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菌大法汇总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3498883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1.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灭菌大法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灭菌大法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灭菌大法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灭菌大法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灭菌大法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灭菌大法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灭菌大法汇总(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灭菌大法汇总灭菌法系指用适当的物理或化学手段将物品中活的微生物杀灭或除去 的方法。本法适用于无菌、灭菌制剂、原料、辅料及医疗器械等生产过 程中物品的灭菌。无菌物品是指物品中不含任何活的微生物。然而,对于任何一批灭菌产 品来说,绝对无菌是既无法保证也无法被用试验来证实的,因为不可能 对每一最小包装的产品进行无菌试验。事实上,物理或化学灭菌方法手 段灭菌试验表明:微生物的杀灭曲线遵循对数规则,因此,所以,批 已灭菌物品的无菌性标准一般在概率意义上定义为污染单位低到可接 受的程度,一般用以物品灭菌后微生物存活的概率-无菌保证值水平 SAL(St erili ty Assurance Leve l)表

2、示。最终灭菌产品产品微生物存活的 概率的无菌保证值一般不得低于高于10-6,即灭菌后微生物存活的概率 不得大于百万分之一。无菌保证值与灭菌物品中存在的微生物数量及特 性密切相关,因此在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均应采取各种有效的手段(包 括过滤除菌等措施)来降低待灭菌产品的微生物污染并控制在规定的限 度内。已灭菌产品达到的无菌保证水平可通过验证确定。 灭菌产品的无菌保证并不能依赖于最终产品的无菌检验,而是取决于生 产过程中采用合格的灭菌工艺、严格的 GMP 管理和良好的全面质量保证 体系。灭菌工艺的制定确定应综合考虑其被灭菌物品的性质、灭菌方法 的有效性、和经济性及、灭菌后产品物品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等因

3、素。 灭菌程序的验证是无菌保证的重要内容必要条件。对灭菌产品(包括最 终容器及包装)而言,;灭菌方法在实际应用前必须对其灭菌程序经进行验证后,方可交付正式使用。验证内容包括: 撰写确定验证方案及制定评估标准。确认灭菌设备技术资料齐全、安装正确,并能处于正常运行(安装确认)。确认关键控制设备和仪表能在规定的参数范围内正常工作运行(运行 确认)。采用灭菌物品或模拟物品进行重复试验,提供各参数范围,确认灭菌 效果符合规定(性能确认)。汇总并完善各种文件和记录,撰写记录完整的验证报告。日常生产中,应对灭菌过程程序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控,确认灭菌过程中 各关键参数(如温度、压力、时间、湿度、灭菌气体浓度及吸

4、收的辐照 吸收剂量等)均在验证确定的范围内。;已采用的灭菌程序中关键的设 备和工艺应定期进行再验证。当灭菌程序发生较大变化发生变更时,(包 括灭菌柜中灭菌物品放置装载方式和数量发生的改变)时,应进行重新 再验证。产品在这种概率意义上的无菌保证并不能依赖于最终产品的无菌检验, 而是取决于生产过程中采用合格的灭菌工艺、严格的 GMP 管理和良好的 全面质量保证体系。这意味着批生产过程的监控将比批无菌试验结果更 能反映产品的无菌保证水平。产品的无菌保证与灭菌前产品被污染的程 度及污染菌的特性相关。因此,应严格监控被灭菌品灭菌前的微生物污 染水平及污染菌的耐受性,并在生产的各个环节采取各种措施降低污

5、染,确保微生物污染控制在规定的限度内。 否则,应采取必要手段降低污染及消除抗性菌株,甚至进行灭菌工艺的 重新验证。灭菌后,应防止已灭菌物品被再次污染。任何情况下,都应 要求容器及其密封系统确保产品在有效期内符合无菌要求。 灭菌方法 常用的灭菌方法有蒸汽湿热灭菌法、干热灭菌法、气体灭菌法、辐射灭 菌法和过滤除菌法。可根据被灭菌物品的特性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的组 合灭菌。只要产品允许,一般应尽可能选用终端最终灭菌法(即产品分 装至包装容器后再灭菌)灭菌。若产品不适合采用终端最终灭菌法,可 选用过滤除菌法或无菌生产工艺达到无菌保证要求,只要可能,应对非 最终灭菌的产品作补充性灭菌处理(如流通蒸汽灭菌)

