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学生行为习惯培养讨论.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3450264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留守学生行为习惯培养讨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农村留守学生行为习惯培养讨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农村留守学生行为习惯培养讨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农村留守学生行为习惯培养讨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农村留守学生行为习惯培养讨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留守学生行为习惯培养讨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留守学生行为习惯培养讨论.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农村留守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课题讨论目 录1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11.1留守学生的现状:21.1.1总体现状31.1.2 教育现状31.1.3研究现状51.2可行性分析:51.3研究意义61.4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62.课题研究的目标和方法73.课题研究的对象及范围94.课题研究的假设和理论依据95.课题研究的方法105.1研究方法106.课题研究预期成果11农村留守学生行为习惯培养1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在二十一世纪,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一大批未成年的孩子被留在家里,在农村出现了一个新的特殊学生群体留守学生,且这个群体的人数正在不断扩大,成为一种比较

2、普遍的社会现象。农村学校面临的一个特殊群体。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大量剩余青壮年劳动力进城或异地务工,亦即农民工。于是,他们的孩子,就成了农村留守儿童,到了入学年龄,自然在学样就成了“留守学生”,这些留守学生,他们的父母有一方或双方进城或在外地务工,这些孩子留在农村,由祖辈、亲戚、朋友、邻居等代为监护,就其监护类型,可以分为六种:1、单亲监护,指父母一方在外务工,并且经常不在家,于是,孩子的监护责任就落到了另一方(父亲或母亲)身上。2、祖辈监护,指父母双方都外出务工,孩子由祖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看管。3、亲戚朋友监护,这种类型多数为孩子的伯、叔、姑、姨、舅。4、邻居监

3、护,指父母都外出务工,将孩子交给很信任、关系很好的邻居来监护。5、同辈监护,指在父母外出期间,由年长的哥、姐来担任监护人。6、自我监护,当孩子年龄稍大一些,有的家长双双外出,也没有委托任何人监护,而是孩子自己监护自己,这种类型的学生,在小学为数极少。 近年来,顺化村外出农民工也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农村“留守学生”问题,成了我校教育工作的难点。通过对歪子村“留守学生”的调查显示:农村“留守学生”比例较大,存在问题不容忽视。农村教育、农村留守儿童的 也 成为 我 们 面 前 的 新 问 题 新 课 题,需 要 我 们 去 研 究,去 解 决。 1.1留守学生的现状: 我校与全国其他地区一样,这些留

4、守儿童因为缺失亲情与教育,给我校学校的教育与管理带来了一系列的新问题,这些问题如不能得到正确解决,必然会影响我校教育均衡发展。农村留守学生的行为习惯表现不一,农村留守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他们的监护人更是千差万别,受监护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表现出的行为习惯总是参差不齐,有一部分孩子,行为再现很优秀,在学样听教师的话,学习也努力,回家也听监护人的话,表现得很有规矩、很懂事。然而,也有一部分留守学生,表现较差,整天就知道贪玩好耍,模仿成年人抽烟、喝酒,还有的被社会上的人拉拢、利用,沉迷现网络,不听老师和监护人的教育和管理,厌学、逃学,遇上星期天和节假日,基本上都是在网吧度过。还有一部分留守学生,由

5、于监护人管教方法不得当、榜样工作差,让孩子表现出自私、贪婪,吃不得半点亏等一些不良行为习惯,也有的表现为生活习惯差,如:早晨不吃早饭上学,或者在校外买些垃圾食品随便敷衍一下;早晨不洗脸、不刷牙、不勤洗澡,女生不勤洗头,更有甚者,头上都长了虱子等寄生虫,还有的留守学生,由于监护人的懒惰和无力,使得孩子在生活习惯上缺乏监管和引导等等。 为了解决好这一教育问题,我们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在对留守儿童问题进行摸底调查,在分析、论证的基础上确立了“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研究课题。我们希望通过此课题的研究,在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培养方面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措施,有效地解决我校留守儿童的教育问

6、题,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促进我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1.1.1总体现状 (1)留守儿童分布广泛。为了增收致富,外出务工农民越来越多,随之留守儿童的数量也逐年增加。 (2)绝大多数留守儿童是单亲监护或是隔代监护。在被调查的留守儿童中,75%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在外务工,一方在家。其中85%以上是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在家务农,及抚养孩子。其中有15%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地打工,其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5%被托付给亲友。 (3)留守儿童基本能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70%的留守儿童表示父母很辛苦, 约 8 0% 的 孩 子 能 按 时完 成 作 业,生 活 自 理 能 力 较 强,但 是 90%以

7、上学习成绩中等或偏下,成绩优秀的较少。 (4 )留守学生行为习惯欠佳。在受调查的留守儿童中,行为习惯好的占25%,中等占45%,其中,说谎、打架、好吃懒做、沉迷于看电视、游戏、网络等不良现象的约占30%1.1.2 教育现状(1)学校教育:留守学生问题在学校教育方面来看,教师与学校的关注不够使农村留守儿童错失了弥补家庭教育不足的机会。教师的关注是儿童形成学习动机的外部动因之一,一般情况下,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主要是从学生的学习成绩与日常行为两个方面。教师关注较多的是优生和差生两个群体,而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尚未进入教师关注的主体视野,成为教育管理的空档与盲区,更谈不上根据实际个案进行特殊的行为

