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远》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3459825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郑和远》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郑和远》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郑和远》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郑和远》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郑和远》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郑和远》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郑和远》教学设计.doc(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郑和远航教学设计泗河中心小学 程启金(教材分析)郑和远航是苏教版第十册中一篇寓人文性、思想性为一体的课文,详细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远航的情况,并点明了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公元1405年,郑和庞大的明朝皇家自江苏太仓刘家河放洋世界历史上不可思议,中国历史难以忘怀的伟大远航,郑和七下西洋,从此开始了。郑和远航这篇课文具体生动的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情况,同时简要的点明了郑和七次远航的重要意义,有力的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出色的航海技术和可贵的探索精神。郑和远航是一篇带有史料性的文章,而这篇课文是想表现郑和这个民族英雄的伟大形象,还是想重点突

2、出这个历史事件从而说明些什么?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而且也是关系到教师对文本的价值取向的问题。如果从文本最后点明远航的“重大意义”看,我则认为作者可能更侧重于记事,记事当然离不开人,抓住了“远航”这一事件,就不难从中感受郑和的伟人形象。那将“远航”作为教学的主线话,课文结尾处“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也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郑和出使,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意义”就显得单一直白而少了历史层面上的反思。1433年第七次远航,郑和病逝古里,远洋舰队最后一次驶入江苏太仓刘家河。皇帝诏令:下西洋诸番国家宝船悉令停止!在郑和的伟大远航中,可以看到辉煌,也能看

3、到辉煌中的荒唐,甚至悲凉。如果联系历史背景来思考远航,在教学中就可以尝试立足文本意义的基础上,引发学生展开对远航意义的多角度思考。全文分为两个部分,15小节写了郑和第一次远航的场景及经历,最后两个小节写了郑和七次远航的时间跨度、到过的国家以及远航的重大意义。在写作特色上,做到了点面结合、详略得当。郑和总共七次出使西洋,如果全部写下来势必显得拖沓,本文重点写了第一次远航的情况,对其余作了概括说明。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节省了笔墨,收到了“窥一斑而知全豹”的效果。(学情分析)郑和远航是苏教版第十册中一篇寓人文性、思想性为一体的课文,详细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远航的情况,并点明了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

4、义,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由于学生所处的时代与文本介绍的内容相差甚远,因此学生很难从文章本身产生理解郑和的伟大之处。怎样引导学生用什么方法去学习才能起到事半而功倍的教学效果呢?我认为充分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和网络资源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本课学习对象为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经过五年的学习,学生己经掌握了一定的读书方法、学习方法,也有了一定的电脑基础,会打字,会上网,会利用网络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于是我在课前建立了一个与本课内容相关的专题学习网站,将郑和的生平、海洋知识、远航历程以及首航的盛况等收集进去,引导学生自由上网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实现学生从“服从书本跳出书本回归书本

5、”的理想境界。(教学目标)1、运用恰当的识字方法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结合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扶老携幼、惊叹不已、严阵以待、化险为夷”等词语的意思。2、抓住关键词句,反复品读,并补充资料,感受郑和为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3、能根据“扬帆起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三个步骤,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4、在读中感悟作者是如何把第一次远航这一历史事件写清楚的,初步感知详写和略写的作用。(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2.教学难点: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郑和下西洋的艰难和重大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由题导入,激发学生兴趣1、

6、你们知道1492年发现新大陆的是谁? 对,是哥伦布,而早在明代,我国就有一位航海家,他第一次下西洋的时间,比哥伦布早了九十多年!他就是板书“郑和”。出示郑和图片。谁能用一句话来说说你所了解的郑和?2、一提起郑和,人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他七下西洋的丰功伟绩。郑和下西洋到底有多“远”?远航途中发生了哪些事情?究竟有怎样的意义呢?就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郑和远航。(设计意图:读题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对课题的意思进行了初步的解析)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时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重点写了郑和第几次远航?2、检查生字词在刚才的朗读中,这些词语跳入了我

7、们的眼帘,谁能来读好它?出示:(雄伟壮观、浩浩荡荡、破浪西行)这组词语在文中是描述什么的呢?(狂风呼啸、奔腾咆哮、波峰浪谷)同学们,咱们中国的语言,很美,有时候,一个词语就是一幅画。请你用心去读读这些词语,读出你脑海中的画面和气势来。类似这样的词语,你还能说出几个来吗?(惊涛骇浪、波涛滚滚、汹涌澎湃、风高浪急)(身材魁梧、健步上船、抱拳告别、友好亲切、镇定自若、鬓发全白)这组词语在文中又是描写谁的?码头、派遣、仪器、撕裂3、理清课文条理(1)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课文重点写了郑和第几次远航?哪几小节写的?(3)默读课文一到五小节,给郑和第一次远航加上三个小标题:扬帆启航、友好交往、战胜凶

8、险。(4)课文1到5小节重点描写了郑和远航的经过,那么剩下的两小节又写了什么呢?(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三、了解历史地位,感受航海之最。1、郑和远航是发生在600多年前的事了,然而直到今天,它仍然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迹!2、文中有一段话给了郑和远航高度的评价。谁能快速找出来?交流,出示:“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它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也开阔了中国人民的眼界。郑和出使,促进了我国与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直到现在,有关国家还流传着三保太监下西洋的故事。”(1)是的,郑和远航的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

