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3484303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7《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07《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07《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07《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07《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7《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7《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务院关于基础 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特殊教育课程体系的要求,设 置培智学校课程。课程设置应体现先进的特殊教育思想,符 合特殊教育的基本规律和特点,遵循智力残疾学生身心发展 规律,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为智力残疾学生的全面发 展奠定基础。一、培养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社会文明进步要求,使智 力残疾学生具有初步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具有初步 的社会公德意识和法制观念;具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具 有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和适应生活、社会以及自我服务的技 能;养成健康的行为

2、习惯和生活方式,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 公民。二、课程设置的原则1一般性与选择性相结合在课程设置方案中,尊重智力残疾学生的教育需求,通过一 般性课程来满足其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最大限度 地开发他们的潜能;同时,通过选择性课程来满足学生的个 别化需求,促进他们多方面的发展。2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在课程组织形式上,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力求既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认识理解事物的普遍特点, 较全面满足学生的一般性需求;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整体理 解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学以致用,把 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实践中。3生活适应与潜能开发相结合在课程功能上,强调学

3、生积极生活态度的养成,注重对 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关注学生 潜能的开发,培养学生的个人才能。4教育与康复相结合在课程特色上,针对学生智力残疾的成因,以及运动技 能障碍、精细动作能力缺陷,言语和语言障碍、注意力缺陷 和情绪障碍,课程注意吸收现代医学和康复技术的新成果, 融入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心理咨询和辅导、职业康复和社 会康复等相关专业的知识,促进学生健康发展。5传承借鉴与发展创新相结合在课程开发上,继承我国特殊教育取得的成功经验,借 鉴国内外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先进理论和成功实践,结合 智力残疾学生教育教学实际,通过探索、总结、发展和创造, 不断调整、修改和完善课程,

4、使课程更适合智力残疾学生的 需要和发展。6规定性与自主性相结合在课程实施中,各地在使用国家课程方案时,可根据当 地的社会、文化、经济背景,社区生活环境以及学生在这些 环境中的特殊需求,开发校本课程,体现课程的多样性。三、课程设置表 1 培智学校课程计划表(节)课程年级一般性课程选择性课程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劳动技能唱游与律动绘画与手工运动与保健信 息 技 术康 复 训 练第语言艺 术 休 闲校 本 课 程低年级3-423-413-43-43-46-9中年级3-42-32-323-43-43-46-9高年级4-54-513-4222-36-10课程年级一般性课程选择性课程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

5、适应劳动技能唱游与律动绘画与手工运动与保健信 息 技 术康 复 训 练第语言艺 术 休 闲校 本 课 程低年级10-126-711-133-410-1210-1210-1220-30中年级10-128-97-85-610-1210-1210-1220-30高年级13-1513-153-48-96-76-711-1320-30四、课程设置的有关说明1.本课程方案(简称“方案”下同)立足于智力残疾学生的发展需求,根据课程设置的原则,注重以生活为核心的思路,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培智学校课程体系。方案充分考虑了智力残疾学生的需求和特点,构建了由一般性课程和选择性课程两部分组成的培智学校课程体系。一般性课

6、程体现 对学生素质的最基本要求,着眼于学生适应生活、适应社会 的基本需求,约占课程比例的70%80%;选择性课程着眼于 学生个别化发展需要,注重学生潜能开发、缺陷补偿(身心康复),强调给学生提供高质量的相关服务,体现学生发展 差异的弹性要求,约占课程比例的30%20%。两类课程的 比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2.一般性课程为必修课,设置以下六类科目:生活语文着眼于学生的生活需要,以生活为核心组 织课程内容,使学生掌握与其生活紧密相关的语文基础知识 和技能,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针对智力残疾学 生的语言特点,加强听说能力的训练,把传授知识与补偿缺 陷有机结合,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和社

7、会交往能力,形成 良好的公民素质和文明的行为习惯,为其自理生活和适应社 会打下基础。生活数学以帮助学生形成和掌握与生活相关的简 单的数的概念、数的运算、时空认识、以及数的运用,学习 运用简单的运算工具等为课程内容。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计 算技能、初步的思维能力和应用数学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 单问题的能力。生活适应以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为目的,以学生当 前及未来生活中的各种生活常识、技能、经验为课程内容。 培养学生具有生活自理能力、简单家务劳动能力、自我保护 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使之尽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公 民。劳动技能以培养学生简单的劳动技能为主,对学生 进行职前劳动的知识和技能教育。通过劳动技

