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五蠹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63459083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韩非子五蠹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韩非子五蠹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韩非子五蠹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韩非子五蠹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韩非子五蠹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韩非子五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韩非子五蠹(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韩非子韩非子,战国末期韩国的诸公子,是当时儒派大师荀卿的学生。韩非继承和发展了 荀子的法术思想,同时又吸取了他以前的法家学说,成为法家的集大成者。他的著作后人称作韩非子。现存五十五篇。 主要注本:清人王先慎韩非子集解;近人粱启雄韩子浅解;今人陈奇猷韩 非子集释五 蠹(节录)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而人主兼礼之, 1此所以乱也。夫离法者罪, 2而诸先 生以文学取;3犯禁者诛,而群侠以私剑养。故法之所非,君之所取;吏之所诛,上之 所养也。法趣上下,四相反也,而无所定。4虽有十黄帝,不能治也。故行仁义者非所 誉,5誉之则害功;工文学者非所用,用之则乱法。楚之有直躬,6其父窃羊而谒之吏, 令尹曰:“杀

2、之。”以为直于君而曲于父,报而罪之。以是观之,夫君之直臣,父之暴 子也。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仲尼问其故,对曰:“吾有老父,身死而莫之养也。” 仲尼以为孝,举而上之。以是观之,夫父之孝子,君之背臣也。故令尹诛而楚奸不上闻, 仲尼赏而鲁民易降北。上下之利,若是其异也,而人主兼举匹夫之行,而求致社稷之福, 必不几矣。7古者苍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谓之“公”,公私之相背也,8乃苍颉 固以知之矣。9今以为同利者,不察之患也。10然则为匹夫计者,莫如修行义而习文学。 11行义修则见信,见信则受事;文学习则为明师,为明师则显荣。此匹夫之美也。然则 无功而受事,无爵而显荣,有政如此,则国必乱,主

3、必危矣。故不相容之事,不两立也。 斩敌者受赏,而高慈惠之行;拔城者受爵禄,而信廉爱之说;12坚甲厉兵以备难,而美 荐绅之饰;13富国以农,距敌恃卒,而贵文学之士;废敬上畏法之民,而养游侠私剑之 属:举行如此,治强不可得也。国平养儒侠,难至用介士,所利非所用,所用非所利。 14是故服事者简其业,15而游学者日众,16是世之所以乱也。1兼,一并,都、尽。说文秝部上:“兼,并也。从又持二禾。”2罪,说文网部:“捕鱼竹网也。”秦始皇以“辠”似皇,故改为“罪”。3文学,指儒家之诗书,韩非子六反:“学道立方,离法之民也,而世尊之曰文学之士。”先生, 在先秦习惯以先生称习书者。如庄子天下篇“其在于诗、书、礼

4、、乐者,邹鲁之士,搢绅先 生多能明之”,是其例。4太田方韩非子翼毳曰:“趣,当作取。”趣、取二字古通用。本书难势篇:“夫良马固车, 使臧获御之则为人笑,王良御之而日取千里。”再如外储说右下:“王子于期为赵简主取道争千里 之表。”5行仁义者,指儒者。本篇云:“仲尼修行明道以游海内,海内说其仁,美其义”可证。6直躬,一说,躬当系其名,其行直,人号之曰直躬。7几,通“冀”,希望其事成功曰冀。8私,当作“厶”。说文禾部:“私,禾也。北道(我国古代中原地区对西域交通的主要道路之一) 名禾主人曰私主人。”可能是禾的名称。说文又云:“公从八,从厶。“八”犹背也。”9乃,是。10此句指,孤愤篇:“臣主之利相异

5、者也。主利在有能而任官,臣利在无能而得事;主利在有劳而爵禄,臣利在无功而富贵;主利在豪杰使能,臣利在朋党用私。”八经篇:“知臣主之异利者王, 以为同者劫。”11 “行”当作“仁”(当作,训诂术语。用于纠正误字。例如战国策楚策:“以其类为招。”王念孙读 书杂志云:“类当作颈,字之误也。”“类”古代写作“類”,与“頸”形近而误。)12 太田方曰:廉当作“兼”。慈惠之行,谓儒也;兼爱说,谓墨也。墨子言兼爱,故非攻。今 君人者予禄于拔城者,而又信兼爱之说,是矛盾也。13 荐绅,指儒者,也称作“搢笏”。14 显学篇:所利作“所养”。15 简,忽视,怠慢。16眾,众多。甲骨文作:(甲 2858);金文作:

