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教学设计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3382434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蜀道难》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蜀道难》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蜀道难》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蜀道难》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蜀道难》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蜀道难》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蜀道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基础知识目标:了解作者、整体感知诗的寓意; 2 思想教育目标:了解李白的放达; 3 能力培养目标:结合诗歌内容讲解诵读要求。 二、教学内容:(一)作者简介(二)写作背景 唐代蜀中商业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乐不思返,而没有认识到这一地区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发生叛乱的可能。 这首诗大约是开元十九年(731)李白初入长安之作。蜀道难是乐府古题,古辞都以蜀道险阻为内容,寓有功业难成之意。正是这一点,触动了李白初入长安追求功名未成的心事。当友人入蜀时,他便用这一古题写诗送别友人。诗中极力描绘入蜀道路的艰难险阻,表达对蜀中军阀割据作乱和友人旅蜀安危的担忧,

2、更借此抒发世道艰难,志士功业难成的悲愤。(三)图片展示蜀道地形 蜀道北起陕西汉中宁强县,南到四川成都,全长450公里,入川经广元、剑阁、梓潼、绵阳、德阳等地。沿线地势险要,山峦叠翠,风光峻丽,关隘众多,唐代李白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形容。 (四)疏通字词 噫吁嚱(y x x) 鱼凫(y f) 猿猱(no) 扪(mn)参(shn)历井 膺(yng) 巉(chn)岩 飞湍(tun) 喧豗(hu) 石冰(png)崖 万壑(h) 峥嵘(zhngrng) 崔嵬(cuwi) 吮(shn)血 咨嗟(zji)(五)朗诵课文请学生欣赏名家朗诵录音(六)段落解读1“噫吁唏难于上青天。” 这两句统摄全诗,奠定了

3、诗的咏叹基调,感情是豪放的,要读得很有声势。全用散文化的句子,表明诗人在仰望蜀道时情不自已,脱口而出,也显示了感叹的强烈。“噫吁嚱”是惊异之辞。“危”“高”,一义重出,极言蜀道之高。“乎”“哉”,皆可有延长音。“蜀道之难”,可读得平缓,略作停顿后,再用升调读“难于上青天”五字,如此则全诗主旨自明。2“蚕丛及鱼凫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这一层写蜀道来历,当用叙述调读。“蚕丛”四句说秦蜀两地长期隔绝,无路可通;“西当”两句说“太白鸟道”,意即无人能攀越这些,都是为下文作铺垫的,应当读得轻而平缓。最后两句为正意所在,应着意加以渲染,如同亲眼见到那怵目惊心的场面,表明蜀道的开通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3“

4、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以手抚膺坐长叹。”此层紧承上文,写蜀道的高峻、含虽有道而人难行之意,当用咏叹调诵读。“上有”二句从不同角度展示蜀道的概貌,要读得慢些,重音要落在“六龙回日”“冲波逆折”二语上。“黄鹤”二句,有徒唤奈何之情,读后可稍作停顿。最后四句专叙人在青泥岭上行走的情形,读时须有身历其境的设想,“百步九折”“扪参历井”二语可重读,不宜快,至“仰胁息”作一顿,再读末句并作较长停顿。4“问君西游何时还使人听此凋朱颜。” 这里的“问君”无妨假定实有其人,可以读得亲切一些。将行而问“何时还”,已有不可行之意,重音要落在“不可攀”三字上,当用劝说的语气读。以下四句借鸟声渲染旅途中悲凉凄清的氛围,读时

5、要放低声调,至“愁空山”徐徐而上。然后用感叹的语调读主旨句,至“凋朱颜”略作一顿,以示意犹未尽。5“连峰去天不盈尺胡为乎来哉!”仍是说不可行,但内容加深了一层,因为说的是蜀道的险恶。前四句不是纯客观的描写,读时须设想这是旅游者攀援于“连峰”“绝壁”之上,置身于“飞湍瀑流”之间,要使听者感到惊心动魄。读后可作稍长停顿,再用“其险也如此”缓缓收住。末句是诗人借用蜀人的口气,对历险而来的游者深表叹息“胡为乎来哉”不是询问,当用降调读,暗含“何苦而来”之意。6“剑阁峥嵘而崔嵬化为狼与豺。”读第一句当突然振起,以再现剑阁的险要景象。“一夫”两句应该得顿挫有力,表明剑阁有易守难攻的特点。但重点是最后两句,

