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淋菌尿道炎的诊疗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63446006 上传时间:2023-08-27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2.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非淋菌尿道炎的诊疗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非淋菌尿道炎的诊疗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非淋菌尿道炎的诊疗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非淋菌尿道炎的诊疗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非淋菌尿道炎的诊疗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非淋菌尿道炎的诊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淋菌尿道炎的诊疗(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非淋菌尿道炎的诊疗、概念非淋菌性尿道炎(nongonococcalurethritis, NGU),又称非淋菌 性泌尿生殖道炎,是通过性接触传染的一种临床上有尿道炎的表现, 但尿道分泌物中查不到淋球菌感染的性传播性疾病。女性患者不仅有 尿道炎症,而且还有宫颈炎等生殖道炎症,因此,仅称之为尿道炎显 得不够确切,而将其称为非特异性生殖道感染(nonspecificgeni talin fection,NSGI)。二、流行病学及高危因素2003年31个省市共报告7种性病730450例。非淋菌性尿道炎(nongonococcalurethritis,NGU)目前在欧美国家 已超过淋病跃居性传播疾病之首

2、位,在我国的病例也日渐增多,成为 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NGU及其并发症,如不孕不育、附睾炎、盆 腔炎等对人们的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而且在促进HIV感染传播中的 作用也十分引人注目。NGU是美国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每年约有25万30万新发病例。 英国城市中NGU感染率,普通诊所为2.6%12%,终止妊娠诊所为28%。美 国普通人群流行率为5%,核心人群流行率达20%。(一)年龄在性活跃人群,年龄越小感染NGU的危险越大。低年龄尤其是小于2 0岁是NGU的高危因素。HiltunenBack等调查了3686例NGU患者,1519 岁年龄组流行率最高,女性为16%,男性为14%,在2024岁、2

3、529岁两 个年龄组,流行率明显降低。Hillis等用回顾性定群设计评价38866例 女性NGU复发的危险因素,发现年龄是最重要的因素。小于15岁的女性5 4%复发,1519岁的女性30%复发,与3044岁年龄组相比,小于15岁女 性复发危险增加8倍,1519岁增加5倍,2025岁增加2倍。(二)性别女性的CT感染率高于男性。低龄女性是NG U发病的高危因素,这可 能与西方国家的性观念和性行为有关。Vuylsteke等在比利时2784名被 研究的女中学生中(平均年龄17岁)进行调查,首次性交的平均年龄是16 岁,52%的学生报告至少已有过一次性交行为,而非计划性怀孕的比例相 当高,证明其未采取

4、安全避孕措施。在性活跃妇女中NGU流行率为1.4%。 相对于年长者,年轻女性更容易延迟就诊,因而更容易引起NGU感染的并 发症如盆腔炎。所以加强对青少年尤其是女性的性健康教育是十分必 要的。(三)种族在英国Coven try居民中进行调查,NGU流行率最高的群体是1519 岁黑人女性和2024岁黑人男性,单变量分析结果,男性患NGU最重要的 危险因素是黑种人,相对危险度为10.4,P0.0001。在美国旧金山青少 年中,白种人的NGU流行率为180/10万,黑种人的NGU流行率为1673/10万, 黑种人的相对危险度为818。黑人女性比白人女性更容易复发。(四)避孕措施服避孕药或使用宫内节育器

5、的妇女CT、UU感染明显增多,原因可能 是避孕药和宫内节育器的刺激作用,促进了CT、UU在宫颈上皮细胞的生 长。研究发现口服避孕药可增加宫颈异位的发生,使该部位感染CT、UU 的机会增多。使用安全套对性传播感染有极大的预防作用,Hilt unenBa ck等进行的调查中,NGU妇女59%报告服避孕药或用宫内节育器,无感染 者使用率为42%;感染者在可能感染阶段使用安全套者为12%,为无感染 妇女使用率的一半。(五)活动多个性伴不仅是NGU也是其它性传播疾病感染重要的危险因素。Hi lt unen等调查NGU感染者中32%男性和14%女性报告在近12月内有5个或 以上性伴,这个比例远高于未感染者

