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第三次大练习组题人张海波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3367779 上传时间:2022-09-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第三次大练习组题人张海波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一语文第三次大练习组题人张海波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一语文第三次大练习组题人张海波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一语文第三次大练习组题人张海波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一语文第三次大练习组题人张海波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第三次大练习组题人张海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第三次大练习组题人张海波(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语文第三次大练习(组题人:张海波)必修2第二单元综合练习(满分:100分)一、基础知识(24分,每小题4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卜筮(sh) 溘死(k) 踯躅(ch) 自缢(y)赍钱(j) 咎言(ji) 伶俜(png) 攘诟(rng)葳蕤(ru) 夙愿(s) 芰荷(j) 契阔(qi)遗施(wi) 靡费(m) 谣诼(zu) 掇取(du)2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3. 下列句中“谢”字作“感谢”讲的一项是A谢家来贵门 B多谢后世人 C齐人杀彭生,以谢于鲁 D哙拜谢4. 下列各组句子中

2、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吾欲之南海 .既替余以蕙纕兮 长太息以掩涕兮 .供养卒大恩 人始于生而卒于死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5.关于下列诗句,解说错误的一项是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此句用“比”的手法,以斑鸠贪吃桑葚会昏睡来告诫女子不要迷恋爱情。)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此句是说许多淫荡的女人魅惑君王,表达了整理对楚王荒淫无道的愤慨及对楚国命运的忧虑。)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汉代诗歌常以鸿鹄徘徊比喻夫妇离别,此诗开头也有这个意思用这两句诗开头以引起下边的故事,民歌中常用这种写法。)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3、此句用典,引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诗句,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6.下列文学常识解说错误的一项是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是三大类。“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为宗庙祭祀乐歌,“颂”为宫廷乐歌。楚辞收录了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西汉刘向辑。这些作品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离骚是楚辞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陈徐陵编玉台新咏卷一,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代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

4、”。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的文选,涉江采芙蓉即为其中之一。二、阅读下面短文,回答710题。(16分,每小题4分) 庄子与屈原,是中国哲学史与文学史上两颗璀璨的巨星。他们同时出现于中国的战国时代,庄骚比翼,哲诗辉映,代表了我们民族在思辨与审美领域中达到的高峰。庄子是一位将认知与审美融为一体的哲人,他的人本体论哲学,让人们追思“有限的个体生命如何去把握永恒的美的人生”,带有一种诗意的光辉。一部探讨哲理的庄子,充满了艺术想像、浪漫情调和浓郁的诗情。以“辩多而情激”著称的庄子,正是在理智与情感、哲学与诗之间寻求美和自由的人生诗意的人生。庄子既是哲人:又是诗人,确切地说

5、,他是一位“哲诗”。屈原则恰好是诗人而兼哲人,是一位“诗哲”。他不仅写出了天问那样广泛涉及宇宙、神灵、万物、历史、政治、人生问题的哲理诗,以诸子式的怀疑、批判、探索的精神,叩问宇宙、历史与人生之谜,即使离骚九歌这类抒情诗篇,也都蕴涵了深邃的哲学意识,表现出诗人对自然哲学、历史哲学、人生哲学的思考。庄子、屈原及其作品的出现,远远超出了哲学、诗歌艺术的范畴,而具有了整个文化精神领域的意义。 庄子与屈原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文化高峰中文史哲互涵互动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战国时代,经济、政治经历着极为深刻的变化,文化上亦在历史继承和南北交流的基础上总结、革新、开创,从而掀起了中国文化史上灿烂辉煌的第一个

6、高潮。在这个“高峰”和“源头”时代,出现了以“楚辞”为代表的文学,以左传战国策为代表的史学和以诸子为代表的哲学,它们体现了整个历史时代的学术造诣和文化水平。而且,三者之间还表现出一种互涵互动的关系;无论是文学、史学还是哲学,其中任何一个学科,向来都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互相了解、渗透,彼此促进错综地发展的。在文史哲的交融中,不仅文学自身兼含着史哲的因素,从而呈现了一种气象雄浑的“大文学”形态,同时还出现了史著文学化与哲学诗意化的倾向。史著文学化导致了史传文学的产生,它们是史与文的有机统一,是用文学的手法写出的历史,又是以历史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从而既把历史文学化了,又把文学历史化了。哲学的诗

7、意化,其结果是哲理艺术散文的产生和诗化哲学的出现。老子等虽是自创体系的哲学,但在认知中又都运用了以形见理、以美启真的方法,逻辑思维的线索上缀满了形象的花结,使哲理与艺术达到了完善的结合,进而更在情与理的交融中,出现了睿智与深情结合的诗化哲学。“哲诗”庄子与“诗哲”屈原正是在这种学术文化背景中出现的,作为一种文化奇观的“庄骚辉映”,实则是在诗意的沉思和沉思的诗意中,表现了哲学和诗在最深层次上的融通。7对文章某些概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哲诗”是指作品富于哲理的诗人,“诗哲”则是指著作充满诗意的哲学家。整理认为战国时代出现了文史哲的“互涵互动”,“互涵”指彼此促进,“互动”则指彼此渗透。“史著文学

