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消化经验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63369496 上传时间:2022-08-2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胞消化经验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细胞消化经验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细胞消化经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胞消化经验(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细胞消化经验1,绝大部分细胞消化的时候是只要用胰酶润洗一遍即可,吸去胰酶后,残留的那些无法计算体积的附着在细胞表面的微量胰酶在37度一般不到2min足够消化细胞(绝大部分1min不到)。对于这些细胞原则上不要用胰酶孵育细胞,连续这样传代,对细胞伤害很大。简单的程序是PBS润洗吸去,胰酶润洗吸去,然后37度消化。2,什么算是消化好了呢?不是细胞全部成间隔分布很离散的单个圆形才算消化好了,一般你肉眼观察贴壁细胞层,只要能移动了,多半呈沙壮移动,其实已经可以了,很多人喜欢把细胞消化或者吹打成完全分离细胞,这是没有必要的。一般能移动了,说明细胞与培养基质材料的附着已经消失了,细胞之间的附着也已经消失了

2、,细胞已经独立分布了(虽然没有呈现很广的离散分布)。这个时候应该停止消化,不要等到看到镜下所有细胞都分离得非常好,间隙很大,才停止。细胞就是完全成单个细胞悬液,之后在贴壁的过程中仍然会聚集,这个是贴壁培养的细胞,尤其是肿瘤细胞的一个特性,无论死活的细胞都是如此,你可以尝试,准备100%的单个细胞悬液,贴壁后观察细胞,仍然是几个几个细胞聚集在一起。一些悬浮培养细胞也是如此,容易聚集,不要去尝试过几个小时就拿出来吹打成单细胞悬液(不要笑,这个是初养悬浮细胞的人常犯的错误,以为悬浮培养就是一个一个分开)。细胞只要能从基质上脱离下来,这个时候即使是成片的(比如Calu-3细胞),吹打不超过20次后(一

3、般10次即可),成小规模聚集(10个细胞左右),是正常的,不要试图再去延长消化时间,或者象有的同学那样吹打1h,等待单细胞悬液出现。3,四步消化法,应该是网友自己发展出来的方法,很有参考价值。但我估计这个方法可能对付少数非常怪异的细胞才需要这么复杂的程序。我目前养过的近300株细胞里面,还没遇到这么怪异的。比如Caco2其实是很好消化的细胞,不需要胰酶孵育即可,只是有点成片分布。不要以为成片分布是自己没养好,这个视细胞而定。如果和标准形态不一致,那可能是自己没消化好导致的,但如果消化方法正确,仍然成片分布,甚至完全吹打成单细胞悬液,贴壁后仍然成片分布,这是细胞的特性,是因为贴壁过程中重新聚集了

4、。这个时候你拼了命要去让它均匀分布,你的细胞之后会对你越来越不好。4,比较难消化的细胞(润洗方法5min还不能消化),就以colon cancer为例,比如HCT15, LS411和KM12,这样的细胞一般需要用少量胰酶孵育,但也不需要很多,一般100 mm dish,一次最多加入500ul,就足够了,一般我加300ul。即使这样难消化的细胞,一般不超过5min,即可见细胞成片移动,就应该停止消化。一些正常细胞也会有难消化的时候,比如tsDC细胞,但也只要用少量胰酶孵育,3min左右即可看到成片沙状移动。5,常规的细胞实验(增殖,凋亡,迁移,分化之类的),受消化影响不是很大,如果不用胰酶去孵育

5、而使用润洗的方法消化的话(难消化细胞例外)。但少数实验,比如病毒包装,对细胞代数,对细胞状态要求极高。这个时候,胰酶消化,就是润洗,都会对细胞包装病毒的能力有影响,传代次数一多,细胞包装能力就会逐渐下降(当然也有其它因素影响包装效率)。这个时候都不用胰酶消化,用一些盐溶液(不是EDTA液)即可。这些盐溶液通过影响ECM相关酶的活性,来使得细胞脱离基质附着表面,但不切割任何蛋白。6,EDTA的作用。许多人不用胰酶,只用EDTA,或者用trypsin/EDTA联合作用。这里要明白,trypsin切割ECM的一些负责粘连和附着的蛋白,而EDTA通过螯合Ca离子,作用于Integrin的活性,所以ED

6、TA的作用更加温和。有的人在trypsin里添加一些EDTA,或者对付特别难消化的细胞,添加多一些EDTA,就是这个道理。一般不要试图延长消化时间(如果10min还消化不彻底的话),而应该想其它办法。7,PBS洗涤。消化之前用PBS洗涤,是常见的操作,因为Serum含有抑制trypsin的蛋白。但这里面也有学问可以讲,对于一些难消化细胞,那么可以配制不含Ca,Mg离子的PBS,因为这些离子也会抑制trypsin的活性。但对于绝大部分胰酶或者EDTA溶液润洗即可消化的细胞,不需要配制如此溶液。总结下来,其实消化并不是细胞培养的关键所在(虽然很重要),关键所在是细胞来源,血清质量和水源(自己配制溶液的话)。很多人养细胞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很多时候bottleneck没有找到,虽然通过其它方法有所改善,但仍然是事倍功半。因为人们往往注意自己的操作,总觉得自己没有经验,而忽视试剂,溶液尤其是细胞的质量,后者其实才是许多细胞培养实验室常见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