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问题家庭”孩子之教育.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3458940 上传时间:2023-10-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议“问题家庭”孩子之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议“问题家庭”孩子之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议“问题家庭”孩子之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议“问题家庭”孩子之教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议“问题家庭”孩子之教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议“问题家庭”孩子之教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议“问题家庭”孩子之教育.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议“问题家庭”孩子之教育上强中学 宗奎林 沈松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中国社会正发生着巨大变化,人们的思想意识也进一步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中国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念也面临着强大的冲击,从而造成了越来越多的家庭问题。离婚、保养“二奶”等不良现象越来越严重,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家庭的健康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家庭”。而这些现象的背后,受害最深的还是这些家庭的子女,使得“问题孩子”的比例越来越高,给我们学校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对这些孩子的教育,学校是无法回避的。如何教育这些孩子的问题,就切切实实地摆到了我们学校教师的面前。那么,哪些家庭的孩子容易成为“问题孩子”呢?一般有这些情况:1、父母感情不和

2、甚至离异的家庭。2、父母长期在外的或是完全交给祖父母的“留守子女”家庭。3、家长不懂教育对子女特别溺爱或是采取暴力教育的家庭。4、部分富裕或贫困家庭。这样的家庭的子女在现在的学校里,不管大、中、小学几乎都有,而且数量还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这些孩子由于各种各样的家庭原因,往往没有享受到一个正常孩子应享受到的父爱、母爱和家庭温暖,有很多恰恰相反,父母带给他(她)们的只有无尽的烦恼和痛苦。父母的争吵,家庭的动荡,生活的不稳定、没规律,使他们年轻的甚至年幼的心灵遭受了巨大的冲击,时间一久,孩子的心理往往不堪重负,绝大多数又不会调整自己,从而逐渐形成了许多不良的心理状态,出现了很多心理问题。1、 悲观厌世

3、。这种情况在离异家庭的子女中比较常见,贫困家庭的子女中也又发生。因为家庭不和或残缺,父母又不负责任,使他们的生活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父母的不良行为也给他们造成了一种不良的社会氛围,使他们觉得自己被人看不起,低人一等,心情压抑。情绪的长期低落,有的因此而造成抑郁症,从而产生悲观厌世的心理,稍有不慎,就会出现自杀等严重问题,有可能就是同学或老师或他人的不经意的一句话就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2、 敌视心理。这种情况在暴力教育的家庭、父母感情不和或离异家庭中比较常见,也有来自于特困家庭。这种心理的形成是由于缺乏父爱、母爱,使其心理逐渐失去了平衡,认为世界对自己不公平,从而对社会产生一种敌视甚至仇恨的

4、心理。这种孩子心理极度自卑,长期处于一种莫名的危机感中,为“保护”自己,常常选择采取暴力的方法和手段,表现为很强的暴力倾向,所以经常会跟同学争吵、打架;对老师也有一种很强的防备心理,认为大家都看不起他(她),都讨厌他(她),产生了严重的逆反心理,所以也常常跟老师“过不去”,故意“顶牛”,听不进他人的劝告,让老师“头痛”不已。3、 放任自流。这些孩子大都来自于不稳定或特别贫困的家庭。因为,在这种环境中的孩子由于生活的不稳定或无着落,会产生一种对生活和前途的茫然感,没有尽头,没有希望,对生活失去了信心。这样,导致孩子心中没有理想,失去目标,过一天算一天,完全放弃了学业。由于回家也感受不到温暖,所以

5、他们常常夜不归宿,整天整夜地混迹在网吧、游戏室等地方,结交了社会上的不良青少年,使他们逐渐偏离了正常的生活轨道。对这样的孩子,就目前一般的学校教育方法和手段,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用了。学校的教育与他们所处的外面的环境相比,力量小得可怜,真的是回天乏术,很难有所成效。4、蛮横任性。这种情况大多来自于富裕家庭的子女,或是对子女特别溺爱或是完全交给祖父母隔代教育的家庭。因为在家里一直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家里人什么事都顺着他,从而容易养成一种特别任性的个性,凡事要以自己为中心,行为乖张,心理承受能力很差,稍有不顺心就大发脾气,时间一久而恶性膨胀,以至于无法自控。这些孩子在学校和生活中经常会跟同学或他人

