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过渡元素——铁、铜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63443413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77.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过渡元素——铁、铜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常见过渡元素——铁、铜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常见过渡元素——铁、铜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常见过渡元素——铁、铜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常见过渡元素——铁、铜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见过渡元素——铁、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过渡元素——铁、铜(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常见过渡元素一一铁、铜考点梳理1、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2、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用途。知识梳理、铁、铜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结构铁位于第四周期第哪族,是过渡元素,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能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及第三层1个电子。铁元素是一种变价元素,通常 显示+2价,+3价,其化合物及其水溶液往往带有 颜色,如水合Fe2+呈浅绿色,水合Fe3+呈棕黄色。铜位于第四周期第IB族,也是过渡元素,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种变价元素,通常显示+1价和+2价,其化合物及其水溶液 也带有颜色。如水合Cu2+带有蓝色。二、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1、铁的单质的性质和用途(1)铁的物理性质纯铁为银白色,有金属光泽,有延展性

2、和导热性, 能导电,能被磁铁吸引,在磁场作用下,铁自身也 能产生磁性。铁的密度为7.86g -cm-3,熔点1535C, 沸点2750C,纯铁的抗蚀力相当强,但通常用的铁一般都含有碳和其他元素,因而使其熔点显著降 低,抗蚀力减弱。(2)铁的化学性质铁是较活泼的金属,被强氧化剂氧化成+3价,被弱 氧化剂氧化成+2价。与非金属单质反应复习指导【知识拓展过渡元素与主族元素的不同:(1) 过渡元素原子的次外层电子往往 未达到饱和结构,如Fe的次外层有14 个电子。(2) 过渡元素原子不但最外层电子可以 成键,而且次外层甚至倒数第三层的电 子也可以成键,故过渡元素往往具有变 价。(3) 过渡元素的水合离

3、子往往具有一定 颜色。(4) 过渡元素易形成络合物,如Fe3+能 和SCN-形成Fe(SCN)3-n络离子, Zn2+与NH3、Ag+与NH3等易形成络离 子。【辨析比较常见的铁合金是生铁和钢。生铁是指含 碳量在2%4.3%的铁合金,硬而脆, 可铸不可锻。钢是指含碳量在 0.03%2%的铁合金,硬而韧,有弹性, 可铸可锻。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主 要区别是含碳量不同,因而性质表现出 相似性和不同性。与02反应:常温干燥空气中不易与02反应,在2A2O2中点燃发生:3Fe+2O2Fe3O4占琳与卤素反应:2Fe+3Cl22FeCl3AFe+IFeL2 2【方法点拨铁与非金属单质、水、盐、酸等反应

4、, 熟记产物中铁的化合价是掌握铁的化与硫反应:Fe+S=FeS学性质的关键。可利用归纳法,从发现 与水反应:高温3Fe+4H OFe O+4H f2342 与盐反应:Fe+Cu2+=Fe2+CuFe+2Fe3+=3Fe2+ 与酸反应:与非氧化性酸放出h2 ,如 Fe+2H+=Fe2+H2 f与强氧化性酸不放出h2,如Fe+4HNO3(稀,过量)=Fe(NO3)3+NO f +2H2O3Fe(过量)+8HNO3 (稀)= 3Fe(NO3)2+2NO+4H2O2、铁的化合物的性质及用途名称氧化亚铁氧化铁四氧化三铁俗称铁红磁性氧化铁化学式FeOFeQFeQ色态黑色粉末红棕色固体黑色晶体铁的价态+2+

5、31/3 +2 价,2/3 +3 价水溶性不溶不溶不溶与酸的反应FeO+2H+=Fe2+H O2遇氧化性酸生成Fe3+盐Fe2O3+6H+=遊+3比0Fe3O4+8H+=Fe2+2Fe3+4H2O与CO的反应高温FeyOy+yCOxFe+yCO?(1)铁的氧化物注: Fe3O4是复杂氧化物,经研究证明,Fe3O4晶体 中的1/3铁呈+2价,2/3铁呈+3价,因此Fe3O4可 写成FeOFe2O3。(2)铁的氢氧化物氢 氧 化 物氢氧化亚铁氢氧化铁化学式Fe(OH)2Fe(OH)3物理性白色固体,不溶于水红棕色固体, 不溶于水物质性质的共性及特性方面切入。(1)铁与硫、碘、非氧化性酸H+)、盐溶

6、 液等弱氧化剂反应时,生成Fe2+。铁与Cl2、Br2、硝酸、浓H2SO4等强 氧化剂反应时,生成Fe3+。铁与氧气和H2O(g)反应时生成 Fe3O4(FeOFe2O3),两反应亦应熟记。铁与浓HNO3、浓H2SO4反应时,要 特别标明“”条件,因铁遇冷、浓 hno3或浓H2SO4发生钝化,加热时发 生 反 应,如Fe+6HNO3(浓)Fe(NO3)3+2NO f +3H2O【深化升华(1)Fe2+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主要表现 还原性4Fe2+O2+4H+=4Fe3+2H2O(Fe2+ 被氧 化)2Fe2+2H2O2+2H+=2Fe3+2H2OFe3+具有较强的氧化性,与S2-、I-、 SO

