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考研外语政治综合部分答案 KYR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3472554 上传时间:2023-06-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考研外语政治综合部分答案 KYR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2年考研外语政治综合部分答案 KYR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2年考研外语政治综合部分答案 KYR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2年考研外语政治综合部分答案 KYR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2年考研外语政治综合部分答案 KYR》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考研外语政治综合部分答案 KYR(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元旦 “元”有开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意思。元旦(New Years Day,New Year )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也被称为“新历年”“阳历年”。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而以西历的1月1日为新年。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年法”,确认新年(元旦)为中国的法定节日。元旦也是世界上很多国家或地区的法定假日。名称释义中国元旦历来指的是农(夏、阴)历正月初一。“元旦”的“元”,指开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象形字,上

2、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线。“旦”即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开始。人们把“元”和“旦”两个字结合起来,就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在汉语各地语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1在中国,元旦已列入了法定假日。由于世界各国所处的经度位置不同,各国的时间也不同,因此,“元旦”的日期也有不同。中国是世界上第12个开始新年的国家。 来历起源中国元旦传说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

3、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 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元旦

4、庆贺情景。 西方元旦西元前46年,古罗马凯撒把这一天定为西历新年的开始,为了祝福双面神“Janus”,这位罗马神话中的门神,“Janus”后来也演化为英文一月“January”这个词。原本以为教皇把耶稣诞生年作为公元元年,公元一月一日也和耶稣有关联,事实并非如此。可能依照西方普遍信仰基督教,还应该是12月25日圣诞日为过年,所以西方的新年没有圣诞隆重。1 历史演变称谓演变元旦一词始于三皇五帝,唐房玄龄等人写的晋书上载:“颛帝以孟春正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即把正月称为元,初一为旦。而“元旦”一词,最早出自南朝人萧子云介雅诗:“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宋代吴自牧梦梁录卷一“正月”条目:“

5、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元旦在书舜典中叫“元日”;汉代崔瑗三子钗茗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 节日演变1古代中国的元旦日,并非如今通用的“格列历”公历的1月1日。1中国历代元旦的月日并不一致。殷代在农历十二月初一,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以十月初一日为元旦,自此历代相沿未改(史记)。汉武帝太初元年时,司马迁创立了“太初历”,这才又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和夏代规定一样,所以又称“夏历”,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 在当代,

6、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2天。自西历传入中国以后,元旦一词便专用于新年,传统的旧历年则称春节。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使用公历,把农历的正月初一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叫做“元旦”。不过当时并未正式公布和命名。2到孙中山于1912年1月初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时,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改公历1月1日称为岁首“新年”,但仍称“元旦”。12在民国以后虽然定1月1日为新年,当时只有机关、学校以及外国经营的洋行大商号等才放假1天,老百姓并不承认,仍延承古时旧习以农历初一为新年,

7、因此老北京的街市上与民间均没有什么欢庆活动。2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统一使用“全国年节和纪念日放假办法”,将公历1月1日规定为元旦节,并决定全国在此节放假一天。 习俗文化民俗杯盘碎片送朋友 丹麦人在元旦前夜,家家户户都要将平时打碎的杯盘碎片收集起来,待夜深人静时偷偷地送至朋友家的门前。元旦的早晨,如果谁家门前堆放的碎片越多,则说明他家的朋友

8、越多,新年一定很幸运。 妇女坐上市长椅 西德人过元旦,要表演妇女夺权的喜剧。许多地方的妇女成群结队地冲进市政府大厅,闯入市长办公室,坐上市长办公椅,表示接管市长权力。 摔瓶打罐扔脸盆 意大利的一些地方,元旦前夜午夜时分,如果你在路上行走是很不安全的,因为这时人们都要把屋里的一些破旧瓶、缸、盆等扔出门外砸碎,以示除旧迎新。 喝光余酒交好运 法国人在新年到来之前,各家一定要把家中的余酒全部喝光,以致许多人喝得酩酊大醉。他们认为,元旦时如果家中还有剩余的酒,新一年里交厄运。 深更半夜吃葡萄 西班牙人在元旦前夜全家团聚。到12点时,以教堂钟声为号,争着吃葡萄,每敲一下钟,必须吃下一颗葡萄,而且要连着吃

9、下12颗,表示来年一帆风顺。 诗话宋吴自牧梦梁录中正月开篇话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春三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以及南北朝梁人萧子云介雅:“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等诗文中。 古代元旦宫廷有贺岁之礼,规模宏大而隆重。三国时曹植元会诗:“初步元祚,古日惟良,乃为嘉会,宴此高堂”。 唐白居易七年元日对酒五首之二:“众老忧添岁,余衰喜入春。年开第七秩,屈指几多人!”唐代另一诗人成文斡写有元旦诗:“戴星先捧祝尧觞,镜里堪惊两鬓霜。好是灯前偷失笑,屠苏应不得先尝。” 唐人孟浩然写了一首回家元日诗,云:“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

10、农。桑野犹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古代元旦有贴春联的习俗。南宋诗人陆游的已酉元旦诗:“夜雨解残雪,朝阳开积阴,桃符呵笔写,椒酒过花斜。”宋伯仁岁旦诗:“居间无贺客,早起只如常,桃板随人换,梅花隔岁香。”诗中的“桃符”、“桃板”即指春联。 北宋改革家王安石的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明代陈献章的元旦试笔有如一幅“乐岁图”。诗人在诗中写道:“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 清代爱国诗人张维屏的新雷,虽未用“元旦”、“元日”等词汇,却以元旦为题,写出人们贺岁、

11、迎春的喜悦:“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一代伟人毛泽东,1930年1月写了一首如梦令元旦:“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上山下,风展红旗如画。”欣赏这首词,犹如走入一幅壮阔的风景画,全词淋漓酣畅,清新自然,充满了乐观、昂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942年董必武在重庆写了一首七律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陪都歌舞迎佳节,遥祝延安景物华。”欣赏这首脍炙人口的佳作,觉得字里行间浸透着诗人对革命事业的一片赤诚。其时抗战维艰,惟有精忠报国,方可期来日乐土安家。诗中所说的“胜利茶”,是当时重庆商店里出售的纸包茶,意在预祝抗日胜利。以新鲜事物为掌故入诗,可见董老对旧体诗的革新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