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会课资料:学生思想教育(20110530)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63385624 上传时间:2023-10-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会课资料:学生思想教育(20110530)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班会课资料:学生思想教育(20110530)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班会课资料:学生思想教育(20110530)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班会课资料:学生思想教育(20110530)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班会课资料:学生思想教育(20110530)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班会课资料:学生思想教育(2011053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会课资料:学生思想教育(20110530)(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班会课学习资料:一、我的理想是:要毫无例外地使所有的学生都能热烈地爱科学、爱学习和爱学校,使书籍、科学、学校和智力财富成为学生的主要爱好和主要兴趣,使少年和青年把追求智力充实的、丰富而完满的精神生活当作自己最重要的理想,使每一个学生在从学校毕业的时候都能带走渴求知识的火花,并使它终生不熄地燃烧下去。二、要记住,童年时期流的每一滴汗水,顶得上成年时期许多天紧张的劳动。童年时期种的每一捧粮食,其意义好似堆积如山的金色小麦,好似肥田沃野,好似一代人的多年劳动。三、我坚定地认为,青少年中间发生的那些日益使社会感到不安的不良现象酗酒、流氓行为、毫无意义地浪费时间等,产生这些东西的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学生

2、在上学时代里,他们的智力兴趣就很狭窄和空虚,而在毕业之后,这种精神生活的空虚、狭窄和局限性就更加严重起来了。只有当一个人在上学时代里就爱上书籍,学会从书籍里认识周围世界和认识自己的时候,他在毕业后的自我教育才有可能。四、当自学还没有在少年的生活中占有必要的比重时,有关如何实现教学的教育性的一切争论和想法都是没有意义的。要做到教会学生自学,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使一个人在上小学和中学的时候就酷爱读书,并且学会在阅读过程中认识自己。如果一个人在中学毕业后要么完全不懂得阅读,要么他阅读的范围只局限于一些低劣的侦探小说,那么他的内心世界就会变得粗鲁,他就会去寻求“感官刺激”,而能找到这种东西的地方,是会

3、把一切人性的东西糟蹋殆尽的。自学有一个必备的条件,这就是个人要积累一些藏书。我们学校的每一个学生,到小学毕业时拥有200-250本个人藏书,个别学生有400-500本书。五、自我肯定是自我教育之母。自尊感是一个人的荣誉感、名誉感、健康的自爱心的最强大的源泉之一。自我教育需要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只有在受教育者尊重自己的条件下,才可能有自我教育。学生对自己越是尊重,他对你在道德上的教诲与关于应该如何进行自我教育的指导,就越听得进去,接受得快。如果学生缺乏自我尊重他对你的教育和规劝就会充耳不闻。一个人在求学时代最宝贵的财富就是自由支配的时间,只有科学利用自由支配的时

4、间,才可能特别喜爱一门学科,才可能发挥智力的积极性。如果一个青年人不想求知,那就是最可怕的不幸,也是家庭的不幸,学校的不幸,社会的不幸!一个人不想求知,他就好比用一道无形的铁栅栏把自己跟广阔的天地隔离开来,然而谁知后来这道无形的铁栅栏也许会变成真的牢狱呢!-苏霍姆林斯基做学问,先做人1992年,孙维刚执教的北京22中高三(4)班,高考平均分达534分,全班40人中有15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19961997年度全国数学联赛中,全班共14人获奖;1997年高考,全班40名同学平均分为558.67分,数学平均分为117分,38人达到全国重点大学录取线,600分以上的9人,22人考入北大、清华。

5、而在当年升入中学时,这个班2/3的学生,成绩低于区属重点中学的录取分数线。 从1987年开始,孙维刚就不再给学生留家庭作业。而这时的第二实验班,数学成绩却相当惊人1989年,全国初中数学联赛,北京赛区一、二等奖共15人,这个班占12名(北京拥用千所中学,重点赛区前137名,这个班占12名(北京拥有千所中学,重点中学50所以上),中考数学平均成绩96分(满分100),高考平均102分(满分120)。1997年,北京22中高三(1)班的学生在高考中100上了录取线,38人达重点校标准,有22人考入清华、北大。这在北京市中学教学班中绝无仅有1980年接手的第一轮实验班,除1人外,高考全部上了录取分数