6、这是告诫西游的人:剑阁既为蜀之门户,形势又如此险要,自然易生军事叛乱,决不可以久居蜀地。7“朝避猛虎不如早还家。”开头四句直承上文,写蜀地军事叛乱中的残酷景象。全用四字句,节奏短而有力,读时当两字一顿,有惨绝人寰之意。稍作停顿后,改用诚恳劝说语气读最后两句。8“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这是全诗的结束语。主旨句第三次出现,要读得缓慢些,有深沉的慨叹意。“侧身西望”后稍作停顿,再用渐慢渐弱的声调读“长咨嗟”三字,若有余音,以发人深思。(七)结构分析(板书)(八)难点分析诗人怎样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句贯穿全文。)1、从历史的角度极言蜀道之难。 诗的开头分几

7、层叙述蜀道的来历? 不与秦塞通人烟 鸟道 地崩山摧壮士死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有什么作用? 点染神话色彩,引人入胜 从开山时作出的重大牺牲的角度言开辟蜀道的艰难2、从山势高危的角度写蜀道之难。3、从行人的角度写蜀道之难。六龙回日(神话)群山挡日万仞深渊,急浪回旋上下对举虚实结合黄鹤不得过猿猱愁攀援反衬、夸张青泥岭山路九曲,行旅艰难人行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惧心理细节描写4、从环境的角度烘托蜀道之难。5、从风光奇险的角度写蜀道之难。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夸饰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6、从现实的角度写蜀道之难。这一段包括哪些内容?联系时代背景说说诗人这样写的意图。突出剑阁的险要

8、,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不乏其人。从而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化用张载的语句,劝人引以为戒,警惕战乱发生。揭露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既写猛兽,又影射政治凶煞,一语双关。唐宝初年,太平景象的背后正潜伏着危机,作者这样写是要提醒人们注意世事、时局,表明国事的忧虑与关切。(九)主旨分析 资料:明人胡震亨在李诗通中说:“白蜀人,自为蜀咏耳。言其险,更著其戒,如云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风人之义远矣。” 讨论明确:这首诗以咏叹为基调,一叹蜀道之高,二叹蜀道之险,三叹蜀中战祸之烈,而战祸之烈是由于蜀道高险给割据者创造了良好条件的缘故。因此,对军事叛乱的警惕正是诗人的主旨所在。讨论题:“蜀道

9、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它重复出现三次,有什么作用? 1.诗的开篇就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定下基调。随着感情的起伏和自然场景的变化,“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咏叹反复出现,形成了以此为主旨句贯穿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这就是沈德潜说的“笔阵纵横,如虬飞蠖动”。2.“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一主旨句的每一次出现,或前或后总有一个提示内容的“副句”伴随着。主旨句出现了三次:副句在前,主旨句在后。副句写诗人仰望蜀道时发出的感叹,突出表现了蜀道的高不可测,为下文写太白鸟道、天梯石栈、高标回日、扪井历参张本。主旨句在前,副句在后。副句意在说明蜀道是“畏途”,不可轻易

10、前往。此句有钩连前后两层内容的作用。主旨句在前,副句在后。副句概括了上文的剑阁形势之险和蜀中战祸之烈,跟开篇相照应。以此结束全诗,兴味无穷。(十)艺术特色 一、大胆的夸张(雄伟奇险、强烈深刻) 写蜀道难、写山高峻 、写激流瀑布、写蜀地历史、写人的惊恐 二、奇特的想象(心游万仞、思接千载) 写历史传说、写人惊魂未定、写山高阻日(神话故事六龙回日)、写黄鹤之飞、写连绵高峰 三、强烈的感情(赞叹惊异、震撼人心) 反复出现的惊叹、磅礴的气势、深刻的感受、强烈充沛起伏动荡变化多端的情绪。 四、变幻的语言(长短不齐、纵横崛崎) 全诗句子有三字、四字、五字、七字、九字,前半部分多用长句,气势畅达夸张表现蜀道

11、的高山险川;后半部分写剑阁险恶,多用四字句,跳荡有力,表现惊恐情绪。三、知识点梳理重要实词: 1、危乎高哉(形容词,译为“高”) 2、不与秦塞通人烟(名词,山川险要的地方) 3、可以横绝峨嵋巅(动词,可译为“横渡,横穿”) 4、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动词,译为:“迂回,绕道”) 5、锦城虽云乐(云:动词,说;乐:动词,可译为“享乐”) 6、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钩连:钩通相连)7、连峰去天不盈尺(盈:满)8、枯松倒挂倚绝壁(倚:靠) 重要虚词: 难于上青天(介词,译为“比”) 开国何茫然(多么)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尚且) 但见悲鸟号古木(只)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为什么)通假字: 所守或匪亲(匪:同“非”) 字词意义及用法1、 猿猱欲度愁攀援:为发愁,为动用法2、 使人听此凋朱颜 :使凋谢,使动用法3、 砯崖转石万壑雷 :使滚动,使动用法4、 侧身西望长咨嗟 :向西,名作状四、课后探究(课下思考题)1在表现手法上你最欣赏的是哪一点?为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