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胚胎学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63468965 上传时间:2022-09-0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胚胎学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植物胚胎学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植物胚胎学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植物胚胎学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植物胚胎学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植物胚胎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胚胎学(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词解释1. 胚胎:来源于动物,系指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初期发育的动物体(或幼体)。2. 胚胎学:旧称发生学,是研究生物个体发育规律的科学。3. 植物胚胎学:是胚胎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研究植物胚胎形成和发育的科学。4. 营养繁殖:指从母体断裂或增生部分,又形成新个体的繁殖方式。如裂殖、出芽、断裂、 扦插等。5. 无性生殖:通过无性生殖细胞-孢子进行繁殖的方式。6. 有性生殖:通过有性生殖细胞-配子结合进行繁殖的方式。包括同配、异配、卵式生殖。7. 同配生殖:由形状、结构、大小、运动能力等方面完全相同两个配子结合的一种生殖方式。8. 异配生殖:在形状、结构上相同,但大小、运动能力不同,大而运动能力

2、迟缓的为雌配子; 小而运动能力强的为雄配子,此两种配子结合的生殖方式。9. 卵式生殖:在形状、大小和结构上都不相同的配子,大而无鞭毛不能运动的为卵,小而有 鞭毛能运动的为精子,精卵结合的生殖方式 同配生殖有同宗(由一个体经营养繁殖或无性生殖产生的后代)配合和异宗配合之分。10. 生活史:也称为生活周期,是指植物在一生中所经历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全过程。种 子植物的生活史就是从种子开始到产生新的种子为止的整个生活历程。11. 世代交替:是指植物生活史中二倍的孢子体世代与单倍的配子体世代有规律的循环交替 的现象。有两个关键环节,减数分裂和双受精。12. 核相交替:是指植物生活史中,二倍的染色体组(

3、核相)与单倍的染色体组(核相)相 互交替出现的现象。13. 小孢子: 是雄配子体的第一个细胞,当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后所形成的四个子细胞及 单核时期的花粉粒均可称为小孢子。14. 花粉:在被子植物中常常用花粉代表雄配子体,所以当小孢子从四分体释放后即可称之 为花粉,但花粉已词更多用于指称 2-细胞或 3-细胞时期的雄配子体,以与小孢子区别。15. 雄配子体:在被子植物中,由小孢子发育而来的成熟花粉粒(2 或 3 细胞)以及由花粉粒 长出的花粉管,统称为雄配子体。16. 腺质绒毡层又叫分泌绒毡层: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它始终保持原来的位置,通过细胞的内 表面分泌各种物质供给小孢子发育的需要,直至花粉成

4、熟后,该细胞完全自溶,这种类型在 被子植物中常见。17.变形绒毡层又叫周原质团绒毡层: 其典型特征是绒毡层较早地发生内壁和径向壁的破 坏,原生质体突出并移动至花药腔中,融合形成绒毡层的周原生质团。且周原生质团生成后 又有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同型绒毡层与异型绒毡层:从其来源上分:一般是由初生壁层细 胞衍生而来,形成一同型的细胞层;但少数植物如玄参科植物-汤氏阿列克,绒毡层在向花药 的中央部分,细胞体积较大,是从药隔细胞衍生的;而其它,在向花药外围的绒毡层细胞较 小,是从初生壁层衍生的,这样绒毡层是异型的。18. 乌氏体:乌氏体分布在绒毡层沿药室的内切向壁上。是一种形如球状的小体,直径大的 也只有

5、几个微米,后期常联合成复合的集合体。球状体覆盖着厚的有孔道的壁,壁的厚度均 匀,有时具疣状或刺状突起,外形与花粉的外壁颇为相似。乌氏体只在腺质绒毡层产生。19. 连续型:是指小孢子发生时一种细胞质分裂的类型。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后产生分隔 壁,将母细胞分为两个子细胞,可称为二分体;接着进行第二次分裂,结果形成四个子细胞, 即称为四分体。存在于大多数单子叶植物中。20. 同时型:相对于连续型而言。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不形成细胞壁,无二分体时期;在第 二次分裂中,两个核同时进行分裂,当分裂完成时,在四个核之间产生壁,同时地分隔成四 个子细胞。常出现在双子叶植物中。21. 雄性不育:在自然条件下,植物

