统和人类带来一定损失和危害。火灾大小的划分,其标准和范围的确定,世界各国都不尽相同。我国南、北 方林区,在划分特大火灾与大火灾的面积上也有区别。森林过火面积与成灾面积(受害面积)是有区别的。凡是被火烧过的树林, 不论林木是否烧死或受害即称为过火面积;而成灾面积(受害面积)是在受害的 单位面积上,成林被烧毁或烧死株数在 30%以上,幼林株数在 60%以上称之。2、安全用火:是指在人为的控制下,在一定的地点进行安全用火

6、,达到预 期的目的和效果,对森林生态系统和人类均有益处。如炼山造林。(二)森林燃烧三要素燃烧需要可燃物、空气(氧气)和一定的温度,称为燃烧三要素。森林发生 燃烧,也必须具备这三个条件。这三者是连锁在一起的,构成了燃烧三角,如果 破坏了其中任一条锁链,这个燃烧三角就会破坏,燃烧就不能进行。扑救森林火 灾时,只有消除其中一个要素,森林燃烧就会停止。燃烧需要一定的温度,也就是温度必须达到可燃物的着火温度(燃点)时, 燃烧才能进行。各种可燃物燃点的差异很大。一般干枯杂草的燃点为 150 200oC ,木材燃点为 250300oC 。要达到这样高的温度必须要有外界的火源, 一旦可燃物达到燃点后,就不需要

7、外界的火源,依靠自身释放的热量就可以继续 燃烧。1可燃物。可燃物一般为有机物。森林中所有的有机物质均属于可燃物。 如树叶、枝、干、根、枯枝落叶、林下草本植物、苔藓、地衣、腐殖质和泥炭等 均可燃烧。森林可燃物是森林燃烧的物质基础。根据可燃物燃烧特点可分为有焰 燃烧和无焰燃烧:(1)有焰燃烧,也称明火。即燃烧时能挥发可燃物气体产生火焰。如杂草、 枯枝、落叶、树干、枝丫、采伐剩余物,地衣、苔藓等。它们占森林可燃物总量 的 8590%。其燃烧特点是:蔓延速度快,燃烧面积大,消耗自身的热量少,容 易扑打。其燃烧属烛火型燃烧,要扑灭之,如同对待燃烧蜡烛一样,可以采取风 吹、扑打的办法,降低可燃物气体的含量

8、,使火熄灭。(2)无焰燃烧,也称暗火。在燃烧时,不能分解足够的可燃性气体,也就 不能产生火焰。如泥炭、腐殖质和腐朽木等。它们占森林可燃物总量的610%。 其燃烧的特点是:蔓延速度慢,持续时间长,消耗自身的热量多, 产生的热量 多占自身热含量的 50,不易发现和扑救,但易复燃。所以泥炭在较湿的情况 下,仍然可以继续燃烧。无焰燃烧属于香火型,主要靠离子振动传热。如果以风 力扑火,只能愈吹愈大,只能用扑打、沙土掩埋、水浇灌和将燃烧物扒开等办法, 降低氧气含量,破坏离子振动传热,达到灭火目的。2、助燃物(氧气)。氧气是助燃剂,氧气在一定温度下变成活化氧,这种 活化氧与可燃物接触很快燃烧,如果气压高、温

9、度低,空气中氧的含量就会增加, 有利于燃烧。如果空气中的氧气从 21%减少到 14%18%时,燃烧就会停止。3、一定温度(火源)。温度的作用在于促使氧活化,同时可使可燃物热解, 挥发可燃性气体。当外界对可燃物进行加温时开始的温度上升是十分缓慢的,大量的水蒸气蒸 发,可燃物的可燃性气体随着开始挥发而冒烟,称为引火点。随后,可燃物升温 加快,出现大量可燃物气体,达到着火温度时称为燃点。以上三要素缺一不可,缺一火灭。这就是燃烧三角,扼要地阐明了燃烧的原 理及其应用,灭火时就根据这个原理进行。(三)燃烧过程森林燃烧的过程一般分为预热、气体燃烧和石灰岩燃烧三个阶段。1、预热阶段。即外界温度未到达燃点时的

10、阶段。在外界火源作用下,可燃 物温度逐渐上升,大量水蒸气蒸发,伴随产生大量的烟,有部分可燃性气体挥发, 还不能燃烧,这时可燃物收缩而干燥。如叶子卷曲等。2、气体燃烧阶段。可燃物冒烟后,温度上升很快,继续受热分解,挥发出 大量的一氧化碳、氢气和碳氢化合物等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和后变成可燃混和 气体,氧化、放热过程加快、加剧,当达到燃点后,可燃气体立即被点燃,产生 很多有毒物质(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放出大量的光和热能。并使附近的可燃物 温度上升,引起燃烧蔓延。3、木炭燃烧阶段。木炭燃烧即固体燃烧,当木材完全变为木炭后,有火焰 的燃烧就停止,即转入木炭无火焰燃烧阶段,看不到火焰,只有炭火。木炭燃烧

