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角色让学生动起来——《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案例.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63380208 上传时间:2024-02-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转换角色让学生动起来——《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案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转换角色让学生动起来——《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案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转换角色让学生动起来——《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案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转换角色让学生动起来——《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案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转换角色让学生动起来——《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案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转换角色让学生动起来——《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转换角色让学生动起来——《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案例.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转换角色,让学生动起来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案例南宁市第八中学 龚玉葵课改的春风早已吹遍中华大地,伴随着课改的推进,如今大江南北春华秋实、硕果累累。实践证明,改革是必需的,改革推动创新,改革给课堂带来了活力,给教育带来了生机。“改革”需要改的是教师的教育理念,革的是学生的学习态度,而且理念的更新是根本。“满堂灌”的课堂不仅仅禁锢学生的思维,更严重的是扼杀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和鲜活的创造力。而转换角色,让学生当“演员”,教师充当“导演”,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变被动为主动,学生就会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课堂不再是“一言堂”,而是有生命力的课堂。下面就高一必修的一节课为例,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2、,欢迎批评指正。一、教材分析1、本课是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三章第二节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中的第一块内容“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通过本课的学习为下一节课“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打下基础。 2、本节教材在知识的处理上,并没有提供给学生枯燥的结论,而是采用较为丰富的直观的图像信息(如洋流分布图)和大量的“活动”形式相结合,意在培养学生的读图思考与分析、归纳能力。对于洋流的成因及其类型,教材更没有拓展,有意留白让学生去探究。3、本课的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为此,遵循课标要求,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动手实验探究洋流的成因,动手画图并归纳洋流的分布规律。二、学情分析1、通过前

3、面章节的学习,发现高一学生对自然界的奥秘充满了好奇,探究欲望浓烈,表达态度积极;2、本课内容宏观性、空间性和动态性较强,但难度不是很大。而且高一学生生性活泼,所以课堂形式不宜单一,本节课以动手实验操作、合作探究、小组竞赛等多种形式,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动起来,这样学生收获更多、意义更大;3、运用地图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因此在课堂上注重读图及用图训练,既落实知识点又增强记忆,这对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有着重大的意义。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洋流的分布模式,掌握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2. 培养学生的读图、绘图以及在图上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 动手实验

4、理解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2. 运用“风带模式图”“世界洋流分布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3. 运用冬夏季风形成示意图推导北印度洋季风洋流的成因和流向。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理念,转变学习态度;2.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海洋观念,增强现代海洋意识,做一个合格的世界公民;3. 通过学习洋流形成的因果关系,培养学生探究地理事物之间的辨证关系。重点: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难点:利用“全球风带与洋流模式图”,分析世界洋流的形成机制。四、教学思路导思绘探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问题引导、读图分析、小组讨论、绘图巩固为主线。充分发挥教师在引导、分析中的主导作用,充分体现学生“我要

5、学”的主体地位。把知识获得的过程呈现出来,让学生亲身经历,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与发现过程,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有助于知识的积累和迁移。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第1环节:新课导入(约2分钟)“女子所丢相机漂流3000公里 半年后被拾照片完好”据日本新闻网11月3日报道,一位日本女性在菲律宾丢失的数码相机经过3000公里的漂流,漂流到日本兵库县一座无人岛海滩。这一离奇的故事因为相机内保存完好的照片而得到证实。 若新闻属实,那么相机漂流是否有可能?漂流的动力是什么?(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第2环节:自主探究(约2分钟)1、什么是洋流?什么是寒流和暖流?如何

6、区分?2、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是什么?3、洋流的流向会受哪些因素影响? (带着问题去学,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第3环节:实验探究(约2分钟)师:好,现在咱们做个小实验,请两位同学上来配合,用吹风机吹盆子里的水,请观察水流方向并把结果告诉其他同学(学生兴致渐高)生:水随风漂动,方向与风向基本一致。师:洋流的成因与此相似,盛行风就是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好,现在,哪一组能上台写出气压带并画出风向?哪一组补画箭头以表示洋流的方向?第4环节:绘图探究(约12分钟)探究活动1:要求每人完成其中一项即可,同组同学像接力赛一样依次完成,最后由全班同学评分。(学生永远是学习的主体,要尽量让学生参

7、与到学习活动中,体验学习和收获的乐趣)全球风带洋流模式030606030探究活动2:读右图,比较南、北半球相同纬度的环流圈,概括全球洋流的分布规律。生:中低纬海区北顺南逆;中高纬海区北逆南顺。 (自己发现远比老师直接告知的好)师:大家观察世界洋流分布规律简图,说说南、北半球的环流圈和我们常用的哪两个数字的书写很像呢? 生:“8”和“0”师:请看课本全球洋流分布图,逐一印证刚才总结的规律。此外,你还发现什么问题?还有什么疑惑?生:南半球的中、高纬海区为什么没有形成环流呢?北印度洋的洋流为什么夏季、冬季不一样?赤道逆流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呵呵,学生的发现比老师预料的要多得多)学生思考讨论,寻找答

