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教学设计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3475924 上传时间:2024-01-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烛之武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烛之武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烛之武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烛之武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烛之武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烛之武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烛之武退秦师设计思路一、设计依据: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二、教学设想:1教这篇课文,必须以专题知识和训练的精神为指导,着重培养学生诵读、领悟和积累的习惯;2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理念。对教材意义的理解,以及对人物形象及作品主题的认识,主要是由学生通过探究发现的。教学过程中,多设题,巧设疑,充

2、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使其善于动脑,敢于发言。三、教材分析烛之武退秦师是苏教版语文必修三“寻觅文言津梁”专题中的第一篇文章,从专题设计中就可看出本文所承载的重负沟通古今,掌握文言文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本文主要记述的是秦晋联合攻打郑国之前开展的一场外交斗争。文章赞扬了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能够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去说服秦君,维护了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四、学生分析高一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虚词,能够利用工具书和利用课文注解疏通文言文的能力,但却普遍存在着一种片面认识,错误地认为文言文学习就是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缺乏对文章内容的感悟和人物形象的鉴赏评价,

3、不能真切“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充分的“吸收中外古今优秀文化的营养”。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左传的基本知识。2.理解和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2.赏析人物形象和写作技巧,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言文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古人在国家危难之际,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说服秦君,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重点一、能辨析“贰、军、辞、鄙、陪、敢、济、肆、阙、与”10个实词与“若、说、辞、鄙、微、之”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二、赏析人物形象和本文的写作技巧。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教学准备一、布置课前预习:学生

4、利用工具书,自行排除生字词。反复阅读课文,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疏通文意。二、教师准备:有关的背景资料,烛之武退秦师录音,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古人有这样的话:“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误国”。言语真有这样的威力吗?今天我们就学习选自左传的历史散文烛之武退秦师。二、左传及背景介绍(投影)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著。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 展示flash动画,让学生了解秦晋联合攻郑的形势和史记所记载的这次军事行动的相关资料。三、播放录音:1.学生整体感知课

5、文,巩固对生字词的掌握。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汜(fn)南 夜缒(zhu)而出 阙(ju)秦 微夫( f )人之力不及此共(gng)其乏困 逢(png)孙 ( 注意多音字、通假字的读音。)四、朗读指导“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意思指反复诵读,文意会愈加清晰,学习文言文更是如此。因此同学们要勤于读,认真读,非常投入地、研究性地读。那么,如何才能读好文言文呢?文言文朗读应特别注意停顿、语速、重音、语气等。(再次放录音,提醒学生要认真听。听完录音,学生齐读,教师指导。速度较现代文要慢,句读要清)五、疏通文意完成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积累。1古今异义2词类活用:军、鄙、东、封、退、利3特殊句式(本环节培养学生借

6、助注释疏通文言文的能力。)六、交流探究 1主要人物在什么情况下出场? 明确:在秦晋两个大国围攻一个小小的郑国,郑国面临覆灭的危险情形之下,郑大夫佚之狐向郑伯推荐他去见秦伯,以退秦师。 2烛之武为什么能临危授命? 明确:郑伯态度诚恳,勇于自责,晓之以理。烛之武腹有良谋,成竹在胸。 3烛之武为什么能说退秦兵? 明确:烛之武善于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言谈中又似乎处处都在为秦国的利益着想,从而打动了秦伯,让秦伯欣然接受了他的意见。 第三段的重点在“说”,说辞虽仅百余字,却委婉曲折,开阖跌荡,步步进逼,层层深入。4晋军为什么不愿向秦军进攻? 明确:晋文公并不昏庸,很有理智,能隐忍不发,随机应变。因为如果这

7、时进攻秦军,晋军就有可能处于腹背受敌的不利境地。而由此,也就证明了烛之武说退秦师的成功。 (学生分组讨论并理清结构,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及归纳概括能力。)七、归纳总结1. 概括课文中的人物形象 (1)烛之武: 志士: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勇士:知难而上、义无反顾的勇士辩士:口若悬河、巧言善辩的辩士 (2) 郑伯:善于纳谏、勇士自责、善于言辩(3) 晋文公:贪婪而有理智,能随机应变、审时度势,有雄才大略。(4)佚之狐:是一个“慧眼识英雄的伯乐”。 (引导学生学会依据人物的言行来鉴赏评价人物。)2. 赏析语言:受命于危难之际的烛之武,不费一兵一卒,不动一刀一枪,只用了短短的125字的说辞,却使秦晋盟散

8、约毁,两支人马自动撤离。烛之武巧妙的游说艺术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分组赏析:(1)以“利”巧攻心理。(2)以“害”巧析形势。(3)以“史”巧施离间。(通过阅读赏析,培养学生思辨说理能力。)3. 写作艺术:(1)伏笔与照应。 (2)情节波澜起伏。 (3)叙事详略得当。(本文波澜起伏的情节,繁简得当的详略处理,伏笔与照应等技巧的运用,都将有助于我们今后的写作。引导学生学会赏析文章的表达技巧。分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尝试归纳。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八、课堂总结秦晋围郑,郑危在旦夕,佚之狐的力荐可谓慧眼识英雄,烛之武临危受命,夜缒而出,智说秦君,秦穆公心悦诚服,秦军乃还。晋文公面对风雨突变,亦

9、毅然去之。郑国终于转危为安。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一个老人,挺身而出,救国家于水火之中,留下一曲动人的赞歌。烛之武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操深深的感染了我们,将成为我们刻苦学习,报效祖国的巨大动力。(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九、作业巩固1. 同步导学练110题。2 熟读课文。教学反思1. 教学设计的实践效果:(1)这节课,课堂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无论是对文本意义的理解,还是对人物形象及作品主题的认识,都不是由教师强硬灌输的,而是学生这一阅读主体通过探究发现的。课堂不再是“填鸭式”的课堂,学生成为了课堂上真正的“主人”。(2)在课堂上,教师所起的是引导提高的作用。教师能够给学生以思想的自由,允许学生对其进行怀疑、否定、甚至批判。教师善于组织学生对社会中的热点问题、教材中的难点问题、疑点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在你争我辩中催生新的思想,探索新的知识。2. 存在的问题:在教学中,仍有部分学生满足于对文言知识的死记硬背,忽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以及对人物形象的鉴赏;分组讨论时,过分地依赖参考资料,缺少有创见的理解,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多方面、多角度地解读文本,从而实现真正的阅读和鉴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