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桃花源记—学生版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3405393 上传时间:2023-12-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1 桃花源记—学生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1 桃花源记—学生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1 桃花源记—学生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1 桃花源记—学生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1 桃花源记—学生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1 桃花源记—学生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 桃花源记—学生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桃花源记(新)文学常识1. 本文选自( )。作者( )(约36427),又名潜,字( ),谥号“(),别号“()”,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市)人,( )朝著名( )人、辞赋家、散文家。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诗人。他长于诗文歌赋。散文以( )最为有名。诗文兼有平淡与爽朗的风格,语言质朴自然,又极为精炼.有 .2. 记,是一种文体,即记述事物的文章。本文是桃花源诗并序中的“序”。它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思想,反映了人民的愿望。这篇记是我国古代散文中的奇葩,传诵千古而不衰.基础知识3. 生字: hu然 n然 黄发垂t 妻子y人 老伏枥 in m4. 多音字

2、:(1)舍:舍己为人 宿舍 (2)间:田间 间隔 (3)语:语言 语人 (4)鲜:新鲜 鲜见5. 多义字辨析:【舍】便舍船,从口入: / 屋舍俨然: 【志】处处志之: / 寻向所志: 【寻】寻向所志: / 未果,寻病终: 【为】武陵人捕鱼为业: / 不足为外人道: 【世】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 问今是何世: 【复】不复出焉: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之】忘路之远近: /具答之: 处处志之: 【其】复前行,欲穷其林: / 其中往来种作: / 既出,得其船: / 谴人随其往: 6. 通假字:【便要还家】 7. 词类活用:【渔人甚异之】 【欲穷其林】 【处处志之】 8. 词语的古今异义:【芳草鲜美】

3、 【阡陌交通】【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来此绝境】【无论魏晋】【说如此】【缘溪行】【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津】9. 特殊句式:【判断句】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也类判断) 【省略句】1、省略主语。例如:(1)山有小口,(小口)仿佛若有光。(武陵人)便舍船,从口入。(小口)初极狭,才通人。(武陵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2)其中(人们)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3)(村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村人)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人)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2、省略宾语。例如:问(渔人)所从来,便要(渔人)还家。 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 余人各复延(渔人)至其家

4、10. 根据下列提示,按要求写成语并解释:(1)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后遂无问津者。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11. 划分朗读节奏:(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3)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4)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文本细读12. 全文以( )为顺序,以渔人的( )为线索,叙写了渔人“( )桃花源( )桃花源( )桃花源( )桃花源”的全过程,一线贯之,层次分明。 13. 按要求

5、写出原文中的句子.(1) 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 (2) 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 (3) 反映桃花源不易被人发现的词语。 (4) 描绘桃源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5) 描绘桃源社会环境宁静的句子.(6) 描写桃花源田园风光的句子。(7) 描写桃花源中人们安居乐业的句子。 (8) 写出描写桃花源中人们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 (9) 文中描写桃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 (10) 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 (11) 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 (12) 表明桃源人生活富足的句子. (13) “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 (14) “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 (15) 桃花源中人“

6、与外人间隔”的原因。 (16) 用来证实桃花源中人“与外人间隔的语句。 (17) 最能表现“绝境“间隔的句子。 (18) 表明桃花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虽“叹惋却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的句子。 (19) 文中暗示桃花源并不存在的语句。14. 用一个成语说明桃花源人的生活。 15. 读1段:“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这19个字交代了哪些故事要素?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人物和开端。)16. 读1段:带有神秘色彩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用? *(这段景物描写带有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源渲染了气氛,也为桃源美好作了铺垫。)17. 课文第一段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

7、 *(带有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景”,为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气氛,也为写桃花源的美好作铺垫。)18. 读1段:理解“忽逢”一词的意思. *(“忽逢”一词指出渔人是迷路时碰巧遇到一片桃花林。预示下文发现桃花源完全是偶然的。) 19. 依据文中描述,准确说明进入桃花源的山洞口所在的位置. *(桃花源山洞口位于武陵郡桃花林小溪尽头.)20. 对文章第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暗示将会出现“奇境” 、为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了气氛、说明桃花林是个好地方、为桃花源的美好作了铺垫21. 读段:说说渔人“从口入”,看到了桃源怎样的美景? (既有自然景象,又有生活美景.自然景象:“土地平旷,屋舍

