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电子课程设计--升压式D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3433856 上传时间:2023-12-1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582.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力电子课程设计--升压式D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电力电子课程设计--升压式D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电力电子课程设计--升压式D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电力电子课程设计--升压式D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电力电子课程设计--升压式D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力电子课程设计--升压式D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力电子课程设计--升压式DC(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力电子课程设计一升压式DC_DC变换器设计及其傅立叶分 析班 级:电气0902学 号:姓 名:扬州大学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二零一三年三月一 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1. 进一步熟悉和掌握电力电子原器件的特性;2. 进一步熟悉和掌握电力电子电路的拓扑结构 和工作原理;3. 掌握电力电子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掌握有关电路参数的计算方法;4. 培养对电力电子电路的性能分析的能力;5. 培养撰写研究设计报告的能力。通过对一个 电力电子电路的初步设计,巩固已学的电力电子 技术课程的理论知识,提高综合应用能力,为今 后从事电力电子装置的设计工作打下基础。二、题目升压式DC/DC变换

2、器设计及其傅立叶分析三 课程设计的内容1. 主电路方案确定2. 绘制电路原理图、分析理论波形3. 器件额定参数的计算4. 建立仿真模型并进行仿真实验5. 电路性能分析:输出波形、器件上波形、参 数的变化、谐波分析、故障分析等四 、仿真软件的使用1、MATLABSimulink 是 The MathWorks 公司的产品,可 在 MATLAB 环境下建立系统框图和仿真的模 块库,其功能非常强大,可用于电力电子系统的 仿真,模块库中提供了大量的电力电子模型。 其具体使用方法和相关电力电子模型的建立、仿 真等请参阅课程设计教材。目录一、主电路方案的确定及其原理4二、绘制电路原理图及分析理论波形4三、

3、器件额定参数的计算7四、建立仿真模型并进行仿真实验8五、电路性能分析:傅立叶分析11六、小结14七、参考文献14一、主电路方案的确定及其原理在电源vs与负载之间串接一个通、断控 制的开关器件,是不可能使负载获得高于电源电 压vs的直流电压的。为了获得高于电源电压 v s的直流输出电压vo, 一个简单而有效的 办法是在变换器开关管前端插入一个电感L,如 图(a)所示。在开关管T关断时,利用图(c) 中电感线圈L在其电流减小时所产生的反电动 势e L(在电感电流减小时,e L = L d i L/d t为正值)与电源电压VS串联相加送 至负载,则负载就可获得高于电源电压VS的 直流电压V0。图(a

4、)就是在这一思想启发 下,利用一个全控型开关管T和一个续流二极管 D加上电感、电容构成的直流/直流升压变换 器BoostDC/DC变换器。BoostDC/DC变换器是输出直流 电压平均值V0高于输入电压VS的单管不隔离直流变换器,图(a)中,Boost变换器中电感L在输入侧,称为升压电感。开关管T 仍为PWM控制方式,和Buck变换器一 样Boost变换器也有电感电流连续和断流 两种工作方式,图(e)和(f)给出了这两种 工作方式下的主要波形图。图(b)、(c)、(d) 为Boost变换器在不同开关状态时的等效 电路。当电感电流连续时,Boost变换器存 在两种开关状态,如图(b)和(c)所示

5、;而 当电感电流断流时,Boost变换器还有第三 种开关状态,如图(d)所示。二、绘制电路原理图及分析理论波形这里我们讨论两种开关状态1.两种开关状态(1)开关状态1:从t = 0到Ton = DTS期间,开关管T导通,二极管D截止,等 效电路如图(b)所示。电源电压VS加到升 压电感L上,电感电流iL线性增长:LdiL/dt=VS当上=Ton = DTS时,iL达到最大值Ima。在T导通期间,iL的增量 iL+为:AiL+ =VSLTon =VSLDTS在开关状态1,由于二极管D截止,负载由滤波电容C供电,选用足够大的C值,可使V 0变化很小。(2)开关状态2:从t=Ton到TS的Toff期

6、间T阻断D导通 等效电路如图(c)所示。(a)电跻诽构(b) T导適,DVS,故iL线性减小: LdiL/dt=VS -VO 经历Toff = TS-Ton时期后,iL达到最小值I Lmin。在T截止期间,减少量A iL 为:A iL =V0 VSL(TS Ton)=VO VSL(1D)TS此后,T又导通,开始另一个开关周期。,Bo ost变换器电源的输入电流就是升压电感L 电流 电流平均值IL=IS=(ILmax + ILmin) /2。开关管T和二极管D轮流工 作, T导通时,电感电流iL流过T; T截止、 D导通时,电感电流iL流过D。电感电流i L是T导通时的电流iT和D导通时的电流i

