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一定律.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63448962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牛顿第一定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牛顿第一定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牛顿第一定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牛顿第一定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牛顿第一定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牛顿第一定律.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江山中学 刘锋一、 说教材1、教材简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是在前面对运动学研究的基础上的延深-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建立起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牛顿第二定律则反映了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了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本节是这章的第一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首先,学生在初中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基本内容和惯性的概念,我们应该以初中知识为生长点、以教材内容为线索,展开科学方法教育与思维能力培养,使学生领悟理想实验在物理学发展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其次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而牛顿第一定

2、律则是经典力学的基石,它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同时指出任何物体都有惯性。教材首先对人类认识运动和力的关系作了历史的回顾,着重介绍了伽利略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的思想方法及卓越贡献,而后讲述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物体惯性的概念。为后续的牛顿运动定律的学习,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奠定了基础。与以往的老教材相比,新版注重了对学生物理思想和科学方法的培养,把能力的提高放在了首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将传统知识与现代高新知识恰当结合,散发着浓郁的时代信息。例如引言中爱因斯坦的话语,宇航员的感受等;二、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的渗透

3、。在牛顿第一定律的研究中采用的理想实验法,是人们在思想中塑造的一种理想过程,是逻辑推理的一种方法和形式。教材展示了伽利略斜面实验的猜想、依据、设计思路、推断结果这一思维过程,使学生领悟理想实验在物理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三、将物理与社会、物理与科学、物理与技术的STS教育与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注重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2、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的三维教学目标制定如下:(1) 知识与技能: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主要推理过程和推论,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理解惯性的概念,会正确的解释有关惯性的现象。(2) 过程与方法:

4、体验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观察生活中的惯性现象,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通过实验加深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理解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对运动与力关系的不同认识,了解人类认识事物本质的曲折性。通过对伽利略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研究,培养学生敢于坚持真理,不迷信权威的精神和科学探究精神。 感悟科学是人类进步的不竭的动力。3、教学重点及难点本节的教学重点:是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概念的正确理解。教学难点:力和运动的关系,惯性和质量的关系。 二、 说教法高一学生经过前半期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分析推理,逻辑思维能力,形成了一定的物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

5、学习主动性不强,习惯于被动接受学习,在知识的形成上缺乏抽象思维能力。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拟采用以下方法:1、 采用“矛盾冲突法”,尽力展示生活体验、亚里士多德观点与伽利略思想实验矛盾冲突,激发学生探究欲望。2、物理教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重在启发思维,教会方法。采用以演示实验为主的引导探索式教学方法,让学生观察木块的滑行情况,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通过教师有意识点拨,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对比分析,从而得出物理规律,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教学中,注意加强师生间的双边活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努力实现教学的和谐美。三、 说学法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现代教育更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法

6、指导。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以学过的力学和运动学知识为基础,通过对木块滑行距离的远近,总结出其内在的原因:摩擦力的影响。进而讨论力与运动的关系,水到渠成的由实际的实验现象合理外推,引出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使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使学生领悟理想实验在物理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巧用提问,评价激活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自主,讨论的学习环境下完成学习任务。最后让学生自由发言,举出生活中一些能够反映力与运动关系的例子,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四、 说教学过程问题引入:谁能在空中翻跟斗?怎样把物体递跟别人?(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新课引入:用手推动木块在桌面上滑

7、行提问:1.物体原来是静止,现在要让它运动,我们应当怎么办?2.停止用力,物体会如何呢?误导学生: 1.物体受力就会运动;2.物体不受力就停止。得出谬论: 力是维持和产生物体运动的原因(亚里士多德观点)那么亚里士多德的观点错在什么地方?(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演示实验:用以段细线猛力拉着木块向前滑动,突然停止,木块停止运动时,观察细线的形状(说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错误的).引入:伽利略理想实验- 如果表面光滑,物体受到阻力为零,它的速度大小不会改变,木块将永远运动下去。笛卡儿补充 :如果运动中的物体不受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分析理想实验 :

8、设想没有摩擦,一但物体具有某一速度,且合外力为零,物体将保持这个速度继续运动下去.(让学生发挥想象)提出三个问题(作为引题) : 1.原来静止的桌子,为什么会动了呢?2.光滑平面上的小球如何能静止下来?3.如何使光滑平面上的小球加速行驶?一、牛顿第一定律:(由学生解答上述问题并得出规律,教师进行总结) 1.内容2.物理意义:a.力不是维持物体速度的原因.(解决矛盾)b.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突破重点)3.分层次、有梯度的升华概念(讲解例题)随堂练习 二、惯性:1.内容2.惯性的性质(举出一些生活中惯性的实例,如汽车的启动及刹车等)3、影响惯性大小的因素三、小节、巩固练习四、.分组讨论:假如没有惯性(学生分组讨论) 五、布置课后作业 略五、 教学预测:本节课是按照新课程理念下的一节物理规律课,将物理学史与物理规律教学进行有机渗透,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在实际教学中可能因为师生互动不足达不到教学效果,要针对学生的认识水平进行合理的调节。本节课非常注重对学生物理思想和科学方法的培养,尤其是对伽利略理想实验的分析,而没有仅仅停留在知识结论的讲授上,突出新课程对学生能力培养的理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