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说明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63369135 上传时间:2024-03-01 格式:DOC 页数:167 大小:4.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榆林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167页
榆林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167页
榆林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167页
榆林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167页
榆林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1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榆林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榆林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说明(1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榆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 - 2020年)说明榆林市人民政府榆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 - 2020年)说明榆林市人民政府二一年十月榆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说明 目录4榆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2006-2020年) 目录目 录第一章 规划编制过程1第一节 前期准备调研阶段1第二节 专题研究阶段1第三节 规划编制阶段2第四节 规划成果整理、完善阶段3第二章 市域概况5第一节 自然条件5第二节 社会经济条件11第三章 上轮规划实施评价13第一节 上一轮规划主要目标实现程度13第二节 上一轮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17第三节 对新一轮规划修编的启示17第四章 规划

2、主要内容的说明19第一节 规划基数转换19第二节 规划背景和战略地位27第三节 规划目标确定的依据28第四节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43第五节 土地利用布局优化48第六节 土地功能区的划定与建设用地空间管制64第七节 中心城区土地利用72第八节 土地整治77第五章 土地利用指标分配84第一节 农用地指标分配84第二节 建设用地分配88第三节 新增建设用地及补充耕地指标分配91第六章 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93第一节 存量建设用地利用潜力评价93第二节 规划期内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总水平时段调控目标96第三节 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政策与措施建议97第七章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100第一节 土地生态环境现状100第

3、二节 规划实施效益评价109第三节 农用地和建设用地规模和布局调整带来的环境影响111第四节 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土地整治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114第五节 综合评价规划方案可能引致的环境影响118第六节 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119第八章 规划的论证与协调124第一节 公众参与情况124第二节 与上级规划协调125第三节 与相关规划协调125第九章 规划图件127第一节 规划底图127第二节 图件的编绘过程127第十章 规划成果131第一节 文字成果131第二节 图件成果131附表 榆林市土地整治项目表(2006-2020年)132ii榆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2006-2020年

4、) 第三章 上轮规划实施评价第一章 规划编制过程第一节 前期准备调研阶段一、组织准备阶段为切实加强对规划编制工作的领导,从组织上、经费上保障规划修编工作的顺利进行,成立由榆林市级人民政府主管市长任组长,市国土局局长为副组长,各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制订工作计划、部署规划修编工作、协调各部门关系、研究解决规划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审查规划目标和方案。在市国土资源局内设立规划修编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市级规划编制的具体组织工作,指导县(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各有关部门和各县(区)指定联络员,按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要求开展工作,负责向办公室提供有关资料,提供

5、各行业用地规划和主要用地需求,参与规划方案的编制和协调工作等。二、资料调查、收集、整理阶段按照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的要求,规划领导办公室组织收集市级各部门、各县(区)相关规划基础数据,包括行政区划与区位条件、自然条件与资源、人口情况、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土地利用状况和相关规划成果数据。并按照历年经济社会方面数据、历年土地方面数据、相关规划成果分门别类进行整理。第二节 专题研究阶段按照2005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32号)、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研究工作中“四查清、四对照”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

6、发2005182号)和省局的要求,结合榆林市实际,开展前期专题研究,包括榆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实施评价研究、榆林市耕地及基本农田保护研究、榆林市土地利用战略研究、榆林市土地整治规划、榆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榆林市矿产资源用地分析、榆林市节约与集约用地研究、榆林市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研究,为合理编制本轮规划提供基础依据。第三节 规划编制阶段一、规划底图编制和规划基数确定阶段全市图采用2005年土地利用变更图,图件格式为Mapgis格式,比例尺1:50万,平面坐标系为北京1954坐标系。中心城区采用第二次农村地籍调查成果,图件格式为ArcGIS,比例尺1:25000

7、,平面坐标系为西安1980坐标系。二、规划初步方案形成阶段在规划基数确立基础上,为落实省级规划下达任务,合理调整土地结构及布局,划定土地功能分区,协调解决各区域、各行业用地矛盾,统筹城乡和谐发展,规划领导办公室组织收集规划期内各县(区)、各部门各项建设项目用地规模及布局情况、各县(区)城镇村发展用地规模及布局方向、土地整治项目规模及布局情况、农业结构调整等资料,编制规划初步方案,划定土地功能分区,确定各县(区)用地指标。三、规划方案确定阶段规划初步方案确定后,多次征求各县(区)、各部门对规划初步方案、规划实施措施的意见与建议。形成榆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榆林市土地利用总

8、体规划说明(2006-2020年)及规划相关图件。第四节 规划成果整理、完善阶段规划文本、说明及图件初稿编制完成后,由市政府组织各部门、各县(区)及其群众代表对其进行反馈协调论证。根据协调论证意见,规划修编技术组对规划文本、说明及图件初稿做相应的修改和完善,形成榆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送审稿)、榆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2006-2020年)(送审稿)、专题研究报告和相关图件等规划成果。送审省级专家验收,修改完善后最终形成上述两个文本和相关图件等规划成果。并经市规划领导小组审查同意后,按法定程序逐级上报省级人民政府审批。主要规划成果有:一、文字成果1、榆林市土地利用总