6、。据调查问卷,61%男性和39%女性 从偶然性伴感染N GU,37%男性和61%女性从固定性伴感染NGU。许多患者 尽管有症状,仍然有性活动。因此在性传播疾病临床工作中有必要了解 患者的性伴数,将多性伴者作为安全性行为咨询的目标人群。(六)合并淋病感染合并感染在性传播疾病中常见,其中淋病与NGU的关系尤为密切。 如淋病患者CT阳性检出率增高。试验研究表明,淋球菌的存在使CT在宫 颈上皮细胞内的复制能力提高100倍。Batteiger等报道74例CT复发,34 例合并淋病,其中47%前后为同一血清型。故推测淋球菌有激活CT的作 用,并促使CT复发。(七)其他因素Dowe等报告单身女性比已婚或同居

7、者感染率高,分别为41%、27%,O R=212,P=0104。怀孕史、未婚、阴道冲洗有报道是NGU感染的危险因素。三、病原体2002年英国泌尿生殖医学学会(AGU M)修订的非淋菌性尿道炎的 诊疗规范中的“病原学”部分指出:本病4050%由沙眼衣原体(Chl amydiatrachomatis, CT)引起,2030% 由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ur ealyticumticm , UU)引起,尚有10%20%由阴道毛滴虫、白念珠菌、 单纯疱疹病毒、生殖支原体、腺病毒和类杆菌等微生物引起。但NGU不 包括结核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变形杆菌、 绿脓杆菌和产碱杆菌等引

8、起的尿道炎。这些细菌也可偶然引起尿道的 炎症,但一般不是通过性途径传染的。因此,NGU并不是除外淋菌的一切微生物引起的尿道炎,它也有一 定的病原体组成,其中主要是沙眼衣原体和支原体,尤其是沙眼衣原 体。一)衣原体本世纪40年代发现沙眼衣原体是沙眼的病原,随后又发现它是性 传播和围产期感染的主要病原。衣原体(Chlamydia)是一类能通过细菌 滤器、有独特发育周期、严格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其特征是含有DNA和RNA两种类型的核酸;独特的发育周期, 二分裂方式繁殖;具有肽聚糖组成的细胞壁;含有核蛋白体; 多种抗生素能抑制其生长。衣原体广泛寄生于人类、哺乳动物及鸟类 仅少数致病。其中引起

9、人类疾病的有沙眼衣原体和鹦鹉热衣原体(鸟类 传播致病)。沙眼衣原体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大属微生物。它能通过细 菌滤器,行细胞内寄生。衣原体在细胞内生长繁殖,有特殊的发育周 期,可观察到两种不同的颗粒结构,一种为始体(ini tialbody)(繁 殖型),呈圆形或卵圆形,另一种为原体(elementarybody)(感染 型),呈球形。在它的生活周期中有原体和始体两种形态。大量始体 和原体聚集在细胞内称之为包涵体。衣原体可接种于68日龄的鸡胚卵黄囊中生长,并能使小鼠致病, 能在许多原代细胞或传代细胞株例如Hela-229, BHK-21、McCoy等细胞 中培养并生长良好。衣原体有三种抗原

10、,即属特异性抗原、种特异抗原和型特异抗原。 根据抗原结构的不同,衣原体属(Chlamydia)分沙眼衣原体(C. trachom atis)和鹦鹉热衣原体(C.ps itt aci)两种。沙眼衣原体有三个生物变种: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生物变种(LGV)、 沙眼生物变种、鼠生物变种。沙眼生物变种又可分AK十五个血清型, A、B、Ba、C四种血清型引起沙眼,DK 一种血清型引起尿道炎、附 睾炎、前列腺炎、直肠炎、宫颈炎、输卵管炎、Reiter病等泌尿生殖 系统感染和盆腔炎、肝周炎。LGV可分LI、L2、L3三个血清型,引起性 病性淋巴肉芽肿。可见它们的血清型不同,引起的疾病相差甚远。DK -一种血清型

11、(D、Da、E、F、G、Ga、H、I、La、J、K):G a型仅在有症状的男性中检出率14% (与男性尿痛有关),而在有症状 的女性中仅检出1%,远远低于男性,且在女性中发现变种。K型与女性分泌物有关,检出率0.45%。无症状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妇女92%是E型。F型则多见于有症状的妇女,变异的F型也主要感染女性上生殖道。同性恋的肛门感染以D、G型发病率为高,F型感染产生的症状少, 炎症也轻。在黑人中,D型在男性尿道中少见,Ia型多见,Ia型也见于黑人女 性宫颈。大约5%的新生儿在分娩时已被衣原体感染。最常见D、E、F三型,国外占73%,国内占79.54%,这三型虽检出 率高,但与临床上是否有症状

