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苏教版数学教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63502575 上传时间:2022-12-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7.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苏教版数学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一苏教版数学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一苏教版数学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一苏教版数学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一苏教版数学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苏教版数学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苏教版数学教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苏教版数学教案 使学生掌握等比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发现等比数列的一些简单性质,并能运用定义及通项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一起看看高一苏教版数学教案!欢迎查阅! 高一苏教版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等比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发现等比数列的一些简单性质,并能运用定义及通项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培养运用归纳类比的方法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运用方程的思想的计算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积极动脑的学习作风,在数学观念上增强应用意识,在个性品质上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本节的重点是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及其简单应用,其解决办法是归纳、类比。 本节难点是对等比数列定义及

2、通项公式的深刻理解,突破难点的关键在于紧扣定义,另外,灵活应用定义、公式、性质解决一些相关问题也是一个难点。 教学过程 二、教法与学法分析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主要采用观察、分析、类比、归纳的方法,让学生参与学习,将学生置于主体位置,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知识的形成过程转化为学生亲自探索类比归纳的过程,使学生获得发现的成就感。在这个过程中,力求把握好以下几点:_ 通过实例,让学生发现规律。让学生在问题情景中,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力求使学生学会用类比的思想去看待问题。营造_的教学氛围,把握好师生的情感交流,使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让学生唱主角,老师任导演。力求反馈的全面性、及时性。通

3、过精心设计的提问,让学生思维动起来,针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老师进行适当的调控。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不急于把结果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分析、类比得出结果,老师点评,逐步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以启迪思维为核心,启发有度,留有余地,导而弗牵,牵而弗达。这样做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机会,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思考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使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三、教学程序设计 (4)等差中项:如果a、A、b成等差数列,那么叫做与b的等差中项。 说明:通过复习等差数列的相关知识,类比学习本节课的内容,用熟知的等差数列内容来分

4、散本节课的难点。 .导入新课 本章引言中关于在国际象棋棋盘各格子里放麦粒的问题中,各个格子的麦粒数依次是: 1,2,4,8,23 再来看两个数列: 5,25,15,625,. 说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类比等差数列的定义得出等比数列的定义,为进一步理解定义,给出下面的问题: 判定以下数列是否为等比数列,若是写出公比,若不是,说出理由,然后回答下面问题。 1,-,-,-8 -1,-4,8 -1,-1,-1, 1,0,, 提出问题:(1)公比能否为零为什么首项1呢 ()公比q=1时是什么数列 ()q是递增数列吗0递减吗 说明:通过师生问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学习热情,活跃课堂

5、气氛,同时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另外通过趣味性的问题,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发现等比数列的定义及其通项公式的强烈_。 3.尝试推导通项公式 让学生回顾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引导推出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推导方法:叠乘法。 说明:学生从方法一中学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并从次数中去发现规律,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另外回忆等差数列的特点,并类比到等比数列中来,培养学生的类比能力及将新知识转化到旧知识的能力。方法二是让学生掌握“叠乘”的思路。 4.探索等比数列的图像 等差数列的图像可以看成是直线上一群孤立的点构成的,观察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你能得出什么结果它的图像如何 变

6、式2.等比数列an中,22,a932,求q. (学生自己动手解答。) 说明:例1的目的是让学生熟悉公式并应用于实际,例2及变式是让学生明白,公式中,q,n,an四个量中,知道任意三个即可求另一个。并从这些题中掌握等比数列运算中常规的消元方法。 6.探索等比数列的性质 类比等差数列的性质,猜测等比数列的性质,然后引导推证。 7.性质应用 例3.在等比数列a中,a2,0=0,求a15 (让学生自己动手,寻求多种解题方法。) 方法一:由题意列方程组解得 方法二:利用性质2 方法三:利用性质3 例4(见教材例3)已知数列an、bn是项数相同的等比数列,求证:abn是等比数列。 8.小结 为了让学生将获

7、得的知识进一步条理化,系统化,同时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及练习后进行再认识的能力,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进行总结。 1、等比数列的定义,怎样判断一个数列是否是等比数列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每个字母代表的含义。 3、等比数列应注意那些问题(a10,q0) 4、等比数列的图像 5、通项公式的应用(知三求一) 6、等比数列的性质 7、等比数列的概念(注意两点同号两数才有等比中项 等比中项有两个,他们互为相反数) 8、本节课采用的主要思想 类比思想 9.布置作业 习题.、. 10.板书设计 高一苏教版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掌握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1)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