6、群体中还可能发生雄性不育的个体。雄性不育的个体, 它们的雄性器官或细胞花药或花粉不育,但雌蕊发育正常。在杂交育种上利用这一特性可 免除人工去雄的操作,节省大量的人力。分为三种类型:花药退化;花药内不产生花粉;花 粉败育。即花药退化型、无花粉型和花粉败育型22. 承珠盘和珠心冠原:是珠心形成的两种特殊的结构。承珠盘是指直接在胚囊之下和在珠 柄进入的维管束之上的一群形态特殊的珠心细胞群。在胚珠的珠孔部分,有时可见到一类似 承珠盘的结构,称为珠心冠原。它象帽状盖着胚囊的顶端。珠心冠原是从珠心表皮起源的, 细胞壁加厚或栓质化。23. 雌配子体:被子植物的雌配子体也称胚囊,是指成熟的胚囊,即七细胞八核的

7、胚囊。24. 花粉之间的群体效应:一般认为,花粉之间有相互刺激的作用,原因是由于花粉本身分 泌出对花粉的萌发的有效物质花粉生长要素,这是一种或多种高度扩散性的水溶性物质。 因此,大量授粉比限量授粉有利(如辅助授粉)。群体效应在一定面积内,花粉数量越多,花粉萌发和生长更好的现象。25. X-体:在花粉管内容物释放后,经常可以看到在助细胞中和卵器的附近有染色深的小体, Nawaschin发现这种结构时,因不能判断它的本质,称之为X一体。26. 双受精的概念: 当一对精子从花粉管释放到胚囊中后,接着发生雌雄性细胞的融合。一 个精子和卵融合,另一个与中央细胞的两个极核融合),这个过程称为双受精。双受精

8、为被 子植物所特有。27. 半融合现象:在被子植物的受精作用中,精子进入卵内,但不与卵融合,结果形成的胚, 含有雄核和雌核分裂的细胞,这种现象称为半融合。受精不亲和性概念:配子一般虽能受精,但在自交或在特定的系统间交配而不能受精时则称 为不亲和性28. 识别反应: 是细胞分辨自己与异己的一种能力,表现在细胞表明分子水平上的化学反应 和信号传递。识别反应是指花粉与柱头之间的相互作用,即花粉壁蛋白与柱头乳突细胞壁表 面的蛋白质薄膜之间的辨认反应,其结果表现为“亲和”、“不亲和”,亲和时,花粉能在柱 头上萌发,花粉管能伸入柱头并穿过花柱进入胚囊受精;不亲和时,花粉则不能在柱头上和 伸长,或不能发生受

9、精作用。29. 嚼烂状胚乳: 有些植物成熟的胚乳呈现不同程度的不规则性、表面凹凸不平的现象,称 为嚼烂状胚乳。胚乳变为嚼烂状是由于种皮或胚乳本身的活动所致。30. 异粉性:是指花粉的性状直接在胚乳上发生影响的表现。玉米是典型的例子。31. 多胚现象: 在一般情况下,被子植物的胚珠只产生一个胚囊,每一个胚囊也只有一个细 胞,所以受精后只能发育成一个胚。但有的植物在一个胚珠(或种子)中产生两个或两个以 上的胚,称为多胚现象。简答题1. 生殖方式的演化:(1)从无性生殖演化到有性生殖1、衣藻进行有性生殖的配子和进行无性生殖的游动孢子形态上是相同的,从孢子囊产生 的游动孢子可以多至 8 个,从配子囊产

10、生的配子也可少至8个。2、在充分的营养条件下,配子也可不经结合而形成新个体。因此,一般认为有性生殖是 从无性生殖演化而来。(2)有性生殖的演化同配到异配再到卵配(卵式生殖)配子形态相同(有的在生理 上有“性别”如衣藻配子差异既表现在生理上又表现在大小及能动性上。如空球藻配 子在结构、能动性和大小上都有显著差异,如团藻精子有鞭毛(抱子植物)到形成花粉管 (种子植物)2.生活史的类型(1)、合子减数分裂减数分裂在合子萌发前进行。合子是整个生活史唯一的二倍体阶段, 而不再出现第二个二倍的植物体。在生活史中,只有核相交替而没有世代交替。如衣藻、团 藻、轮藻等。(2)、配子减数分裂减数分裂在配子产生时进

11、行。在其生活史中,配子是唯一的单倍体阶 段,不再出现第二个单倍的植物体,所以也只有核相交替而没有世代交替。如鹿角菜等。(3)、居间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不进行减数分裂,合子萌发时也不发生减数分裂,而萌发 形成 1 个二倍体植物,二倍体植物进行无性生殖,在孢子囊内(或孢子母细胞)形成孢子时 进行减数分裂。孢子萌发形成单倍体植物,单倍体植物进行有性生殖。从合子开始到减数分 裂发生之前成为无性(二倍体或孢子体)世代,由孢子开始直到配子形成,称为有性(单倍 体或配子体)世代,这两个世代的交替称为世代交替。如高级藻类及全部高等植物。3. 不同类群高等植物生活史的特点及演化:(1)、苔藓植物:配子体发达,孢子

