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教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63496038 上传时间:2022-11-0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祝福》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祝福》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祝福》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祝福》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祝福》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祝福》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祝福》教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祝福教案鲁迅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全面把握小说的情节结构,理解倒叙手法的运用。 2、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 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明确环境描写的作用,体会环境与人物命运的必然联系。(二) 能力目标:联系社会背景,理解小说以“祝福”为题的深刻含义,并分析小说的主题。(三)情感目标:理解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认识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把握故事情节,理解倒叙的叙事手法;分析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和作者是怎样 塑造这一形象的;明确环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体会环境与人物命运的必然 联系。(二)难点:理解封建礼教荼毒人的灵魂的

2、本质,思考小说的现实意义。三、教学方法:点拨法、分析法、讨论法 四、教学用时:三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提到鲁迅,大家都不陌生。他是20世纪世界文化巨人之一,是现代中国的民族魂。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接触了关于这位现代大家的不少作品和作品中塑造的经典人物形象,有在故乡中塑造的由活泼可爱而变成麻木愚昧的闰土,有孔乙己中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今天,我们学习的是鲁迅先生又一篇著名的小说祝福,一起来看看鲁迅在其中塑造了怎样的形象。(二) 走近作家作品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这一笔名始于狂人日记,这是我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新文学的奠基人。1904年初,入仙台医科专门学医,后从事文

3、艺创作,希望以此改变国民精神。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祝福写于1924年2月., 是鲁迅短篇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也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鲁迅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不久就失望了。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后,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鲁迅在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这一时期的鲁迅基本上还是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还不可能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观察,有时就不免发生

4、怀疑,感到失望。他把这一时期的小说集叫做彷徨,显然反映了其时自己忧愤的心情。但鲁迅毕竟是一个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他决不会畏缩、退避,而是积极奋斗。祝福这篇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小说被改编成电影及多种戏剧。(三) 研习课文情节1、提问:小说的情节结构一般分为几个部分?(有些同学可能会和小说的三要素等概念混淆,应加以分清。)明确: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要求快速浏览小说,划分出情节结构。(很多同学会将本道程序和一般的划分层次

5、等同起来,应引导其分清不同。)明确:(1)序幕:祝福景象和鲁四老爷(2)结局:寂然死去(3)开端:初到鲁镇(4)发展:被卖改嫁(5)高潮:再到鲁镇(6)尾声: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2、提问:本文在叙述方法上有什么特点?讨论:这种叙述方法有什么作用?明确:倒叙。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形成了一股浓厚的悲剧气氛,可是,这样的一个悲惨结局非但没有人同情,竟然引起鲁四老爷的震怒,甚至被骂为“谬种”,这就造成了一系列的悬念:祥林嫂是什么样的人?她为什么会落到这样的境遇?她为什么会得罪鲁四老爷?设置悬念,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原委;写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中死去,造成了浓重的悲剧气氛,而且死后引起

6、了鲁四老爷的震怒,揭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的尖锐的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提问:运用倒叙的方法一定要注意衔接,文中哪一句是在结构上承上启下,显示由倒叙转为顺序的?明确:“然而先前所见所闻她的半生事迹的断片,至此也联成一片了。”()开端部分: 祥林嫂为什么要到鲁家做工? 祥林嫂是怎样对待使她嫁而守寡、备受虐待的宗法制度的呢? 祥林嫂在鲁家的生活是极其悲惨的:为什么说她反满足? ()发展部分: 同一只封建宗法制度的黑手,伸出了两条绳索,捆住了妇女的脖子,朝着相反的方向紧勒,要把劳动妇女置于死地而后快。祥林嫂当时就处在这种极端悲惨的境地中:族权迫使她寡而再嫁,夫权又视此为奇耻大辱,使她忍辱

7、含冤,永远生活在耻辱之中。祥林嫂以后的悲剧,都是由此而引起的。那么,祥林嫂是如何对待新迫害的呢? ()高潮部分: 祥林嫂为什么又一次来到鲁四老爷家? 有人认为,丧夫失子有偶然性,这种看法对不对? 作者开始把批判的笔触由封建夫权、族权扩展到封建政权。按照封建宗法观念,妇女出嫁从夫,夫死从子,一旦丧夫失子,则连在家庭中生存的权利都被剥夺了。因此,大伯来收屋使祥林嫂走投无路,只好再一次来到鲁家。她到鲁家后,又遭受了更大的打击。 在鲁四老爷,人们对待祥林嫂这个嫁而再寡的不幸女人态度如何? 鲁四老爷的态度: 人们的态度: 柳妈说鬼: ()结局部分: 她希望人死后有灵魂,因为她想看见自己的儿子;她害怕人死

8、后有灵魂,因为她害怕在阴间被锯成两半。这种疑惑是她对自己命运的疑惑,但也正是这种疑惑,这种无法解脱的矛盾,使她在临死前受到了极大的精神折磨,最后,悲惨地死去。从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封建的宗法制度正是用政权、族权、神权、夫权这四条绳索把祥林嫂活活地勒死的。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正是旧中国千百万劳动妇女悲惨遭遇的真实写照。作者正是通过塑造祥林嫂这一典型人物,对吃人的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进行深刻的揭露和有力地抨击的。 小结: 祥林嫂是生活在旧中国的一个被践踏、被愚弄、被迫害、被鄙视的勤劳、善良、质朴、顽强的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 在这个意义上,祥林嫂的悲剧已经不仅仅是个人悲剧,而是一

