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教案设计.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63413266 上传时间:2023-01-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背影教案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背影教案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背影教案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背影教案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背影教案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背影教案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背影教案设计.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背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走近作者,认识生字、生词。抓住某一感情的聚焦点展示人物心灵的写作方法;散文的特点及散文的选材。 能力目标:学习在平实的叙述、抒情中蕴藏着的极为精巧的构思;关键语句含义的理解。 情感目标:,认真体会文中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深厚的感情,理解语文与家庭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背影是全文描写的焦点,但背影不仅是父亲的形与行;要深刻理解父亲的爱子之心和作者的念父之情,不能不顾及父亲所说的话。因此,我把父亲的形、行、言作为相互联系的整体进行分析并以此为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还要求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

2、,理解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结构。初二学生,他们的阅读范围还不是很广,掌握的阅读技巧不是很多。抓住某一感情的聚焦点展示人物心灵的写作方法;如何理解文中父亲那个不怎么优美的背影?学生还无能为力。因此,我把此当作本文的教学难点。 三、教学思路: 这是朱自清先生写于1925年10月的一篇回忆性记叙散文。文章深刻的表现了父亲的爱子之心和作者的念父之情。背影是全文描写的焦点,也是叙事的线索。作者除了对背影作了笔酣墨畅的细致描写外,还以背影为中心,安排了许多精彩的衬托和铺垫。背影无论记人、叙事、抒情都十分平实,语言淳朴自然,毫无矫揉造作之处,却打动了几代读者的心。在一个平凡、朴素的背影上刻下了两个质朴而深沉的大

3、字“父爱”。而这一主题的表达在物质充裕的今天,无论对我们还是学生都具有极其现实的教育意义。 背影是一篇家喻户晓的名篇,作者以洗尽铅华的质朴演绎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义:亲情、孝道与感恩。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因此,我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强调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得到审美愉悦和道德情感的熏陶。语文课程标准还要求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结构。初二学生,

4、他们的阅读范围还不是很广,掌握的阅读技巧不是很多。抓住某一感情的聚焦点展示人物心灵的写作方法;如何理解文中父亲那个不怎么优美的背影?学生还无能为力。因此,我把此当作本文的教学难点。背影是全文描写的焦点,但背影不仅是父亲的形与行;要深刻理解父亲的爱子之心和作者的念父之情,不能不顾及父亲所说的话。因此,我把父亲的形、行、言作为相互联系的整体进行分析并以此为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运用多媒体播放歌曲父亲)一首熟悉的老歌让我们想起了自己的父亲,那些默默操劳,默默关心我们的父亲。那是怎样让人心动的一份父爱呀。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再来欣赏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

5、。它曾以质朴的语言,真挚的亲情感动了几代人。这就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板书背影)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情感,创设有利于本课学习的氛围。 (二)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江苏省扬州市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字佩弦。祖籍浙江绍兴,主要作品有朱自清散文集。我们熟知的作品有匆匆、春、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他在贫病交加的处境下不买美国“救济粮”,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为国人所尊敬。朱自清是毛泽东同志称颂的“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爱国知识分子,1928年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背影,成了近代文坛上著名的散文作家。 (三)教师范读课文 1、听录音朗读(选

6、一段节奏舒缓情调感伤的音乐) 要求:听准语音语调,扫清文字障碍。 2、检查课前预习情况 给加点的字注音(出示课件) 奔丧差使狼藉簌簌妥贴踌躇迂蹒跚箸拭琐屑晶莹 3、配乐朗读 可以分为四个部分:13段、45段,6段,7段分别找不同的小组读。 领会关键词句,体会感情。 (四)整体感知,初步研读课文 1.全体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印象最深或者最感人的句子和场面,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四人一小组自由发言,说明被感动的理由,并互相描述,然后请小组代表发言。) 例(1)父亲送别儿子时说的几句话。 (2)父亲为儿子买橘子时的场面。 (3)父亲信中的话。 (4)我眼中看到的父亲的背影。 请学生将这几处标出,并

