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3376831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大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大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大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也这样强调过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性:“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习惯是一种惯性,也是一种能量的储蓄。只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发挥出巨大的能量。因此,教师在实现的教育实践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品德教育的重点。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人终身受益。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有一定的规律:一为趋早性。人的良好行为习惯萌发于幼儿期,从小开始培养,易形成好习惯。二为渐进性。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有一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内容由少到多

2、,要求由低到高,逐步积累,逐渐定型。三为反复性。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在形成过程中常出反复,行为起伏变化,表现不稳定。影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家庭的,也有来自幼儿园、社会的,他们通过不同的侧面、各种渠道综合影响着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经常采用的措施和方法,有如下几种:一、耐心教育,循循善诱。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首先我们要了解幼儿的身体心理特点,大班幼儿都处在56岁之间,他们对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到处跑动,还喜欢碰碰这个、摸摸那个。经过两年幼儿园生活,已经养成了一些良好的习惯,但孩子毕竟还小,他们理解能力差,行为的自控能力弱。老师对于孩子的教

3、育就要更耐心,发现孩子的不良习惯,要给他们讲道理,要以理服人。在讲道理的时候要把握两点:1、要明确,不能含糊其词。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一定要和孩子讲清楚。2、讲时要具体,将事情解释、说明。比如:“对人有礼貌”孩子对礼貌还不是很明白。老师就告诉孩子见到大人就要打招呼,不打招呼就是不礼貌;打招呼时不要直接叫大人的名字,小孩叫大人的名字也是不礼貌;早上来幼儿园、晚上离开幼儿园要和老师、家长问好、再见,如果不问好、不再见也是不礼貌的。必要时,老师还要将礼貌的用语做示范。通过反复地“讲”以及反复的“示范”,使幼儿逐步加深印象,形成认识。二、反复训练,持之以恒。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要从日常的每一个活动、每

4、一个游戏、每一个环节中一点一滴地渗透和强化。寓教育于日常行为训练中一个人的良好行为习惯并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需要有一个从陌生到熟练,再由熟练到自由化的积淀与形成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必须反复训练,逐步强化,特别是对记忆能力、控制能力相对弱的幼儿来说,重复训练尤其重要。比如:在培养孩子要有爱劳动的品质,要求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穿、脱简单的衣服、自己将玩过的玩具收好等。同时,通过口头表扬、奖励小贴画等方法鼓励幼儿反复练习,直到掌握为止。通过不断的强化,不断的累积,严格要求,持之以恒,使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逐步形成行为习惯。三、规则约束,环境熏陶。建立必要的行为规则是形成良好常规的前提。我们把

5、规则和幼儿必须养成的习惯联系起来,贯穿于一日生活的每个环节。由于孩子的自控能力差,他们经常会违反一些规则,老师要及时提醒、纠正,以免使孩子养成不良习惯。如:该听故事了,有些孩子坐不住,离开座位或在位置上扭来扭去不听。这时候老师就得想办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必要时制止孩子的不当行为,让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与环境的熏陶作用密不可分。老师在培养孩子良好习惯,也要在美化幼儿园环境、建立良好的班风上下功夫,优美的环境熏陶孩子、良好的班风影响孩子。比如:要让幼儿学会团结友爱、尊老爱幼。老师首先要做到自己与其他老师之间要和睦相处,对家长要有礼有节,对幼儿要宽容相待;在教学、游戏以

6、及一日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中。以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肯定和表扬。又如:可以在起床时请能力强的幼儿帮助能力弱的幼儿;游戏时,安排并鼓励幼儿进行合作游戏等,在以上活动中谁表现好,老师就表扬谁,让孩子明白互相帮助是好事,老师会喜欢,小朋友也会喜欢。通过这样的一些小事,使幼儿在帮助、关爱他人之中得到乐趣,从而使好习惯巩固。四、言传身教,树立榜样。身传言教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要求说教,更要求教师平时规范行为上潜移默化地引导教育,正面示范,为孩子们做榜样,以及及时的表扬。幼儿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他们模仿的最直接的对象是老师,对老师言谈举止,观察最细,感受最强,而且不加选择地模仿

7、老师的言行。我们注意从自身做起,严于律己;凡要求孩子们做的,自己首先做到;不让孩子做的,自己千万不能违反,一旦违反,要在孩子们面前勇于承认错误。如要求幼儿不能坐在桌子上,那么,不论在何种场合,教师都绝不能往桌子上坐,一旦某个幼儿表现好,或某个幼儿有了哪怕一点微小的进步,我们都要及时给予表扬,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和自信心。教师的以身作则和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赞许,可以使成功的幼儿肯定自己,使其他的幼儿看有形象,学有榜样,这不但有助于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更是极大地促进了幼儿好习惯的巩固与提高。五、家园一致,培养习惯。良好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养成,由于独生子女在家里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公婆心中的“小太

8、阳”,因而幼儿园里培养要求达到的良好习惯,在家里就可能变样。比如,饭前便后要洗手,到了家长那里,就会打折扣,饭前要洗手,吃点心就不要求洗手了。便后洗手,那么大便后洗手,小便后呢?马马虎虎就算了,这样,极不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和孩子家长的经常性联系,把我们幼儿园对孩子的教育要求、目的,向家长讲清楚,并要求家长也要起“以身作则”的榜样,给孩子以完满的教育,让校内教育之花遍地结果。积极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定期召开家长开放日活动、家长经验交流活动教师经常通过各种方法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向家长宣传幼儿园生活常规及行为习惯的要求和教育方法,让家长了解幼儿教育,要求家长密

9、切配合,积极支持,取得教育的一致性,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各方面的良好常规及行为习惯。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还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注意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的侧重点。比如小班主要以学习生活自理能力为主,养成卫生习惯、热爱父母、尊敬长辈、对人有礼貌等,到了中班,孩子的生活、卫生习惯已初步形成,就要重点培养幼儿的礼貌交往、自我服务习惯及初步的学习习惯。大班时,便要培养孩子守纪、守时、守约的自我调控的教育,培养学会关心和负责的良好习惯。二是注重教育的一贯性和一致性。一致性则体现在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应一致,班级教师对孩子的教育一致性。连贯性则要求从小班、到中班和大班教育内容的连续性。总之,幼儿期是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期,我们必须从小抓起,从小处着手,循序渐进,促进幼儿健康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