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水区功能开发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3499922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28.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滨水区功能开发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滨水区功能开发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滨水区功能开发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滨水区功能开发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滨水区功能开发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滨水区功能开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滨水区功能开发(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转型期城市滨水区功能开发研究以上海市蕰藻浜为例1 研究背景城市滨水空间是指城市范围内水域和陆域相接的一定范围的区域, 其特点是水与陆域共同构成环境的主导因素。滨水区往往是城市发展的 起点,河流。湖泊、海洋往往与城市形成有重要的关系,城市发展历程 中的各个阶段,无疑都与水密切相关。无论是农耕时代,还是战争年代, 一直到工业化时代,滨水空间一直是发展的重点。世界上任何一个大城 市的滨水区发展都经历过发展、繁荣、衰败、复兴的历程。近 30 年来,随着后工业时代的来临,道路交通的高速发展,陆域 交通逐渐替代了水运交通,河道的交通功能越来越减弱。人们对于旅游、 游憩和户外活动的提倡,造成对开敞空间的热衷

2、,而城市滨水地区濒临 水面,视野开阔与市民居住地距离近,成为旅游、娱乐和户外活动的理 想场所。因此,滨水区已成为城市现代服务业经济发展阶段不可缺少的, 也不可多得的空间,另外历史建筑所沉淀的记忆价值也使具有城市发展 印记的滨水区得到进一步的重视。如何提升滨水区环境,如何在保护历 史记忆的同时实现滨水区的调整,如何在发展现代服务业过程中提升滨 水区空间的价值,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值得探讨的问题。我国城市开发滨水区是政府为了改善滨水区环境,推动产业发展 的城市建设举措,在政府主导下、逐步市场经济化下的城市建设和开发。 在此背景下,上海城市滨水区的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机遇。特 别是浦江两岸的综合开

3、发及世博会的两个重要发展契机。浦东开发与陆 家嘴金融贸易中心的飞速发展、港口外迁和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上海市 委市政府提出“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这一继浦东开发开放后的战略决 策,拉开了上海城市空间建设、城市功能综合提升的新篇章。尤其是 2010 年的上海“世博会”的召开,为上海在有限空间下如何转型发展 提出了高一层次的命题,也为上海城市的新一轮空间发展,在如何发展 服务经济、保护历史文脉、彰显城市魅力等多元化的发展奠定了新的基 础。宝山区位于长三角城市发展带的前沿,区位条件优越,具有上海 中心城、近郊和海岛及各类综合发展优势。宝山是上海唯一的既临长江 又扼黄浦江的滨江城区,区域内具有蕰藻浜等丰富

4、的内河网系统。特别 是以“世博会”为契机,黄浦江两岸开发的向北延伸,同时宝山邮轮港 的建设给宝山的滨江发展注入了全新的内涵。而蕰藻浜是江苏贯穿到上 海,原为吴淞江-苏州河的一条支流,是上海城区内河网络系统最重要 的“一环”,而该河道在宝山区境内东西贯穿全境,是上海市北部地区 的“母亲河”。本研究将基于对蕰藻浜滨河沿岸地区现状条件的分析,对蕰藻浜 沿岸地区进行合理的功能开发研究,对老工业区滨水空间的发展探索一 定的思路2 现状分析蕰藻浜位于上海市北部,西起(嘉定区)吴淞江,流经宝山区,东 入黄浦江。全长34.1 公里。汇纳大小支流19 条,是上海市三大干流之 一。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嘉定

5、知县单迈主持疏浚蕰藻浜,使河道 长达二十余公里。清顺治八年(1651)至同治六年(1867),先后疏浚 7 次。解放后,蕰藻浜又经多次疏浚,成为横贯嘉定、宝山的一条干河。蕰藻浜在宝山境内长16.7 公里,流经宝山区大场镇、顾村镇、庙行 镇、杨行镇、张庙街道、淞南镇、吴淞镇等7 街镇。蕰藻浜在宝山境内 宽度以 80 米至 100 米为主,局部地段略有缩放。现状蕰藻浜沿岸地区陆域面积约为39.32 平方公里,现状有大片的 农田和开敞空间,散乱的农宅,大部分为仓库和码头密集区,是冶金、 钢铁、造纸和化工类工业用地。两岸环境衰败混乱,功能单一,土地利 用低效,大部分企业已经转产,靠廉价出租土地维持。城