9、,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教师圈划“大”、“长”、“广”、“ 顶峰”。(2)大家知道“顶峰”是什么意思?(山的最高点)(3)郑和远航达到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说明了什么?(地位高,独一无(4)指导朗读,读出夸赞的语气。(设计意图:这一句揭示了郑和远航的巨大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对郑和远航一事的强烈好奇心。本课抓住这一句进行以点到面的分析。学生也能够根据规模、时间、范围三方面有序地学习。)3、解读“规模大”(1)质疑过渡:究竟是多大的规模,多长的时间,多广的范围才能被称之为“顶峰”呢?今天我们首先来体会郑和远航的“规模大”,请大家默读课文1-3段,从哪里体会到郑和远航规模很大?请把它划出来。

10、(2)、交流:出示:“其中六十多艘大船,特别雄伟壮观,先进的仪器。”(3)用笔圈出这段话中的数字。(4)学生说体会。(可体现出“宝船”的大。)(5)点拨:为什么把“远航的大船”叫做“宝船”?要点:A、这些船大,雄伟壮观,最大的长148米,宽60米,可乘1000多人。(让我们想象一下,以我们所在的这间教室来作比,宝船等于有二十几个教室这么长,十几间教室这么宽。可见,宝船真的是非常雄伟壮观啊。)B、船上有罗盘等当时最先进的航海设备,这些都是能远航的条件。 (理解“罗盘”:指南针)C、船上载着瓷器、丝绸和茶叶等。(点拨:还可以往后面看看,这艘宝船上载着什么?)(6)点拨:船如此装备齐全、华丽雄伟,又

11、如此多,可见郑和远航的规模之大。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加以具体说明的?(列数字)是的,作者通过这四句列数字的句子,让我们感受到了郑和远航的规模宏大。朗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抓住数字仔细体会,把握宝船的特征。)(7)指导朗读。谁来读出宝船的雄伟壮观?(把句中的数字读好,突出宝船气势的雄伟。)(8)除了船多,你还从哪看出这次远航的规模很大?随行的人多:上面载有二万七千八百多人,有水手、翻译、医生和护船的兵士。(送行的人多:人山人海。)苏州府刘家港码头人山人海、无数面彩旗迎风招展。(场面热闹)师:那在这一段里,除了写了人多,场面热闹,还告诉我们哪些信息?(时间、地点、天气

12、、主人公:那可见,以后我们在写作文的过程中,对于这些信息,也应该第一时间告诉读者。)郑和指挥着规模如此宏大的“宝船”队将扬帆破浪,你能看到此时的样子了吗?(学生想象练说。)(10)是呀,郑和就这样意气风发地指挥船队“扬帆启航”了。师:除了第一段,还有哪里也能看出规模宏大?在人们的欢呼声和祝福声中,船队像一条巨龙,浩浩荡荡地出发了。是的,当时时近中午,只见他,出示第三自然段。(板书:扬帆启航)随着郑和的一声“启航”,船队像一条巨龙,浩浩荡荡地出发了。(设计意图:引领学生自主读文、想象练说,抓关键句、重点词体会感悟,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体会郑和第一次远航的规模之大。)4、小结:可见,郑和远航真是一次

13、( )的航向啊!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郑和规模宏大的远航船队,那他远航的时间之长,范围之广又体现在哪里呢?我们下节课学习。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郑和远航(生读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跨越了时空界限,认识这位了不起的航海英雄郑和(生);我们了解了这段振奋人心的历史郑和远航(生)。二、 了解历史地位,感受航海之最。1、郑和远航是发生在600多年前的事了,然而直到今天,它仍然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迹!书上这样评价郑和远航:(1)出示句子“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2)上节课我们已经一起体会到了郑和远航的规模之大

14、,今天这节课我们来感受下他的时间之长,范围之广。三、品读文本1、解读“时间长”、“范围广”(1)、导语:从哪里体会到郑和远航时间很长、范围很广?(2)、交流出示: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率领船队出洋七次,前后到过三十多个国家。最后一次远航,郑和已经是六十多岁的老人,鬓发全白了。这次航行,一直到达非洲东岸,直到第三年才回到祖国。(3)、自由读一读这句话,说一说你体会到了什么?(4)、师小结:郑和远航规模大、时间长、范围广,从风华正茂到白发苍苍,从中国太仓到非洲东岸,他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航海事业,他把中国的古代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他真不愧为一位顽强探索的伟大航海家。(5)、指导朗

15、读。2、解读“友好交往”(1)郑和远航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那么他都进行了哪些友好交往呢?(板书:友好交往)请大家阅读文章第四自然段,然后用简洁的话来说一说。(2)指名交流(互赠礼物,商品交易)。(3)出示“各国君臣看见船队规模宏大,使者的态度友好亲切,个个惊叹不已。”再读,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友好交往。)(4)小结:郑和所率领的船队是和平的使者,是本着与别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友好往来而去的,绝无侵略扩张之意,所以一路上受到了各国人民的热烈欢迎。(出示“郑和出使,促进了友好往来。”)齐读。(设计意图:郑和远航是一次和平之旅,友谊之旅,必须让学生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感悟,在想象中体会,在对比中领会。)3、解读“战胜风险”(1)郑和远航是一帆风顺的吗?看看郑和在第一次航海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郑和又是如何克服的?(2)交流(风浪,海盗)出示“在大海上,化险为夷。”(3)男同学读第一句到第三句。男同学你们体会到了什么?(风浪的凶险)(4)自己再读读,说说哪些词语表现了风浪非常的凶险?(“脱僵的野马”、“咆哮”、“呼啸”)(5)请大家留心“扑”这个字,为什么要用“扑”,你们能体会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