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学年高三年级第二次摸底考试地理科试卷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63448761 上传时间:2023-08-2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9—2010学年高三年级第二次摸底考试地理科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09—2010学年高三年级第二次摸底考试地理科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09—2010学年高三年级第二次摸底考试地理科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09—2010学年高三年级第二次摸底考试地理科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09—2010学年高三年级第二次摸底考试地理科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9—2010学年高三年级第二次摸底考试地理科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9—2010学年高三年级第二次摸底考试地理科试卷(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试卷在线()海量试卷资源免费下载! 20092010学年“拼搏一年成就梦想”高三年级第二次摸底考试地理科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命 题 人:张福彦 审 题 人:王玉娟一、单项选择题(120每题1分,2140每题1.5分,共50分)10月24日为联合国日,今年联合国日的口号是“用爱温暖世界,而非二氧化碳”,全球各地纷纷响应并大力呼吁节能减排。据此回答1、2题。1 关于全球气候变暖的相关原因解释,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阻挡了地面长波辐射B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C 二氧化碳强烈反射地面短波辐射D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太阳短波辐射2 关于气候变暖的危害,说法正确的是A使寒带变

2、得温暖湿润适合人类活动B使南极冰川消融,增加淡水供应C使我国西北地区蒸发量增大,绿洲面积不断缩小D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大气的保温效果增加读下图(南极半岛附近海陆分布图),完成3、4题。3图中M地常年盛行的风向是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4M地日出时间为北京时间13时30分,则M地的昼长为A19小时 B21小时 C22小时 D24小时50读下面某气候类型的分布图,回答57题。5该气候的分布地区中,地区的分布最高纬度较低(低于35S),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海陆分布 B纬度位置 C地形 D洋流6地区最热月均温约为2428,地区西海岸最热月均温约为1621,导致这种气温差别的最

3、主要因素是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洋流 D地形7该气候影响下的农作物一般具有A耐低温干燥的特点 B耐高温干燥的特点C喜高温多雨的特点 D喜阴喜湿的特点8天津、青岛、大连吸引外资企业纷纷落户,其共同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水陆交通便利劳动力价廉质优接近原料和零部件产地水源、动力充足 市场前景广阔A B C D下图为“深圳户籍人口来源地分布图”,读图完成911题。9深圳户籍人口来源地中,排在第二圈层的省级行政区,除重庆、四川、海南外还有A吉林、安徽、湖北、贵州B云南、贵州、湖南、江西 C福建、江西、湖南、贵州D广西、湖南、江西、福建10深圳户籍四川人较多的主要原因是四川A农村剩余劳力多 B自然资源短缺

4、 C政府安排外迁人口多 D生态移民较多11大规模人口迁移A减慢了人口老龄化进程B扩大了地区经济差异C调节了地区间人才余缺D缓解了交通运输压力读下表(我国四类地区典型农作物的分布),回答12、13题甲乙丙丁主要粮食作物冬小麦春小麦水稻水稻主要经济作物棉花、花生亚麻、甜菜棉花、油菜橡胶、香蕉等12以下关于甲、乙、丙、丁四地温度带和农业耕作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为暖温带、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B乙地为寒温带、一年一熟 C丙地为亚热带、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D丁地为热带、一年一熟13以下关于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乙地积极进行商品粮基地建设,大力开垦沼泽、湿地 B甲地农业发展的障碍是旱涝、盐碱、风沙 C

5、丙地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积温低 D丁地的主要环境问题为黑土肥力下降右图是某平原地区农业土地利用示意图。分析并完成 14、15题。14影响X、Y、Z的主要农业区位因素有市场 劳动力 交通 气候A B C D15X、Y、Z的农业生产分别对应是花卉、乳牛、粮食 蔬菜、养鱼场、水果蔬菜、林业、养鸡场 花卉、养猪场、观赏鱼A B C D下图是广西贵糖集团生态工业园区生产工艺流程图,读图回答16、17题。16关于该园区工农业生产的说法,正确的是A农业地域类型为混合农业B有利于恢复土地肥力,保护环境C制糖工业的区位选择逐渐摆脱原料的制约D各产业由于共用基础设施,提高了经济效益17如果不建立完善的园区工业生

6、态链,制糖、造纸、酒精等工厂造成的主要污染是A水污染B大气污染C噪声污染D固体垃圾污染据报道,我国首座70万千瓦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在江苏江宁建成并成功发电。据此回答1820题。18在江苏江宁建设太阳能电站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 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具有开发利用太阳能资源的资金与技术 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 人口稠密,建太阳能电站可吸纳当地大量的下岗工人 A B C D19开发利用太阳能资源的主要优点是 A清洁无污染可再生 B投资成本低廉 C技术先进 D受自然条件影响小20除太阳能资源外,江苏省具有开发潜力的新能源还有A地热 B天然气 C风能 D核能下图是北半球局部日照图,AB为晨昏线,

