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3441344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0.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苏教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苏教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苏教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苏教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苏教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能运用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 ,能够主动地进行观察与操作、猜想与验证、比较与分析等活动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感受 转化思想在解决新问题中的价值。3、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学习的乐趣 ,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设计理念1、更换问题情境 ,精心设计探究题 ,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挑战性 ,计算的方法更加开放。2、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2、 ,在认知的冲突中加深对计算算理的理解。3、知识的背后表达方法 ,让知识不再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方法的背后隐含思想 ,让方法不再是一种笨拙的工具。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从学生熟悉的情境中生成数学信息 ,提出数学问题 ,并揭示课题。1、情境:同学们 ,再过几天就到什么节日了?我想你们一定盼望很久了吧?为了渲染出更欢乐的节日气氛 ,学校手工小组的同学决定做40面彩旗 ,装扮我们的校园。2、信息:男同学已经做好了20面 ,如果用分数来表示 ,他们完成了这批任务的几分之几?女同学做好了16面 ,又完成了这批任务的几分之几?3、问题:如果只用这两条有关分数的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用什么算式来解答?

3、4、揭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样的计算 ,给一个恰当的名称。二、感知体验1、初步感知 ,根据以往做加法的经验 ,直觉猜想并质疑。1猜想:第一题是一道分数加法1/2+2/5 ,根据以往做加法的经验 ,你认为结果可能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其他同学也是这样认为的吗?2质疑:科学探究从来不会、也不应该只停留在猜想这一步上 ,它需要我们作进一步的验证!所有的同学都深入地再想一想 ,3/7对吗?你们是从什么地方看出它的结果不可能是3/7的?2、深层体验 ,利用已有的知识 ,自主探索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如此看来 ,直接相加的这个经验不能帮助我们解决这个新问题了。它究竟等于多少呢?同学们自己先独立思考 ,

4、在稿纸上写下自己的解法 ,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苏教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苏教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三、互动交流。1、学生汇报、交流各自不同的算法。预设的方案:通分、化成小数、化成整数。2、在不同方法的比较中突出转化思想 ,优化算法。虽然方法不同 ,但思路却差不多 ,都是转化。比较各种不同的转化方法 ,你更喜欢哪一种?说说原因。3、完成异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 ,实现方法的迁移。你能像加法一样 ,用通分这种方法这种方法计算出这道减法的结果吗?1/22/54、提醒学生验算 ,强调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分。1验算:我们学计算

5、,一方面要学会计算的方法 ,另一方面也要借计算来养成认真做事的好习惯。分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和以前学的整数、小数加减法验算一样。这道加法怎样验算?减法呢?2约分:作为结果 ,能约分的应该怎么办?5、从更新的视角解决整数与分数的减法问题 ,突出分母相同的必要性。1问题:那么你能不能算出还剩下这批任务的几分之几?19/102深化:分母为什么用10 ,而不用其它数呢?四、建构生成1、说一说 ,明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注意点。2、涂一涂 ,进一步理解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能直接相加的道理。练习十四第1题 ,将图中的划分线去掉 ,由学生思考应平均分成几份 ,在比照中明确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能直接相加的道理

6、3、练一练 ,在稳固计算方法的同时增强应用意识。1练习十四第3题 ,在原题的根底上加上其它海洋的面积大约是地球外表的2/15这个条件再解答。2练习十四第4题 ,先从图中隐去小军家的位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通过计算 ,你还能知道什么?如果小军家离学校1/5千米 ,那么他从家到体育馆要走多少千米?他的家还有可能在哪?这时 ,他从家到体育馆又要走多少千米?4、比一比 ,让学生在活动中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1两人计算接龙: 1/31/2 2三人计算接龙: 1/61/21/3 五、拓展延伸。上面一组题中有规律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 ,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

7、的学堂 ,“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 ,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 ,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 ,何至于此?等等 ,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 ,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 ,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 ,“先生之根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 ,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 ,首见于?礼记?曲礼? ,有“从于先生 ,不越礼而与人言 ,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 ,与教师、老师之意根本一致。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