7、D的合成。在周期TS的任何时刻,iL都不 为零,即电感电流连续。稳态工作时,电容C充 电量等于放电量,通过电容的平均电流为零,故 通过二极管D的电流平均值就是负载电流I0=12 .变压比M和电压、电流基本关系 稳态工作时,T导通期间,电感电流的增量A iL+等于它在T截止期间的减少量A iL ,可得到升压比M: M = VO / VS =1 /(1 D)在每一个开关周期中,电感L都有一个储能和能 量通过二极管D的释放过程,也就是说必须有 能量送到负载端。因此,如果该变换器没有接负 载,则不断增加的电感储能不能消耗掉,必然会 使VO不断升高,最后使变换器损坏。实际工 作中,为防止输出电压过高Bo

8、ost变换器 不宜在占空比D接近于1的情况下工作。 Boost变换器在电流连续条件下其变压比 M也仅与占空比D有关而与负载电流无关。 通过二极管D的电流平均值ID等于负载电 流平均值10,即ID=IO。电感电流的脉 动量:V 呂 a D Q 7 + f =云 D = 由于电源输入功率vs I S=V0 10 ,故电 源电流is =VOIO/Vs = I 0/ (1- D)。由图通过T和D的电流最大值ITmax和I Dmax与电感电流最大值ILmax相等, 即:Am” =i4 =上 q+。笃/ %T和D截止时所承受的电压VT和VD均为 输出电压VO,即VT =VD =V0 输入电流iS的脉动量A

9、 I S等于电感电流i L的脉动量A IL:输出电压脉动量AVO等于开关管T导通期间 电容C向负载放电引起的电压变化量AVO可近似地由下式确定:%_小丄丄_厂長三、器件额定参数的计算电感电流连续时VO =VS1 D,得到D = 1-VS/VO。又VO 48V。当VS= 10V时,D= 0.7 9 2;当VS = 30V时,D= 0. 3 7 5。电源电压VS变化时, 2。占空比D的变化范围是0. 3 7 50EJ临界负载电流IOBIOB =VO2LfSD (1-D)2D=1/303 3 4时,I OB有最大值 IOBm =VO 2 7 2 Lf S。D 值越接近0 3 3 4, I OB 大。

10、令最小负载电流IOmin大于临界负载电流I OB,由(3-4 5 )式,即 IO minVO2LfSD (1-D2 ,贝山L2取L=0 5mHoH = 0.42 mH48 X 0.375 X Q 0.375) 2 X 40 X 10 X 0.20S验算:L=0 5mH, D=03 7 5时,临 界负载电流为:=0.208 Ao确保了电感电流连续,M =X=11a输出电压纹波:【才雄 0.01 X40X101Hz = 0.505 kHz负戦电阻R趣小则翹大,最小电阻尺血=%/入治=48/2”站D=231KAC w 23X1odglx 1WF W6 nFc ltw 匸F2 Y密耳县723xsl2i

11、ni早售頁 435%H0lgzx40xw Hobcs次八一汰”謙和ywfe一 ETMt(b)电感电流断流时主要波形IinaSI再-102d-3dDD5ODSD.CEDD5D. DE 05五、电路性能分析:傅立叶分析傅立叶分析:傅里叶分析,又称调和分析, 是数学的一个分支领域。它研究如何将一个函数 或者信号表达为基本波形的叠加。它研究并扩展 傅里叶级数和傅里叶变换的概念。基本波形称为 调和函数,调和分析因此得名。在过去两个世纪 中,它已成为一个广泛的主题,并在诸多领域得 到广泛应用,如信号处理、量子力学、神经科学 等。我们在 Matlab 得到的仿真波形中可以直接 得出傅立叶分析出来的波形以下为

12、傅立叶分析图(a)电感电流连续时主要波形iLiTiDVLd icfd Ilf4d icf(b)电感电流断流时主要波形iLiTiDVLd icfi irf六、小结为期一个半星期的电力电子课程设计结束 了,虽然还带着些许疑问,不过这一切可能在未 来或者更为出色的人去探讨,在这大四最后的一 学期,也算是屈指可数的几个设计了,留给我的 印象是非常深刻的,不但还没有学的透彻而且还 有更多的需要探讨。起初老师布置给我们的任务看似简单明了, 但是随着课题的选择就出现了麻烦,许多东西有 印象但是却不能去完整的表述和理解,在最开始 就出现了麻烦;但是在我们继续跟老师请教后我 们还是选出了合适自己的课题;在复习了

13、先前的 知识以后,才对所要求的电路有一个大概的了 解,可是,拦路虎始终都会出现,此次课程设计 最核心的部分就是用 Matlab 仿真,这个软件我 们却从来没用过,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 战,在满是英文的界面里寻找我们需要的模块, 给了我们好大的压力,我们每天都缠着老师,让 他们在继续教我们一下,回去又在宿舍里不断练 习,所谓勤能补拙,熟能生巧,应该也是这样吧, 几天过去了,总算能很快找到模块接好电路;出 波形时,又很难调试出跟理论上相似的波形,为 此我们上网查原因,去图书馆查资料,总算得出原因,大家一起努力得出了波形,感受到了科研对于此次课程设计,要特别感谢刘老师和蒋 老师的悉心教导,在他们不厌其烦的教导下,我 们才能在短期内比较灵活的使用软件。以后还有 很多路要走,我们要从此次课程设计得到的经验 来走好我们的将来的路。七、参考文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