12、尚难联系。F型感染出现临床症状者86.2 1%,有并发症者占82.76%,迁延不愈者占94.23%,E型感染率居首,但 有症状者占43.4%,并发症占31.25%,迁延不愈者者41.30%。二)支原体支原体(Mycoplasma)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有80余种,与人类有关 的支原体有肺炎支原体(M.Pneumonie,Mp)、人型支原体(M.hominis, M h)、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urealyticum, Uu)和生殖器支原体(M.gen italium,Mg),前者主要引起肺炎,且也认为与NGU有关,后三者引起 泌尿生殖道感染。有人研究,NGU患者中解脲支原体分离的阳性率比

13、正 常人群对照组高,且患者血液中有解脲支原体抗体出现,但在正常人 尿道中有时也有解脲支原体,故认为其致病性与血清型有关。在患者 尿道中分离出的血清4型比正常对照组高一倍。解脲支原体目前分14个血清型基本已被公认,但是仍存在有交叉 反应性,还不能同时很明确地区别解脲脲原体所有14个血清型菌株。1 4个血清型分两群:生物群1或称Parvo (17kDa多肽)1、3、6、14型。 该型又进一步称细小脲原体(Ureaplasma.Parvum,Up ),分为3个亚型; 生物群2或称T960(16kDa和17kDa多肽)2、4、5、7、8、9、10、11、 12型和13型(16kDa多肽)。各型与疾病的

14、关系尚在研究中。致病性报 道不完全一致,初步推测第一群四个型中, 1型、混合型( 1、3/14) 3/14型为最多,以前两型出现症状最明显,而3/14隐性携带较多见, 所以非淋菌性尿道炎可能由1型或1,3/14混合型引起。另外,也有研究证实,与性传播疾病密切相关的支原体还有:穿 通支原体(M.penetrans,Mpe)、梨支原体(M.pirun,Mpi)和发酵支 原体(M ycoplasmaferme nt aus,M f) 等。近年来,又发现了引起人们关注的新种,它们有:M, pen trans, (系1991年自艾滋病患者尿中分离出,且常伴发卡波西肉瘤)、M.pir un(1968年从真

15、核细胞培养物中分离出,来源不肯定,近年自艾滋病 人淋巴细胞培养物及血清中分离出,认为是人类支原体)和M.incogni tos (无名支原体,后来命名为Mf.incognitus,是发酵支原体的变异 株,此支原体成为艾滋病死亡的原因,最初也是从艾滋病患者尸体中 分离出),国外学者认为:这三种支原体新种均为HIV的协同因子。但 是,限于条件的原因,目前对于NGU的支原体感染,仍主要局限于Mh、 Uu和Mg的检测。支原体属于柔膜体类原核微生物,特点是无细胞壁及前体,细胞 器极少,DNA的G十C含量低,由于其缺乏细胞壁,有可塑性并能形成有 分支的长丝,在形态上呈多形性,故称为支原体。它可通过一般除菌

16、 滤器,是目前所知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的最小微生物。支原 体大小0.20.3um,很少超过1.0um。支原体由二分裂繁殖,形态多 样,基本为球型和丝型。支原体用普通染色法不易着色,用姬姆萨染色很浅,革兰染色为 阴性。支原体可在鸡胚绒毛尿囊膜上或细胞培养中生长。用培养基培 养,营养要求比细菌高。支原体能通过细菌滤器,因此被支原体污染 的血清必须用一种孔径更小的密滤膜滤器过滤后方能用于细胞培养。 支原体在固体或半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形成“油煎蛋样”特殊形态的集 落,这对支原体的鉴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支原体对影响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如青霉素不敏感,但红霉素、 四环素、卡那霉素、链霉素、氯霉素等作用于核蛋白体的抗生素,可 抑制或影响支原体的蛋白质合成,有杀伤支原体作用。四、致病机理与免疫一)衣原体衣原体感染人体后,首先侵入柱状上皮细胞并在细胞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