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电教媒体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63485212 上传时间:2022-08-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巧用电教媒体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巧用电教媒体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巧用电教媒体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巧用电教媒体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巧用电教媒体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巧用电教媒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巧用电教媒体(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巧用电教媒体,创造语文灵动课堂摘要:电教媒体信息量大,集声音、文字、图象于一体,所以运用电教手段,能把视、听结合起来,即运用94%的途径来获得学习信息,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因而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因此,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积极发展学校电化教学,推广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但在电化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教学需要,注意把握时机,从讲究实效出发,适当、适时、适度的使用多媒体,同时在使用过程中注意优化各种媒体的组合,做到使用多媒体合理化。 关键词:电教媒体 课堂效率 多媒体 合理化 正文:现代化的教育,离不开现代化的教育手段,而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又有赖于电教手段、电教媒体的运用。在语文教学中,

2、积极发挥电教媒体的作用,恰当地使用多媒体的电教手段,不仅能多渠道地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而且能使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化难为易,突破学生对学习的时空限制,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内化学生的素质,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体地说,它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布鲁诺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学生活泼好动,声音、颜色、动作等都会引起他们的注意,令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易受情感因素的影响。教师应充分运用多媒体,采用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激发求知的欲望、形象导入,激情引趣

3、。 上课开始,就给学生展现出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让学生观察欣赏,会引起学生莫大的兴趣。如教学桂林山水一文,当板书课题,质题后,学生处于渴望了解桂林山水具体情景的心理状态,此时放映“桂林的水”和“桂林的山”的特写镜头,再配上清新典雅的乐曲,让学生饱览桂林山水的“奇、秀、险”和“静、清、绿”,亲身感受一下“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奇妙感受。这样,无需多说,学生的身心自然会沉浸到课文描写的情景中去,学习兴趣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设置疑问,引人入胜。设疑置问,就是要促使学生急于探究其详的心情。在教学古诗词渔歌子时,首先播放乐曲渔歌子,让学生听一听,并告诉学生歌中就藏着一首千古流传的词,初步感受词的

4、优美迷人。然后告诉学生这首歌里藏着的词,就是课文中第23课,古诗词三首中的渔歌子。同时让学生懂得词是为曲子而填的,有一定的格律,读词的时候要读出节奏,读出韵味来。二、产生共鸣,积极思维。当学生对教材中重、难点的理解出现障碍,导致学生“思维受阻”时,教师及时使用电教媒体,能帮助学生的思维具体化、角色化、多元化,有效地推动学生的积极思维,从而受到势如破竹、事半功倍的效果。、创设情境,引发思维。 电教媒体的最大优点是可以使声、图、文并茂,弥补学生难以感知的东西。如飞夺泸定桥一课,教学这一课的第六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朗读课文,映出幻灯片(复合),引导学生观察泸定桥的结构:只有13根铁链,两边各有两根,

5、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没有木板。然后又打开录音机,播放“震耳欲聋”的波涛声。还快速拉动活动拉片,显示出滔滔的江河水倾泻直下的情景,摹拟当时的地理环境的险要,使学生体会到泸定桥的地理位置的险要。此时,我又让学生对照课文,研究为什么称“泸定桥”为“天险”,这时,在录音机中,又不断传出“嗒嗒嗒”的机枪声,更渲染了当时紧张激烈的战斗气氛,突出夺泸定桥的艰难。课文的第七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和难点,最能体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在学习这段时,我先提问:“红军战士怎样奋勇夺桥的?”在学生阅读课文,初步理解该自然段的情节后,再让学生看幻灯片。此时我在一张幻灯片的基础上覆盖了一幅二十二勇士奋勇夺桥的幻灯片,并播放配有

6、冲锋号、枪炮声、喊杀声等紧张、雄壮音乐声的录音,形象地再现了紧张激烈的战斗情境,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由于我恰当地使用复合幻灯和录音,学生就仿佛置身于夺桥的情景,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也自然而然地体会到红军战士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在理解重点、难点体会中心思想期间,由于播放了波涛轰鸣的声音,学生也就很直观地理解了:震耳欲聋“的意思。、创设情境,化抽象为表象。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内容含义较深或过于抽象,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难以理解和认识,借助电教手段能使其变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生动有趣,使学生充分鲜明地感知。例如:在教学爬山虎的脚一课时,学生对爬山虎的脚没有感性认识

7、,特别对爬山虎的脚在爬墙时的一系列动作更是一无所知,因此,对文中的有关动作描写的词语难以理解和掌握。这时及时出示教学录像,让学生一看便明白了爬山虎的脚的形状以及满墙绿叶在风儿吹动时泛起层层涟漪的动态美。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更是将爬山虎的脚在爬时的形状及动作的变化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胜似教师千言万语的空洞说明,有助于语言文字的训练和学生的理解。三、 场景重现,体验课文意境学生只有融入情境,与作品中的形象息息相通,体验课文意境,才能真正使教学成为学生的内部需要,达到读懂课文、养成能力、升华情感的目的。、情境再现,以境激情。 语文教材所涉及的地理位置较广,而小学生在地理知识方面认识 较少,知识面

8、窄、不易理解。电教媒体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小学生难以感知的事物和现象,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具体、形象地显现出来。因此,在介绍地理位置时,运用电教媒体让场景重现,可使学生一目了然,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教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黄鹤楼”、“扬州”各在什么地方?与诗人有什么关系?再如泊船瓜洲中“京口”、“钟山”、“瓜洲” 各在什么地方?与诗人有什么关系?这些假如弄不清楚,就会影响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因此,在学这两首古诗之前,我在幻灯片上画了一条由西向东流的长江,再画出有关地理位置,使学生清楚地了解地理位置,便于体会诗人用词的准确性,如“西辞”。还便于学生理解诗人“明月何时照我还”的心

9、境和“孤帆远影碧空尽”所表达的诗人对老朋友依铱惜别的情意。通过运用幻灯手段,学生很清楚地了解了诗歌中的地理位置及其关系,便于学生体会诗的意境。 2. 欣赏课文 激发学生爱美情感。 在欣赏课文时,配合电教手段,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 容,深入领会课文的意境。如燕子一文,借燕子赞美春天的美丽。教学时,可配以幻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欣赏文中的优美语句。如燕子的外形特点作一番描述之后,边映出幻灯图象,边朗诵:“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黄色的嫩叶的柳丝。”将课文插图绘制成“早春”的底片,覆盖上“细雨”片子映出,当读到“青的草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时,可以翻去细雨复片,换上桃花盛开,百花争艳,柳树抽出枝

10、条的覆盖片。当读到“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时,可以将画有小燕子的幻灯片在画面上来回作飞翔的演示,然后请学生默读思考这一自然段,说说最欣赏这段中的哪几句?为什么?在理解的基础上,模仿录音,练习表情朗读。 信息技术是教学手段,是学习工具。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在信息化的当今社会,网络的优越为我们的教育提供了优厚的条件,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源。在网络时代里,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增多了,明显地,传统的 “传道、授业、解惑” 的课堂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适应不了当今的社会。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使课堂成为知识融会的地方。总之,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益非一日之功,但实践证明,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学生兴趣浓厚,教学效益高,教学效果好。它,无疑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益的一种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湖北教育出版社 2、何克抗、张文兰、余胜泉: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研究项目实施目标与策略 3、杨鼎夫:语文课程标准导读与小学案例评析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3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