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题目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3468998 上传时间:2022-12-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心理学题目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社会心理学题目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社会心理学题目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社会心理学题目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社会心理学题目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心理学题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心理学题目(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1从罗特控制点的理论看,主张“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人们归因倾向属于( )。A内归因 B外归因C稳定归因 D非稳定归因【答案】B【解析】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强调的是外因在成功中所起的作用,属于外归因。2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叫( )。A角色 B印象 C自我概念 D图式【答案】D【解析】图式是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网络。个体进行社会认知时,它对新输入的信息起解释作用,如果脑中没有解释新信息的图式,则要形成另外的图式。3罗特控制点理论是关于个体( )的理论观点。A需要倾向B归因倾向 C控制倾向 D思维倾向【答案】B【解析】控制点是美国心理学家罗特于20世纪50、60年代提

2、出的一种个体归因倾向的理论。罗特发现,个体对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及其结果的控制源有不同的解释。4个体进行社会认知时,图式对新输入的信息起解释作用,这在心理学上称之为( )。A从上到下的信息加工 B从下到上的信息加工C以材料为基础的信息加工 D网络化的信息加工【答案】A【解析】人的信息加工模式有自上而下加工(概念驱动加工)和自下而上加工(数据驱动加工)两种,自上而下的信息加工指人在知觉过程中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知觉信息进行加工的方式。自下而上的信息加工指由外部信息引起和推动的加工。图式是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属于自上而下的加工。5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称为(

3、)。A图式形成 B印象形成 C归因 D记忆的搜索【答案】C6当学生取得成功或遭遇失败时,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形成( )。A能力归因 B努力归因 C运气归因 D任务难度【答案】B【解析】教师应该帮助学生积极的归因方式,比如将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努力,对于取得的成功,学生会认为是努力造成的,并为追求新的成功,继续付出努力。对于遭遇的失败,学生会认为是努力不够造成的,只要自己多付出努力,一定可以获得成功,从而更积极的接受新的挑战。7创立三维归因模式的心理学家是( )。A阿特金森 B海德 C韦纳 D班杜拉【答案】C【解析】韦纳从内外源、稳定性和可控性三个维度划分归因为:内归因和外归因,稳定性归因和不稳定

4、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即归因的三维模式。8相信社会的安排,认为自己的努力无济于事,这类人被罗特称为( )。A外控者 B内控者 C外向者 D内向者【答案】A【解析】内控者和外控者是罗特根据控制点理论对人的划分,其中外控者相信社会的安排,认为自己的努力无济于事。内外向是荣格的划分,后被艾森克引入其人格理论。9随着时间的流逝,归因会越来越具有( )。A理性 B全面性 C情境性 D紧迫性【答案】C【解析】随着时间的流逝,归因会越来越具有情境性。人们会对过去很久的事件解释为背景的原因,而不是行为主体和刺激客体的原因。10凯利的归因协变原则认为,如果特异性信息程度很高,那么该行为主体会把行为做

5、( )。A外在归因 B内在归因C平衡归因 D控制源归因【答案】A【解析】凯利的归因协变原则认为人们的归因是刺激客体、行为主体以及背景三个因素协变的结果。特异性信息显示行为主体的反应方式是否有特异性,特异性高则说明主体只针对某一刺激主体做出反应,通常会行为归因为环境和刺激客体,即做出外在归因。11“一个人总是在考试前闹别扭、抱怨世界,其他时候却很愉快,我们就会把他闹别扭和考试连在一起,把闹别扭归于考试而非人格。”这是心理归因的( )。A充足理由原则B不变性原则C协变原则D折扣原则【答案】B【解析】不变性原则指当某个特定的原因在许多不同的情境下和某个特定结果相联系,而该原因又不存在时,结果也不出现

6、,我们就可以把结果归于该原因。12把成功归于内部的稳定的因素,会使个体产生( )。A羞耻感B自豪感C责任感D理智感【答案】B【解析】韦纳的归因理论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归因结果对个体以后成就行为的影响,把成功归于内部的稳定的因素,会使个体产生自豪感,觉得是自己的聪明导致了成功;而把自己的失败归于内部稳定的因素,会使个体产生羞耻感。13德韦克发现,把成功归于努力的人比把成功归于能力的人,在以后的工作中将( )。A坚持时间没有变化B坚持时间受其他因素制约C坚持的时间更短D坚持更长时间【答案】D【解析】德韦克1975年发现,把成功归于努力的人比把成功归于能力的人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坚持更长时间,把失败归于能力

7、的人比把失败归于努力的人在未来的工作中花的时间更少。14根据韦纳(BWeiner)的成就归因理论,下列属于不稳定的内因是( )。A能力 B任务难度C努力 D机遇【答案】C【解析】努力属于不稳定内因,能力属于稳定内因,任务难度属于稳定外因,机遇属于不稳定外因。15个体在成败归因中,往往成功时倾向于内归因,失败时倾向于外归因,此种现象称之为( )。A社会视角的影响 B竞争条件下的特殊归因C自我价值保护 D动机性归因误差【答案】C【解析】自我价值保护指个体为了保持自我价值的确立,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都有一种防止自我价值遭到否定的自我支持倾向,即个体在归因过程中,对有自我卷入的事情的解释,带有明显的自我