6、线。第二轮实验班,41名学生中有15人考入北大、清华,那一年,东城区达到600分以上的考生,有一半来自这个班。1996年7月,闫琚同学获第37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金牌,为国争了光, 一定要把培养孩子具备美好人品的工作作为自己人生最伟大的事业。孙维刚热爱教育、热爱学生,这就是孙维刚一生倾其全力去做的孙维刚做好班主任工作靠两大法宝:一是建立一个和谐的班集体;二是开好家长会。“诚实,正派,正直;树立远大理想,为人民多作贡献;做有丰富感情的人,要因为我来到这个世界上,使别人生活得更幸福。”这既是孙维刚的建班原则,也是他的育人原则,更是他的做人原则。孙维刚说:“人们喜欢说,这是一个多元的时代,做人成长没有

7、惟一的标准,但我认为还是有最高标准,比如正派、诚实、无私。”1983年初,孙维刚给他的第一轮实验班立下了班规:不许留长头发,不许穿皮鞋,不许唱庸俗的流行歌曲,男女生不许轻浮地说笑,不开生日晚会,不寄贺年卡。他给学生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讲普通一兵,讲“活着,是为了他人的幸福”。在一次数学讲座之后,他给学生们布置的作业是:今天回家,向爸爸妈妈问一声好。在他看来,教学的目标应该是:“通过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在能力提高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学生的智力素质,造就一个强大的头脑,把不聪明的孩子变聪明,让聪明的孩子更聪明。”做人,他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一次他迟到了(因为帮助路人),自罚自己在外面站了

8、多少分钟。班里同学再也看不到有谁不遵守纪律。育人,他有主旋律,始终不渝。在班里,他树过两个学生先进典型。一个是后来的国际奥林匹克数学比赛冠军阎军,一个是后来在高考前夕入党的王一。在典型示范下,学们素质全面提高,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他提倡多参加跑步、打篮球,锻炼孩子们钢铁般的意志,培养学生们集体主义观念。他爱好音乐,亲口教同学们唱过去的一些老歌,但不提倡唱哼哼唧唧的不健康的流行歌曲。孙维刚强调“神圣的课堂永远安静”。他自己除了讲课外,也从不打破寂静,有事也是做个手势,请同学到室外去谈。他要求同学诚实,自己则一旦发现错误便主动向学生做检查。他禁止同学迟到,自己也因为由于路上助人迟到而在风中罚站。他告

9、诫同学朴素,自己也经常穿着多少年前的两套旧衣服。他就像一个火炬手,在把他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也传递给他们如下的东西:理想、意志和做人的原则。一位好老师,就是一面旗帜。他在学生身上延续的绝不仅仅是知识,还有理想、意志和做人的准则。在孙老师的班上,唱歌要唱革命歌曲,看书要看积极的书籍,学习着装要朴素,递送别人东西要用双手,教室里必须一尘不染,放学回家要帮父母做家务事,下课后必须坚持跑步训练早已被社会上淡化的“养成教育”,在孙维刚这里还是“香饽饽”。学生明确人生方向,产生学习动力,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培养锐意进取,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良好风尚,保障良好的学习秩序,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一个理

10、性的气氛,循环有序地抓促进诚实美德的形成,分析社会现象,明辨是非,绝不盲从,促进学生做父母的好儿女,花很大力气抓班主任不在时的管理,培养“自觉战士最光荣”,要求每个同学每个班干部以此共勉。通过较长时间的养成教育,学生行为规范、思想品格拾级登高,保持神圣的课堂永远安静,明亮的教室永远干净,校方或年级不用管,甚至无需过问他的班随时都是最优秀的。当年高三(1)班的班长,后考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王一,家境优裕,而中学放假时却要到赛特购物中心门前擦车,上大学后每月的生活费也不超过300元。他说:“孙老师告诉我们,要热爱枯燥和痛苦,要耐得住寂寞,要学会享受不享受的享受。”学生刘莉莉,一个非常善良的女孩

11、子,通过希望工程牵线,她结识了两个家境贫寒的小姑娘。每年春节,她都要把几百元压岁钱寄给远方的小妹妹。考上北大后,她又将获得的数百元奖学金寄给她们,资助她们读书,而她自己的生活十分俭朴。她说,她愿意做一个像孙老师那样使别人生活得更幸福的人。她的家长也非常感激孙老师把一种崇高而美好的感情融入女儿的心中。班上同学都知道孙老师除了说:“彭壮壮是江竹筠烈士的后代,希望他不要辜负革命先辈的期望”之外,从不轻易把壮壮与江姐联系到一起,壮壮没有一丝的优越感。他不仅跟孙老师学到了知识,更感受到孙老师那颗炽热的爱国之心和他心中的美好情操。壮壮参加全美最高水平的青少年科学竞赛西屋科学奖竞赛,一举夺魁,在美国引起轰动