12、体退化,孢子体寄居(依附)在配子体上。一般认为它 是植物演化的一个盲枝。(2)、蕨类植物:孢子体发达,孢子体与配子体均可独立生活。一般认为种子植物是由蕨类 植物演化而来。(3)、种子植物:孢子体高度发达,配子体极其简化,配子体寄居(依附)在孢子体上,形 成花粉管,受精脱离了水的限制。4. 绒毡层的类型与功能:按来缘分,同型绒毡层与异型绒毡层;按绒毡层后期发育形态类分, 腺质绒毡层和变形绒毡层。功能:a.当小抱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时,可能起到简单地转运营养 物质至药室的作用。b.绒毡层合成胼胝质酶,分解包围四分抱子的胼胝质壁使小抱子分离。 由于过早地释放胼胝质酶导致小抱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不正常。c.小

13、抱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完成 后,构成抱粉素的外壁的物质。d.成熟花粉粒外面的花粉鞘和含油层主要包含脂类和胡萝卜 素,均由绒毡层细胞输送。e.花粉外壁内的蛋白质由绒毡层细胞提供,这种蛋白质是一种识 别蛋白,在花粉与柱头的相互识别中起关键作用。f.当绒毡层解体后,它的降解产物可作为 花粉合成DNA、RNA、蛋白质和淀粉的原料。5. 花粉壁蛋白的来源和功能:花粉的外壁和内壁都含有活性的蛋白质。外壁蛋白质是由绒毡 层合成,当花粉发育的后期被转运至外壁和贮存在外壁的腔中;内壁蛋白质是花粉本身的细 胞质合成,当小抱子发育至后期,内壁开始沉积时,蛋白质积累在内壁的多糖之间的小管中, 在萌发孔的区域特别丰富。花粉

14、壁蛋白在受精作用中与雌蕊之间的识别反应在不亲和性上起 着决定作用。6. 胼胝质的发生变化和功能:当小抱子母细胞进入减数分裂时,它逐渐沉积胼胝质壁。在小 麦中,胼胝质沿小抱子母细胞的内平周壁沉积,逐渐扩展至垂周壁。另一些植物(如熊足铁 筷子)胼胝质的积累首先从小抱子母细胞靠绒毡层一面的壁开始,逐渐扩展至细胞内侧,分 泌的胼胝质物质存在于初生壁与细胞质之间。当减数分裂完成,形成的四个小抱子被共同的 胼胝质壁包围,而且各个小抱子之间也都有胼胝质分隔。这样,造成了小抱子母细胞、四分 体或小抱子处于孤立的状态。一些作者认为,这是减数分裂的先决条件,也是后来四个减数 抱子自发地转变为小抱子的前提。 胼胝质

15、包围着四分体,其功能如同“分子筛”,它容许营 养物质通过,阻止大分子透过。从而控制细胞间物质交流,以保持通过基因重组与分离后遗 传上多少有所不同的小抱子之间的独立性。7胚囊发育的类型有几大类几型,各有何特点?单抱子(型)胚囊:主要特征是胚囊由一个大抱子发育而来,又分为二型。(1)蓼型(2)待宵草型双抱子(型)胚囊,主要特征是: 大抱子母细胞在减数分裂I形成二分体,但在减数分裂II只有二分体中的一个细胞分裂,另 一个退化。有功能的细胞进行分裂后,不形成壁,所成的两个大抱子共同参与胚囊的形成, 每一个大孢子核进行两次有丝分裂,共形成八核,最后组成胚囊的结构与蓼型相似。(1)葱 型(2)英地百合型四

16、抱子(型)胚囊主要特征是:大抱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没有形成壁,四 个单倍体的核共同参与胚囊的形成。四孢子胚囊在雌配子体发生过程中,由于核分裂的次数 和最后组成胚囊的细胞核数目及多核的大抱子有丝分裂前核的排列的不同,一般有分为七 种: 1)五福花型 2)椒草型 ( 3)皮耐亚型( 4)白花丹型( 5)德鲁撒型( 6)贝母型8. 何谓雌配子体,它与成熟胚囊是一回事吗? 被子植物的雌配子体( female gemetophyte) 也称胚囊(embryo sac),是指成熟的胚囊,即七细胞八核的胚囊。所以说是一回事。9. 试述蓼型胚囊的发育过程。大抱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后,形成四个大抱子,随后靠近珠孔端 的三个消失,只是靠近合点端的一个发育。首先是细胞的体积增大,与此同时出现液胞,接 着发生连续三次核的分裂。在第一次核分裂后形成两个核(不形成壁),它们分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