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试题):模块检测试题.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3485866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2(试题):模块检测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必修2(试题):模块检测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必修2(试题):模块检测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必修2(试题):模块检测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必修2(试题):模块检测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2(试题):模块检测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2(试题):模块检测试题.doc(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模块检测试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朱柏庐在朱子家训中谈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该思想主要源于()A.重农抑商的社会风气B.小农经济下物资匮乏C.手工生产的日益衰败D.海禁闭关使流通不畅解析:B由题干内容可知,当时的家庭要求在吃饭、穿衣方面要勤俭节约,这是小农经济下物资匮乏造成的。2.“丝路商贸活动可谓奇货可点、令人眼花缭乱,从外奴、艺人、歌舞伎到家畜、野兽,从皮毛植物、香料、颜料到金银珠宝矿石金属,从器具牙角到武器书籍乐器,几乎应有尽有。而外来工艺、宗教、风俗等的随商进入更是不胜枚举”。材料说明古

2、代丝绸之路()A.更重要的作用是加强了思想文化的传播与沟通B.商贸活动内容的不断丰富促使商人改变了初衷C.商贸活动承载了风俗习惯加快文化相互融合D.商贸活动加快民族融合,元朝时回族形成解析:A据材料中“而外来工艺、宗教、风俗等的随商进入更是不胜枚举”可知思想文化方面的传播更多,故A项正确;商人的初衷是追求商业利益,商贸活动内容的不断丰富不能使商人改变初衷,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文化融合的加快,故C项错误;元朝新的民族回族形成的主要原因并非商贸活动的加快,主要是杂居相处,互通婚姻,故D项错误。3.道光十二年(1832年),苏州盛泽镇“徽宁会馆”碑记:“凡江浙两省之以蚕织为业者,俱萃于是,商贾辐辏

3、,虽弹丸之地,而繁华过他郡。皖省徽州、宁国二郡之人,服贾于外者,所在尤多。”材料突出反映了当时() A.江南市镇商业繁荣B.重农抑商政策废弃C.自然经济已经瓦解D.徽商经营品种单一解析:A材料主要体现了盛泽镇的商业繁荣,A项正确;明清时期,工商业空前兴盛,但封建政府依然固守重农抑商政策,B项错误;自然经济开始瓦解是在鸦片战争后,C项错误;徽商经营品种单一在材料中无从体现,D项错误。4.明清时期,晋商既经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又经营金融业。二者的结合,出现了山西商人早期经营的金融资本形式依靠自有资本放债的典当、印局和在经营存放款业务中起中介作用的钱庄。这反映了山西()A.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B.商

4、业资本进入生产领域C.商品经济在全国领先D.金融业从商业中逐步分离解析:D资本主义萌芽的特征具有雇佣关系,这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从金融资本形式中看不出商业资本流向生产领域,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山西商品经济发展在全国的地位状况,故C项错误;从题干材料可知反映出金融业逐渐从商业中分离成为独立行业,故D项正确。5.下面为明代苏杭地区居民身份结构示意图,该图反映了()A.工场手工业占重要地位B.租佃关系开始确立C.商人群体社会地位较低D.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解析:A根据题图可知,明代苏杭地区工场工人占到当地居民约三分之一的比例,表明工场手工业在当地的社会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故A项正确;材料中

5、能体现租佃关系,但租佃关系开始确立于春秋战国时期,故B项错误;明代商帮开始形成,商人群体社会地位有所提高,故C项错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故D项错误。6.美洲白银生产在16世纪约为17 000吨,到17世纪约为42 000吨,其中有31 000吨运抵欧洲。欧洲又将约40%运往亚洲。材料主要反映了()A.欧洲列强加紧对外输出资本B.欧洲殖民者对亚非拉地区的残酷剥削C.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了亚洲D.欧洲同世界各地的商业联系日益密切解析: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输出资本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特点,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材料只能反映白银的流通问题,不能说明欧洲殖民者对亚非拉地区的残酷剥削

6、,故B项错误;当时的世界贸易中心仍然在欧洲大西洋沿岸,故C项错误;白银在美洲、欧洲、亚洲之间流通,说明欧洲同世界各地的商业联系日益密切,故D项正确。7.英国1872年的一份调查报告说采访者询问了2 540 789人,其中2 010 637人说自己在工厂工作。这一调查报告表明()A.第一次工业革命已经完成B.英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C.英国工业化过程基本完成D.英国政府重视工业解析:C材料关键信息有两处,一是时间1872年,二是受访者绝大多数为工人,可以说明此时的英国早已完成工业革命,工厂已经普及,基本完成了工业化,故答案为C。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于19世纪40年代,排除A项;B项与材料没有关系;材料

7、本身无法体现英国政府对工业的态度,D项排除。8.19世纪中叶,为处理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成堆难题,英国通过公共卫生立法,在中央建立了专门的中央卫生机构,从总体上指导和监督英国的公共卫生管理;在地方建立相应的地方卫生机构,具体实施公共卫生的管理。这说明()A.城市化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B.工业革命推动了政府职能的完善C.英国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D.英国已经建立了完备的法律体系解析:B材料突出针对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问题,英国政府在中央、地方采取相应的措施,如“通过公共卫生立法,在中央建立了专门的中央卫生机构在地方建立相应的地方卫生机构”,从而推动了英国政府职能的不断发展完善,故B项正确。材料强

