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宏-教育管理学-笔记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63480911 上传时间:2023-12-28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2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吴志宏-教育管理学-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吴志宏-教育管理学-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吴志宏-教育管理学-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吴志宏-教育管理学-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吴志宏-教育管理学-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吴志宏-教育管理学-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吴志宏-教育管理学-笔记(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管理学第一章 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1. 教育管理学:教育管理学是研究教育管理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按照教育管理对象的特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教育管理学:是以整个国家教育系统的管理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狭义教育管理学:是以一定类型的学校组织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2 .教育管理学的特点:教育管理学是增长智慧的科学;教育管理学是富有挑战性的科学;教育管理学是价值的科学;教育管理学是权变性的科学教育管理学是行动的科学。3. 教育管理活动的发展(吴志宏版本)(1)教育管理活动的意义教育管理本身不是目的,而只是一种手段,其目的归根结底是保障全体公民受教育的权利,并未实现国家的教育理念、促进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

2、创造条件。现代社会对教育事业实施有效管理的原因:现代教育已构成一个规模庞大的事业;为了协调教育的发展(具有发展要依赖于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等诸多条件);为了合理规划和利用教育资源;为了服务教育。(2)教育管理活动与其他管理活动的比较 相通点:都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对象统一是人、财、物、时间、空间等成分;也表现为一个过程,并有其专门的管理职能;管理方式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等等。特殊点:教育领域中很多东西难以定论或把握,如教育目的、教学技能、学校态度、学习氛围等;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事业,而人的发展受多种因素制约,导致教育管理的很多方面难以量化,并直接影响评判的标准;教育是价值高度涉入的事业,教

3、育管理活动常常会设计其他管理活动不常碰见的伦理、道德及价值观方面的问题;教育系统中,教学有日趋专业化的迹象;教学管理工作成效评价比其他管理工作的评价要复杂很多;教育涉及千家万户,容易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3)从经验管理走向科学管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人类社会的教育管理活动呈现出一种经验管理的形态。所谓经验管理就是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凭借个人或某一团体积累的知识和经验来实施管理工作,主要依靠个体的亲身感受、直接体验以及传统的习惯定势。在经验模式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基本特点:管理者笃信经验的价值,吧自己的个人经验作为教育决策和判断的依据;办教育的水平实际上就代表了教育管理者的经验水平;办学时间越长,

4、经验就越丰富;办学经验始终停留在经验水平层次,难以上升到理论高度,难以大面积推广;党教育处于稳定状态时,管理有效,一旦发生剧烈变革,管理会产生困难。到现代大工业社会时代,随着学校教育规模的急剧扩大,入学人数的大量增加,经验管理模式已然不够。从20实际初起,逐渐走向科学管理。原因:大众对教育的需求以及公共教育制度的建立;现代心理科学的发展,使人们对学习心理和行为特点有更多了解;现代实验教育的兴起,科学的方法被引入教育研究中;企业管理理论的崛起,促进教育管理者用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思考教育管理问题;民主主义思想的传播;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使管理者可借助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教育的科学管理模式也具有一些鲜

5、明的特征:管理过程更看中过关了理论的指导作用,不再盲目轻信个体的感受、经验;教育管理机构层次分明,分工明确,制度健全,职权责一致;管理过程注意运用调查、统计、测量等自然科学常用的技术手段来分析问题;注重民主管理方法,强调参与决策的重要性;管理模式具有普遍的推广价值;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既能适应稳定时代,也能适应变革时代。4. 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吴志宏版本)教育管理学是以各级、各类教育组织和机构的管理现象、管理过程和管理规律为其研究对象,以学校组织的管理为核心,探讨与学校教育事业有关的种种教育管理现象和问题。5. 教育管理学的研究范围(吴志宏版本)大致可分为学科概述、管理理论、组织和机构、政策

6、和法律、人员管理、财务管理、其他事物管理等等。本书分为六个部分:教育管理总论、教育管理体制和机构、教育政策和法律、教育人员和教育对象管理、事业事物管理(上、下)。6 .教育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吴志宏版本)作为一门学科,教育管理学产生于20世纪初,它很可能在一些已经建立起公共教育制度的国家中同时产生,其标志是这些国家在这一时期发表了一批教育管理著作。而自50年代以后,在科学方法的引入下,这门学科逐渐成熟,具备了独立学科的地位。我国的教育管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进行研究,历史非常短,整个过程可分为引进、初创、停滞、发展四个阶段。20世纪初,陆续引进国外教育管理方面的学术著作,大多翻译来自日本的著作,

7、如田中敬一的学校管理法。同时,创办少数的师范学堂,聘请外国教员教授该门学科;20世纪二三十年代起,继续翻译介绍国外的教育管理理论,尤其是美国的教育管理思想和制度,一些学者尝试编著符合我国教育管理自身特点的著作,例如张季信编著、蔡元培作序的中国教育行政大纲。从1919年到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出版的各类教育管理著作约计200多种,论文2000余篇。教育管理类课程也在各级管理师范院校普遍开设。新中国成立后的近30年里,几乎没有出版过像样的教育管理学著作,各师范院校也基本不开教育管理课程,也没有专门的教育管理研究队伍,教育管理学处于停滞状态。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教育管理重新进入发展

8、期。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有关师范院校讲授,各类研究著作、教育管理类杂志、研究论文不断出版,专门的研究队伍逐渐形成,教育管理学在众多教育学科研究中的地位已较为稳固。7. 教育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吴志宏版本)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实验研究法、人种学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行动研究法8. 教育管理学的学科体系(教育管理的内容)分为三个层次:教育事业的管理、学校和其他教育组织的管理、教育管理人员的自我管理。9.教育管理学的未来发展(吴志宏版本)国际研究与本土研究并重;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结合;信息革命将对教育管理学研究产生重大影响;学科的分化趋势。第二章 教育政策与法律1. 教育政策的含义教育政策

