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亭,不容忽视的诗意情怀.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63492311 上传时间:2023-09-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0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沧浪亭,不容忽视的诗意情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沧浪亭,不容忽视的诗意情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沧浪亭,不容忽视的诗意情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沧浪亭,不容忽视的诗意情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沧浪亭,不容忽视的诗意情怀.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沧浪亭,不容忽视的诗意情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沧浪亭,不容忽视的诗意情怀.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沧浪亭,不容忽视的诗意情怀泱泱中华,悠悠古风。我喜欢中国古代的建筑。喜欢那种古典的风情,古人穿着飘逸的长袍,时而甩起水袖,在这些唯美的建筑中穿梭,光是想想就觉得意趣盎然。中国古代建筑中,我更喜欢高高翘起的飞檐,特别是南方的檐角,飞起的弧度较大,给人一种飘然欲仙的感觉,不知不觉心情也就跟着飞扬了。在我国南方,最有特色的古代建筑当属苏州园林,园林里的建筑飞檐翘角,张扬而翩然,飘飘兮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然而苏州园林里的建筑,我最喜欢的是沧浪亭。沧浪亭沧浪亭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2006年05月25日,沧浪亭作为元至清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

2、保护单位名单。它位于苏州市城南的三元坊附近。在苏州现存园林中历史最为悠久。沧浪亭是北宋时的文人苏舜钦所建的私人花园。园里最著名的便是与园子同名的建于山上的亭沧浪亭。沧浪亭占地1.08公顷,原是五代时吴越国的广陵王钱元璙的近戚孙承祐的池馆。宋代著名诗人苏舜钦用四万贯钱买下了废弃的院子,进行修筑,傍水造亭,因为诗句“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有感而发,题名为“沧浪亭”,苏舜钦自号为沧浪翁,并且作了沧浪亭记。沧浪亭因诗而得名,也从来没有辜负这种诗意。后来,欧阳修应苏舜钦之邀作了沧浪亭长诗,诗中以“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题咏此事。自此,“沧浪亭”名声大振。此后,沧浪

3、亭几度荒废,南宋初年成了抗金名将韩世忠的宅第。清康熙三十五年巡抚宋荦重建沧浪亭,把傍水建造的亭子移建到山巅,形成今天沧浪亭的布局基础,并用文征明隶书书写的“沧浪亭”为匾额。清同治十二年再次重建,形成了今天沧浪亭的全貌。沧浪亭因为朝代更迭有所兴废,已经远不是宋代修建时的样貌,但园中古木苍老郁森,还一直保持旧时的风采,部分地反映出宋代园林的风格。到过沧浪亭的人都知道,在沧浪亭,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乾隆皇帝南巡,路过苏州,住在沧浪亭。有一天,皇帝吃完晚饭,觉得寂寞无聊,便想寻个消遣。他听说苏州的说书很有名气,于是,传下旨意要听说书。苏州城内有个说书的名角叫王周士,名气响彻江浙。苏州知府亲自去请王周士

4、,还特别关照他,在皇上面前,多为他美言几句。到了沧浪亭,乾隆皇帝正等得不耐烦,要他马上开书。王周士不动声色,慢吞吞地说:“万岁坐在明烛边上,难道不知道四周一片漆黑?小人在黑暗里弹唱动作,万岁如何看见?” 乾隆听了,虽觉得话里带刺,但也有几分道理。只好面带尴尬,命左右赐王周士明烛一根,好令他快快开书。王周士手捧三弦,站立在那里,仍旧怕不响。皇上不禁生起气来,问“何故还不开书?”王周士不卑不亢:“启禀万岁,小人说书虽是小道,但只能坐下,立着不能说书!”乾隆没听过苏州说书,不知道有这样的规矩。虎起了面孔,粗声粗气地说道:“赐座!”内侍马上去搬座位,心里却犯嘀咕:皇帝面前一等大官,也不敢坐着说话。眼前

5、这个说书的,居然讨到了金凳。王周士大模大样地坐下来,把三弦一拔,“叮叮铛铛”的声音,既像百鸟朝凤,又像金鼓齐鸣,乾隆听得是眉开眼笑。王周士最拿手的是白蛇传,于是就挑了最精彩的一个片断说起来。说到端午节白娘娘怎样误吃雄黄酒,怎样现出了原形吓死许仙,讲得绘声绘色。乾隆听得津津有味,脱口喊出“好”字。王周士字正腔圆,越说精神越足,一直说到白娘娘盗仙草,回到苏州救活了许仙。王周士把三弦一放,讲一声“明日请早”!这种好书,乾隆哪肯罢休。他连连摆手,“寡人兴致正浓,岂能扫兴?”内侍上前禀报:“皇上,已是五更天了。”乾隆不得已,吩咐内待将王周士留宿在沧浪亭。乾隆皇帝听书听得如醉如痴,一天也不能断,成了一个道

6、地的书迷。后来,他要回京,这样的好书又舍不下,就命王周士随驾进京,外加赐七品冠戴。王周士到了紫禁城,住在皇宫里,吃的顺口,穿的舒坦,住的宽敞,可是这么惬意的日子,王周士反而过不惯。他觉得关在皇宫里弹唱,就像一只身陷金丝笼的百灵鸟,唱不出新歌,伸不开翅膀。所以,他找机会借口生病,禀明皇上,又回到了苏州。这正应了王周士说过的话:“我们唱书,总想把书唱好,该怎样总是怎样呀!”不仅是苏州的说书,沧浪亭更是以自己的特色吸引了乾隆皇帝。沧浪亭主要景区以山林为核心,四周环列着建筑, 与园同名的著名的沧浪亭即隐藏在山顶上,它高踞丘岭,飞檐凌空。亭的结构古雅,与整个园林的气氛相协调。亭四周环列有数百年树龄的高大