8、调政府职能,而非社会问题,排除A项。根据所学,政府加强干预经济始于1933年罗斯福新政,而“19世纪中叶”英国奉行自由主义,故C项错误;仅根据材料“公共卫生立法”,不能得出英国法律体系完善,故D项错误。9.1890年美国国会通过“谢尔曼反托拉斯法”,禁止垄断的行为;1914年又通过“克莱顿反托拉斯法”,为“谢尔曼反托拉斯法”的修订法案,旨在针对地方上的价格歧视,更进一步打击贸易限制。这些法案颁布的主要目的是()A.维护资本主义自由市场体制B.保障美国社会弱势群体利益C.防止企业之间进行盲目竞争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解析:A首先通过时间“1890年”判定此时美国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然后结

9、合“禁止”“打击贸易限制”推理出对垄断行为的限制,旨在维护自由市场体制,故A项正确。10.阿诺德汤因比指出:“世界与西方的冲突至今已持续了四五百年。在这场冲突中,到目前为止,有重大教训的是世界而不是西方;因为不是西方遭到世界的打击,而是世界遭到西方的打击狠狠的打击。”“世界与西方的冲突”对于世界历史发展最深远的影响在于()A.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B.西方对世界各地区的殖民扩张与侵略C.世界逐渐从传统文明过渡到工业文明D.世界各地由相对隔绝走向密切联系解析:C根据材料中的“世界遭到西方的打击狠狠的打击”等信息可以看出“世界与西方的冲突”指的是西方对亚非拉地区的殖民侵略和经济扩张。对于世界

10、历史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主要表现在促进了世界的近代化。11.下表为近代山东乡村经济的调查记录。据此推断,当地()莱州草帽辫业“在纽约市场上很受欢迎”潍县猪鬃业“供欧美日本各洋行购买每年出口总值在百万元以上”烟台花边业“产品全供出口”“每人每年可得收益300元”招远粉丝业“现为重要的出口货”,“农村生活程度及经济情形极为景气”A.手工业逐步近代化B.农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C.农业生产收益下降D.农村经济日益融入国际市场解析:D材料不能反映题干中行业是否采用近代化机器生产,故A项错误;农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表述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信息显示农业收益下降,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草帽辫业、猪鬃业、花

11、边业、粉丝业,出口受到国外的欢迎,对外贸易量扩大,说明中国传统经济与国际市场日益联系紧密,故D项正确。12.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高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这“三次高潮”都得益于()A.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限制B.欧洲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C.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地位高D.商品经济发展和自然经济的解体解析:D19世纪末,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限制,与材料中第一次和第三次“高潮”不符,故A项错误;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材料中第一次和第二次“高潮”不符,故B项错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

12、族资产阶级地位低,故C项错误;鸦片战争后,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发展创造了条件,故D项正确。13.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开始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这与苏俄以及斯大林时期的通行做法是一样的。这些合资公营企业多采用雇佣制、按时计工制,现代企业制度性质比较明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国民政府采纳了共产党人的建议B.说明中国开始引进现代企业制度C.目的是为赢得抗战胜利积聚力量D.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解析:C材料和共产党人没有关系,故A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现代企业制度性质比较明显”,“开始引进”的说法错误,故排除B项;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开始推

13、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是抵御外来侵略的需要,也是看到了世界性经济危机下,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取得巨大的成功,这为抗战胜利准备了物质基础,故答案为C项;计划经济体制压制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排除D项。14.“所谓仁政有两种:一种是为人民的当前利益,另一种是为人民的长远利益,例如抗美援朝、建设重工业。前一种是小仁政,后一种是大仁政。两者必须兼顾,不兼顾是错误的。那么重点放在什么地方呢?重点应该放在大仁政上。”“大仁政”在“一五”计划中的具体表现是()A.实行三大改造B.优先发展重工业C.推行计划经济D.农轻重均衡发展解析:B从材料信息看,发展重工业属于“大仁政”,鉴于国情,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

14、业。15.1651年“王麻子”刀剪店创立,20世纪50年代“汪麻子”“旺麻子”“老王麻子”“真王麻子”等68家手工刀剪作坊统一使用“王麻子”商标,统一生产、统一管理、统一销售,为企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材料表明()A.国有经济的优势确立B.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C.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D.政治运动波及经济领域解析:C20世纪50年代初,三大改造完成前,国有经济并不处于优势,故A项错误;材料所述为手工业领域的社会主义改造,不足以说明此时中国计划经济体制确立,故B项错误;据材料“68家手工刀剪作坊统一使用王麻子商标,统一生产、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再结合20世纪50年代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可知手工业

15、生产由作坊演进为手工业合作社,故C项正确;材料所述变革与政治运动无关,故D项错误。16.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在县以下设立乡、民族乡、镇一级人民政府,作为一级行政机关,以此取代人民公社行使行政权力。这一规定出台的背景是()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广泛推行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要求C.政企分开的管理体制已普遍实行D.全方位开放格局的进一步深化解析:A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广泛推行,人民公社才被逐步地取消,人民公社行使行政权力也被逐步取代,A项正确。撤销人民公社属于农村改革,与城市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无关,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1982年政企分开的管理体制尚未普遍实行,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1982年沿海港口城市还未开放,全方位开放格局尚未进一步深化,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17.马关条约签订以后,申报对日本国内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正面报道逐渐增加。这一变化()A.说明了媒体引导国人反思和图变B.反映了清政府放宽对舆论的监控C.证明了国人开始关注日本的文化D.折射出中国报刊等传媒迅猛发展解析:A甲午战败,签订马关条约,申报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