6、市形象脏乱差, 严重与周边地区发展不想吻合。3 城市滨水区开发的相关研究3.1 城市滨水区概念滨水是城市中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系指“与河流、湖泊、海洋毗 邻的土地建筑,亦指城镇临近水体的部分。”滨水按其毗邻水体性质的 不同可分为河滨、江滨、湖滨和海滨。城市滨水区的概念笼统说就是“城 市中陆域与水域相连的一定区域的总称,其一般由水域、水际线、陆域 三部分组成。”城市滨水区建设大致可以分为开发、保护和再开发三种类型。城市 滨水区开发从普遍的规划用途上可确定为商贸、娱乐休闲、文化教育和 环境、历史、居住和交通港口设施六大类。日本在 1977 年制定的第三次全国综合开发计划中提出了与水域相 关的三个开

7、发概念:岸域开发、滨水区开发和水边开发,大致可以完整 地概括城市滨水区开发建设的内容、规划设计重点及相互关系。3.2 城市滨水区发展案例分析3.2.1 西班牙毕尔巴鄂市的依河转型西班牙的毕尔巴鄂市在三十年前,环境问题严重,工业结构陷入危 机,而三十年后,依河改造、提升而发展起来的城市让世人惊叹,被无 数城市规划学者定义为“城市革命”。这样的变化归功于在改造过程中 制定的一系列饱含智慧的改造措施,尤其是寻求到城市与河流之间新的对话,城市空间通过河流而更加有机地串联起来,实现工业城市到创造性经济过渡和寻求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城市。毕尔巴鄂临海,经历了港 口的潮涨潮落,成为了欧陆最大 的港口之一。而城市

8、内河近入海 口,成为了港口、造船厂、发电 厂、货运码头等重要的通道。而上世纪 80 年代开始,工业的单一化发展,钢铁 造船业等重工业逐渐走下坡路,当时社 会动荡,失业率下降,环境遭受到严重污染,城市社会性问题层出不穷。因为 整个城市面向河,原有的产业都依靠河,因此当转型的课题摆在政府面 前的时候,发现关键要将河作为城市背景,将河两侧的问题区转型为美 好区。这样城市转型的突破口找到以后,毕尔巴鄂市通过找寻了一批全世界闻名的设计大师,通过对港口改造、海滨大道、桥梁、环境景观等 项目的建设,完成了整体性的转变,以此为依托,在河岸两侧兴建起以 古根海姆博物馆为代表的一大批博物馆、文化中心、音乐厅等文化

9、性项 目及大学科研基地,城市整体实现转型,产业也从重工业基地逐步向旅 游业、现代科技、服务业转变。尤其是在河岸两侧,保留了部分老工业 建筑,如原造船厂,通过改造、加建,改造为城市会展中心与音乐厅, 宽敞的工业厂房空间与唯美的滨水景观形成统一,在河水的倒影下变化得美轮美奂。城市向入海口敞开,最重要、最新颖的规划在水畔展开。3.2.2 美国匹兹堡的河岸文化发展匹兹堡位于美国东海岸的宾夕法尼亚州,是美国著名的工业城市, 有“世界钢铁之都”之称,承担着全美70%的钢铁生产任务。但是由于 匹兹堡的经济过于依赖钢铁工业,所以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几乎到了让 人难以想像的地步,到了上世纪 50 年代,简直已经是

10、“土不能植、水 不能饮、空气也不能呼吸”。至此,匹兹堡政府终于意识到了环境的重 要性,开始对匹兹堡地区进行历时30 年的改造。到了 70 年代末,他们 终于把“绿色”彻底地还给了匹兹堡,并且一直将“绿色宜居”的概念 和本质保持了下来。匹兹堡市内有三岔的河流在 城区内部贯穿,城市同样也是依托 河流大力转型发展,为提高城市的 文化品位,匹兹堡大力支持博物 馆、图书馆、美术馆等文化产业发展,在城市河的南岸形成独具特色的 文化休闲区。原有的钢铁工业巨头在遗留下污染的同时,也留下了大量 的工业建筑,在河岸两侧的空间里,这些工业厂房与仓库已经被大量改 造为科技产业园区、博物馆、文化区域。政府为使公众享有更

11、多的城市公园,通过制定土地使用法规,为沿 河旧工业区的改造提供了便利,在转型企业的过程中,释放出犹如珍珠 般的绿化空间来。匹兹堡三岔港的特色,更为城市带来独特的活力,尤 其是河上的桥梁,有“三姐妹”美称的三座桥梁,给城市带来无限的魅 力。匹兹堡的产业园区和科技园区在城市中具有很强的地位,而且完全 与城市融合发展,居住与商业围绕产业园区发展,生物医药、机器人研 发、大学产业、文化产业都已成为美国领先的产业领域。而这些产业园 区全部都依河发展,城市产业园区与居住区、文化区、绿化空间完美的 通过河流而串联成片。3.2.3 案例总结作为生存、灌溉和运输的必要源泉,水与人类最早的文明起源相关。 世界上许