7、纬线BC弧度为90o。图示区域恰好全部为8日。读图回答21、22题。21此时,国际标准时间是A8日18时 B7日6时 C7日18时 D8日6时22此日,悉尼居民观测到日出、日落的方向为A正东方,正西方 B东北方,西北方 C东南方,西南方 D西南方,东南方下图表示了我国75E102E附近范围内高山林线(垂直自然带中,森林植被带分布的最上边界)高度随纬度变化的情况,完成23、24题:23我国高山林线的高度A在30N附近变化最小B在30N 以北变化只受温度的影响C在30N 以南降低是因为地形的影响D从高纬到低纬持续上升24沿30N一线地区A.热量条件优越,畜牧业是重要的经济支柱B.交通不便,生态环境

8、脆弱C.经济发展快,具有开拓南亚市场的重要意义D.煤炭和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读“我国某地区一古城遗址附近的古河床剖面图”,回答25、26题:25根据河流沉积物的变化,推测历史上古城附近地区环境最好、水草最丰美的时期是 A甲 B乙 C丙 D丁26该古城消失的原因可能是 滑坡、泥石流频发 过度使用水资源 人口增长过快台风灾害 A B C D读我国1982年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分析回答27、28题。27A处外凸的原因是A育龄妇女受教育水平水提高B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C自然灾害D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条件改善28人口年龄构成的较大波动,给社会经济会带来哪些问题A就业压力增大B社会治安混乱C经济相应调整的代

9、价增大D人地矛盾尖锐读图,X、Y、Z为某城市的局部区域,回答29、30题:29若图中X、Y、Z分别是西欧某城市的三个功能区(假定布局合理),那么 AX是工业区 BY是绿化带 CZ是高级住宅区 DY是工业区30若X、Y、Z为我国三个面积相当的省级行政区,人口密度XYZ,则三个区域中同级别地级市的服务范围可能是AX地最大 BY地最大CZ地最大 D不确定读甲、乙两地区等降水量线图,回答3133题。31甲、乙两图中的M和N地发展种植业的主要限制性因素分别是A水源和地形 B热量和光照 C水源和热量 D光照和地形32M地和N地按照积温多少分别属于A都是中温带 B都是暖温带 CM地为暖温带,N地中温带 DN

10、地为暖温带,M地中温带33造成甲、乙两地区降水差异大的原因是A甲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 B甲地深居大陆内部,乙地受夏季风的影响C甲地位于迎风坡,乙地位于背风坡D都受西风带影响右下图为“黄河干流部分河段水质状况分布图”,完成3436小题。34与B附近河段相比,A附近河段的水质较好的原因可能是A附近河段A支流少,汇入的污染物少 B灌溉面积大,净化能力强C径流量大,工业污染少D流速快,稀释作用强35A附近河段 A流域内森林广布 B含沙量大 C流经一、二阶梯交界处D有凌汛现象36图示区域最丰富的能源资源是 A煤炭 B石油 C水能 D太阳能我国铜矿集中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和云南省,读下图回答37、38题。3

11、7铜矿的品位一般都比较低(多数在1%左右),故粗铜的冶炼厂的布局应靠近A铜矿产地 B能源基地 C消费市场 D廉价劳动力38云南省长期向外输出粗铜,近些年加强了精炼(电解)铜的发展,实现了有色金属冶炼的产业升级。云南省实现有色金属冶炼产业升级,充分利用了本省什么优势? A丰富的劳动力B技术水平高 C市场大 D水能丰富目前我国一般用污染系数(污染系数=风向频率/平均风速)来定量反映风对大气污染的影响。下图为我国M城市多年污染系数和多年风向频率统计图,据图回答39、40题。M市多年污染系数分布图 M市多年风向频率图39.据图判断,关于该城市的污染系数描述正确的是 A污染系数从正东向南北两个方向递减

12、B平均风速与污染系数成正比C污染系数越大的方向风向频率必定越大 D污染系数西南偏西方向最小40. 为此该城市采取的可行措施是 A将污染大气的企业迁至城市西部 B关闭所有污染大气的企业C将污染大气的企业迁至城市北部 D污染物改为夜间排放二、综合题(共4小题,共50分)41右图为世界某地区七月份等温线图(单位:),读图回答以下问题。(13分)(1)图中A处闭合等温线内的气温应介于 之间。(2分)(2)图中BCD三处位于同一纬度地带,但B处气温 (高于或低于)C、D两处,简答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3分)(3)比较图中B、E两海区海水盐度的差异,并简述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4分)(4)F处的农业地域类型为,为促进该农业发展,该地区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