8、习惯培养。如果得不到学校和老师的及时辅助和矫正,留守儿童将成为问题儿童。加强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符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是素质教育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要求。(2)家庭教育:由于临时监护人文化水平低,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或没有这个意识,重养轻教,致使留守儿童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特别是父母双方均在外地打工,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等隔代亲人照看,大部分重监护轻教育,甚至对留守儿童娇生惯养、放任自流;加之儿童本身自控能力较差,无法抵制现代社会中不良诱惑,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的现象时有发生。调查中我们发现,留守儿童中学习优秀的不足10%,90%以上成绩中等或偏下。 隔代教育力不从

9、心。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占半数以上,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有的还要干农活维持生活没有时间监护孩子,有的体弱多病无能力监护孩子,有的同时照看几个孙辈没有精力监护孩子,加之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 无人监护型孩子的特点表现为两个极端。对于自控能力较强的孩子而言,由于生活的逼迫和锻炼,相对于正常家庭的孩子,往往会显得独立生活能力更强、更自信、更善于与人交往。他们中甚至有人会成为学校里的好学生、

10、学生干部或“尖子学生”;但对于自控能力较差的孩子来说,这种类型的学生也极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出现逃学、迷恋网吧、夜不归宿、早恋等现象,严重者还可能小偷小摸,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1.1.3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农村留守儿童的研究工作已经开始启动。但对产生的教育问题及其解决的专项研究还远远不够。不同地区往往各有特色,同一地区留守儿童现象也各有差别。我们在网检留守儿童相关资料时发现,对关注留守儿童的呼吁较多,对农村小学的留守儿童学习、心理等方面研究较多,而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培养的系统实践、可操作性强的理论尚属空白。农村小学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上的缺陷是学校教育中突显的一个严峻问题。本课题

11、研究即以我校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力图从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现状、形成原因及症结、解决策略等方面,进行深入探析和研究,旨在为这一群体的教育找到更好更有效的方法。加强对特殊群体的关爱与教育,有着重大的实际意义和理论价值。1.2可行性分析:1、我校处于经济欠发达的乡镇,外出务工人员众多,留守儿童数量较大,地区优势明显,研究工作的典型性和工作开展的可行性都较强。2、我校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工作已初步展开,为留守儿童建立个人档案;开展有关留守儿童教育及“留守儿童心声”征文比赛,并将留守儿童教育写入学校工作条例。1.3研究意义: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自身的健康

12、成长,也关系到学校的风气、社会的稳定、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乃至会影响我国教育的整体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进程。研究并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培育将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有利于教师素养和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形成优良的校风、学风;有利于探索出教育方法、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我国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构建。1.4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1.“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长期外出务工而被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而随祖父母生活或寄养在亲属家的14岁及以下农村儿童。留守儿童的概念诞生之初,指的是由于父母双方或单方出国而留在家中的儿童。随着流动人口的大量出现,留守儿童的群体不断扩大,其概念也发生

13、了变化,外延逐步扩大。留守儿童群体包括城市的留守儿童与农村的留守儿童。本课题研究对象是指生活在农村、父母双方外出的留守小学生。2.行为习惯:1、“行为”指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的活动。2、“习惯”一是指常常接触某种新的情况而逐渐适应;二是指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3.“行为习惯”就是人们在从事实践活动中所采取的形式、方法、程序等诸要素组合的结构。它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且时时都以自身强大的力量反作用于生活关系、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改变着形式和特点。学生行为习惯包括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与人交往习惯、做事习惯等。 4.“培养”就是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教育和训

14、练,使之成长,使受教育者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工作学习的技能,形成健全的人格,强健的体魄,健康的心理,规范的行为、良好习惯的过程。对留守儿童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综合的过程。本课题仅限于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 5.“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就是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对缺失正常家庭教育的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交往、做事等方面存在的缺失而进行的科学的教育和训练,使其同其他儿童一样,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课题研究的目标和方法面对留守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之留守学生行为习惯的偏差,作为二十一世纪农村小学教育工作者,怎样培养留守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15、?要培养留守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学校教师,要有耐心、有爱心、有恒心,更重要的还要有合理的方法。首先作为留守学生比例较大的学校,要特别注意结留守学生监护人的指导,要让留守学生的监护人,增强责任感,重视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由于农村留守学生的父母外出务工,常年不在家,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重任就落到了新的监护人向上。可此监护人要克服“重养轻教”的思想,不仅要对孩子的生活进行照顾,更要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多和他们沟通、交流,以达到对孩子良好的教育效果。第二,作为学校教师,要培养留守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特别是对学习、品德行为有偏差的留守学生,更要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当他人有了点滴进步,及是给予肯定和鼓励,并让其他同学给予他们较多的关爱和鼓励。当他们感到有更多的同学在关心他们,鼓励他们时,他们就会主动的改掉那些不良的行为习惯,积极投入到学习当中。第三、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利用尽可能利用的社会环境,对留守学生进行集中教育管理。多年来,我校在这方面下了大力气,并取得了很的成效。从2007年起,我校就开始着手留守学生的管理与教育工作,并与联合利华公司能力合作,联合利华公司中国副总裁曾多次来我校考察,并在我校投资,修建了“联合利华留守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