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环境保护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63403945 上传时间:2024-02-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7.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强环境保护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加强环境保护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加强环境保护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加强环境保护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加强环境保护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加强环境保护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环境保护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加强环境保护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区域发展未来的长远大计。党的十八大首次单 篇论述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 局,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 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江苏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指出,加强生态 文明建设是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地位。同时 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率先建成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意见 和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规划。苏州市委也明确提出了,到2015 年率先建成一批 县市级全国生态文明城市和生态文明园区。作为苏州市的重要发展

2、板块,我区提出了“科字当头、生态优先、民生为本、 法治保障”发展方针,在发展目标上,更加注重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 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包容发展;在增长动力上,更加注重依靠体制改革和科技创 新,更加注重发挥我区特色和比较优势;在发展路径上,更加注重“四化同步”、 “五位一体”,谋求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谋求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现已将 加强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积极适应和融入新常态、实现科学发展新辉 煌的必然选择。一、生态环境建设经验及成效多年来,我区紧紧围绕“政府主导、企业负责、全民参与”三个环节,通过政 府推动、企业互动、产业联动、公众行动,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3、企 业间共生关系不断增强,静脉产业有序发展,区域环境质量不断改善,逐步走出了 一条高效益、低污染、生态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在区域ISO14OOO环境管理、生态 工业建设和循环经济发展等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作为全国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单 位、全国首批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和第三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园区,生态环 境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效。(一) 以生态规划先行。为高起点、高标准编制生态文 明建设规划,委托中国环境科学院,围绕生态行为文明、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文明 生态意识文明、生态制度文明四大文明体系,编制完成苏州高新区生态文明建设 规划。根据规划中的建设任务,编制出台了苏州高新区生态文明建设三年 行

4、动计划(20132015年)和年度目标任务。通过形成规划、行动计划、年度目标任务三级文件,将规划中的目标任务、重点工程加以落实。(二) 以工程建设为抓手。我区将生态文明重点工程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和让全区人民切实感受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重要载体。根据高新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和高新区生态 文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要求,制定包含目标指标和重点工程的年度目标任务,2013 年我区共实施4大类54大项74小项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工程,总投资约1 03.92亿元。 截止2013年底,70项工程完成全年任务,完成率达94.6%。2014年共下达四大类5 2大项重点项目建设任务,总投

5、资约1 57.42亿元。目前,所有工程基本按照序时 进度在推进。(三) 以生态制度为保障。成立了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强化部门协调,共同解决产业结构调整、土地利用、村 民动迁、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科技发展、人才培养和引进等重大事项;召开 全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大会,研究部署20 14年全区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和任务;建立 了现场督查工作制度,对苏州市生态文明建设“十大工程”和区生态文明建设年度 目标任务中的重点工程的进展情况进行现场督查,协调解决工程推进过程中的主要 问题和困难,确保各项工程顺利推进;制定生态政策保障措施和建立环境污染责任 保险制度,出台了苏州高新区环境污染责

6、任保险实施细则,全面推进环境污染 责任保险工作。首批投保企业60 家,截止目前,共有130家企业投保,有效减轻了 企业的环境风险;建立环境执法联动机制,出台了苏州高新区环境执法联动工作 机制的实施意见(试行),挂牌成立了苏州市区首家环保警务工作室,与区公安 分局建立联勤联动工作机制,全力维护公众环境权益。二、亟待破解的生态环境问题过去二十年,高新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许多“全国第一”和“全国 首批”的荣誉,成为全市改革开放的窗口、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自主创新高地和城 市发展的重要板块,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13 年,地区生产总值、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

7、经济指标分别增长 10%、12%和 18%, 增幅位居全市前列。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 54.2%,成为国家 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然而,在新一轮大发展中所面临的压力不容小觑,产业 结构、能源结构、环境资源、国土空间、管理模式等方面的问题日益凸显,制约经 济发展的瓶颈问题不断显现。1.产业结构偏重,环境资源瓶颈日益凸显。一、二、三产业结构不合理,2013 年,三产比例为 0.23:71.56:28.21。第二产业大而不强,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 技术,企业高能耗、高污染现象普遍存在,且循环工业体系尚不完善。生态农业尚 未形成规模。三产服务业发展滞后,服务业增加值占 GDP 比

8、重偏低。环境资源瓶颈 日益凸显,环境容量、项目环保准入标准对经济发展产生一定限制。环境容量方面 受产业结构偏重影响,污染物排放量仍然很大。2013 年,全区二氧化硫、化学需氧 量排放总量分别为 6263.56 吨、2521.52吨,完成减排量分别为 264吨和 550 吨, 比 2011 年减排的 606 吨和 773 吨相比,减排空间逐年减小。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 逐年消减,但废水排污总量仍然较大。土地资源方面,随着城市开发进程的加速和 “退二进三”工作的推进,原有工业场地改变应开展土壤环境风险评估使土壤环境 质量满足建设用地要求,但我区尚未建立土壤环境强制调查评估与备案制度,对土 地资源的

9、适用产生一定的限制。2.环境质量改善难度加大。空气质量虽然不断改善,但颗粒悬浮物仍是影响空 气质量进一步提升的关键因素,同时将 PM2.5 等指标纳入空气质量评价标准体系中 将使我区空气优良天数有所下降,雾霾问题越来越受到严重。太湖水质和城区河道 水质总体上仍处于较低标准。3.环境管理模式亟待创新。随着市场经济、法治政府、公民社会的成长,“政 府主管”的环境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现实的管理要求。这种被动的管理模式下,几 十名环保工作人员要管理上万家企业,一方面造成了环保执法人员疲于应付;另一 方面不能有效的服务企业,帮助企业从生产全过程治理好污染,亟需环境管理模式 的创新。4.环保治理制度尚不健全