8、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生活情景:“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2. 第段中描写了美好的乡间图景,请从以下三个方面分别指出“美好的含义。(不抄写原文,简要概括回答)。()自然环境: (2)社会环境: (3)人们生活: 23. 第段可分为两个层次,请用“|在文中标出,并归纳层意。 *(豁然开朗.|/ 第一层:记叙渔人发现桃花源的经过。 第二层:记叙桃花源中人们宁静幸福的生活)24. 根据第2段的内容,请概括出一个成语并解释:25. 作者写、3段文字的目的是什么? *(说明桃花源环境清幽美丽,人们生活安定满足。作者勾画了一幅祥和安宁的田园图

9、景,意在寄托其社会理想.)26. 第2、3段中有五个词的意思相同,请找出来。27. 读2段:“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意思是什么? 28. 读3段:“便要还家”中“要的意思是(邀请);本段中与“要字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 )。29. 读3段:“具答之”“咸来问讯中“具、咸”都是“全部,都”的意思,能否互换? (不能,“具”有详尽的意思,而“咸”没有,所以不能换。)30. 读3段:渔人至桃花村,村人如何对渔人的?反映了桃花源怎样的社会风气?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 反映了村人热情好客、真诚淳朴的社会风尚.) 31. 读段

10、:桃源人为何“不复出”? (说明桃花源人安居乐业,也反映了他们饱受战乱之苦,对外界的战乱抱“厌而远之”的态度。)32. 第三段文字写了哪两方面内容? (1)村人“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的好客风尚. (2)写村人自叙秦时避乱来此经过。)33. 你从“设酒杀鸡作食”、“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中读到了哪些信息? *(桃源人热情好客,富足安康。)34. 文中写桃花源人的问讯、款待,有何作用? *(突出桃源人的淳朴、热情、好客。)35.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这句话中,“皆叹惋”什么?请结合历史知识回答。 36. 村人听渔人“具言所闻”后,“皆叹惋”。渔人对桃花源人说了

11、什么?桃花源人为什么“皆叹惋? *(渔人说的大概是秦末以来的历史,如秦吞并了六国等. / 桃花源人听后,为桃花源外的世事变迁而叹惋,为桃花源以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花源以外的人一直过着痛苦的生活而感叹惋惜。)37.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人为什么这么说?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什么样的心理? (是因为他们害怕世人知道桃花源这个地方,扰乱、破坏他们与世隔绝的和平安宁生活。 / 不愿与外界交往,喜欢过这种与世隔绝、自给自足的生活。)38. 渔人离去时,桃花源人说:“不足为外人道也。”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为下文寻找桃花源未果作铺垫,并渲染了神秘的气氛。)39. 文

12、中哪句话表明桃花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虽“叹惋”却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 *(不足为外人道也。/ 原因:1。桃花源中的生活和平宁静;2.百姓安居乐业;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40. 渔人既然“处处志之”,但“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是否矛盾?作者这样写用意何在? (文章开头讲到“忘路之远近”,可见路途遥远,标志失落是有可能的。作者的用意在于暗示“桃花源”是找不到的。)41. 读段:刘子骥之后无人“问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无可奈何的叹惋之情。)42. 桃花源既然是一个具有强烈吸引力的理想境界,为什么在刘子骥打算探访之后就“后遂无问津者”了呢?这个结尾有什么深

13、刻含义? *(“后遂无问津者”是作者愤世嫉俗、痛心失望的强烈情感的爆发.世人有理想不去追求,安心在混浊的人世苟且度日,着实令人悲愤。同时也表现了作者的孤独感,除刘子骥外,再难找到共同追求理想社会的人了。)43. 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花源中热情好客的风尚。 、村人要求渔人不要对“外人说起这里的情况,是因为他们不愿意让“外人”来打破桃花源中宁静安乐的生活。 、村人“皆叹惋”是为渔人费了这么多的周折才找到他们而叹惋,为自己住在这里与世隔绝而叹惋。、村人发现渔人后非常吃惊,是因为在此以前从来没有“外人”来过。44. 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

14、的特点? *(环境优美,和平宁静,人民热情好客,生活富足安康,字定,快乐.)45. 桃花源美好的地方在哪里?通过哪些具体描写表现出来? (1)自然环境:优美富饶。 社会环境:安定和平. 人文环境:自由快乐。/ (2)通过作者对桃花源美好景色的描写(第二段)和对桃花源中淳朴民风的描定(第三段)来表现出来的。)46. 桃花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用三个单音节词概括。 ( )47. 桃花源记是陶渊明富有浪漫色彩的叙事散文是理想化的小农经济下的田园生活,在艺术构思上最为明显的是一个“奇”字,试举出三处“奇”. *(1)环境奇美。 ()与世隔绝多年。( 3)待渔人如此热情。)48. 课文中哪些内容暗示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 *(渔人离开桃花源“处处志之”,而后来“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表示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4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