9、:是公共政策的一种类型,是指为了解决教育领域所产生的公共问题,政党、立法机构、政府所制定的教育方针、行动纲领、教育法规、条令条例等多种行为规范和活动过程的总称,是对教育工作的目的、策略和途径的总体规定。实质是对全社会内的教育资源进行分配与再分配的过程。2. 教育政策的特点作为公共政策的一种类型,教育政策与其他公共政策一样,也具有阶级性、公共服务性和过程性等方面的基本特征。其自身特殊性表现在: 教育政策所调节的对象是教育领域,而教育总的来看是一项具有明显的社会公益性的使用,教育政策的制定必须体现公共利益和诉求; 教育关系到千家万户,直接关系到年轻一代的成长和发展,因此教育政策的活动领域与社会公众

10、的相关性更强,教育问题的形成和表现形式也更为多样,更容易引起社会的密切关注和多元化的观点争论,决定了教育政策所面临的社会情境的复杂性。 教育是一种主要在学校进行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政策需要在满足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还需切实考虑到尊重学生的人格、遵义,尊重个体的价值选择自由,在教育过程中建立起教师、学生、学校管理人员、教育行政人员之间民主平等的关系。 教育政策中的资源和利益分配实质上是对发展计划的分配,公正、有效的教育资源和利益分配对于实现人民的受教育权利、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和谐来说,至关重要。教育政策的特点(吴志宏版本) 指向明确。教育政策不同于教育规律,它是以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

11、,因而总具有明确的指向性。 相对稳定。教育政策一经确定,一般总要保持相对的稳定,不会随意变动,否则就会影响人们对其信任程度和执行时的坚定性。 影响广泛。教育活动联系千家万户,教育政策也直接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体现统治阶级意志。尽管各党派、各社会团体都可以指定教育政策,但占据主导地位的教育政策总是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代表着统治解决的根本利益。 不具有强制性。教育鞥从的实施主要通过人们的表率作用、组织约束、舆论引导等途径来实现,一般不具有直接的强制性。3. 教育政策的社会制约基础 政治因素 教育政策的制定是一种政治行为,在政策制定的整个过程中,政治的影响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经济因素 一个国

12、家的经济实例是教育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基本物质条件,表现为经济实例影响教育政策的实施,经济实力影响方案的选择。 教育因素 教育对政策的影响来源于教育的传统和现状。教育的传统对教育政策有较大的影响,如问过教育历来具有重视德育的传统,在教育过程中注重道德自觉和理想人格的培养,所以我国制定的许多教育政策与此相关。教育现状对教育的影响也不可忽视,也制约着教育政策方案的选择。4. 教育政策过程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表现为一定的阶段性或周期性。包括以下几个阶段:教育问题的感知 教育问题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第一,在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导致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对教育提出新的需求,而教育却不能及时满足社会和人的发展新

13、需求;第二,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由于社会文化传统和经济体制结构的影响,教育的运行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偏差或障碍,如应试教育问题、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等。在教育问题的前期阶段,教育问题的规模、严重程度、影响通常比较小,未能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随着时间推移,问题范围逐渐扩大,负面影响日益严重,已致影响学习的政策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社会发展,这时,教育问题就会被公众所感知,人们就会提出解决教育问题的要求。教育政策问题的确认与议程建立;提出和评估备选方案;教育政策选择与政策合法化;教育政策实施;教育政策实施教育政策的调整、终结与废止教育政策制定的过程(吴志宏版本)教育政策制定是判定教育政策问题和对政策方

14、案进行选择的过程,其程序大致分为认定政策问题、确定政策目标、拟定政策方案、选择政策方案等几个环节。 认定教育政策问题。又称为教育政策问题诊断,它是以一定的理论和政策评价资料,对教育政策问题的存在形式、范围和性质进行系统分析,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的过程。发现教育问题的途径包括通过社会调查发现教育政策问题、通过研究信息提出教育政策问题、通过预测分析提出教育政策问题。 确定教育政策目标。是对教育政策活动的方向和水平的具体规定,是整改教育政策活动的立足点。要考虑的四个因素是方向正确,符合国家总的方针政策;抓住要害,选准突破口和时机;适度,既不是高不可攀,而是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具体,既有一定可操作性。

15、拟定教育政策方案。要注意方案应是可行的;应估计到全部的正、负效果,并对可能产生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应尽可能数量化;应提出两个以上的政策方案供选择。 选择教育政策方案。需要制定者对教育问题有深刻的理解,同时对教育的条件有充分的认识,政策实施条件是否成熟,成为政策选择时索要考虑的首要因素5. 教育政策制定的理论模式政策制定模式:是指政策制定的机构和人员本着自己的价值取向,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法去应对或解决面临的政策问题。政策制定模式的研究在于促进决策的合理性和目标的达成。 理性模式。指政策制定者根据一套近似完美的、合乎理性的政策制定程序来制定政策。即用最小的投入(包括时间、人力及其他资源)来获取最大的 ,效率是理性模式的最终目的。步骤:确认可操作的政策目标准备完整的政策方案建立各种价值标准及社会资源预测每一政策方案的成本与效益估计每个方案的净收益情况比较每个方案的优劣次序-制定出理性和优化的政策方案。制定出最优政策需要满足的条件:知道所有的社会价值及其相对的重要性;知道所有可能的政策方案;知道每一政策方案可能产生的后果;能估计政策方案所能得到的与失去的社会价值的比值;能选择最经济、有效的政策方案。批评:一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