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重点知识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3461524 上传时间:2023-11-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9.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防医学重点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预防医学重点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预防医学重点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预防医学重点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预防医学重点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预防医学重点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防医学重点知识(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绪论 1预防医学: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板,以人群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生物医学、社会医学、 环境医学和社会医学的理论,以及流行病学与医学统计学等理论和方法,研究疾病发生和分 布的规律,探讨环境因素,行为遗传因素和疾病的作用规律,在“预防为主”思想的指导下, 制定疾病的防御对策,并通过公共卫生措施和临床预防服务实施,达到促进人类健康,预防 疾病和防制伤残的目的。2 预防医学特点 研究对象包括个体及群体,着眼于是健康人和无症状的患者,采取积极的防御措施;研究方法上注重围观和宏观相结合,更侧重于人群健康和疾病与环境(生活,工作,社会 环境)的关系;采用的预防对策具有较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

2、重视与临床医学 结合,将疾病预防理论整合于临床治疗中。3预防医学内容环境与健康:阐明各种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同健康的关系,各因素对健康 和疾病的作用规律及预防原则。疾病的预防和控制:研究对人群健康有较大影响的常见疾 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预防和控制策略;社区卫生服务是开展常见病预防和控 制的重要策略。人群健康的研究方法:卫生统计学和流行病学的原理和方法 4学习预防医学意义1完整地认识现代医学 2 学习运用预防的思维方法 3 学习和掌握预防 的基本概念,知识和技能5 健康观:指人们对健康的看法,是在一定的医学模式基础上,人们对健康与疾病本质的认 识。 内涵: 1.处于一般安宁状态 2.自

3、我感觉良好 3 个体对环境中各种因素有较好的调节 和适应能力 4 从事各项工作的效率高 影响健康因素:环境因素、行为和生活方式、医疗 卫生服务、生物遗传因素。6 公共卫生措施: 1 开展公共卫生监测 2.预防性卫生服务 3.疾病预防和控制 4 突发公共卫 生事件预测 5 健康促进 6卫生服务研究7三级预防:根据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健康影响因素的作用规律,在实施公共卫生服务时, 通常将疾病预防策略按等级分类,称为三级预防策略(1)第一级预防(病因预防)包括根 本性预防措施,针对社会和环境的预防措施,正对个人和人群的预防措施。(2)第二级预防 (临床前期预防)在疾病的临床前期病做好早发现、早诊断、

4、早治疗的“三早”预防措施。(传染病还需早报告、早隔离)(3)第三级预防(临床预防)主要是对已患病者进行及时治 疗,防止恶化,预防并发症和伤残,促进康复等恢复劳动和生活能力的预防措施。二 环境与健康 1原生环境:是指天然形成的、未受人为因素影响的自然环境。如:原始森林、荒漠、冻土 次生环境:是在人为影响下形成的和人工改造了的自然环境。2. 环境污染 : 由于人类活动使有害的物质或因素进入环境,造成环境的结构与功能发生 变化,引起环境质量下降,影响人类及其它生物生存、发展的现象称为环境污染,。 来源:1 生产性污染 2 生活性污染 3 交通运输性污染 4其他污染(火山爆发,森林火灾等)3公害:环境

5、污染对公众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和生态破坏称公害(public nuisance),其突出 表现为公害事件与公害病。公害病:由公害引起的区域性疾病称为公害病。4环境污染物的转归:1分布或迁移 2生物转化 3环境的自净5 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1急性危害 2慢性危害 (3)持续性积蓄危害(慢性中毒) 特征:1 广泛性 2 复杂性 3 多样性 4 长期性6 大气污染及其对健康的危害 类型(1)煤烟型污染(煤炭)(2)光化学烟雾型污染(机 动车尾气)(3)其他 (生活)来源(1)工农业生产(2)交通运输(3)生活炉灶和采暖锅 炉 危害:1 直接危害:1)急性中毒:由烟雾事件(烟雾事件又可分为煤烟型烟雾事