6、发生摩擦,不能跟别人正常交流,很少有好朋友。这种状况极大地阻碍了孩子心理的正常发展,对他的生活和学习也产生了很多不利的影响,而这种情况又进一步加深了他的个性缺陷的深化,从而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这种“问题家庭”的孩子,虽然有时候表现得很强悍,其实,他们的内心大多有很强的自卑感,而且都很敏感,所以容易造成与老师同学之间的对抗心理。而这种心理一旦形成,要化解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对这些孩子的教育往往难于取得很好的效果。他们还往往爱“搞事”,好出风头。究其原因,通常是由于他们学习成绩往往很差,不能在这方面引起老师、同学的足够重视,有一种似乎被忽略了的感觉。因此,他们就有可能想通过这种不正常的方式来引起老

7、师、同学的注意,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从而来实现他们的这种被扭曲了的“价值”。正因为这种心理状态,所以他们就在学校里常常会欺负同学,故意违反纪律,破坏课桌椅等,穿着上也喜欢标新立异,行为、语言上表现也很出格,而且在这时候,他往往还表现出一种沾沾自喜的,或洋洋得意的神态,似乎自己就是一个“英雄”了。到了这种状况,那么这些“问题家庭”的孩子也就真成了“问题孩子”了。因此我们老师必须引起重视,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即使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患于未然,否则,他们会一步步走向堕落,以至不可救药。因此,对这些孩子的教育应当引起我们学校和老师的足够的重视。对这些孩子的教育,要确实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出现问题的

8、原因,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掌握他们的心理,逐步深入。首先,要深入了解孩子,包括他的家庭情况,每天的生活情况,交友情况。摸清他的“底”,再“对症下药”。如果父母确实有问题的,要先从其父母入手。老师要进行多形式的家访,与家长相互交流孩子的校内外情况,找准时机,或请合适人选规劝父母理智处理好家庭问题,特别是孩子的问题,为孩子的将来要负起责任。学生钱某,现在我校初二(3)班就读,思维活跃,较聪明。在小学升初中时,成绩在全年级五个班中处于前十名,初一年级第一学期时也一直保持着领先优势。但是,从初一年级第二学期开始,逐渐发生了变化,出现了以前没有的情况。上课时没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还在课堂上打瞌睡,回家

9、作业也不完成,学习成绩也一路下滑,甚至有科学、英语这两门功课还挂起了“红灯”。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多次找他谈话,每一次他都向老师认真承认错误,表示要积极努力,争取把成绩提高上去,但没过两天还是回到老样子,没什么效果。班主任和年级组长及时了解了情况,得知他的家庭发生了事情。父母因父亲有外遇而发生了“战争”,天天争吵不断,闹离婚。家庭的这种状况对孩子的心理产生极其严重的影响,根本无心学习,导致成绩不断下降。学校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我主动与他结成“帮扶对子”,全力进行帮助。首先从他的父母入手,跟他们聊孩子的情况,让他们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希望他们为了子女的前途着想,解决好自己的问题,至少能将对孩子的影响降到

10、最低限度。好在他们在孩子的问题上还是比较统一的,也比较配合学校工作,表示会慎重对待此事。我又跟这位学生作了多次的交谈,也跟他谈了父母的情况和他们的心情,使学生也能教好地对待父母的事情。他表示能照顾好自己,争取把学习提高上去。在后来的时间里,我除了每周定期与他接触外,还不时地和他聊天、打篮球等。我们的心理距离越来越近。他也很开心了,并且喜欢与我聊天。现在,他的学习成绩在不断的上升。他还向我提出期末考试争取进入年级前50名。其次,这些孩子往往是缺少“爱”的结果。作为老师,要以各种方式表达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这种“爱”的表达最好是在不经意间,不要显得是刻意的,在自然的状态中让孩子慢慢体味。老师经常找

11、机会跟孩子进行看似比较“随意”的谈话交流,最好不要在办公室,甚至不在学校,以免引起孩子的抵触情绪,细心观察孩子的一点一滴的变化,并能及时给他找出来。比如,换了新的衣服或鞋子了,帮助同学做了什么事了,或是今天来得比较早了等等,尽量去发现他的具有进步意义的“小事”、“小情况”,这是对他无言的奖励;或者是关注他的像衣服上少了一个纽扣或破了一个洞之类的小情况,并千方百计帮助他解决了,还要发动同学参与进来。这是对他的关爱,让他感受到学校、老师、同学的温暖。不管如何,对他的细节的关注使他感觉到老师对他的关心和爱护,要让他感觉你是真心爱护他的,使双方的心理距离逐步靠近,这样才能慢慢走进他的心里。这就需要我们

