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内容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63376799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8.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内容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内容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内容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内容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内容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内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内容(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信息化行动计划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推进新 时代教育信息化发展,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结合国家“互联网+”、大数 据、新一代人工智能等重大战略的任务安排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 纲要(20102020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教育信息化 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等文件要求, 制定本计划。一、重要意义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开启了加快教育 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必须聚焦新时代对人才培 养的新需求,强化以能力为先的人才培养理念,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系统性

2、变 革的内生变量,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推动教育理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 重构,使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走在世界前列,发挥全球引领作用,为国际教 育信息化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新时代赋予了教育信息化新的使命,也 必然带动教育信息化从时代进入时代。为引领推动教育信息化转段升级,提出教 育信息化行动计划。教育信息化行动计划是在历史成就基础上实现新跨越的内在需求。党的十八 大以来,我国教育信息化事业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取得了全方位、历史 性成就,实现了“三通两平台”建设与应用快速推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明 显提升、信息化技术水平显著提高、信息化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推动作用大幅提升、 国际

3、影响力显著增强等“五大进展”,在构建教育信息化应用模式、建立全社会 参与的推进机制、探索符合国情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路子上实现了“三大突破”, 为新时代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育信息化行动计划是顺应智能环境下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教育信息化行 动计划是推进“互联网+教育”的具体实施计划。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 技术迅猛发展,将深刻改变人才需求和教育形态。智能环境不仅改变了教与学的 方式,而且已经开始深入影响到教育的理念、文化和生态。主要发达国家均已意 识到新形势下教育变革势在必行,从国家层面发布教育创新战略,设计教育改革 发展蓝图,积极探索新模式、开发新产品、推进新技术支持下的

4、教育教学创新。 我国已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强调发展智能教育,主动应对新技术 浪潮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教育信息化行动计划是充分激发信息技术革命性影响的关键举措。经过多年 来的探索实践,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已初步显现,但与新时代的要求仍 存在较大差距。数字教育资源开发与服务能力不强,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与应用 水平不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基本具备但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尚显不足,信 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不够,高端研究和实践人才依然短缺。充分激发信息 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推动教育观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需要针对 问题举起新旗帜、提出新目标、运用新手段、制定新举措。教育信息化

5、行动计划是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没有信息化就没有 现代化,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和显著特征,是“教育现代化 2035 ”的重点内容和重要标志。教育信息化具有突破时空限制、快速复制传播、 呈现手段丰富的独特优势,必将成为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 必将成为构建泛在学习环境、实现全民终身学习的有力支撑,必将带来教育科学 决策和综合治理能力的大幅提高。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是新时代 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选择,对于构建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要意 义。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围绕加快教育

6、现代化和建设教育强国新征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因应信息 技术特别是智能技术的发展,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 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坚持应用驱动和机制创新的基本方针,建立健全教育 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机制,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 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实现更加开放、更加 适合、更加人本、更加平等、更加可持续的教育,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 走在世界前列,真正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路子。(二)基本原则坚持育人为本。面向新时代和信息社会人才培养需要,以信息化引领构建以 学习者为中心的全新教育生态,实现公平而有质

7、量的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融合创新。发挥技术优势,变革传统模式,推进新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 度融合,真正实现从融合应用阶段迈入创新发展阶段,不仅实现常态化应用,更 要达成全方位创新。坚持系统推进。统筹各级各类教育的育人目标和信息化发展需求,兼顾点与 面、信息化推进与教育改革发展,实现教学与管理、技能与素养、小资源与大资 源等协调发展。坚持引领发展。构建与国家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 系,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形成新时代的教育新形态、新模式、新业态。三、目标任务(一)基本目标通过实施教育信息化行动计划,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 展目标,即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

8、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 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 大平台,推动从教育专用资源向教育大资源转变、从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向全面提升其信息素养转变、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转变,努力构建“互联网+” 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新模式、探索信息时代教 育治理新模式。(二)主要任务继续深入推进“三通两平台”,实现三个方面普及应用。“宽带网络校校 通”实现提速增智,所有学校全部接入互联网,带宽满足信息化教学需求,无线 校园和智能设备应用逐步普及。“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实现提质增效,在“课堂用、

9、经常用、普遍用”的基础上,形成“校校用平台、 班班用资源、人人用空间”。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实 现融合发展。实现信息化教与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和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 设覆盖各级各类学校。持续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促进两个方面水平提高。促进教育信息 化从融合应用向创新发展的高阶演进,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育全过 程,推动改进教学、优化管理、提升绩效。全面提升师生信息素养,推动从技术 应用向能力素质拓展,使之具备良好的信息思维,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应 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学习、生活中问题的能力成为必备的基本素质。加强教育 信息化从研究到应用的系统部署、纵深推