7、32-等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Fe3+S2-=2Fe2+S ;2Fe3+2I-=2Fe2+I2(3) Fe3+遇苯酚溶液呈紫色,可用于检验Fe3+(4) 亚铁盐、铁盐的存放方法:亚铁盐溶液加入少量铁屑以防止Fe2+被氧化,滴入少量相应的酸溶液以防止Fe2+水解。铁盐溶液加入少量相应 的酸溶液以防止Fe3+水解。【要点剖析Fe(OH)2-Fe(OH)3的转化是近几年高 考考查 的热 点。(4)铁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Fe(SCNCh a FejO)TLO三、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1、铜的单质的性质和用途(1)铜的物理性质铜呈紫红色光泽,熔点1083.4C,沸点为2567C,CO.比、A1质化

8、 学 性 质Fe(OHb+2H+Fe2+2HO24Fe(OHb+O2+2H2O=4Fe(OHLFe(OH)3+3H+Fe3+3H2O2Fe(pH)3Fe2O3+3H2O制法3可溶性碱与 亚铁盐溶液反 应Fe2+2OH =Fe(OH)可溶性碱与盐溶液反应(3) Fe2+和Fe3+的检验FeFe3+溶液的颜色2+淡绿色棕黄色力口 NaOH溶液白色沉淀一灰 绿色红褐色红褐色沉淀加 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溶液变血红色4Fe(OH)2+O2+2H2O=4Fe(OH)3 这一过 程颜色变化为:白色沉淀一迅速变灰绿 -最终变红褐。怎么制得Fe(OH)2也成 为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一般用FeSO4 溶液与NaO

9、H溶液制备,由于Fe(OH)2 易被氧化,在制备时应注意:(1)所用 FeSO4晶体最好是新开瓶使用者,配制 溶液的蒸馏水须经煮沸以除去其中氧 气。(2)在FeSO4溶液中加入少量铁粉。 所用NaOH溶液也要经过煮沸。 用长滴管吸取NaOH溶液,插入盛有 FeSO4溶液的试管底部,慢慢放出,可 以观察到最初有白色沉淀产生,再慢慢 变灰绿色,放置一段时间后最终变为红 褐色。【联想发散根据Fe、Fe2+、Fe3 +的性质,可以利用 下图联想到能促进Fe、Fe2+、Fe3+相互 转化的物质。【知识拓展几种有色金属材料一一金、银、铜金是 质地柔软的黄色金属,银是具有金属光 泽、质地柔软的银白色金属,铜

10、是硬度 较小的紫红色金属。它们都具有良好的 延展性,导电性和导热性。金属从颜色上分为两类:有色金属铜稍硬,极坚韧、耐磨损,有很好的延展性,是电 和热的良导体。(2)铜的化学性质 与非金属单质反应A2Cu+O22CuOA2Cu+SCu2SACu+ClCuCl2 2 与酸的反应与非氧化性酸(稀盐酸、稀h2so4 )不反应 与氧化性酸反应:4 ACu+2H2SO4(浓)CuSO4+SO2 f +2H2O亠 ACu+4HNO3(浓)=Cu(NO3)2+2NO2 f +2H2O3Cu+8HNO3(稀)=3Cu(NO3)2+2NO f +4H2O 与盐溶液反应Cu+2AgNO3=Cu(NO3)2+2AgC

11、u+2FeCl3=CuCl2+2FeCl2 在潮湿空气中生成铜绿2Cu+O2+H2O+CO2=Cu2(OH)2CO32、铜的化合物的性质 氧化铜(CuO)CuO+2HCl=CuCl+H O2 2H+CuO Cu+H O2 2AC+2CuO 2Cu+CO2 f高温4CuO 2Cu 0+0o亠、 2 2CuO+Cu=咼汕 Cu2O 氢氧化铜Cu(OH)2Cu(OH)2+2HC1=CuC12+2H2O2 2 2Cu(OH)2CuO+H2OCH2OH(CHOH)4CHO+2Cu(OH)2Cu2O ;+CH2OH(CHOH)4COOH+2H2O(检验有机物中是否 含一CHO) 硫酸铜(CuSO4)CuS

12、O4+2NaOH=Cu(OH)2 ; +Na2SO4CuSO,+Fe=Cu+FeSO,4A 4CuSO 5H OCuSO+5H O4242蓝色白色CuSO+5H O=CuSO 5H O和黑色金属,Fe、Cr、Mn成为黑色金 属,其他都称为有色金属。【联想发散铜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干燥空气中很 稳定,但在潮湿空气中和高温下易氧 化。其中铜绿有毒,因此铜器皿的内表 面要镀锡,以防止铜绿生成。【知识拓展】根据铜的化学性质,可以 涉及到许多有关铜的化学反应,包括有 有机物参加的反应如醛等。铜及其化合 物的相互转化关系:【深化升华(1) 无水CuSO4易吸水转变成胆矶 (CuSO45H2O),常利用这一特性来检 验某些液态有机物中是否含有微量水 分。(2) 无机农药波尔多液就是硫酸铜和消 石灰混合液,是一种良好的杀菌剂,可 防治多种作物的病害。424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