8、价值保护倾向,即归因向有利于自我价值确立的方向倾斜。16“政治家倾向于将成功归因于勤奋工作、好的名誉和谋略恰当等,而被他们击败的对手则倾向于将失败归因于他们不能控制的原因”的现象是( )。A动机性归因偏差B自我确认C自我肯定D自我效能【答案】A【解析】动机性归因偏差指人们在自我价值定向理论中强调自我价值保护的倾向,喜好用好的眼光去观察自己,倾向于把成功归因于自己而否认自己对失败负有责任。题干中的例子描述的的就是动机性归因偏差。17个体如何看待自己的身体的层面,称为( )。A物质自我 B心理自我 C社会自我 D理想自我【答案】A【解析】题干描述的是物质自我的概念。心理自我是个体态度、信念、价值观

9、念及人格特征的总和,是个体如何看自己心理世界的层面。社会自我处于社会关系、社会身份与社会资格中的自我,即个体扮演的社会角色,是自我概念的核心,社会如何看待个体(又被其意识到)的层面。理想自我个体期待自己是怎样的人,即在其理想中,我该是怎样的人。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距往往是个体行动的原因。18自尊是个体对其( )评价的结果。A社会地位 B社会自我C心理自我 D社会角色【答案】D【解析】自尊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自尊水平是个体对每一角色进行单独评价的总和。如果个体对其予以积极评价的角色看得比较重要,他就有高水平的自尊。19关于自我概念形成与发展,正确的说法是( )。A生理自我心理

10、自我社会自我B社会自我心理自我生理自我C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D心理自我生理自我社会自我【答案】C【解析】自我概念的形成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即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最后到心理自我。生理自我:这是自我概念的原始形态,主要是个体对自己躯体的认知,包括占有感、支配感与爱护感,使个体认识到自己的存在。始于出生第八个月,二岁左右基本成熟。社会自我:这阶段大致从二岁到十三四岁,社会自我处于自我的中心。心理自我:这阶段需时十年,大约从青春期到成年。20“自我意识”概念首次提出是在( )。A霍妮(KHorney)著的自我的挣扎B弗洛伊德(SFreud)著的集体心理学和自我分析C米德(JMead)著的意识、自我

11、与社会D詹姆斯(wJames)著的心理学原理【答案】D【解析】1890年W詹姆斯在心理学原理中首次提出自我意识概念。21个体对自己的身体、外貌、体能等方面的意识属于( )。A社会自我 B投射自我 C生理自我 D心理自我【答案】C【解析】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其中,生理自我指个人对自己的生理属性的意识,包括个体对自己的身体、外貌、体能等方面的意识。因此,答案为C。 22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观念、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都属于( )。A自我认识 B自我体验 C自我调控 D自我感觉【答案】A【解析】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表现为认知的、情感的和意志的三种形式,分别称为自我

12、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其中,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指个体对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的认识,它包括自我感觉、自我观察、自我观念、自我分析和自我评价等层次。因此,答案为A。23大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需要动机、意志特征、理想及政治思想等进行深入的分析,这说明其自我概念具有( )的特点。A丰富性 B完整性 C概括性 D稳定性【答案】A【解析】大学生自我概念的变化主要是指自我概念的丰富性、完整性、概括性和稳定性。其中自我概念的丰富性是指大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需要动机、意志特征、理想及政治思想等进行深入的分析。因此,答案为A。2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维纳提出的

13、归因纬度的是( )。A内在性 B普遍性 C可控性 D稳定性【答案】B【解析】韦纳提出的三维归因理论三个维度是:内外性、可控性和稳定性。25寻找某一特定结果与特定原因之间的稳定联系,这体现了归因的( )。A不变性原则 B特异性原则 C一致性原则 D折扣原则【答案】A【解析】归因的不变性原则即寻找某一特定结果与特定原因之间的不变联系。如果某个特定原因在许多不同条件下总是与某个结果相联系;同时,如果这一特定的原因不存在,则相应的结果也不出现,则人们就可以把这一特定结果归于那个特定原因。 26提出控制点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D )。A海德 B维纳 C凯利 D罗特【答案】D【解析】控制点是由心理学家罗特(

14、Rotter)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提出的一种有关个人归因倾向的理论观点。控制点的思想认为,个人对于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件的后果的控制力量的位置有不同的理解。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时蓉华认为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A.社会心理B.社会行为C.个体心理D.社会对个人行为的影响2.位于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第三层次是()A.哲学世界观B.专门方法论C.具体技术和手段D.各种理论3.社会心理学在确立时期的特征是()A.定性研究B.定量研究C.群体研究D.理论研究4.我国早期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代表人物有()A.高觉敷B.严复C.梁启超D.潘菽5.从四五十年代开始,社会心理学领域最突出是()A.学科分化B.整合趋势C.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