6、件和光 化学烟雾事件。煤烟型烟雾事件为S02和烟尘光化学烟雾事件是汽车尾气中NOX和烃类 污染物)和生产事故引起() 2)慢性炎症 3)变态反应 4)非特异性疾病多发 5)致癌作 用2间接危害:(1)温室效应(C02、CH4、N20、CFCs、03) (2)形成酸雨(SO2,NOX)(3)破环平流层的臭氧层(氯氟烃化合物(CFCs)溴氟烷烃类(哈龙类):用于灭火剂 等。氮氧化物:平流层内超音速飞机排放。)7 室内空气污染(1)室内来源(1)燃料燃烧、烹调油烟 :生活炉灶燃煤用于烹饪和取暖 是室内污染的主要来源。(2)人的生理活动:C02、氨类、病毒等(3)香烟烟雾:焦油、 尼古丁、镉等(4)建

7、筑材料及家具 :甲醛、挥发性有机物(5)其他 :军团菌、电磁辐射、 杀虫剂、清洁剂等(2)对健康的危害 1 中毒性疾病(一氧化碳中毒;氟中毒、砷中毒;甲 醛及挥发性有机物)、 2 诱发癌症(吸烟,氡)、 3 引起变态反应性疾病(尘螨、花粉、甲醛: 引起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皮炎等)、 4 感染疾病(肺结核、军团菌病)、 5 导致变态建筑综合 征(注意八大症状)、导致空调综合征。(3)预防措施1建筑材料和室内装修材料无害化 2改进燃料结构,降低烹调油烟3加强室内通风,正确使用空调设备4禁止室内吸烟,养成 卫生习惯8 大气中几种常见污染物对健康的影响: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二氧化硫(1)对呼吸道的刺 激

8、作用(2)其它作用对大脑皮层机能的影响致突变作用和促癌作用影响新陈代谢变 态反应 (3)SO2 和颗粒物的联合作用)、光化学烟雾(刺激作用: 眼-PANs 和醛类;呼吸 道-03,免疫抑制作用:,变态反应氮氧化物:刺激呼吸道,对血液影响,促癌作用,神 经衰弱症候群,形成光化学烟雾)颗粒物(1)粒径 5p m:滞留在上呼吸道一对粘 膜产生刺激和腐蚀作用一慢性鼻咽炎、慢性支气管炎(2)粒径 5p m:滞留在细支气管 和肺泡一损伤肺泡和粘膜一支气管和肺部炎症一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3)引起机体免疫功 能下降(4)皮炎、结膜炎(5)吸咐其它有毒污染物而对机体产生危害(6)致癌与致突变 性)、铅(儿童铅中

9、毒的主要特点:(1)儿童的胃肠道对铅的吸收比较高;(2)儿童的血脑 屏发育尚不完全,导致铅的神经毒性更敏感(3)铅可选择性作(混凝剂:硫酸铝、明矾(硫 酸铝钾)用于儿童脑的海马部位,损害神经细胞,导致儿童行为功能和智力障碍。 )、多 环芳烃、二恶英9饮水与健康 (1)生活饮用水的基本卫生要求1 流行病学上安全2化学组成对人体无害3 感官性良好 4 水量充足取用方便(2)净化与消毒:1、混凝沉淀 2、过滤(作用: 1、筛除 作用;2、接触凝聚作用) 3、消毒(普通氯化消毒法,过量加氯消毒法,持续加氯消毒法) (3)来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污水,分散排置的小量污水(4)生活饮用水的检 验指标

10、:(1)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色度不超过15度,视觉无色;PH在6.5-8.5之间: 总硬度 水中钙,镁盐总量不超过450MG;溶解性总固体及耗氧量(2)毒理学指标:氟 化物;氰化物、砷、硒、汞、镉、铬、铅、硝酸盐等;氯仿、四氯化碳(3)细菌学指标 : 细菌总数; 总大肠菌群与粪大肠菌群;游离性余氯(4)放射性指标(5)种类 1)降水: 雨、 雪水(最后) . 2)地表水:江河水、湖水、水库水(其次)地下水: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 水、泉水(首选)水源的选择 :1)水量充足; 2)水质良好; 3)便于防护 3(6)对人体健康的影响:(1)中毒性疾病(急性疾病:各种金属,遗传毒性作用的物质,缺乏

11、或过 量均有害物质)(2)与水有关的传染病(霍乱,伤寒) 3)水污染的间接作用(抑制水中微 生物生长繁殖,从而影响水体的自净能力或水体的富营养化)10 介水传染病:水体受到生物性污染后,最常见的危害是居民通过饮用、接触等途径而引 起介水传染病的流行。流行原因:1水源污染后未净化和消毒2处理后饮用水重新被污染 流行的特点:1出现暴发流行(发病集中在潜伏期内)2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饮水史 相同(同一水源)3 污染处理、净化和消毒后,迅速控制 三职业环境与健康(物理性)1当前我国面临的三大公共卫生问题:重大传染病控制问题,食品安全问题,职业病问题2 职业性有害因素:来源: 1. 化学性因素 ( 生产

