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溪驿 阅读答案附赏析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3440484 上传时间:2022-12-0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葛溪驿 阅读答案附赏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葛溪驿 阅读答案附赏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葛溪驿 阅读答案附赏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葛溪驿 阅读答案附赏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葛溪驿 阅读答案附赏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葛溪驿 阅读答案附赏析 葛溪驿 (宋)王安石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注)漏:漏壶,古时计时器。8诗的结尾写蝉声嘈杂,诗人心情烦乱。诗人为什么心乱?请结合诗句,具体表明。5分9从全诗看,诗人是运用哪些叙述技巧来抒发自己情感的?请略加分析。6分参考答案相关阅读试题1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标题。2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赏析。3从全诗看,诗人是运用哪些叙述技巧来抒发自己情感的?请略加分析阅读答案1驿站秋夜难眠图。2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

2、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局部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转写忧国之思,以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衬托,使烦乱的心情更推进一层。尾联用烘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3答案要点:直接抒情,二、三两联直接抒发夜宿所感借景抒情,首联描写葛溪驿的环境,营造气氛;尾联以黄叶鸣蝉烘托自己的心境阅读练习二:1古人论诗有诗眼之说,你觉得本诗的诗眼是哪个字?请结合诗歌的内容作简要的分析。4分2古典诗词中常借梧桐抒发秋意,通常叙述怎样的情怀?举你所知的一句印证你的观点。4分参考答案1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

3、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局部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转写忧国之思,以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衬托,使烦乱的心情更加推进一层。尾联用烘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2通常借梧桐抒发愁思:孤独怀人,寂寥思乡,爱国愁绪等。例:梧桐更兼细雨,到傍晚,点点滴滴。?声声慢李清照酒阑人散草草,闲阶独倚梧桐。晏殊?清平乐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阅读练习三:1诗的结尾写蝉声嘈杂,诗人心情烦乱。诗人为什么心乱?请结合诗句,具体表明。5分2从全诗看,诗人是运用哪些叙述技巧来抒发自己情感的?请略加分析。6分

4、参考答案1.身在病中;怀念故土;感叹时世或感时伤世、忧时、忧国忧民;漂泊天涯或独宿驿馆;秋景凄凉。答出其中三点即可,每点1分2.直接抒情,二、三两联直接抒发夜宿所感。借景抒情,首联描写葛溪驿的环境,营造气氛;尾联以黄叶鸣蝉烘托自己的心境答出一点得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首联落笔就从情上布景。缺月昏昏是诗人仰视窗外之所见。行役之人每于独眠客舍之夜最易萌生思乡之情。而天公不作美,今夜悬挂于天庭的,意是半轮缺月,且月色昏昏.漏未央是诗人侧耳枕上之所闻,未央两字,不仅暗示入夜已深,且摹写诗人对漏声的敏感与厌烦心情如见。更兼一灯如豆,忽明忽暗,独卧秋床的诗人辗转反侧可想而知了。颔联直接叙写羁旅的困顿和抒发

5、乡思之愁。颈联另出一意,写忧国之思,将浓郁的乡思、天涯倦怀、病中凄苦及深切的国事之忧融为一体,似直而曲,有含蓄不尽之妙。尾联中行人实即诗人自指,诗人挨到天明,重登征途,顾视四野,仍无可供娱心悦目之事,惟有一片鸣蝉之声聒噪耳际。全诗以作者的深情敏感为契机,抒写了强烈的忧国忧家的感情。赏析诗人选择缺月、孤灯、风露、鸣蝉、疏桐等衰残的景象构成凄凉的秋景和孤寂的旅况,烘托出抱病的行人,从而表现羁旅独苦的处境和心情。葛溪在江西弋阳。驿是公家设立的车马站或招待过客休息所。人在病中最快感觉到风露的早来,梦中回家,总是不知山水路途的边远。江湖沦落,人又在病中,最是想家,心境最是凄苦。梦中不知山水长,醒后更觉家

