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63460188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学案高三政治备课组 主备人:黄荣富 备课时间:2015.12. 【复习考点、重点、难点】考点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考点2.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及普遍规律 考点3.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 考点4.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易错点】1、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因而社会意识能够决定社会存在。( ) 2、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当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4、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5、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6、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作用的人们。( )7、劳动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考点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难点精析1、 实践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地位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基础实现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和基本观点。(1)在人与世界关系方面,从实践出发理解周围世界。(2)在认识论中,把实践周围全部认识基础。(3)在历史观中,把实践作为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的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在实践观点的

3、基础上把唯物主义贯彻到了社会历史领域,形成历史唯物主义。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历史唯心主义:以往社会历史理论的局限性就在于社会变化发展由人们动机、目的决定(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忽视产生思想动机的物质原因,即社会存在。2、如何理解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根本上由社会存在决定,但与社会存在不完全同步,突出表现社会意识反作用。 3、社会发展规律(框题)知识包括三个方面内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及其普遍规律,社会发展的总趋势。4、区分唯物主义历史观与唯心主义历史观。(金版学案)【过关训练】1随着中

4、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关注发展质量、增加民生福祉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在城市形象宣传中,“幸福”“活力”“生态”等成了常见的宣传语。这说明( )A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C语言的变化决定意识的变化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2、(2015年上海卷30) 上海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最大难民城市之一和拯救难民非常出色的城市,上海不仅接纳过3万犹太难民,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而且创造了战时保护难民的 “上海模式”。从哲学角度看,要在这段动人的历史侧面中提炼出上海的城市内涵,我们应该( )A.建立纪念馆,举办展览会,对历史遗迹实现活态保护B.以史为镜、去芜存菁,从深层次上认识国

5、际人道主义C.搜集、汇总救助难民的成功案例,申报世界文化遗产D.在声张正义与和平理念驱动下,历史素材进行挖掘3、(2013海南高考)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的提出,极大地激励着中国人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中国梦”之所以能激励人民,从哲学上看,是因为()先进的意识具有超越时代和历史条件的特性先进的意识总是社会中的主导性意识先进的意识是人的实践发展的精神动力先进的意识能够通过人的实践变成客观现实ABCD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渊源于中华民

6、族五千年文明史,又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它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前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请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原理分析说明考点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5(2015年课标卷16)党的十八大四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从唯物史观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上层建筑改革的必然要求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对社会基

7、本矛盾运动规律的认识由自发到自觉转变的标志我国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由不适应走向适应的标志A. B. C. D.6、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因为()A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B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C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D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7、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下列能正确反映社会基本矛盾运行规律的是( ) 充分发挥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的重要作

8、用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建设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A. B. C. D. 8、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围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总目标,主动适应时代变化,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结合材料,运用唯物历史观知识回答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并分析党坚持改革的根本原因。考点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9、(2013江苏高考)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这是

9、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借鉴 中华民族精神是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A B CD10、下面关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社会基本矛盾仅贯穿于阶级社会的始终 其内容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这一发现使人类关于社会历史的理论第一次真正成为科学A、 B、 C、 D、 11、 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认识,错误的是:A、仍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B、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C、这一矛盾是对立

10、的,需要通过阶级斗争来解决D、这一矛盾要通过改革来解决考点4:社会历史的主体 拓展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与杰出人物重大作用的关系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总是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为基础。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是杰出人物历史作用的源泉,杰出人物只有依赖人民群众,才能有所作为。如果只承认杰出人物的伟大作用而否认人民群众的作用,就会陷入历史唯心主义的英雄观。12、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让全体人民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通过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从唯物史观看,尊重劳动和营动群众是

11、因为( ) 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劳动贡献是衡量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程度的根本尺度 劳动群众能根据自己意愿自由地创造历史 劳动群众的根本利益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一致的 A B C D 13、(2011全国高考)该地农牧民种植沙柳资源林,发展沙柳产业,改变落后面貌的事例表明()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主力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具有无限的创造力,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源泉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主体的作用A B CD14、 土地的有效利用和耕地保护,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

12、长治久安。 2010年某市农民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农民耕地保护协会”。他们举办“耕地保护论坛”,积极宣传国家节约、集约用地政策;主动监督和协助处理违法用地行为;主动整治废旧建筑,建设休闲健身场所,改善居住环境。他们发挥集体智慧,既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用地需求,又保护了耕地,成为耕地的“第一守护人”。 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分析农民群众为何能够成为耕地的“第一守护人”。(10分) 【能力提高】15(24分)创新社会管理,共建活力中国,共享和谐社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加快,社会结构日益复杂,社会管理面临新的挑战。从管控到服务,成为社会管理的必然趋势。 两年前,T市将市区街道办全部

13、撤销,将人、财、物等资源下沉到社区。社区居委会由居民依法选举产生,社区内的大事要事,均需居民会议或居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管理人员的业绩考核权也交给了居民。社区内设立了公共服务大厅,将适宜社区办理的多项行政职能分解到就业、救济等服务窗口,并有专人负责各片区的信息采集、安全及上门服务。社区党组织协调各方将党员、干部、志愿者等组织起来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在政府引导下,社区基金会、个性化调解室等社会组织发展起来,成为提供社会服务的重要平台。 两年来,该市社区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居民幸福感显著上升。 (1)联系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说明T市是如何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12分) 16、十八

14、大报告提出,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目前,实现这一目标最大挑战是经济下行压力,需要激发人民群众智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在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居民收入倍增。 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相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努力“增加居民收入”。(14分)17/(2015年江苏政治34)当前我国经济已步入“新常态”,经济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各级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妥善应对。为推进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某市政府做了如下工作:组织有关部门,调查了本地的民生状况,获取了相关数据。召开改善民生专题协商会,邀请有关专家、民主党派人士和各界群众代表参加、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出台了促进创新创业、增加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等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在政务网上开辟专栏,接受群众对政策执行情况的评价和意见反馈。(1)请简要分析该市政府工作方法的历史唯物主义依据(6分)【教学反思】第十一课参考答案【易错点】:2、5、(对)其余错【选择题】:1、A 2、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