9、个社会悲剧,而造成这一悲剧的根源是封建礼教对中国劳动妇女的摧残和封建思想对当时中国社会的根深蒂固的统治。 我的父亲经常说我和我的姊妹兄弟是“生在红旗下,长在新中国,没有经受生活困苦不知甘难苦疾的一代”。的确,我们是赶上了改革开放新中国的好时代,所以无法体会父辈乃至祖辈口中艰辛的生活。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生阅历的增加,如今也能稍微的体会到姑婆口中的“那个年代”的不易。那个年代,女子都是最低贱的。那时候根本就没想过女孩子要像大家现在一样坐在宽敞的教室里念书学习,能吃上一口饱饭就是很大的满足了,这种满足就像是祥林嫂逃出家到鲁四老爷家做工的满足是一样的。那时候虽说女孩子已经不裹足了,但因为老一辈的女

10、人基本上都裹足,所以要做更多更重的家务和农务,入则伺候全家老小的生活、饲养牲畜,出则耕田耙地、插秧收谷。做得好没有表扬,因为那是你分内的事;一旦做不好,轻则破口大骂、拳脚相加,重则皮鞭加身、吊在梁上打。打了之后不仅没有饱饭吃,而且还得继续做活,因为你不是娇小姐,所以没有时间给你调养身子。因此那个年代的女子都不长命,能活到成年出嫁者看似跳出了火坑,其实是跳进了另一个火坑而已。姑婆说,能活到我这个岁数还没个七灾八病的已经算是很大的福气了。再反观如今的你们,也许好多同学在家都没做过家务,甚至有时候父母做的饭菜不合口还会埋怨。入则电脑空调小游戏,出则汽车遮阳伞外加冰激凌。我们确实赶上好时代了,至少不会

11、再像父辈祖辈一样为吃不饱穿不暖而发愁了。如今,我们的生活条件改善了,人性观念也变了。女子和男子有了同等的法律地位,甚至有网民开玩笑说在如今的中国宁愿生女儿也不愿养儿子,因为女儿是“招商银行”,儿子是“建设银行”。如今这个时代的女性已经大大有别于祥林嫂的那个时代了,虽然社会上还存在部分女性歧视,但是如今两性平等的程度可能已经是祥林嫂一辈子都无法想象的了。西方一位哲人说过,看一个民族的发展程度就看这个民族的女人的社会地位。综上所述,由此而观之,“祥林嫂的悲剧不是她的个人悲剧,而是一个社会的悲剧”是完全合理的。人物1、 回顾小说的三要素: 情节、人物、环境2、分析祥林嫂形象: 找出文中关于祥林嫂的三

12、处肖像描写。第一处:初到鲁镇。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顺着眼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第二处:再到鲁镇。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第三处:死前与作者相遇。五年前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

13、了。比较这些肖像描写的异同,思考其用意。明确:作者通过肖像描写首先显示出的祥林嫂的性格特点:勤劳,朴实,善良,温顺,要求极低,易于满足。但再到鲁镇时,两颊和眼睛发生了变化,说明精神上受到刺激,极度悲伤。而第三处则显示其遭遇悲惨,乞讨无路,陷于绝境,内心深处受到摧残,精神麻木,已是濒于死亡。作者正是用白描手法,在对比中显示人物的境遇,内心的痛苦和悲哀。初到鲁镇时,虽可看出祥林嫂一定在婆家生活境遇不佳,但我们仍可看到在她身上还有着青春的活力,但再到鲁镇时,这种青春活力已经不复存在,而第三处则更显示了不仅青春活力不再,甚至连生命力都已失去。总结:肖像描写是本文刻画人物的一个特点。本文围绕人物的遭遇,

14、三次刻画了祥林嫂的肖像,尤其是她的眼睛。从开始时的“顺着眼”,到第二次来鲁镇时的“眼角带着泪痕”,“没有先前那样精神”,捐了门槛以后“眼光分外有神”,可四婶一声喝,第二天“眼睛窈陷下去”,到临死前的“瞪”着眼,“眼珠间或一轮”,都有丰富的内涵。眼睛与其他肖像描写相配合,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反映了祥林嫂悲剧的几个过程。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要极节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讨论:祥林嫂死了,死因是什么?自然死亡?自杀?他杀?讨论:哪些人与祥林嫂之死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鲁四老爷、四婶、婆婆、大伯、卫老婆子、柳妈讨论:这些人是如何将祥林嫂逼上死地的?鲁四老爷:鲁四老爷是当时农村中地

15、主阶级的代表人物,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他政治上迂腐、保守,顽固地维护旧有的封建制度,反对一切改革与革命。他思想上反动,尊崇理学和孔孟之道。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他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一个重要人物。作者是通过什么手法来刻画这个人物的呢? 间接描写通过鲁四老爷的书房陈设的描写,点明了鲁四老爷的身分(地主阶级、封建理学的卫道士),揭露了他的丑恶本质,从而揭示出他成为杀害祥林嫂的刽子手的深刻的阶级根源和思想根源。 直接描写: 行动描写: 语言描写: a祥林嫂被抢前: b祥林嫂被抢时: c当他为寻淘箩,踱到河边时: d紧接着,午饭之后,卫婆子又来时: e对四婶的暗暗告诫: f祥林嫂死后: 明确:鲁四老爷对雇用祥林嫂最初的态度皱眉,讨厌她是寡妇。祥林嫂被抢走时,鲁四老爷反应可以用两次“可恶”和“然而”来概括:鲁四老爷估计祥林嫂是逃出来的,“皱一皱眉”表示反感,却没有丝毫同情心。寻人时,也仍然是“踱”。发现祥林嫂被抢走,鲁四老爷说了两次“可恶”,“然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