6、彳(前七三零二)(师錢簋)甲骨文以“三人”构形,最初当是以“三人为众”表义,其本义为“众人”。甲骨文以在三人之 上加一“日”的构形,当指在“日头下从事农业劳动的人”,已带有阶级色彩了。后来,随着奴隶制 的加强,到金文和小篆中,上面的“日”演化为“目”,表示在别人的监督下劳动的人,显然是“农 业奴隶”了。这种字的变迁,体现了字义的演化。后来,“眾”字在文献中既有“众多”之义,又有 “地位低的人”、“一般人”义,正是与字形的这种历史演化相联系的。今境内之民皆言治,藏商管之法者家有之,而国愈贫;言耕者众,执耒者寡也。境 内皆言兵,藏孙吴之书者家有之,而兵愈弱;言战者多,被甲者少也。故明主用其力, 不

7、听其言;赏其功,必禁无用;故民尽死力以从其上。夫耕之用力也劳,而民为之者, 曰:可得以富也;战之为事也危,而民为之者,曰:可得以贵也。今修文学,习言谈,1 则无耕之劳而有富之实,2无战之危而有贵之尊,则人孰不为也?是以百人事智而一 人用力。事智者众,则法败;用力者寡,则国贫。此世之所以乱也。故明主之国,无书 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无私剑之捍,以斩首为勇。是境内之民, 其言谈者必轨于法,动作者归之于功,为勇者尽之于军。是故无事则国富,有事则兵强, 此之谓王资。既畜王资而承敌国之釁,超五帝,侔三王者,必此法也。今则不然。士民纵恣于内,言谈者为势于外,外内称恶以待强敌,不亦殆乎?故

8、群 臣之言外事者,非有分于从衡之党,则有仇雠之患,而借力于国也。从者,合众弱以攻 一强也;3而衡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皆非所以持国也。今人臣之言衡者皆曰:“不 事大则遇敌受祸矣!”事大未必有实,则举图而委,效玺而请兵矣。献图则地削,效玺 则名卑,地削则国削,名卑则政乱矣。事大为衡,未见其利也,而亡地乱政矣。人臣之 言从者,皆曰:“不救小而伐大,则失天下,失天下则国危,国危而主卑。”救小未必 有实,则起兵而敌大矣。救小未必能存,而交大未必不有疏,4有疏则为强国制矣。出 兵则军败,退守则城拔,救小为从,未见其利,而亡地败军矣。1 修,研究,学习。言谈,口才,说话。2 实,财物,物资。3 众弱,山东

9、六国。一强,指关内强秦。4 而交大未必不有疏。贾谊新书过秦论云:“九国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师,叩关而攻秦。 秦人开关而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已困矣。于是纵散约败,争割 地赂秦,秦有余力以制其弊。”此即说明敌秦而有疏,终为秦所制。是故事强,则以外权市官于内;救小,则以内重求利于外, 1国利未立,封土厚禄 至矣;2主上虽卑,人臣尊矣;国地虽削,私家富矣。事成则以权长重,事败则以富退 处。3人主之听说于其臣,4事未成则爵禄已尊矣。事败而弗诛,则游说之士,孰不为 用矰缴之说,5而徼倖其后?故破国亡主,以听言谈者之浮说,此其故何也?是人君不 明乎公私之利,6不察当否之言,而诛

10、罚不必其后也。皆曰:“外事,大可以王,小可 以安。”夫王者,能攻人者也;而安则不可攻也;强则能攻人者也,治则不可攻也。治 强不可责于外,内政之有也。今不行法术于内,7而事智于外,则不至于治强矣。夫明王治国之政,使其商工游食之民少而名卑,以寡趣本务而趋末作。8今近习之 请行,9则官爵可买;官爵可买,则商工不卑也矣。奸财货贾得用于市,10则商人不少 矣。聚敛倍农,而致尊过耕战之士,则耿介之士寡,而高价之民多矣。11是故乱国之俗:其学者,则称先王之道以籍仁义,盛容服而饰辩说,以疑当世之法, 而贰人主之心。其言古者,为设诈称,12借于外力,以成其私而遗社稷之利。其带剑者, 13聚徒属立节操以显其名,而