11、属于固体炽热燃烧,因燃烧发生在固体表面,也就是表面炭粒子燃烧,故又称为 表面燃烧。最后产生灰分。如木炭燃烧是一层层往内燃烧。它虽然没有火焰,但 仍能产生少量的光和热。(四)火的蔓延火之所以能蔓延,与传播有关。1、火的传播方式(1)热对流。热空气比冷空气轻,因而向上运动,周围冷空气补充从而形 成对流柱,由于热对流,可使地表火(平面火)转变为树冠(立体火)。对流柱高度取决于风的廓线(风的垂直分布),一般对流柱高度 10002000 米。而1987 年大兴安岭持大森林火灾达到了 6000 米高。(2)热幅射。象电磁波一样,幅射热强度是与两个物体之间距离的平方成 反比,因此,燃烧愈快,幅射传热愈强烈。

12、(3)热传导。上述两方式是可燃物外部传导方式,而热传导是内部传热方 式。传热速度取决于其传导系数的大小。系数大则传导快。木材是不良导体,传 导慢。风加速了这三种方式的传播速度。2、火蔓延速度的测定计算方法(1)线速度。即从火起点到终点距离与时间之比,以米/秒(分)表示。(2)面积速度。即从火场面积与时间之比,得出单位时间的面积,以米2 秒/(分)或亩/小时表示。二、林火原因林火的发生是有一定原因和规律的,主要与森林可燃物、火源及天气条件有 关。其中火源是发生火灾的主导因子,火源可分为天然火源和人为火源两大类。(一)自然火。是一种难以控制的自然现象。有火山爆发、陨石堕落、泥炭 自燃,雷击起火等。

13、主要是雷击起火,世界上,太平洋附近地区的雷击火最多, 美国、加拿大、前苏联雷击火约占火源的 710%。中国的雷击火主要发生在大 兴安岭、内蒙的呼盟、新疆的阿尔泰山。我国的雷击火占总火源的比例虽很小, 只 1%,但一旦着火往往造成的森林损失是巨大的。要减少雷击火的危害,关键 是及早发现。(二)人为火。是发生火灾最主要的原因,世界上人为火一般在 90%以上, 如前苏联93%,美国 91.3%,中国 99%。国外主要是疏忽大意及旅游事业的发展 而引起,我国主要是生活、生产上用火造成。另外还有一些迷信用火火源,近年 来有发展趋势。三、林火种类对森林火灾的燃烧状况进行分类,正确估计火灾的危害和可能引起的

14、后 果,对于正确预防和扑救火灾,正确实施扑火技术,组织扑火力量,配备扑火工 具十分重要。(一)根据森林燃烧的部位,通常分为地表火、树冠火和地下火三种类 型。1、地表火(地面火)地表火是林地表面燃烧的火,分布最多,最常见。约占火灾的90%以上。其 特点是:火沿平地表面蔓延,烧掉地被物、危害幼树、灌木、下木、烧伤大树干 基和露出地面的树根,影响树木的生长,而且易引起森林病虫害的发生,有的甚 至造成大面积的林木枯死和水土流失,面积大可改变森林生态系统,轻度地表火 可改善林地卫生。地表火的烟为浅灰色,温度可达 400oC 左右。在各类火灾中, 地表火发生率最高。根据其蔓延速度的快慢,地表火又可分为两类

15、:(1)急进地表火。火蔓延速度快,通常每小时可达几百米或者 1 公里以上, 在地表可跳跃前进,火烧不匀,火烧迹地为顺风伸展成三角形或长椭圆形。如 “8756”大火是急进地表火为主,树冠火为辅的特大森林火灾,速度最快达每小 时 20 公里,一般每小时 56 公里。(2)稳进地表火。火蔓延速度慢,一般每小时几十米,燃烧时间长,温度 高,强度大,燃烧彻底,破坏性大。火烧迹地为椭圆形。2、树冠火树冠火是指沿树冠蔓延和扩展的火。一般由地表火上升引起,偶尔有雷击火 引起。约占火灾 4%。这种火多为地表火遇到针叶幼树群、枯立木、低垂树枝和 强风影响时发生。树冠火经常与地表火同时并发,既可烧毁树木的枝叶和树干

16、, 又可烧毁地被物、幼树和下木。树冠火的烟为暗灰色,温度可达到 900oC 左右, 烟雾可高达几千米,破坏性大,不易扑救。在火头前,还经常有燃烧的树桠、碎 木和火星,加速火的蔓延,更难以控制,易引起新火源。发生树冠火有其一定条 件:即气候长期干旱,可燃物特别干燥;地表火遇强风;多发生在针叶林中;樟 树等富含油脂也易发生树冠火。按其蔓延情况又分两类型:(1) 连续型树冠火 、急进树冠火(狂燃火)其特点是:火焰飘流前进,蔓延速度快,一般每 小时820 公里;上、下形成两股火,下面的火落在后面,一般中等枝条全烧, 大枝不烧;迹地呈长椭圆形。 、稳进树冠火(遍燃火),是最严重的火灾,火烧速度慢,顺风每小时58 公里。上、下燃烧彻底,温度高,强度大,破坏性最大。迹地为椭圆形。(2) 间歇型树冠火一般由强烈地表火烧至树冠,因树冠不连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