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记叙文写作(一)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63439584 上传时间:2022-08-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记叙文写作(一)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中记叙文写作(一)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中记叙文写作(一)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初中记叙文写作(一)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初中记叙文写作(一)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记叙文写作(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记叙文写作(一)(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记叙文写作系列训练:中考作文指导(一)【知识例话】命题作文,第一关是审题。审题,即审清题意,弄明白题目要求自己写什么。那么,中考作文究竟会考哪些题型的记叙文呢?一、定题作文即给了完整的题目。从题目构成上看,主要有四种形式。1以单个词语为题:如微笑、书包、温暖、对手。此时首先应推敲这个词语的含义,然后要通过联想扩展题目,补上限制或修饰成,分,使内容具体化,明朗化。微笑可以扩展为“谁为什么事而微笑”。那么就可以写老师为我的进步而微笑,父母为我的懂事而微笑,我和好友因会心而微笑,等等。用于微笑的材料,不能太过轰动,比如我班同学连续拼搏终于勇夺全校初中部足球联赛冠军,这时班主任若只是“微笑”,那就

2、不妥了。书包可以扩展为“谁送谁书包”(如捐资助学),“谁丢失了书包”,“书包里装了什么”(如负担重,份量惊人),“谁的书包最美”(如批判攀比摆阔风,又如三代人不同的书包)等等。温暖可以扩展为“谁从哪一方面给了谁温暖”。限定了哪一方面,易于下笔。对手可以扩展为“谁和谁在哪些方面(或哪一方面)是对手”。2以短语为题:如偏正短语放学路上、三人之间、家中的新鲜事、一位与众不同的老师;并列短语他和她、他俩和她俩;等等。对这类题目要逐词审清,明确限制,确定重点。放学路上,就是写放学路上发生的事,不能写校门内,也不能写家门内,一般情况下不宜写和家不在一个方向的路上,但回家的路可以不止一条,送别人到他的家的路

3、上也可以写。三人之间,要明确是写三个人之间发生的事,如他俩恼了,我给他们和好,又如三个人比赛进步,或一个突然有困难了,另两个去帮他。家中的新鲜事,必须是“家中”,关键是“新鲜”。一位与众不同的老师,关键是“与众不同”,要选好事例讲明这个“与众不同”。他和她可以写成师生,他俩和她俩也可以从忘年交、长辈与晚辈角度考虑。3以句子为题如兴趣使我们成为好友、我家今年喜事多、这件事教育了我等等。这就更要摸清句子内涵,把握住所有条件。兴趣使我们成为好友,要求写“兴趣”,即业余爱好之类,当然“钻难题”也可以算一个;“我们”,不止一个人,以写“我与他”两个人为好,如果写成“他与她”,那就不是“我们”了;“成为”

4、,说明先前不是好友,是共同的兴趣做了媒介;“好友”,不是一般的朋友。总之,:要写出由于共同的兴趣爱好,使我和他从不认识(或一般同学)变成了好朋友的过程。我家今年喜事多,关键是个“多”,要写出我家今年不少于三件喜事。二、半命题作文即给了一半题目,另一半由考生自行补上。如我终于尝到了的滋味、面对(人)(心理)的目光等。首先应该弄清横线上可以填什么,然后把所想到的能够填上去的词语都列出来,再选择一个最有把握写出色的。我终于尝到了的滋味可以填胜利、成功、失败、自豪、被冤枉、挨批评、受表扬、被父母理解、培养毅力等等。这个题目有一个重要的地方是“终于”,它意味着两种情况:我一直向这方面追求,终于成功,如我

5、终于尝到了作品发表的滋味;我一直以为自己不会这样,没想到竟然如此,如我终于尝到了被歧视的滋味。面对的目光,前一格可以填老师、家长、同学、好友,后一格可以填鼓励、责难、惊讶、疑惑等等。这道题目,要注意“面对”一词,必须写出我在对方面前先做了什么,后来又怎么样。三、 供材料作文1 续写与补写给出首句 如以“这事,我一想起来就脸红”为第一句,自拟标题,接着往下写。这道题目,首先明确:写一件事。其次,由首句可知:用第一人称,用倒叙。再次:这是一件使我脸红的事。注意“脸红”,所以性质严重的坏事如偷窃之类,似不应仅脸红了之;还有,“一想起来就脸红”,事太小了也不行,如某次上课答错了一个问题,事情就嫌太轻。

6、给出末句如文章最后一句是“他和他在大伙的掌声中,双手终于握到了一起”,自拟标题,写出全文。此题一般是写他俩有矛盾,之后在大家帮助下和好。如写成他俩原来就是好友,后来才闹翻了就更好。给出首尾比如1998年高考小作文题,开头是妈妈只洗了一只鞋,结尾是小乐穿了一双干干净净的鞋上学去了。要求补出中间部分。详见例文评析部分。续写故事如课文的续写。总之,这类题目都要弄清材料给出了哪些条件,要求我们在哪些地方受限制,哪些地方可以发挥。比如,课文续写,人物的性格不能改动,人物的行动要符合逻辑,要在前面的课文中有依据。详见后例。2.改写如给出一首小诗,要求改写成记叙文。这就必须先读懂诗意,再看诗句中提供了哪些材