7、齐读,体会父子深情。 2.讨论:通过写车站送别,表现了父子间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本文通过写车站送别,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挚的爱,抒发了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思念。 (这一道让学生自由发挥。只要说出中心内容即可,不必拘泥于标准答案。目的在于培养整体感知和概括能力)教学随笔: 3.理解第二、三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提问:本文是通过写“我”与父亲在车站的离别来表现父亲的爱子之情的,为什么又要写与此似无多大关系的第二、三段? (1)明确:这两段写父子离别时的家庭境况,为写“背影”渲染悲凉的气氛,为突出父亲的爱子之情作铺垫。当时,祖母去世,父亲失业,真是“祸不单行”。父亲还账缺钱,只好变卖典质;办丧事要用钱,只

8、好再去借钱。家中境况可想而知。丧事一毕,父子又要离家分手,各奔前程,真是人亡家破。父亲背着沉重的精神负担,还细致入微地关照儿子就更为感人。 (2)用低沉的语调齐读这两段文字。 5.文中四次写到“背影”,组织讨论,体会关键词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组织小组讨论:文章写了几次背影?哪次写得最具体、细腻?在这次描写中,哪些词语用得好?为什么? 明确: (1)难忘背影刻画背影惜别背影再现背影 (2)(提示:找动词、形容词)如:“探”表明父亲体胖动作不灵便,下铁道小心翼翼;“攀”既写出了月台的高度,又可以想象到父亲爬月台的吃力;“缩”:两脚无处可蹬,把怎样爬写得更细致;“肥胖的身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9、,把父亲爬月台时的艰难动作,写得栩栩如生。 (3)有感情地朗读第六段,体会作者在朴实、细腻的叙述中所蕴涵的深情。 (五)结束语 有人说,父爱如大海般深沉;有人说,父爱似天空般广阔;也有人说,父爱像郁金香一样凝重而含蓄。那么,我们该选择一个怎样的意象来界定文中的这位父亲呢?让我们下一节课继续去走近这位父亲,感受这份亲情。 (六)布置作业 1.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抒发的感情。 2.熟记生字的读音、写法和含义;在课文后的“字词积累”中任选五个造句。 3、结合对课文的理解,以“父亲我想对你说:”开头,帮助作者把内心的情感表达出来。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见到了一个似曾相识的背影,这个背

10、影让我们想起了自己的父亲,那些在默默操劳着、默默关心着我们的父亲。这是一个怎样让人心动的背影呀!请大家拭去眼际感动的泪花,用我们的双眼来捕捉这清晰的瞬间,用我们的心灵来感悟这博大的父爱吧! (二)学习探究,继续研读课文 1.再读课文,围绕“五句话”和“四次流泪”进行课堂讨论交流。 提问: (1)送别过程中,父亲共说了几句话?这几句话有什么特点和含义? “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明确:是对儿子的劝解和宽慰。 “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明确:“不要紧”是对儿子的宽慰,“他们去不好”是说叫别人去不放心。体现了对儿子的深切关怀。 “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明确:细心

11、关照之后,又想起儿子路上口渴的问题。担心橘子买来之后找不到儿子。 “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明确:惦记儿子一路是否安全,叮咛儿子来信好让自己放心。 “进去吧,里边没人。” 明确:不让儿子送他,催促儿子回车厢里去照看行李,事事为儿子着想。 小结:父亲的话虽寥寥数语,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深刻地揭示了父亲的心理活动,充分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心和深挚的爱。 (2)文章除了写父亲外,还写了自己的感受,作者是通过什么细节表现出来的?你认为作者当时的心情怎样?表现出怎样的感情? 睹家境、想父母悲哀 望父买橘感激 父子离别不舍 再现背影伤心泪(体贴父亲) 以上问题,让学生探究、讨论、并交流,教师归结

12、。 (3)根据以上对课文的分析理解,你能具体说说这是一种怎样的“父子情”吗? 提示:父亲疼爱儿子,儿子体贴父亲。(展示课件) 2.用低沉舒缓的语调齐读最后一段,再次体会父子深情。 (三)总结全篇 提示:1.朴实的语言中饱含的感情。 2.抓住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特征叙事抒情。 3.深入体会这种“父子深情”。 (四)情感迁移 2、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父母。度过了人生十三四个春秋的你们一定留下了许多回味绵长的、令人百读不厌的爱的细节。请你打开思维的闸门,尽情地回想,捕捉闪光的瞬间,说说自己的父亲或母亲。 (五)课外作业 结合本节内容以“亲情”为话题,完成一段200字左右的细节描写。 板书设计: 背影 朱自清难忘背影睹家思父悲哀 刻画背影望父买橘感激 惜别背影父子离别不舍 再现背影怀念父亲伤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