8、能的训练,使 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知识与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具 备一定的社会适应和职业适应能力。唱游与律动课程将音乐律动与舞蹈、游戏相结合。 通过音乐教学、音乐游戏和律动训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听 觉、节奏感和音乐感受能力,补偿学生的认知缺陷,提高学 生的动作协调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绘画与手工通过绘画和手工技能的教学和训练,培 养和发展学生的视觉、观察、绘画、手工制作能力,发展学 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其审美能力。运动与保健以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增强学生身体 素质为主。通过体育运动,提高学生的大肌肉群活动能力、 反应能力和协调平衡能力,刺激大脑肌能的发展。提高安全 意识和运动中的自我保护能

9、力。学习基础的卫生保健、维护 健康、防治疾病的知识和方法,培养积极锻炼身体的习惯和 良好的卫生习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3选择性课程是学校根据当地的区域环境、学校特点、 学生的潜能开发需要而设计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有四类 科目,课时可弹性安排。信息技术以学习简单的通讯工具运用、计算机操 作、互联网络运用以及其他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为主。帮助学 生运用信息技术更好地适应生活和社会发展,提高生活质量。一般在高年级设置。康复训练根据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需求,以及在 运动、感知、言语、思维和个性等方面的主要缺陷,结合学 生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有针对性地进行各种康复训练、 治疗、咨询和辅导。课程力求使学生

10、的身心缺陷得到一定程 度的康复,受损器官和组织的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身 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得到提高。第二语言在学生已有语言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的特 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可选择学习第二语言,如:地方语言、 民族语言、普通话以及简单的外语等;对不能使用语言的学 生也可以采用其它非语言的沟通方式或沟通辅具。艺术休闲通过程度适宜的音乐、舞蹈、美术、工艺 等多种艺术活动,使学生尝试学会感受美和表现美,丰富、 愉悦学生的精神生活;学习若干种简单的休闲方式,陶冶学 生的生活情趣和生活品味,提高智力残疾学生的生活质量。校本课程学校可根据地域特征、社会环境、经济文 化发展的特点,以及学生实际生活需要,设置和开发的

11、具有 本校特点的课程。课程的开设应当充分利用和挖掘学校与地 方的课程资源。4每学年上课时间为35周,社会实践时间活动为 2周, 机动安排时间为 2周(用于远足、参观、运动会、艺术节等) 由学校视具体情况自行安排。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为 13周。16年级每周总课时量不超过30节,79年级每周总 课时量不超过32节。5每节课上课时间一般为 35分钟,可根据学生的年龄、 智力残疾程度和课程的性质进行适当调整。6. 每天安排 15 分钟晨会,进行专题教育活动;每天安 排 30 40 分钟眼保健操、广播操和体育锻炼活动时间,保 证学生每天有不少于一小时的课外活动时间。每周安排 2课 时班队活动或综合实

12、践活动(建议低年级安排综合实践活 动,高年级安排班队活动),高年级可安排 2 课时课外兴趣 活动。7. 学校应全面推进个别化教育,为每个智力残疾学生制 订和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应将课堂教学与个别教育训练相 结合,针对学生的个体需要安排一定时间的个别训练,为有 需要的学生提供补救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8. 课程评价构建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 建立多元化、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发挥评价的诊断、 激励、导向功能,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促进学生、教师、 学校在不同层面的发展。评价应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评价的内容要有助于智力残疾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应 根据培养目标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整体设计社会性与情感、 认知、语言、自理和运动等多方面的评价内容,全面反映学 生的学习经历和成长轨迹。评价应促进课程建设与发展评价应促进学校高质量实施课程。学校课程计划及其可 行性,课程安排的适切性,课程管理的合理性、有效性,个 别化教育计划的科学性,以及学校特色课程开发的针对性等 都应成为学校课程评价的重要内容。建立学校、家长和社会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学校应积极收集各方面对课程实施的意见与建议,提高 教师、家长参与课程实施与管理的积极性,促进学校评价与 社会评价有机结合。要积极宣传培智学校课程改革,营造良 好舆论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