8、化”,指的是不拘泥于历史的真实,用文学的手法撰述历史;“哲学诗意化”,指的是借鉴诗歌创作手法来表达哲学思想。“诗意的沉思”指庄子的文章洋溢着诗情;“沉思的诗意”指屈原的作品充满了哲理。8整理认为庄子“既是哲人,又是诗人”,屈原是诗人兼哲人,下列不属于整理这么说的原因的一项A庄子和屈原的作品都富于哲理。B庄子和屈原的作品都充满诗意。C庄子和屈原都有哲学著作和诗歌作品传世。D庄子和屈原的作品具有整个文化精神领域的意义。9关于战国时期文史哲之间互涵互动关系的表现,下列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文学呈现了一种气象雄浑的“大文学”形态。 文学自身兼含着史哲因素,产生了以形见理的老子史著文学化,出现了“史传文学”

9、。 哲学诗意化导致了“诗化哲学”的出现。 10对文章论述主旨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庄子与屈原代表了我们民族在思辨与审美领域中达到的高峰。 战国时期文史之间呈现出互涵互动的关系。 庄子和屈原出现的历史、社会和文化背景。 哲学和诗在最深层次上的融通产生了“庄骚辉映”这一种文化奇观。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16分,每小题4分)焚 驴 志【金】王若虚岁己未,河朔大旱,远迩焦然无主赖。镇阳帅自言忧农,督下祈雨甚急。厌禳小数,靡不为之,竟无验。既久,怪诬之说兴。适民家有产白驴者,或指曰:“此旱之由也。云方兴,驴辄仰号之,云辄散不留。是物不死,旱胡得止?”一人臆倡,众万以附。帅闻,以为然,命

10、亟取,将焚之。驴见梦于府之属某曰:“冤哉焚也!天祸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预焉?吾生不幸为异类,又不幸堕于畜兽,乘负驾驭,惟人所命;驱叱鞭箠,亦惟所加。劳辱以终,吾分然也。若乃水旱之事,岂其所知,而欲置斯酷欤?孰诬我者,而帅从之!祸有存乎天,有因乎人,人者可以自求,而天者可以委之也。殷之旱也,有桑林之祷,言出而雨;卫之旱也,为伐邢之役,兴师而雨;汉旱,卜式请烹弘羊;唐旱,李中敏请斩郑注。救旱之术多矣,盍亦求诸是类乎?求之不得,无所归咎,则存乎天也,委焉而已。不求诸人,不委诸天,以无稽之言,而谓我之愆。嘻,其不然!暴巫投魃,既已迂矣,今兹无乃复甚?杀我而有利于人,吾何爱一死?如其未也,焉用为是以益恶

11、?滥杀不仁,轻信不智,不仁不智,帅胡取焉?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某谢而觉,请诸帅而释之。人情初不怿也。未几而雨,则弥月不解,潦溢伤禾,岁卒以空。人无复议驴。【注】厌禳(rng):祭祀鬼神以祈求消除灾祸。暴巫投魃(b):暴,同“曝”,指令巫婆神汉在太阳地里祈雨,驱赶旱鬼。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远迩焦然无主赖 迩:近B.命亟取,将焚之 亟:赶快C.民自罹之,吾何预焉 预:预备D.求之不得,无所归咎 咎:罪过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或指曰:“此旱之由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B. 又不幸堕于畜兽 苛政猛于虎C. 有桑林之祷,言出

12、而雨 学而不思则罔D. 吾子,其属也,敢私以诉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13.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驴的反抗精神的一组是云方兴,驴辄仰号之,云辄散不留劳辱以终,吾分然也孰诬我者,而帅从之救旱之术多矣,盍亦求诸是类乎滥杀不仁,轻信不智,不仁不智,帅胡取焉?未几而雨,则弥月不解,潦溢伤禾,岁卒以空A. B. C. D.14.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一篇寓言小品,赋予驴以正面的形象特点,它敢于陈情衙府,分析祸福,因古证今,直斥奸佞,成为正直敢言、有胆有识的人的象征。B.驴“乘负驾驭”,劳辱终生,这使人联想到像牲口一样终年辛苦的农夫,但它远非任人宰割之辈,驴的形象本

13、身包含着整理为受欺者鸣不平、激愤于世道昏暗的战斗意志。C.白驴最为精辟的见解在于“祸有存乎天,有因乎人,人者可以自求,而天者可以委之也”,其中“人者可以自求”是白驴见解的核心,贯通上下。D.文章引用典故来证实自己的议论,托物言志,笔意冷峻,同时运用对比手法,将白驴与镇阳帅、众人对比,虽肯定了镇阳帅勤政爱民的一面,但对他督下祈雨的做法不满;也揭示了无知妄测、人云亦云的可惊可骇。四、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7题。(8分)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注释】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 芣苢:车前(草名),可食。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有:得到。掇:摘取、拾取。捋:成把地握取。袺:手持衣角盛物。襭:把衣襟掖在腰带间装物。15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 。(1分)16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动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3分) 17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1821题。(22分)名著的遭遇李洁非文学名著,总是吸引影视改编者的注意力,然而,改编得好的偏偏又很少。文学名著作为叙事艺术精品,给影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