12、性毒物:如铅、汞、苯、氯、一氧化碳、 有机磷农药等;生产性粉尘:包括无机粉尘(如矽尘、石棉尘、煤尘),有机粉尘以及混合 性粉尘。)2 . 物理性因素(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异常气压:如高气压、 低气压; 噪声、振动; 非电离辐射:如可见光、紫外线、红外 线、射频辐射、激光 等;电离辐射:如X射线、Y射线等)3.生物性因素(如附着在动物皮毛上的炭疽杆菌; 甘蔗渣上的真菌;医务工作者可能接触到的生物传染性病源物等。病原微生物:炭疽杆菌、 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致病寄生虫:煤矿井下钩虫) 4. 其他有害因素(长时间处于某种不 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如计算机操作人员、流水线工作人员如坐

13、椅不适易产生颈、肩、 腕损伤;长期操作手柄、轮盘等引起掌挛缩病;长期站立、行走引起下肢静脉曲张和扁平足。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 例如有害工段不独立,厂房建筑面积过小,机械设备安置过密, 热源、噪声无隔离;劳动组织和劳动制度不合理:劳动时间过长,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比例 不当,工间休息不当,倒班制度不合理等;劳动强度过大、生产定额不当:安排的作业与劳 动者生理状况不相适应; )3 职业性有害因素可以导致:1.职业病; 2.工作有关疾病; 3.工伤4 职业病: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所接触的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强度与时间超过一定限度时,机 体对造成的损害已不能代偿,导致一系列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变化,出现相应的

14、临床症状和 体征,影响劳动能力的疾病统称为职业病。诊断依据1.职业接触史2.生产环境的劳动卫 生学调查3临床资料与实验室检查特点1病因明确。2疾病和病因常有明确的剂量(接 触水平) -反应关系。 3.群体发病,在接触同样有害因素的人群中,常有一定的发病率,很 少出现个别病人的现象。 4.早期诊断,合理处理,预后较好,康复也容易,但不少职业病 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发现愈晚,疗效也愈差。 5.重在预防,除生物因素所致的职业性传染 病外,治疗个体无助于控制人群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发病。5 物理因素职业病:气象条件(气温、气湿、气流、气压) ;噪声;振动;电磁辐射(电离辐射、 非电离辐射)物理因素的特点

15、: 1.除激光外,其它因素在自然界中均有存在。2.有明确的来 源,停止工作,则消失。3.有些物理因素在适宜范围内,是人体所必须的外界条件。4.针对 物理因素的预防不是消除这些因素,而是设法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最好是适宜范围。6 噪音 凡是使人感到厌烦或不需要的声音。频率和强度无规律地组合(1)来源:工业,生 活性,交通,施工(2)居住环境噪声对健康的影响1 影响休息和睡眠:神经衰弱综合征 2 对听觉系统的损伤作用:听觉疲劳、听觉减退。3 影响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40dB(A) 的噪声环境一般对生活和工作影响并不大,70dB (A)的噪声干扰谈话、造成精神不集中、 心烦意乱、影响学习和工作效率等

16、; 4 其他影响:心脏的影响、消化系统的影响(3)噪声 对机体的影响 1 特异作用-听觉系统损害:(1)暂时性听阈位移(听觉适应:听觉器官敏 感性下降,脱离接触后对外界的声音有“小”或“远”的感觉,听力检查听阈可提高10dB 15dB,离开噪声环境1分钟之内可以恢复。听觉疲劳:引起听力明显下降,离开噪声环境 听阈提高超过15dB-30dB,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十小时听力才能恢复)(2)永久性听阈位移(听力损伤:在3000Hz6000Hz出现“V型下陷;噪声聋:进行性的感音性听觉损伤,长 期作用)(3)爆震性耳聋(在某些生产条件下,如进行爆破,由于防护不当或缺乏必要的防 护设备,可因强烈爆炸所产生的振动波造成急性听觉系统的严重外伤,引起听力丧失,称为 爆震性耳聋) 2 非特异作用其他系统的损害:全身性损伤,包括: :神经系统;心血管系 统;消化系统免疫功能下降;女性生殖功能紊乱。(4)控制措施1)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