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货殖列传序》原文翻译及作品欣赏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63459963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6.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货殖列传序》原文翻译及作品欣赏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文言文《货殖列传序》原文翻译及作品欣赏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文言文《货殖列传序》原文翻译及作品欣赏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文言文《货殖列传序》原文翻译及作品欣赏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文言文《货殖列传序》原文翻译及作品欣赏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文《货殖列传序》原文翻译及作品欣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货殖列传序》原文翻译及作品欣赏(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货殖列传序原文翻译及作品欣赏【作品介绍】货殖列传是论述春秋末年到汉武帝年间的社会经济史的 专章。在序文中,作者驳斥了老子的“小国寡民”的历史倒退 论,肯定了人们追求物质财富的合理欲望,并试图以此来说明 社会问题和社会意识问题。他认为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必然推 动社会生产的分工和社会各经济部门的发展,而人的道德行为 又是受他占有财富的多少制约的,从而谴责了汉武帝时期的经 济垄断政策,抨击了当时以神意解释社会问题的唯心主义观 点。【原文】货殖列传序出处:史记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 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 必用此为务,挽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2、注释】引文见老子下篇第八十章,文字略有不同。至治: 治理得极好的社会,指政治清明之世。至:极。治:治世,与 “乱世”相对。甘其食:以其食为甘美。即认为自家的饮食 甘美。甘:美。美其服:以其服饰为美。即认为自己穿著的 衣服漂亮。必:如果,假若。用:以。务:要求得到、追求。 挽近世:亦作“挽近”。挽,通“晚”。离现在最近的时代。 涂:堵塞。几:差一点儿,几乎。无行矣:不可行了。【原文】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至若诗、书 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 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使。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 以眇论,终不能化。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 诲之,其次整齐之,最

3、下者与之争。【注释】诗:即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计三百零五 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书:即尚书, 儒家经典之一。它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的 著作的汇编。极:尽头、极点。此处意为“享尽”。声:音 乐。色:女色。穷:穷尽。刍豢:泛指各种牲畜的肉。刍: 吃草的牲畜,如牛羊。豢:吃粮食的牲畜,如猪狗。夸矜(j In,今):夸耀。矜:骄傲、夸耀。势能:权势和才能。渐: 浸,浸染。户说:挨家挨户地劝说。眇论:微妙的理论。眇, 通“妙”。美,好。善者:好的办法。因:循,依照,顺着。利道之:以利引导它。道,同“导”。整齐之:用规章制 度约束他们的行动,使之规规矩矩。(11)与之

4、争:与民争利。原文】夫山西饶材、竹、穀、旄、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楠、梓、姜、桂、金、 锡、连、丹沙(11)、犀(12)、玳瑁(13)、珠玑(14)、 齿革(15);龙门、碣石北多马(16)、牛、羊、旃裘(17)、 筋角(18);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棋置(19):此其大较也(20)。 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21)。故待 农而食之(22),虞而出之(23),工而成之(24),商而通之 (25)。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26) ?人各任其能(27),竭 其力,以得所欲。故物*之征贵(28),贵之征*(29),各劝其 业(30),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

5、,不召而自来,不 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31),而自然之验邪(32)?【注释】饶:富有。材:木材。穀(gd,谷):木名,即楮木, 树皮可以造纸。(1。,卢):野麻,可以织布。旄:牦 牛尾。尾上的长毛可作舞蹈道具和旌旗的装饰。丝:蚕丝。 声色:音乐和女色。当时统治者将此看做供享乐用的商品, 故也列入货物中。楠:楠木,是贵重的建筑和造船材料。 梓:梓树,木材可以制作器具。桂:也叫木犀,是珍贵的芳 香植物。连:通“链”,铅矿石。(11)丹沙:矿物名。即丹 砂,俗称朱砂。(12)犀:指犀牛角。(13)玳瑁:爬行动物, 跟龟相似。甲壳可作珍贵的装饰品。(14)珠玑:泛指珠子。珠: 珍珠。玑:不圆的珠