8、,体会转化的思想; (2)用方程的思想认识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利用公式知三求一;与通项公式结合知三求二; .通过公式的灵活运用,进一步渗透方程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等价转化的思想 3.通过公式推导的教学,对学生进行思维的严谨性的训练,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知识结构 先用错位相减法推出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而后运用公式解决一些问题,并将通项公式与前项和公式结合解决问题,还要用错位相减法求一些数列的前项和. (2)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难点是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的推导与应用公式的推导中蕴含了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分类讨论思想,错位相减法等),这些思想方法在其他数

9、列求和问题中多有涉及,所以对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的要求,不单是要记住公式,更重要的是掌握推导公式的方法.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是分情况讨论的,在运用中要特别注意和两种情况 教学建议 (1)本节内容分为两课时,一节为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的推导与应用,一节为通项公式与前项和公式的综合运用,另外应补充一节数列求和问题 (2)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的推导是重点内容,引导学生观察实例,发现规律,归纳总结,证明结论 (3)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的推导的其他方法可以给出,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4)编拟例题时要全面,不要忽略的情况 (5)通项公式与前项和公式的综合运用涉及五个量,已知其中三个量可求另两个量,但解指数方程难度

10、大. (6)补充可以化为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数列求和问题 教学设计示例 课题:等比数列前项和的公式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初步运用这一方法求一些数列的前项和. ()通过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猜想、分析、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3)通过教学进一步渗透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辩证观点,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公式的推导及运用,难点是公式推导的思路. 教学用具 幻灯片,课件,电脑.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问题见教材第129页)提出问题:(幻灯片) 二、新课讲解: 记,式中有4项,后

11、项与前项的比为公比2,当每一项都乘以2后,中间有62项是对应相等的,作差可以相互抵消. (板书)即, , 得即 由此对于一般的等比数列,其前项和,如何化简 (板书)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 仿照公比为的等比数列求和方法,等式两边应同乘以等比数列的公比,即 (板书)两端同乘以,得 , 得,(提问学生如何处理,适时提醒学生注意的取值) 当时,由可得(不必导出,但当时设想不到) 当时,由得. 于是 反思推导求和公式的方法错位相减法,可以求形如的数列的和,其中为等差数列,为等比数列. (板书)例题:求和:. 设,其中为等差数列,为等比数列,公比为,利用错位相减法求和. 解:, 两端同乘以,得 , 两式相减得

12、 于是. 说明:错位相减法实际上是把一个数列求和问题转化为等比数列求和的问题. 公式其它应用问题注意对公比的分类讨论即可. 三、小结: .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推导中蕴含的思想方法以及公式的应用; .用错位相减法求一些数列的前项和. 四、作业:略 高一苏教版数学教案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熟悉与数列知识相关的背景,如增长率、存款利息等问题,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抽象转化的能力以及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应用仪式。 教学重难点 熟悉与数列知识相关的背景,如增长率、存款利息等问题,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抽象转化的能力以及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应用仪式。 教学过程 【复习要求】熟悉与数列知识相关的背景,

13、如增长率、存款利息等问题,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抽象转化的能力以及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应用仪式。 【方法规律】应用数列知识界实际应用问题的关键是通过对实际问题的综合分析,确定其数学模型是等差数列,还是等比数列,并确定其首项,公差(或公比)等基本元素,然后设计合理的计算方案,即数学建模是解答数列应用题的关键。 一、基础训练 1.某种细菌在培养过程中,每20分钟_一次(一个_为两个),经过3小时,这种细菌由1个可繁殖成() A、511B、512、103D、1024 2.若一工厂的生产总值的月平均增长率为,则年平均增长率为() A、B、 C、D、 二、典型例题 例1:某人每期期初到银行存入一定金额A,每期利率为p,到第n期共有本金nA,第一期的利息是Ap,第二期的利息是(n-1)p,第n期(即最后一期)的利息是Ap,问到第期期末的本金和是多少 评析:此例来自一种常见的存款叫做零存整取。存款的方式为每月的某日存入一定的金额,这是零存,一定时期到期,可以提出全部本金及利息,这是整取。计算本利和就是本例所用的有穷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