8、案: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基本上是海洋,无陆地阻挡,所以海水在强劲西风的带动下自西向东环绕地球运动,形成了著名的西风漂流带;由于南亚地区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区,北印度洋的表层海水深受季风影响,故形成季风洋流,夏季顺时针流动而冬季反之(可绘制简图示意如下,也可让学生把洋流直接绘制在P38的季风图上)(让学生发现问题并学会解决问题,便是学习能力提升的过程)00冬季风夏季风最后,师生一起归纳全球洋流分布规律: (归纳梳理,形成知识体系) 中低纬海区北顺南逆; 中高纬海区北逆南漂; 北印度洋海区夏顺冬逆。活学活用:谁来解释一下前面提到的那部相机是怎么到达无名岛的?探究继续除了盛行风,还有什么原因能让海水流动

9、?谁来帮忙解答?由此引出补偿流、密度流。第5环节:填图巩固(约12分钟)学生活动(课堂作业):请两位同学上台填绘洋流,其他同学则自己完成学案上的世界洋流分布图。若时间关系,则布置为课后作业:画一幅世界洋流分布简图(注:各大洲可用几何图形表达,寒暖流则分别用不同的图例表示,示意如下)(让学生动手绘图、填图,可真正落实洋流的空间分布,巩固所学知识)中低纬海区 北顺南逆中高纬海区 北逆南漂北印度洋海区夏顺冬逆洋流按成因按性质盛行风的吹拂:风海流海水密度差异:密度流海洋水量差异:补偿流暖流寒流分类分布规律板书提纲:第6环节:练习巩固(小组竞猜,约10分钟) 1、下图中能正确反映南半球中低纬环流的是A

10、B C D201510图12、右图为某海域表层海水等温线示意图,请判断A、该海域位于北半球 B、图中的洋流是寒流C、该海域位于南半球 D、该洋流可能流经日本东岸图2 AB D CE 3、当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时A、我国盛吹偏南风 B、从新加坡至罗马的轮船途径北印度洋时顺风顺水 C、亚欧大陆被印度低压所控制 D、巴西昼短夜长 4、读图2的大洋环流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洋流A、C属于风海流,都是西风漂流 260C240C220CAB图3B、B、D都是寒流 C、B、D对比,水温较高的是D D、该环流在北半球5、读图3判断:、流经A、B两处洋流的性质分别是?、请画出洋流的流向;A

11、B C D 02326图4、请解释你的判断。6、读图4,判断A-D四地中:海水盐度最高的地点是 , 海水盐度最低的地点是 ,沿岸有荒漠景观的地点是 。六、教学反思收获之一: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 本节课主要采取了“自主学习、动手实验、合作探究、小组竞猜”等多种形式,目的就是让学生动起来,在活动中学习,体验在玩中学的乐趣。改变了以往老师讲、学生被动听的传统教学模式。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了改变,特别是在动手实验、读图填图和小组竞猜的环节,学生表现踊跃、兴致高昂,参与度高,好动的学生又感染了好静的学生,形势良好。其实,孺子可爱也可教,只是这样的课堂需要老师提前做些工作,平日多与学生聊聊,多多关心学

12、生的生活,参与学生的文体活动等等,师生关系融洽,课堂也才活跃。所谓亲其师,信其教也。不足的是:因为场地有限,参与动手实验的只能有几位,其他学生因不能参与而体验不到,后几排的学生因为距离远也根本看不到,所以效果不尽人意。需要改进的是,部分实验可在课前做,当场实录下来放到大屏幕演示,这样可让众多学生如临其境,以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此外,个别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仍然欠缺,少数学生已习惯于老师传统的“满堂灌”教学,老师提问后不愿思考,更不愿回答,缺少强烈的求知精神。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老师该下功夫的地方。收获之二: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传统的课堂上,教师是绝对的权威,往往一灌到底,还生怕学生不明白,下

13、课了还滔滔不绝,学生极少有发言的机会,能在课堂上提出质疑、表达自己思想的更少,因为老师没有给学生创设这样的平台,没有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新课改强调“以人为本” 的教育理念,即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所以课堂上老师应该以“导演”(组织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而学生以“演员”的身份出现,老师当好导演,其他的尽量让学生去完成。舍得解放自己,才能解放学生,你的课堂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通过这节课,我明白了“解放”的含义。其实,当好一名出色的“导演”并非易事,课前的准备、课堂的组织、人员的分配、环节的设置、时间的把控等等,所有这一切都是导演的活儿,绝对不能马虎,否则,课堂就会乱成一锅粥。因此,新课改对老师

14、综合素质的要求更高。常言道:打铁需要自身硬,只有不断学习,潜心锤炼,提升自我,才能轻松驾驭灵动的课堂。乐当导演,也才能当好导演。总之,课改推进,困惑伴随。穿新鞋走老路的例子比比皆是。教海无涯,探索无限。本节课仅限于个人思维,非常有限。遵循新课标理念,任重而道远。“以人为本”始终是教育的本真。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动起来,主动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探究,这才终身受用。只有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学生才会越学越爱,越学越有味。七、教学再设计假如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作如下修改:实验环节提前做,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面尽量广,并全程实录;每一环节留些时间让学生质疑、解疑,生生互动;课堂上多问问学生最初的想法,多多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下课前让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