6、。一、蒸汽湿热灭菌法 本法系指将物品置于灭菌柜内利用高压饱和蒸汽或流通蒸汽灭菌、过热 水喷淋等手段使微生物菌体中的蛋白质、核酸发生变性而杀灭微生物的 方法。流通蒸汽不能完全杀灭细菌孢子,一般可作为不耐热无菌产品的 辅助灭菌手段。高压蒸汽灭菌该法灭菌能力强,为热力学灭菌中最有效、 应用最广泛的灭菌灭菌方法。药品、容器、培养基、无菌衣、胶塞以及 其他其它遇高温和潮湿不发生变化或损坏的物品,均可用本法灭菌。流 通蒸汽不能完全杀灭细菌孢子,一般可作为不耐热无菌产品的辅助灭菌 手段。1. 蒸汽灭菌的有关参数(1)D 值D 值即微生物的耐热参数,系指一定温度下,杀灭 90%微生物所需的时 间,以分表示。D

7、值越大,表明该微生物的耐热性越强。不同的微生物 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具有不同的D值。灭菌方法验证时,微生物的耐热参数一般使用D121C o(2) Z 值Z值即灭菌温度系数,系指使某一种微生物的D值下降一个对数单位, 灭菌温度应升高的值(C),通常取10Co它被用于定量的描述抱子对灭 菌温度变化的敏感程度,Z值越大抱子对温度的敏感性越弱。(3) FT 值FT值系指给定的Z值下,灭菌程序所赋予待灭菌品在温度T下的灭菌时 间,以分表示。LgP=lgN0- FT/DT式中P为灭菌产品中微生物存活的概率。NO为产品灭菌前微生物的数量。灭菌温度高时,FT值就小,灭菌温度较低时,所需FT值就大。(4) 灭菌率L

8、L值系指在某温度下灭菌1分钟所相应的标准灭菌时间(分),即F0和FT的比值(L二FO/FT = D121C /DT)。不同Z值、不同温度下的L值是 不同的,灭菌率均可查得。F0值F0值即标准灭菌时间,系指灭菌过程赋予待灭菌物品在121C下的等效 灭菌时间,即T=121C、Z=10C时的FT值。121C为标准状态,F0值即 为标准灭菌时间,以分表示。一个灭菌程序的总的标准灭菌时间F0,应 包括加热及冷却过程。它可以用灭菌率对时间求积分的方法计算而得。F0=J t2tlLdt式中dt为测定的间隔时间,相邻两次的间隔时间通常取1分钟。100C以下,L值可以忽略。F0是作为灭菌过程中监控物品达到无菌保

9、 证的重要手段。现代灭菌器上设置有F0值自动显示系统。上述参数及其关系为蒸汽灭菌程序的设计、验证及日常灭菌效果的监控 提供了理论依据。灭菌条件及验证的基本要求高压蒸汽湿热灭菌条件一般通常采用121CX20min或116CX40min的 程序,也可采用其它温度和时间参数。总之,必须保证物品灭菌后的 SALW10-6。总之,必须验证所采用的灭菌条件能达到无菌保证要求。 在实际应用中,对热稳定的产品或物品,可采用过度杀灭法菌,其SAL 应W10-1212。对热极为敏感的产品,可的允许标准灭菌时间F0可低于 8min。,但对F0低于8的灭菌程序要求应在生产全过程中,对产品中 污染的微生物严加监控,并采

10、取各种措施防止耐热菌污染及降低微生物 污染水平,以确保被灭菌灭菌产品达到无菌保证要求。灭菌物品的表面 必须洁净,不得污染有机物质。必要时,外表应用适宜的包皮宽松的包 裹,特别是烧瓶、试管等容器的塞子要防止脱落。灭菌柜内的物品装载 方式应保证灭菌蒸汽彻底穿透物品,且不影响蒸汽穿透速度和灭菌后的 干燥程度。灭菌柜中的空气应排空并被饱和蒸汽完全替代,以保证表压 与灭菌柜内压力的一致。采用湿热灭菌时dl,被灭菌物品应有适当的包装和装载方式,保证 灭菌的有效性和均一性。蒸汽灭菌法湿热灭菌工艺验证时,应进行热分布试验、热穿透试验和生 物指示剂验证试验。以确定灭菌柜空载及不同装载时腔室里中的热分布 状况及可

11、能存在的冷点;在空载条件下,确认121C时腔室的各点的温 度差值应W1C、;使用插入实际物品或模拟物品内的温度探头,确 认灭菌柜在不同装载时,最冷点物品的标准灭菌时间(F0)达到设定的 标准;用生物指示剂进一步确认在不同装载时冷点处的灭菌物品达到无 菌保证水平。本法常用的生物指示剂为嗜热脂肪芽抱杆菌抱子(Spores of 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二、干热灭菌法 本法系指物品于干热灭菌柜、隧道灭菌器等设备中、利用干热空气达到 杀灭微生物或消除热原物质的方法,在干热灭菌柜、连续性干热灭菌系 统或烘箱等设备中进行灭菌。可用适用于耐高温但不宜用蒸汽湿热灭菌 法灭菌的