12、多著名城市都地处大江大河或海陆交汇之处,便捷的港埠交通 条件不仅方便了城市的日常运转,同时还常使多元文化在此碰撞融合, 并形成独特的魅力。工业化时期,大量企业需要港口岸线,因此大量的重化工企业、钢 铁企业、造船业等工业企业都临水而建。而新时期城市发展过程中,在 提升城市产业发展、彰显城市魅力的过程中,滨水空间又是一个城市不 可缺少的元素。因此,在实现城市转型过程中,大部分城市都将“临水” 的空间做到完美,主要将滨水空间转型为四大要素:其一是产业转型, 大量的老工业区遗留下成片的仓库、厂房用来改造,改造形成的科技园 区、现代服务业区域与工业建筑共同形成具有历史记忆的滨水空间,还 原一段工业化时代

13、的建筑记忆。其二为文化功能,滨水空间中文化功能 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与“水“相结合的文化体现的是城市的魅力和 活力。其三为绿化空间,在滨水空间提升过程中,如何形成具有一定功 能性的绿化空间,对于提升城市整体品质都将是至关重要的要素。其四 为功能性建筑与家具,对于滨水区域的特殊空间,桥梁、慢性步道、休 憩空间、雕塑等等都是滨水空间不可缺少的景观,在这些功能性的建筑 与城市家具对于提升城市品位都是相当重要的。4 蕰藻浜(宝山段)功能开发研究4.1 功能目标4.1.1 打造上海重要的生态绿色廊道蕰藻浜是上海市三大干河之一,是上海市维系生态平衡,相对隔 离城市蔓延的重要通道,因此,需要在上海中心城与

14、新城之间形成具 有城市生活功能的生态廊道。蕰藻浜往北侧 1 公里左右为上海中心城 外环线北段,因此,沿外环线实现“环、楔、廊、园、林”为特征的外 环生态绿带。规划大量绿地、林地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并为 市民提供节假日休闲游憩场所。4.1.2 建设上海市北部多功能城市滨水区蕰藻浜滨河两岸地区进行系统整体的功能结构重构和用地调整,遵 循生态和可持续发展原则,通过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开辟活跃的公共活 动岸线,形成水绿相间的轴向滨江景观带和休闲绿带,建设交通便捷、 环境优美、景观独特、生态平衡,充满活力的多功能的城市滨水区。4.1.3 形成上海老工业文化遗产保护区蕰藻浜沿岸两侧在 50-60 年代

15、形成的老工业区大部分已经开始衰 落与转型,在产业转型过程中,在滨水空间塑造的同时将老工业区建筑 予以一定层面的保留与改造,成为上海转型的文化遗产保护区。4.2 功能分区依据所处的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现状布局蕰藻浜分为以下几个区段4.2.1 宝山区界至沪太路滨河生态养生和休闲娱乐区段内岸线长约5.68 公里,北岸滨河用地规划宽度约200 米左右, 南岸滨河用地规划约300 米左右。在此区段内的蕰藻浜沿岸地区为中心城区北侧的生态控制区。南岸 结合大场地区大量的居住社区,形成具有体育功能的生态公园。北岸结 合顾村公园建设,保护和完善现有的良好的自然环境,以苗圃、林地为 主,建设部分养生、老年休养型项目。

16、通过功能性项目形成滨水沿岸休 闲、运动的功能特色。4.2.2 沪太路至共和新路滨河景观和产业更新区区段内岸线长约4.28 公里,北岸滨河用地规划宽度约300 米左右, 南岸滨河用地规划约100-300 米。北岸滨水区与外环绿带相连接,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城市片林区与 主题公园,局部通过改造,将原有的居住区进行改造,结合滨水区域形 成具有特色的主题商业空间。南岸现状为原有工业企业,通过一定的改 造形成电子商务基地,并结合电子商务的业态特色,腾出空间形成产业 中心公园,并相应形成配套服务设施。4.2.3 共和新路至北泗塘河滨河老工业历史遗产保护景观区区段内岸线长约5.26 公里,北岸滨河用地规划宽度约300 米左右, 南岸滨河用地规划约100-300 米。该区段南北两岸滨水区基本上现状都是老工业区,在形成一定绿化 空间的基础上,保留和改造有历史价值的工业建筑,建设工业建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