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之汉魏六朝文学资料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63418576 上传时间:2023-11-0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文学之汉魏六朝文学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古代文学之汉魏六朝文学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古代文学之汉魏六朝文学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古代文学之汉魏六朝文学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古代文学之汉魏六朝文学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文学之汉魏六朝文学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学之汉魏六朝文学资料(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汉代文学第一章 汉代散文一、史记平准书:“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二、汉高祖(前206)汉惠帝刘盈(前 194)吕后(前187)汉文帝刘恒(前179)汉景帝刘启(前 156)汉武帝刘彻(前 140)三、“黄老之学”:汉初道家学派黄老学派的学说。“黄”指黄帝,“老”指老子。黄老学派以老子为依据,认为虚无的“道”是天地万物的根本,“道”是无为的,人效 法“道”也应该无为。因而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也就是适应时势,顺其自然。 高祖、文帝时期“与民休息”的各项政策,就是这种思想的体现。四、贾谊的政论文:过秦论、陈政事疏(又作治安策)、论积贮疏 陈政事疏:“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

2、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他 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五、晁错的政论文:论贵粟疏、言兵事疏、守边备塞疏、说景帝削吴六、贾谊、晁错政论文的异同:同: 1、内外政策立场观点一致2、文风明白了当,激烈迫切,尽所欲言。异: 1、贾谊文章辞藻华丽,喜用夸张排比甚至有些堆砌; 晁错文章浅显质实,朴实无华。-晁错比贾谊略乏文采。2、贾谊文章思想敏锐,出言大胆直率; 晁错文章见解深刻,说理透辟。-二人各有千秋。但晁文不如贾文感情激荡,富有鼓动性;而贾文不如晁 文简练明快,词旨通达。3、贾谊文章气势纵横,但思维不够严密,建议不够实在; 晁错文章分析事物具体细致,建议比较切合实际。-晁文中的建议

3、可操作性强,贾文反之。-贾谊的政论文是文学性的政论文,晁错的政论文是实用性的政论文第二章 史记1、太史公自序:“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年十岁则诵古文,二十而南游江淮。”2、“李陵之祸” 贰师将军李广利 路博德 因杅将军公孙敖 李绪3、本纪(12) 表(10) 书(8) 世家(30)列传(70)“天子称本纪”;“时势主宰者”秦本纪、项羽本纪“二十八宿环北辰,三十辐共一毂,运行无穷,辅弼股肱之臣配焉。忠信行道,以奉 主上,作三十世家。”(自序)孔子世家 陈涉世家“扶义倜傥,不令己失时,立功名于天下,作七十列传。”(自序)4、“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

4、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自序)“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 (自序)5、史记弘扬的人文精神A 积极入世精神B 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C 舍生取义,赴汤蹈火的牺牲精神D 人道主义精神 吕后 戚夫人 义纵E 人格自尊精神 “不堪复对刀笔吏”6、史汉思想倾向比较 史记进步社会观,人民性汉书封建正统观念,君权神授 史记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标准:德、才汉书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标准:忠、奸 史记对统治者揭露、讽刺汉书对统治者歌功颂德7、黄庭坚:“三日不读汉书,便觉俗气逼人。”二、诗经大雅韩奕:“奕奕梁山,维禹甸之。有倬其道,韩侯受命。溥彼韩城,燕 师所完。”三、司马世系:程伯休甫(远祖)、司马错(四世祖)、司马昌

5、(三世祖)、司马喜(祖父)、 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四、梁启超司马谈(论六家要旨)书后:司马谈“始立阴阳、儒、墨、名、法、道德的 名目”。“用科学的分类法,厘为若干派而比较评骘,自司马谈始也。”五、太史公自序:“太史公曰: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五百岁, 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 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六、司马贞史记索引序:“史记者,汉太史司马迁父子之所述也。”七、顾颉刚司马谈作史:“史记之作,迁遂不得专美,凡言吾国之之大史学家与大文 学家者,必增一人焉曰司马谈。”八、王国维太史公行年考:“就闾里书师受小学书。”九、董仲舒顺命:“天子受命于天

6、,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妾受命于君,妻受 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十、董仲舒春秋繁露:“木者,司农也;火者,司马也;土者,君之官也,其相司营;金 者,司徒也;水者,司寇也。” “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 天人一也。春,喜气也,故生;秋,怒气也,故杀;夏,乐气也,故养;冬,哀气也, 故藏,四者天人同有之。”十一、律书序:“昔黄帝有涿鹿之战,以定火灾;颛顼有共工之陈(阵),以平水害;成汤 有南巢之伐,以殄夏乱。递兴递废,胜者用事,所受命于天也。”十二、六国年表序:“论秦之德义不如鲁卫之暴戾者,量秦之兵不如三晋之强也,然卒并 天下,非必险固便

7、形势利也,盖若命所助焉。”十三、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夫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各有教令,顺之者昌, 逆之者不死则亡,未必然也。故曰使人拘而多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 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故曰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十四、太史公自序:“星气之书,多杂礻祥,不经;推其文,考其应,不殊。” 十五、伯夷列传:“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 仁絜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 卒蚤(早)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 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余甚惑焉,傥