12、物品的灭菌,也是最为有效的除热原方法之一,如玻璃器具、 金属制容器、纤维制品、固体试药、液状石蜡等均可采用本法灭菌。干热灭菌条件一般为160170CX120min以上、170180CX60min 以上或250CX45min以上,也可采用其它温度和时间参数。总之,应 保证灭菌后的产品其SALW10-6。干热过度杀菌杀灭后产品的SAL应 10-12,此时物品一般无需进行灭菌前污染微生物的测定。干热灭菌 250C 45min的干热灭菌也可除去无菌产品包装容器及有关生产灌装用 具中的热原物质。采用干热灭菌时,被灭菌物品应有适当的包装和装载方式,保证灭菌的 有效性和均一性。用本法灭菌的物品表面必须洁净,

13、不得污染有机物质,必要时外面应用 适宜的包皮宽松包裹。配有塞子的烧瓶、试管等容器口应有金属箔或纱 布等包皮包裹,并用适宜的方式捆扎,防止脱落。干热灭菌箱内物品排 列不可过密,保证热能均匀穿透全部物品。干热灭菌法验证与蒸汽湿热灭菌法相同,应进行热分布试验、热穿透试 验、生物指示剂验证试验或细菌内毒素灭活验证试验。以确认灭菌柜中 的温度分布应符合设定的标准、确定最冷点位置、确认最冷点标准灭菌 时间(FH)能保证达到设定标准并达到SAL要求。常用的生物指示剂为 枯草芽孢杆菌孢子(Spores of Bac il lus sub til is)。细菌内毒素灭活 验证试验是证明除热原过程有效性的试验。一

14、般将不小于1000 单位的 细菌内毒素加入待去热原的物品中,证明该去热原工艺能使内毒素至少 下降 3 个对数单位。细菌内毒素灭活验证试验所用的细菌内毒素一般为 大肠杆菌内毒素(Escherichia coli endoxin)。验证时,一般采用最 大装载方式。三、辐射灭菌法本法系指将灭菌产品置于适宜放射源辐射的Y射线或适宜的电子加速 器发生的电子束中进行电离辐射而达到杀灭微生物的方法。本法最常用 的为60Co-y射线辐射灭菌。医疗器械、容器、生产辅助用品、不受辐 射破坏的原料药及成品等均可用本法灭菌。采用辐射灭菌法灭菌的无菌产品其SAL应W10-6y射线辐射灭菌所控 的参数主要是辐射剂量(指灭

15、菌物品的吸收剂量)。该剂量的制定应根 据考虑产品灭菌物品的适应性和及产品可能污染的微生物最大数量及 最强抗辐射力,所使用的剂量事先应验证其有效性及安全性。常用的辐 射灭菌吸收剂量为25kGy。对最终产品、原料药、某些医疗器材应尽可 能采用低辐射剂量灭菌。灭菌前,应对待被灭菌物品微生物污染的数量 和抗辐射强度进行测定,以评价灭菌过程赋予该灭菌物品的无菌保证水 平。灭菌时,应采用适当的化学或物理方法对灭菌物品吸收的辐射剂量进行 监控,以充分证实灭菌物品吸收的剂量是在规定的限度内。如采用与灭 菌物品一起被辐射的放射性剂量计,剂量计要置于规定的部位。在初安 装时计量剂量计应用标准源进行校正,并定期进行

16、再校正。当60Co-丫辐射用于中药非灭菌制剂灭菌以控制其微生物污染水平时, 一般最高辐射吸收剂量为:散剂及含原粉胶囊剂3 kGy、丸剂5 kGy、 半成品粉末6 kGy。辐射灭菌后的物品,应进行微生物检测,同时应测 定中药灭菌辐射前后的主要药效成分是否变化,以确定该方法的安全性 和有效性。60Co-y射线辐射灭菌法验证时,除进行生物指示剂验证试验外,还应 确认空载和装载时灭菌腔内的辐射剂量的分布图、灭菌物品的吸收剂量 及最大和最小吸收剂量的分布、灭菌物品的均一性、灭菌腔内物品的装 载方式等。常用的生物指示剂为短小芽抱杆菌抱子(Spores of Bacillus pumilus)。四、气体灭菌法本法系指用化学消毒剂形成的气体杀灭微生物的方法。在充有灭菌气体 的高压腔室内进行。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有环氧乙烷、气态过氧化氢、甲 醛、臭氧(03)等,本法适用于在气体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