7、料非写入文中不可,又有哪些地方可以发挥想象。详见后例。3扩写与缩写扩写是给出一个故事梗概,要求写成一篇生动详实的文章,缩写是给出一篇较长的文章,要求写出其梗概。扩写题例“台阶训练”,缩写题型近年较少见,就不举例了。扩写时注意事项和续写、改写大致相同,要在原作的基础上丰富其细节,使人物个性特点鲜明。缩写则要注意原作中哪些要压缩,哪些要保留,哪些要删掉,不能把这些摘错了。一般主要人物、主要情节要保留,大量的描写可压缩为叙述,不重要的细节可以删去。审题到这里还没有讲完。上面我们把常见的各类题型一一作了介绍,下面先看“例文评析”,再做“台阶训练”,这里,我们有意识地将供材料作文相对集中地放在一起。【例

8、文评析】一、补写妈妈只洗了一只鞋要求:根据所提供的开头和结尾,补写中间的内容。补写部分要与所提供的开头结尾衔接得上。补写200字左右。妈妈只洗了一只鞋【开头】小乐回到家,看见自己的一只鞋已洗得千千净净地晾在门口,但另一只鞋妈妈没有洗。【结尾】小乐穿着一双千干净净的鞋上学去了。审题概说:本题要写的是另一只鞋必须洗净。由谁来洗?没说。一般来说,写小乐自己洗,能使他受一次锻炼,思想意义较健康。但是,如果处理得很简单,让小乐头脑一转,立刻明白这是妈妈在考验我,抓起鞋就洗,文章就太“大路货”,不能写出高水平来了。有位大学教授在报上撰文指责该小作文的答卷想象力很差,并举美国小学生捡到一个蛋,孵出一看原来是

9、里根总统一文为例说明想象力的重要。此论十分荒谬。本题不是凭空发挥想象力的题目,而是有限制的创造力“飞行”,如果写成里根总统或外星人来帮小乐洗鞋,如此离奇等于自毁前程。“咦?妈妈,您怎么还剩一只鞋没有洗?”小乐不满地冲妈妈喊着。妈妈摸了摸,卜乐的头,意味深长地说:“孩子,我希望这只没洗的鞋在你穿上的时候会和那只一样干净。”妈妈的目光很慈祥,小乐分明读出了妈妈对自己的鼓励。是啊!自己这么大了,还要妈妈洗鞋子,难道自己真的千不好吗?小乐鼓励着自己,拎着脏鞋进了水房。他挽起袖子,认真地刷起了鞋。看着在水的冲洗下渐渐露出“真面目”的鞋子,小乐心里别提多高兴啦!妈妈的眼中满是欣慰。小乐把两只一样干净的鞋晒

10、在门口。不久,鞋干了。本文开头小乐发问,正是妈妈所等待的,因此妈妈因势利导作了教育。小乐的心理活动为我们提供了他的行为的依据。文中两处写妈妈的目光,前后呼应,以无声胜有声。本文不足是稍有些单调。“妈,你把一只鞋忘了洗了。”“小乐,那是留给你洗的。”“啊?我洗?哼!大丈夫当扫平天下,岂在一鞋?”“哎呀,又摆男子汉架子了。那我问你,一鞋不洗何以扫天下?连起码的生活能力都没有,将来怎么走向社会?怎么千一番事业?”“大丈夫能屈能伸,这一回就听你的。不过,我可是初来乍到头一回,你可得教我。”“我早就为你想好了。瞧,照着这只鞋认真洗。已一切准备就绪,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请吧!”“想得真周到啊!小乐在此谢谢

11、妈妈了!”于是,洗鞋,晾干第二天一早,小乐穿着一双千千净净的鞋子上学去了。本文以对话描写为主,笔法与众不同,很高明。母子对话诙谐而有情趣,人物面目如在眼前。“一定是妈妈忘了”,小乐暗自忖度,“等妈回来再说吧!”“啪”一声,小乐打开电视机,还没看清画面,妹妹就像一阵旋风卷了进来,眨眼间电视节目换成了“大风车”。那“金龟子”还在傻乎乎地教小朋友洗手帕,还念叼着什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妹妹咚咚咚地冲出去,又咚咚咚地冲回来,端着小盆跟着电视里学,又搓又揉。小乐觉得两边的脸颊似被人重重掴了几下,两条腿不由自主地向洗衣间移去。洗衣间的唰唰声与房间里的擦擦声相“应”成趣。本文构思新巧,用妹妹的举动来教育小

12、乐,与众不同;结局别致,两种洗东西的声音相“应”成趣,使文章生动活泼。小乐回到家,看见自己的一只鞋已洗得干干净净地晾在门口,但另一只鞋妈妈没有洗。“咦?”小乐拎起那只沾满了泥的鞋,冲进家门,“妈”小乐没有听到妈妈答应。“这就奇怪了,妈妈星期天从来都不上班,今天去哪儿了?”小乐心里纳闷儿,“莫非,嘿嘿,考验我?我露一手吓你。”小乐的嘴角翘起一丝调皮的笑意。水盆一只,洗衣粉一袋,鞋刷一把,一切准备就绪,小乐拍了拍脏鞋,“唉呀,老弟,今几个是刘邦见项羽不得已啊,您就忍着点儿吧。”说完水光刷影,泡沫四飞,不消五分钟,鞋子便白得像新的。小乐正得意,楼上阳台上探出一个人头来,“小乐,有刘邦晒鞋的谚语吗?”小乐笑了起来。中午太阳很好,鞋干了。本文的构思乍一看很简单,就是小乐一个人自己想通了在洗鞋,实际上有两个突出优点,一是语言特别生动,自编谚语,诙谐风趣;一是构思巧妙,原来妈妈躲在楼上阳台上暗中观察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