10、进,形成研究一代、示范一代、应用一 代、普及一代的创新引领、压茬推进的可持续发展态势。构建一体化的“互联网+教育”大平台。引入“平台+教育”服务模式,整合 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支持系统,逐步实现资源平台、管理平台的互 通、衔接与开放,建成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 置中的作用,融合众筹众创,实现数字资源、优秀师资、教育数据、信息红利的 有效共享,助力教育服务供给模式升级和教育治理水平提升。四、实施行动(一)数字资源服务普及行动建成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国家枢纽和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32个省级体系全部连通,数字教育资源实现开放共享,教育大资源开发利用

11、机 制全面形成。完善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成互联互通、开放灵活、多级分布、覆 盖全国、共治共享、协同服务的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国家枢纽连通 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所有省级体系。建立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 系联盟,发布系列技术和功能标准规范,探索资源共享新机制,提升数字教育资 源服务供给能力,有效支撑学校和师生开展信息化教学应用。优化“平台+教育”服务模式与能力。依托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 初步形成覆盖全国的数字教育资源版权保护和共享交易机制,利用平台模式实现 资源众筹众创,改变数字教育资源自产自销的传统模式,解决资源供需瓶颈问题。 完善优课服务,发挥“一师一优课

12、、一课一名师”示范引领作用,形成覆盖基础 教育阶段所有学段、学科的生成性资源体系。升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 丰富职业教育学习资源系统。提升慕课服务,汇聚高校、企业等各方力量,提供 精品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达成优质的个性化学习体验,满足学习者、教学者和 管理者的个性化需求。实施教育大资源共享计划。拓展完善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推进 开放资源汇聚共享,打破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传统壁垒,利用大数据技术采集、 汇聚互联网上丰富的教学、科研、文化资源,为各级各类学校和全体学习者提供 海量、适切的学习资源服务,实现从“专用资源服务”向“大资源服务”的转变。(二)网络学习空间覆盖行动规范网络学

13、习空间建设与应用,保障全体教师和适龄学生“人人有空间”, 开展校长领导力和教师应用力培训,普及推广网络学习空间应用,实现“人人用 空间”。引领推动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制订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规范,明 确网络学习空间的定义与内涵、目标与流程、功能与管理。印发加快推进“网络 学习空间人人通”的指导意见,推动各地网络学习空间的普及应用。持续推进“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专项培训。继续开展职业院校和中小学校 长、骨干教师的“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专项培训,在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 国联通的支持下,培训1万名中小学校长、2万名中小学教师、3000名职业院校 校长、6000名职业院校教师,并带动地方开展更

14、大范围的培训。开展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依托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组 织广大师生开通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促进网络学习空间与物理学习空间的融合 互动。开展空间应用优秀区域、优秀学校的展示推广活动,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在 网络教学、资源共享、教育管理、综合素质评价等方面的应用,实现网络学习空 间应用从“三个率先”向全面普及发展,推动实现“一人一空间”,使网络学习 空间真正成为广大师生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与学活动的主阵地。建设国家学分银行和终身电子学习档案。加快推进国家学分银行建设,推动 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机构逐步实行统一的学分制,加快实 现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互通,

15、为每一位学习者提供能够记录、存储学习 经历和成果的个人学习账号,建立个人终身电子学习档案,对学习者的各类学习 成果进行统一的认证与核算,使其在各个阶段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的学分可以得到 积累或转换。被认定的学分,按照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可累计作为获取学历证书、 职业资格证书或培训证书的凭证。(三)网络扶智工程攻坚行动大力支持以“三区三州”为重点的深度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促进教育 公平和均衡发展,有效提升教育质量,推进网络条件下的精准扶智,服务国家脱 贫攻坚战略部署。支持“三区三州”教育信息化发展。通过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 企业和社会机构的支持,在“三区三州”等地开展“送培到家”活动,加强

16、教育 信息化领导力培训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推动国家开放大学云教室建设, 开展信息化教学设备捐赠、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享、教育信息化应用服务等系列 活动,落实教育扶贫和网络扶贫的重点任务,助力提升深度贫困地区教育质量和 人才培养能力,服务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网络条件下的精准扶智。坚持“扶贫必扶智”,引导教育发达地区与薄 弱地区通过信息化实现结对帮扶,以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方式, 开展联校网教、数字学校建设与应用,实现“互联网+”条件下的区域教育资源 均衡配置机制,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缓解教育数字鸿沟问题,实现公平 而有质量的教育。(四)教育治理能力优化行动完善教育管理信息化顶层设计,全面提高利用大数据支撑保障教育管理、决 策和公共服务的能力,实现教育政务信息系统全面整合和政务信息资源开放共 享。提高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制订进一步加强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指导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