7、乔木五、六株。亭上石额“沧浪亭”为俞樾所书。石柱上石刻对联: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上联选自欧阳修的沧浪亭诗中“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句,下联出于苏舜钦过苏州诗中“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句。1亭,四面临风,轻巧玲珑,作为一种供人休憩、眺望和欣赏的园林建筑,素有“园林眼睛”的美称。所有中国古代建造的亭中,我尤其喜欢的就是园子里原本依水而建但后来被移到山上的“沧浪亭”。立于山巅的沧浪亭,不仅美化了环境,丰富了景区的立体轮廓,使风景更加富有生气,而且使它成为了俯瞰整个园子面貌的最佳观景点。沧浪亭的亭顶采用的是歇山式,亭的平面显得稳中有变,富丽典雅。歇山顶四面斜坡的屋面

8、上,都转折成垂直的三角形墙面,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垂脊下端还有折向的四条戗脊,共九条脊,但是歇山顶式的构架用到亭顶,就往柔婉方面发展了,正脊制作轻盈,屋面平缓,翼角轻巧,而且把正对正脊的一面当作亭的正面来安排。沧浪亭因其造型轻盈若飞,被当作歇山式四方亭中的典型。2沧浪亭作为南方园林中典型的亭,具备南方亭的显著特点。亭的柱子间不设门窗,下部设有平栏,高约50厘米。3起檐反翘的幅度特别大,这也是我喜欢它的一个重要原因,起翘的檐角就像飞鸟展开的翅膀,看起来格外的飘逸,让人没理由的心情畅快,也因为檐角起翘角度大,亭的采光得到了保障。同时,南方雨水多,下雨时,雨水随着檐角的弧度聚集到中间才流下,也起到

9、了保护亭檐的作用。亭檐用南方常用的小青瓦铺成,瓦底在檐口出承下垂的水滴状,用的是尖圆形滴水瓦,使亭子的檐口部位形成一道细致的花边,十分别致。亭子的色彩淡雅,也跟苏州的气候有关。苏州地处江南,气候温暖湿润,大多数时间,天空以灰白色为主,地面一般是黑灰色,亭子的建筑色彩与整个自然的色彩相协调,用青灰色的瓦片做顶,墙柱多为白色,体现出和谐的特色。另外,也与苏州园林建造家的建筑风格有关。建造艺术家尽量在“求雅避俗”上做文章,使用一些色彩斑斓的花卉树木显示时令,当花木随风摇摆之时,青瓦白墙在花木中若隐若现,体现出一种素淡与翠艳结合的美感。不仅山上沧浪亭给我的感觉唯美飘逸,整个园子的景色都是简洁古朴,落落

10、大方,以自然为美,不矫揉造作,不妄加雕饰,不露斧凿痕迹。游人游玩的时候,不仅可以从大片开阔的视野中欣赏园子的美丽景色,还可以通过走廊上形状各异的漏窗观赏灵动的风景,这就是所谓的“花窗借景”, 全园漏窗共108式,图案花纹变化式端,无一雷同。这些漏窗以及透过漏窗显现出来的景色,使园子的整体设计更加灵活生动,让游客在每一个角落都能感受苏州园林跳脱的美感,在每一个不经意的角落里都能发现惊喜。真的很难想象,当年的建筑艺术家是花了怎样的心血才完成了这么美妙的建筑,当时生活在这沧浪亭中的人们,该是多么的享受跟满足啊。其实对于这个园子,我还是喜欢山上的沧浪亭多一点。我喜欢那种飘然欲仙的感觉。那种上翘的翼角,

11、总让人浮想联翩。登山观景,坐于亭中,感受山风从各个方向吹来,从翼角侵入亭中,带着山上微潮的气息,或是山雨欲来风满亭,或者仅仅是享受乘凉的山风,就足以让人陶醉了。或者登山偶遇微雨,借亭避雨,看雨丝从天射下,清新一山的空气,雨滴汇集在檐瓦上,从尖圆的瓦片上滴落,俨然水晶珠坠落。雨渐大,檐瓦上的雨滴逐渐汇集成水柱从上倾斜,若没有急事,在亭中欣赏这难得的山雨,也必定是惬意的。或者,焚香抚琴,或者,闻乐品茗,或者,仅仅是在繁乱的尘世间迅一出静谧所在,也足够让人感恩,感叹这世界上还有这样的安然乐土。我只是个喜欢古典风格的人,苏州园林尤其是沧浪亭完全满足了我对于古典建筑的幻想。长长的围廊,通透的花窗,微绿的

12、湖水,飘然的山亭,白墙青瓦的江南风情,没有一样不让我心驰神往,而沧浪亭也从来没让慕名而来的游客失望过。时人总说“诗意的栖居”,我想,在没有比这样的居所更诗意的了。不止是满园随处可见的题诗题字,就仅看这一园风景,就足以入诗入画。我们是无缘再住进这样的地方了,只能嫉恨远在宋朝的苏舜钦,不过也感谢他赋予沧浪亭以生命的灵动,才能让现在的我们有机会感受这种诗意的美。建筑的美感总是在不经意间传达给人们的。漫步其中,不用刻意观察,就可以体会到设计师的用心良苦。沧浪亭就是这样。这种诗意,这种意境,这种灵动的美,怎么能忽视,怎么能忘记。参考资料:1 徐华铛,杨冲霄.中国亭全览M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82 徐华铛,杨冲霄.中国亭全览M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83 陈龙海.中国名建筑解读M长沙:岳麓书社,2008.4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