8、所谓天道,是耶非耶?” 十六、货殖列传:“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能已。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 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衿势能之荣,使俗之渐民 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 最下者与之争。”十七、曹相国世家:曹参谓惠帝:“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 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惠帝曰:“善。”十八、太史公自序:“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 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 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

9、抵贤圣发 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十九、刘安论屈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悱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蝉蜕 浊秽之中,浮游尘埃之外,皭然泥而不滓。推其志,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引自班固离 骚序)二十、屈原贾生列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悱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齐桓, 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 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 故其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浊秽,以浮游尘

10、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 ,皭然 泥而不滓者也。推次志者,虽与日月争光可也。”二一、屈原贾生列传:“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 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二二、论语先进:“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 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二三、儒林列传:“臣谨案诏,书律令下者,明天人分际,通古今之义,文章尔雅,训辞深 厚,恩施甚美,小吏浅闻,不能究宣。”二四、裴松之:“天子称本纪,诸侯曰世家。(裴骃史记集解五帝本纪引史目语)文心雕龙史学:“故本纪以述皇王,列传以总侯伯,八书以铺政体,十表以谱年爵。”刘知己:“至太史公著史记,始以

11、天子为本记,考其宗旨,如法春秋。” “天子以本记,诸侯有世家,公卿以下有列传。”“(本记)唯叙天子一人。”二五、林駉古今源流至论:“尝考迁之纪传世家矣,子长以事系于天下则谓之纪。秦始皇 已并六国,事异于前,则始皇可纪也;项羽政由己出,且封汉王,则项羽可纪也;孝惠、 高后之时,政出房闼,君道不立,虽纪吕后亦可也。”二六、张照殿本史记考证:“马迁之意,并非以本纪非天子不可用也,特以天下之权之所 在,则其人系天下之本,即谓之本纪。若秦本纪,言秦未得天下之先,天下之势 已在秦地;吕后本纪,吕后固亦未若武氏之篡也,而天下之势固在吕后,则亦曰本 纪也。后世史官以君为本纪,臣为列传,固亦无可议者。但是宗马迁

12、之史法而小变之, 固不得据后以议前也。索引之说谬矣。”二七、刘知己 史通:“表次在篇第,编诸卷轴,得之不为益,失之不为损。”“诸侯莫不 先看本纪,越至世家,表在乎其间,缄而不视。”二八、司马贞史记索引礼书:“书者,五经六籍总名也。此之八书,记国家大体。”二九、“八政:一曰食,二曰货,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曰宾,八曰 师。”史记宋微子世家)三十、太史公自序:“礼乐损益,律历改易,兵权山川鬼神,天人之际,承敝通变,作 八书。”三一、司马贞史记索引:“系家者,记诸侯本系也,言其下及子孙常有国。” 张守节 史记正义:“世家者,志曰谓世世有禄秩之家,案累世有爵土封国。”三二、刘知己 史

13、通:“司马迁之记诸国也,其编次之体与本纪不殊,盖欲抑彼诸侯,异 乎天子,故假以他称,名为世家。”三三、太史公自序:“二十八宿环北辰,三十辐共一毂,运行无穷,辅弼股肱之臣配焉。 忠信行道,以奉主上,作三十世家。”三四、朱东润:“凡能拱辰共毂,为社稷之臣,效股肱辅弼之任者,则史迁入之世家。开国 可也,不开国可也,世代相续可也,不能相续亦可也。乃至身在草野,或不旋踵而亡, 亦无不可也。”第三章 汉 赋一、汉书艺文志:“不歌而诵谓之赋。”文心雕龙诠赋:“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也。”二、刘邦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汉武帝瓠子歌、秋风辞三、汉赋演变的三个阶

14、段:1、骚体赋(高祖-武帝间,约六、七十年)贾谊鵩鸟赋、吊屈原赋枚乘七发:音乐、饮食、车马、游观、田猎、观涛;圣人辩士之“要言妙道”; 李 善文选注:“七发者,说七事以起(启)发太子也。”2、散体大赋(武帝-东汉中叶,约二百三十年)司马相如子虚上林赋、哀二世赋、长门赋、大人赋 子虚(楚)、乌有(齐),亡是公(汉)“此太奢侈,非所以为继嗣创业垂统也。”“欲讽反谀” 东方朔答客难、七谏“尊之则为将,卑之则为虏;抗之则在青云之上,抑之则在深泉之下;用之则为虎,不 用则为鼠”,“贤不肖何以异哉?”扬雄(西汉末成帝)法言(仿论语)、反离骚(取其句反其意);甘泉、河东、 羽猎、长杨;逐贫赋“童子雕虫篆刻”,“壮夫不为”;“讽一而劝百” 班固两都赋诵东汉光武帝、明帝3、抒情小赋(东汉和帝以后) 张衡归田赋 赵壹刺世疾邪赋、穷鸟赋 蔡邕述行赋第四章 汉 诗汉乐府一、汉乐府机关的职能:1、采集民歌;2、谱曲作歌;3、训练歌舞 人员,组织演出。二、乐府的变迁:1、魏晋时期:借乐府旧题写时事,不一定入乐。2、南朝:主要为江南都市小市民风情小调,几乎等于言情之体。3、唐代:新乐府撇开了音乐,也不袭用乐府旧题,即事名篇三、南朝沈约宋书乐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文人五言诗一、五言诗起源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