6、子。(15)齿革:指某些兽类的牙齿和皮革, 如象牙、虎皮。(16)龙门:即龙门山,在今山西河津县西北、 陕西韩城县东北。碣石:即碣石山,在今河北昌黎县北。(17) 旃裘:毡子和皮衣。旃,通“毡”。(18)筋角:兽筋、兽角, 用作制造弓弩。(19)棋置:好像棋子那样密布。(20)大较: 大略、大概。(21)谣俗:民间习俗。因歌谣能反映民间习俗, 故以谣俗代指。奉生:养生。奉:供养。具:器具、用品。(22 待:依*。(23)虞:掌管山林水泽的官员,包括开发山泽资源 的人。(24)工:工匠,手工业者。成之:制造出来。(25)商: 商人。通之:流通货物。(26)宁(ning,佞):难道。政 教:政令。

7、发征:征发。征:求取。期会:约期会集。 (27)任 其能:尽其所能。指发挥自己的特长与技能。(28)物*之征贵: 意思是物*极必贵,所以*是贵的征兆。征,征兆。 ( 29 )贵之征 * :意思是物贵极必* ,所以贵是*的征兆。 ( 30 )劝:劝勉、努 力。 ( 31 )道:客观规律。此处指经济法则。符:符合。 ( 32 ) 自然:指自然法则。验:证明。【原文】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 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匮少而山泽不辟矣 。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 上则富国,下则富家。贫富之道,莫之夺予,而巧者有余, 拙者不足(11)。故太公望封于营丘,地

8、潟卤(12),人民寡(13) 于是太公劝其女功(14),极技巧(15),通鱼盐(16),则人 物归之(17),繦至而辐凑(18)。故齐冠带衣履天下(19), 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20)。其后,齐中衰,管子修之(21), 设轻重九府(23),则桓公以霸(24),九合诸侯(24),一匡 天下(25);而管氏亦有三归(26),位在陪臣(27),富于列 国之君。是以齐富强至于威、宣也(28)。【注释】周书:尚书组成部分之一。相传是记载周代史事 之书。出:生产、种田。事:事物、器物。三宝:指粮 食、器物、财富。绝:断绝,无。匮:缺乏。辟:开辟。 原:本源、源泉。饶:富足,东西多。鲜:贫困,东西 少。莫

9、:无人,没有谁。予:通“与”,给与。(11)拙者: 愚笨的人。不足:不富裕,穷困。(12 )潟(1,戏)卤(1 山,鲁):不适宜耕种的盐碱地。(13 )寡:少。(14)女功: 亦作“女工”、“女红”。指妇女所作的纺织、刺绣、缝纫等 事。(15)极技巧:极尽其技巧。即使其技巧达到极高的水平。(16)通:交流、贬运。(17)人物:指人和物。归:归附,归 聚。(18)繦至:像绳索相连一样接连而来。繦,用绳索穿好的 钱串。辐凑:形容四方人物来归,象辐之集中于毂一般。辐: 车轮中间的直木。凑,聚集。(19)冠带衣履天下:以冠带衣履 供给天下。意为天下的冠带衣履多为齐所制作。(20)海岱之间 今山东半岛。

10、海:指今渤海。岱:指泰山。敛袂:整理衣袖。 袂:衣袖。朝:朝见,朝拜。(21):修治、整顿。(22)轻重: 中国历史上关于调节商品、货币流通和控制物价的理论。以管 子轻重论述最为详细。此处意为调节物价,掌管财政。九府: 周代掌管财政的九个官府。(23)霸:称霸。(24)九合:多次 会合。(25)匡:正,纠正。(26)三归:台观名。相传为管仲 修筑,作游赏用。说明其财势超过一般大臣。(27)陪臣:春秋 时期诸侯的大夫对周天子自称陪臣。(28)威:指齐威王田因齐 宣:指齐宣王田辟疆。【原文】故曰:“仓廩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礼生于 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 渊深而

11、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富者得势 益彰,失势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夷狄益甚。谚曰:“千金之子,不死于市。”此非空言也。故曰:“天下熙 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11),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12),万家之侯(13),百室之君(14),尚犹患贫(15), 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16)!【注释】“仓廩实知荣辱”:此二句引文见管子牧民篇。 廩:粮仓。礼:我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以及 与此相适应的一整套礼节仪式。有:富有。无:匮乏,贫穷。 适其力:适当地用自己的劳力。适:适宜、适当。附:附 着,增益。客:门客,食客。无所之:无处去,无处容身。以而:因而。夷狄:泛指少数民族。益甚:

12、更为严重,更 加厉害。千金之子:千金之家的子弟。指富家子弟。不死 于市:不会因犯法而在市上处死。古代常在闹市处决犯人,并 暴尸街头。熙熙:形容拥挤、热闹的样子。(11 )壤壤:通 “攘攘”,纷乱的样子,与“熙熙”同义。(12)千乘之王:拥 有千辆兵车的国君。(13)万家之侯:享有食邑万户的封侯。指 诸侯。(14)百室之君:享有食邑几百户的封君。指大夫。(15) 尚犹:尚且还。患:忧虑,担心。(16)编户之民:编入户口册 的老百姓。【译文】 老子说:“太平盛世到了极盛时期,虽然邻近的国家互相 望得见,鸡鸣狗吠之声互相听得到,而各国人民却都以自家的 饮食最甘美,自己的服装最漂亮,习惯于本地的习俗,

13、喜爱自 己所事行业,以至于老死也不互相往来。”到了近世,如果还 要按这一套去办事,那就等于堵塞人民的耳目,几乎是无法行 得通。太史公说:神农氏以前的情况,我不了解。至于像诗、 书所述虞舜、夏朝以来的情况则是人们耳目总要听到最好听 看到最好看的,口胃总想尝遍各种肉类的美味,身体安于舒适 快乐的环境,心中又夸耀有权势、有才干的光荣。统治者让这 种风气浸染百姓,已经很久了,即使用老子的这些妙论挨门逐 户地去劝说开导,终不能感化谁。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听其自 然,其次是随势引导,其次是加以教诲,再次是制定规章制度 加以约束,最坏的做法是与民争利。太行山以西盛产木材、竹子、楮木、野麻、旄牛尾、玉石; 太行

14、山以东多有鱼、盐、漆、丝、美女;江南出产楠木、梓树 生姜、桂花、金、锡、铅、朱砂、犀牛、玳瑁、珠子、象牙兽 皮;龙门、碣石山以北地区盛产马、牛、羊、毡裘、兽筋兽角 铜和铁则分布在周围千里远近,山中到处都是,有如棋子满布 这是关于各地物产分布的大致情况。这些都是中国人民所喜好 的,习用的穿着、饮食、养生、送死之物。所以,人们要靠农 民耕种,取得食物,要靠虞人进山开采、渔夫下水捕捉,获得 物品,要靠工匠制造,取得器具,要靠商人贸易,流通货物。 这难道还需要官府发布政令,征发百姓,限期会集吗?人们都 凭自己的才能,竭尽自己的力量,来满足自己的欲望。所以, 低价的货物能够高价出售,高价的货物能够低价购

15、进。人们各 自努力经营自己的本业,乐于从事自己的工作,就像水从高处 流向低处那样,日日夜夜没有休止的时候,不用招唤便会自动 前来,不用请求便会生产出来。这难道不是符合规律而得以自 然发展的证明吗?周书里说:“农民不种田,粮食就会缺乏;工匠不做工 生产,器具就会缺少;商人不做买卖,吃的、用的和钱财这三 种宝物就会断绝来路;虞人不开发山泽,资源就会短缺,资源 匮乏了,山泽就不能进一步开发。”农、工、商、虞这四个方 面,是人民衣食的来源。来源大则富裕,来源小则贫困;来源 大了,上可以富国,下可以富家。或贫或富,没有谁能剥夺或 施予,但机敏的人总是财富有余,而愚笨的人却往往衣食不足 所以,姜太公被封在营丘时,那里本来多是盐碱地,人烟稀少 于是姜太公便鼓励妇女致力于纺织刺绣,极力提倡工艺技巧, 又让人们把鱼类、海盐返运到其他地区去,结果别国的人和财 物纷纷流归于齐国,就像钱串那样,络绎不绝,就像车辐那样 聚集于此。所以,齐国因能制造冠带衣履供应天下所用,东海 泰山之间的诸侯们便都整理衣袖去朝拜齐国。后来,齐国中途 衰落,管仲重新修治姜太公的事业,设立管理财政的九个官府 使齐桓公得以称霸,多次以霸主身份会合诸侯,使天下政治得 到匡正;而管仲本人也有了三归台,官位虽只是陪臣,却比各 国的君主还要富有。从此,齐国富强,一直延续到威王、宣王 之时。所以说:“粮仓充实了,百姓就会懂得礼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