10、。生态制度是我区生态文明建设四大文明体系之一。 目前,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还未完全建立,生态文明绩效考核需要进一步创新,生态 补偿政策有待进一步突破,扶持和促进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的政策措施还需加强。三、加强环境保护、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建议(一)加快产业结构绿色转型,进一步完善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实践证明,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应该是互利共生的关系,是皮与毛的关系。脱 离经济发展抓环境保护是“缘木求鱼”,离开环境保护搞经济发展是“竭泽而渔”。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前提下,应该引导经济朝着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发展, 使环境保护成为当今经济调整升级的一块“基石”,与经济融为一体。1.推进产业结构绿色转

11、型,积极构建生态经济体系。一是推行企业淘汰退出机 制;持续推进淘汰落后、腾笼换凤工作。关停并退出一批污染重、能耗高的低端、 落后设备和企业,释放出更多的环境容量空间和国土利用空间,用于发展新兴产业 和环境友好产业。二是要优先发展生态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打造 新一代电子信息、轨道交通、医疗器械、新能源四个千亿级新兴产业链,加快7大 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不断壮大高端服务业。三是要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加快西京湾 生态农场建设,实施化肥农药减施工程、氮磷生态拦截工程,大力推进无公害农产 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种植基地建设,持续提高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及无公 害产品种植面积。2.大力推动传统

12、工业“生态化”改造。一是依靠技术创新,提升传统产业能级 立足现有产业基础,以技术创新为支撑,不断提高企业装备水平和产品科技含量, 鼓励企业引进关键核心技术和高精尖设备,通过技术改造实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 新,同时加强技术改造与自主创新结合,不断完善自主创新体系,增强原始创新的 能力,逐步淘汰落后的高污染高能耗的技术工艺和设备。二是积极发展循环经济, 构建循环型生产方式。鼓励企业间、产业间建立物质流、资金流、产品链紧密结合 的循环经济联合体,促进产业间共生耦合,形成循环链接的产业体系。健全社会层 面资源循环利用体系,重点培育循环经济示范企业,树立典型示范引导作用。三是 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建立健全

13、清洁生产审核制度,重点推行化工、医药、电镀、造 纸、电子、机械等重点行业和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培育一批资源利用率高、污染排放少、经济效益好的清洁生产示范企业。鼓励采用先进技术工艺,在生产过程中 构建废物连续利用“循环圈”。3 积极落实节能减排措施。一是产业结构节能减排。将节能减排与加快产业结 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相结合,采取绿色招商,实施环评和能评,严把项目审 批关,禁止能耗大、污染重的企业入区,大力发展低能耗、低污染、附加值高的高 新技术企业,努力降低能耗和污染物新增量。二是管理节能减排。通过实施节能目 标管理,节能监测、节能审计来强化环境监督管理。三是项目节能减排。通过淘汰 落后设备,

14、应用节能减排技术产品、实施节能减排项目,如:加快发展热电联产和 有轨电车产业等绿色能耗产业,全面落实总量减排任务。(二)全面推进碧水蓝天宜居行动,进一步提升区域环境质量一是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加大水源地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探索建设多水源 供水系统和区域应急水源工程。持续做好上山村饮用水源地和京杭运河浒关上游、 黄花泾两个考核断面的水质监测、监管工作,提高断面水质监测频次和准确性,及 时掌控水质变化情况,确保区内饮用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加强饮用水源地水质自 动监测预警系统运行维护和设备改造与完善,保障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为环境管理 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加大太湖蓝藻监控预防工作力度,保障我区乃至全市居

15、民的饮 用水安全。加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施污水管网及泵站相关配套工程,加快 提高城镇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提高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二是加强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深入推进环境保护“蓝天工程”的实施,通过加 大区域尤其是化工集中区的大气污染防控力度;全面推进脱硫工程,发展洁净煤技 术;大力改善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比重,大力推行天然气、低硫柴油、液化石 油气、电等优质能源替代煤,实现优质能源供应和消费多元化;积极开展挥发性有 机物污染防治工程,全面完成辖区内加油站、油罐车、油库油气回收综合治理任务。 加强对石化、化工及相关产品制造企业的全过程控制,推进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 末端处理设施建

16、设;实施施工工地扬尘污染防范等系列措施,综合各类减排要素, 有效减少颗粒物排放,以缓解酸雨和灰霾污染,改善大气环境。三是强化固废污染防治和核辐射管理。加强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工作,推进污 泥无害化集中处理处置设施的建设,完善污泥申报登记和转运联单制度,不断提高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工作,逐步建设分 类投放、分类运输、分类处置和利用的生活垃圾综合管理体系。深入细致地做好危 险废物监管和核与辐射管理、化学品企业的调查和监管,强化预警防控,消除环境 隐患,确保区域环境安全。四是完善城乡人居环境建设。加大城市河道整治工作。针对河道生态退化问题 重点围绕河道清淤、河道改建、河道引水等工作加强河道的综合整治工作力度。完 善社区生态环境设施,增加社区绿化面积,提高绿地率。建立社区雨水利用系统和 中水回用系统,形成完善的社区节水系统。推进生态乡镇和生态村建设。以创建生 态乡镇和生态村为抓手,全面推进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