6、乡的路遥。首联一落笔就从情上布景。缺月昏昏是诗人仰视窗外之所见。行役之人每于独眠客舍之夜间最易萌生思乡之情,当此之时,人地两疏,四顾寂寥;唯有天上的明月聊可与家人千里相共,故抬头望月,实为自来行人寄托乡思之一法。这首诗写月亦寓此意,而天公偏不作美,今夜悬挂于天庭的,竟是半轮缺月,且月色昏昏,犹如一团惨白的愁雾。漏未央是诗人侧耳枕上之所闻。诗人于扫兴之余,便希望早入梦乡。怎奈原先并不十分在意的漏壶,此刻也仿佛成心作难,滴水声似乎越来越响。这在不眠之人听来,又增添了烦乱,心绪愈益无法宁贴,未央两字,不仅暗示入夜巳深,且摹写诗人对漏声的敏感与厌烦心情如见,更兼一灯如豆,忽明忽暗,使孤寂的旅况更加使人

7、难以为怀,而独卧秋床的诗人目不交睫、转辗反侧的苦颜,也就可想而知了。首联虽为景语,而景中宛然有诗人自己在,故颔联便直接叙写羁旅的困顿和抒发乡思之愁。出句写旅夜的悲苦境遇有三重不堪。病中行役,体弱衣单,值此秋风萧瑟、玉露凋伤的凉夜,不仅肉体上有切肤透骨的寒意,而且连心灵也仿佛浸透在凄寒之中。刘禹锡?秋风引云: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所谓最觉风露早,亦即刘诗最先闻之意。诗人以其超越常人的深情敏感去体察、品尝人间的苦果,自有一种超越常人的深悲极痛,三不堪。对句以恍惚的梦境写自己难以排遣的乡愁。大凡思家心切,总希望借梦境与家人团聚,但梦醒之后,往往更增怅惘空漠之感。此句虽未明言

8、梦醒后的难堪,但最觉风露早五字已透露梦醒的原因,不知山水长五字正是梦醒后的感慨,而将无限惆怅之意,那么留给读者自己去想象了。刘熙载说:律诗既患旁生枝节,又患如琴瑟之专一。融贯变化,兼之斯善,?艺概卷二这首诗上半篇写羁旅之愁,颈联便另出一意,写忧国之思,出句坐感岁时歌慷慨,是说诗人一想到时势的艰难,连那无穷的乡愁和病身的凄寒都在所不顾,毅然坐起,情不自禁地慷慨悲歌。王安石是个爱国主义者。他自涉足仕途以后,对人民的贫困,国力的虚耗,政治上的种种积弊步有比拟深刻的认识,希望通过改革来解决社会危机。在此之前,他曾写了?省兵、?读诏书等关怀政治与民瘼的诗篇,诗中慷慨陈词:贱术纵工难自献,心忧天下独君王。

9、?读诏书歌慷慨三字正是他心忧天下的具体写照。对句起看天地色凄凉,写诗人于壮怀剧烈、郁愤难伸的情况下起身下床,徘徊窗下。小小的斗室装不下诗人的愁思,只好望着窗外的天地出神,但映入诗人眼帘的,也仅是一片凄凉的景色而已。此句将浓郁的乡思、天涯倦怀、病中凄苦及深切的国事之忧融为一体,复借景色凄凉的天地包举团裹,勿使吐露,似达而郁,似直而曲,故有含蓄不尽之妙,综观中间两联,一写乡思,一写忧国之思,名虽为二,实可融贯为一,统称之为家国之思庐这正合上文所谓融贯变化,兼之斯善的要求。尾联中的行人实即诗人自指。诗人握到天明,重登征途,顾视四野,仍无可供娱心悦目之事,唯有一片鸣蝉之声聒噪耳际。乱字形容蝉声的嘈杂烦乱,正所以烘托诗人心绪的百无聊赖。乱字之前着一更字,足见诗人夜来的种种新愁旧梦及凄苦慷慨之意仍萦绕心头,驱之不去,而耳际的蝉声重增其莫可名状的感叹,结句写秋蝉无知,以叶半黄的疏桐为乐国,自鸣得意,盲目乐观,诗人以此作为象喻,寄托他对于麻木浑噩的世人的悲悯,并借以反衬出诗人内心的悲慨。全诗以作者的深情敏感为契机,抒写了强烈的忧国忧家的感情,这种感情随着时间的推移顿挫盘纡而出,并显示其转折变化的深度与广度,因此能极尽波折往复之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