12、老师用真心去付出,才能得到真情的回报。我校上一届毕业的一位学生王某,家里贫困,母亲在他4岁时就已离家出走,至今音全无;父亲却只身去了南浔打工,两三个月难得回来一趟,根本就是不管他了。他一个人在家生活,除了他的村里人的一点照顾之外,基本就全靠他自己。情况很糟,非常让人同情。我们学校将他列为特别扶助对象。但由于他的家庭原因,他非常“敏感”,别人的一句不经意的话就可能伤到了他,所以经常会与同学、同学的家长甚至老师发生争执,而且表现为极强的暴力倾向。学校专门派老师与他结成“帮扶对子”,为他解决了中饭问题,全额减免了他的所有费用,还组织学生为他捐款,以尽量解决一点他的生活问题。他也能感受到学校同学、老师

13、对他的帮助和“爱”。我们的老师又细心地与他聊天,跟他谈人生,讲一些伟大人物从小所受的磨难,跟他一起参加一些学校的活动,还代他父母参加家长会等,逐渐赢得了他的信任,使他逐渐减少暴力现象,慢慢走上正规。现在毕业后在跟人学习车辆修理,能够照顾自己的生活了。再次,对这些同学的问题,我们老师不能专门责备、批评甚至嫌弃,而是要以鼓励、表扬和欣赏的态度来处理。即使其犯了错误,能谅解的也要尽量谅解,能以理解的态度来对待,跟他交流,与他谈心,最好跟他交朋友。从而慢慢了解他的生活,逐渐深入他的内心世界。我们要特别注意的是,这些孩子的逆反心理都很强,具有叛逆性,一不小心就会与老师形成对抗。一旦形成对抗情绪,那么任何

14、谈话、教育就都毫无意义,甚至适得其反。我校曾有一位学生李某,从小因身体不好而倍受父母宠爱,什么事都由着他。因此,养成了说一不二的性格,听不进他人的任何话,对老师的教育也是如此。在班级里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要坐哪个位置就坐在哪个位置上,甚至将他的女班主任老师的眼镜也打落地上。学校和老师们虽然采取了各种办法,派经验最丰富的老师与他结对,也多次与他的家长交流,但没有取得家长很好的合作,最终效果不佳。现在毕业后还是在家里,由父母养着。当时父亲给他找了一份工作,因为是自己亲戚在当老板,给了他最轻松的活,但他还是呆不住,与他的亲戚都无法相处下去,没多久就跑回来了。我们学校特别重视学生的教育问题,全面贯彻

15、“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的办学宗旨,将德育融于学校的教育教学的各项活动之中,并且大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活动课,组织老师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不断强化实践,推行“德育导师制”,多渠道德育思路和方法,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我校学生中家庭有问题的比较多,而孩子的不良状况的出现,大多与不良的家庭环境有直接的关系。我们学校要求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要全面掌握班里的学生情况,如发现有这样的“问题家庭”的孩子,就要“先下手为强”,及时采取措施。等到他们真的成了“问题孩子”以后就迟了。我们在教育这些孩子的时候,一定要得到家长的配合和支持。实践证明,得不到家长的配合和支持,这项工作是很难做好的,至少是事倍功半。这三年来,学校大力倡导“德育导师制”,对这些“问题家庭”的孩子和其他一些“问题学生”采取“一对一”的结对帮扶策略,很好地解决了这个方面的很多问题,为学生的发展、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的稳定和学校的发展都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对这些孩子,我们学校要提早发现,提早教育。我们也应知道,这些孩子的神经都很敏感,很容易被碰伤,对他们的教育一定要“爱”字当头。在教育过程中,特别要处理好第一次接触,尽量留下良好的印象。我们要以一颗包容的心来看待他们,用一颗温暖的“爱心”来融化他们冰冻的心灵,以一颗热忱的心来激励他们,使他们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迎着阳光走向美好的彼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