11、犯五官之禁。其患御者,14积于私门,尽货赂,而用重人 之谒,退汗马之劳。其商工之民,修治苦窳之器,聚沸靡之财,15蓄积待时,而侔农夫 之利。此五者,邦之蠹也。人主不除此五蠹之民,不养耿介之士,则海内虽有破亡 之国,削灭之朝,亦勿怪矣。1求利于外,此谓救小国,则内臣以国之重,借救小而得外利。史记苏秦传:“赵王使苏秦约 诸侯,说韩,韩王曰:今主君诏以赵王教,敬奉社稷以从。说魏,魏王曰:今主君以赵王之诏诏 之,敬以国从。说齐,齐王曰:今足下以赵王之诏诏之,敬以国从。苏秦为从约长,并相六国, 行过洛阳,车骑辎重,诸侯各发使送之甚众,疑于王者。”据此,是苏秦借赵之重,救六国为名,以 得外利也。2封土,帝

12、王授予臣子的土地。3退处,辞去官职而闲居。4说,言论。5矰,一种丝绳系住用来射飞鸟的短箭。缴,拴在箭上的生丝绳。矰缴之说,此指虚言浮说。6乎,相当于“于”。7法术。“法”与“术”的合称。韩非认为商鞅言“法”,申不害“术”,两人所言皆有所偏,因而 主张两者兼用。后因以“法术”指法家之学。8以寡趣本务而趋末作。陈奇猷认为:“趣,当作舍,盖因趋舍多连文,故易误。作下当有者 字。寡,少也。使商工游食之民少而名卑,故舍本务而趋末作者少也。“9请,请谒,请求。饰邪篇:“释法禁而听请谒则群臣卖官。”此为“今近习之请/行。”10奸财货贾,指投机的商业活动。11日津田凤卿韩非子纂闻:高價,当为“商贾”。12为设

13、,一说为“设为”。13带剑者。即上文所指之勇者、侠者。14患御者;卢文弨曰:患,疑是“串”字。尔雅:“串,习也。此犹言近习。俞樾:患,读为串诗皇矣篇:串矣载路毛传:串,习也释文云:串,本作患。是其证也。15修苦窳之器,指工言;聚沸靡之财,指商言。苦窳之器,即今言偷工减料之器。题解五蠹,就是五种蛀虫,指学者(儒家)、言谈者(纵横家)、带剑者(游侠刺客)、 患御者(近习)、商工之民(商人和手工业者)这五种危害国家的人(即侵蚀国家利益 的蛀虫)。文章集中反映了韩非的历史进化观以及他的法治主张,阐明了清除破坏法治 的五蠹之民的必要性。它一向被认为是韩非最杰出的代表作。译文 儒家利用文献扰乱法纪,游侠使

14、用武力违犯禁令,而君主却都要加以礼待,这就是国家混乱的根源。犯法的本该判罪,而那些儒生却靠着文章学说得到任用;犯禁的 本该处罚,而那些游侠却靠着充当刺客得到豢养。所以,法令反对的,成了君主重用的; 官吏处罚的,成了权贵豢养的。法令反对和君主重用,官吏处罚和权贵豢养,四者互相 矛盾,而没有确立一定标准,即使有十个黄帝,也不能治好天下。所以对于宣扬仁义的 人不应当加以称赞,如果称赞了,就会妨害功业;对于从事文章学术的人不应当加以任 用,如果任用了,就会破坏法治。楚国有个叫直躬的人,他的父亲偷了人家的羊,他便 到令尹那儿吉发,令尹说:“杀掉他:”认为他对君主虽算正直而对父亲却属不孝。结果判 了他死罪

15、。由此看来,君主的忠臣倒成了父亲的逆子。鲁国有个人跟随君土去打仗,屡 战屡逃;孔子向他询问原因,他说:“我家中有年老的父亲,我死后就没人养活他了。”孔 子认为这是孝子,便推举他做丁官。由此看来。父亲的孝子恰恰是君主的叛臣。所以令 尹杀了直躬,楚国的坏人坏事就没有人再向上告发了;孔子奖赏逃兵鲁国人作战就要 轻易地投降逃跑。君臣之间的利害得失是如此不同,而君主却既赞成谋求私利的行为。 又想求得国家的繁荣富强,这是肯定没指望的。古时候,苍颉创造文字,把围着自己绕圈子的叫做“私”。与“私”相背的叫做“公”。公 和私相反的道理,是苍颉就已经知道厂的。现在还有人认为公私利益相同,这是犯了没 有仔细考察的错误。那么为个人打算的话,没有什么比修好仁义、熟悉学术的办法更好 了。修好仁义就会得到君主信任。得到君主信任就可以做官;熟悉学术就可以成为高明 的老师。成了高明的老师就会显荣。对个人来说。这是最美的事了。然而没有功劳的就 能做官。没有爵位就能显荣,形成这样的政治局面。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