9、体规划(2006-2020年);2、榆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2006-2020年);二、图件成果1、榆林市土地利用现状图(2005年)2、榆林市土地利用规划图(2006-2020年);3、榆林市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图(2006-2020年);4、榆林市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图(2006-2020年);5、榆林市土地整治规划图(2006-2020年);6、榆林市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布局图(2006-2020年);7、榆林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现状图(2005年);8、榆林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现状图(2006-2020年); 第二章 市域概况第一节 自然条件一、自然条件榆林市地处陕西北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接壤

10、地带。(一)地势地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貌大体以古长城为界,北为风沙滩地地貌,南为黄土丘陵沟壑地貌。北部风沙滩地区,平均海拔10001300米,地势平缓,沙丘连绵,草滩、湿地、海子星罗棋布;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平均海拔8001200米,沟壑纵横,梁峁起伏,地面支离破碎,水土流失严重。地貌组合大致可分为四山、两滩、八河川。四山即白于山山脉、横山山脉、榆神长城岭、无(无定河)黄(黄河)分水岭;两滩即定靖滩区和榆神北部滩区;八河川即孤山川、黄甫川、窟野河、秃尾河、榆溪河、芦河、大理河、无定河。(二)气象气候北部属于长城沿线温带季风气候干旱区,是毛乌素沙地南缘,属鄂尔多斯高原向陕北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区

11、。包括:定边、靖边、横山、榆阳、神木、府谷六个县(区)的大部分地区。该区域包括西部风沙滩地温带冷凉干旱区、长城沿线风沙滩地温带温凉干旱区和神、府梁峁风沙温带温凉干旱区。西部风沙滩地温带冷凉干旱区位于红柳河以西,包括定边县的大部分地区和靖边县的小部分地方;属于温带冷凉干旱季风气候,年均气温8.3,气温年较差30.5,年平均降水量314.0mm,年均相对湿度52.0%,无霜期176.0天,年平均0.1mm降水日数63.0天,年均大风日数20.8天,年均扬沙日数57.5天,年均风速3.2m/s,年均蒸发量2291.1mm。长城沿线风沙滩地温带温凉干旱区位于长城沿线,包括靖边、横山、榆阳三个县(区)北

12、部的大部分的地区和定边、神木三个县的小部分地方;属于温带温凉干旱季风气候,年均气温8.5,气温年较差31.4,年平均降水量364.9mm,年均相对湿度53.7%,无霜期163.7天,年平均0.1mm降水日数67.1天,年均大风日数19.2天,年均扬沙日数38.0天,年均风速2.5m/s,年均蒸发量1963.5mm。神、府梁峁风沙温带温凉干旱区位于陕北北部、秃尾河以东的神、府地区,包括神木和府谷两个县的大部分地区;该区属于温带温凉干旱季风气候,年均气温9.0,气温年较差32.5,年平均降水量409.7mm,年均相对湿度52%,无霜期167.5天,年平均0.1mm降水日数70.7天,年均大风日数1

13、9.7天,年均扬沙日数24.0天,年均风速2.1m/s,年均蒸发量2141.4mm。南部属于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北暖温带季风气候半干旱区,该区位于长城风沙温带干旱区以南,渭北高原沟壑北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区以北,包括南部的佳县、米脂、子洲、绥德、吴堡五个县的全部以及北六县南部的小部分地方。该区属于北暖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包括黄河沿岸北暖温带中温半干旱区、中部丘陵沟壑北暖温带温凉半干旱区和西部梁峁沟壑北暖温带冷凉半干旱区。佳县、吴堡、清涧的全部或大部分地区,神木、府谷的小部分地方属于黄河沿岸北暖温带中温半干旱区,年均气温10.4,气温年较差30.9,年平均降水量451.3mm,年均相对湿度57.

14、0%,无霜期189.6天,年平均0.1mm降水日数75.7天,年均大风日数10.3天,年均扬沙日数11.7天,年均风速1.6m/s,年均蒸发量1824.0mm。子洲、米脂、绥德三个县的全部或大部分地区属于中部丘陵沟壑北暖温带温凉半干旱区,年均气温9.5,气温年较差30.5,年平均降水量447.8mm,年均相对湿度59.2%,无霜期170.6天,年平均0.1mm降水日数75.2天,年均大风日数8.3天,年均扬沙日数14.8天,年均风速1.7m/s,年均蒸发量1801.3mm。(三)河流水系境内河网密集,有大小河流837条,属黄河水系,其中集水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干、支流共101条,主要包括:无定河、窟野河、秃尾河、佳芦河,黄甫川、清水川、孤山川、石马川等“四河四川”。内陆河主要是定边的八里河和流入红碱淖的几条内陆河流等,内流区面积4647平方公里。境内河流多年平均年径流约为32.824亿立方米,地下水天然资源量为29.83亿立方米/年,已勘查的6699.4平方公里范围内,可采资源量达到5.49亿立方米/年。其中:淡水(矿化度小于1克/升)天然补给量24.37亿立方米/年,可开采量4.96亿立方米/年;微咸水(矿化度13克/升)天然资源量4.6亿立方米/年,可采量0.53亿立方米/年;咸水(矿化度大于3克/升)的天然资源量为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特种设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