12、。面对太多的赞美,小小少年竟能像他的老师对待荣誉一样,心静如水。因为他知道,等待他的是更艰巨的挑战。在美国哈佛大学就读的日子里,他始终关心着母校,关心着祖国,并一再通过书信向孙老师倾诉自己的心里话:“如果国家需要,即使意味着献出我的肢体,我也不会有所遗憾”杨哲忘不了和孙老师一家一起生活的情景。那年父母因公出国,家里只剩他一个。孙老师把他接到家中,分文不取,吃住全包。这个家,没有高档豪华的家具,却充满着慈爱与温馨。享受过这段难忘生活经历的不只是杨哲,还有王丽红、纪秀伟、王瑞华。孩子们现在都大了,他们说,当时只知道心中充满了幸福、充满了感激,却没有更深刻地去理解“高尚”的含义。陈硕的父亲下岗了,家

13、里生活很困难。孙老师在班里说,陈硕的费用全由学校报销。后来学生们才知道,他是“骗人”的,这些费用都是他自己出的。他把写书的报酬都花在了学生身上,而自己永远穿着一件旧军大衣,老式的涤卡中山装,袖口都磨破了。孙维刚正是如此。他说:“我给学生出一道题,自己要先做10道题,从中选出最精彩、最典型、最能启发学生思维的。让学生会感到数学的乐趣,领略到数学的美。”在我们生出许多慨叹:做孙老师的学生是多么幸运的时候,有多少人可曾想到,是孙老师自己先跳进题海、吃透题海、驾驭了题海,才把学生解放出来,让他们学会游泳了呢?当他的学生保证每晚9小时睡眠的时候,有谁想到过是孙老师替代了他们在“灯下漫笔”呢?是他为学生开

14、创了解题的“三级跳”一题多解(达到熟悉)、多解归一(寻求共性)、多题归一(寻求规律);又是他为学生归纳了4个大规律,15个中规律,30多个小规律,使他们从初一到高三,从代数到几何,再没有不会做的题目了。孙老师解放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堪称典范,他不布置课外作业,不使用任何参考资料,充分发挥课堂45分钟,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体现得淋漓尽致,不给学生攒细揉碎,思考上不让学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让学生那么舒舒服服,他反对课堂上看似活跃,而学生思维形同原地踏步。通过一题多解,思维发散;多解归一,寻求共性;多题归一,形成规律。对待错误,善于反思,“吃一堑,长一智”当然老师不要隐瞒自己误走“麦城”,

15、反而要讲清楚自己当时的心绪和想法,认为自己不笨,老师也有“笨”的时候,也会出现“解题愚矗”,在笨拙中学会反思,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展思空间课堂上,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形成学生“超前思维,向老师挑战”的课堂气氛。例题写出来了,由学生思考、分析,到讲台上讲解;定理、公式写出条件时,鼓励学生想出它们的结论;再进一步,学生主动构造定理、公式;甚至,瞻前顾后,审时度势,提出应该给谁以定义和如何定义;乃至,对于教师课堂上的讲解,都抢在前面猜想它的下一句是什么这样做的优点,将使学生在思维活动中得到思维的训练。同时,一切都是自己动手完成,历景艰难”,熟知其中的“沟沟坎坎”,必将印象深刻、记忆久远。学生向

16、老师挑战,如果思考失误了,将从反面加深对正确认识的理解;同时,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当然要大大改善只模仿教师一个人的局限性。另外,这种给学生们以在自己同伴面前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将是一种很好的鼓励青年积极追求的方式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多题归一。学数学需要做题,别的课程也如此,但怎样才能起到做题的作用,达到做题的目的呢?我认为,题不在多而在精彩。在这里,精彩是指题目本身无错误,不只是对定义、定理、方法进行复述,题目的思路应充满活力、综合性强等等。但更重要的,是“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多题归一”。一题多解,将使学生身临其境,加深理解;多解归一,是寻求不同解法的共同本质,乃至不同知识类别及思考方式的共性,上升到思想方法、哲理观点的高度,从而不断地抽象出具有共性的解题思考方法多题归一。为了这种“把题做透”的目标能够实现,教师必须少留作业。临毕业前孙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