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三单元——诗意人生教学设计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3354399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7.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创】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三单元——诗意人生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原创】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三单元——诗意人生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原创】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三单元——诗意人生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原创】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三单元——诗意人生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原创】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三单元——诗意人生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原创】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三单元——诗意人生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创】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三单元——诗意人生教学设计(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诗意人生 任务群:文学阅读与写作【说明】统编新教材(必修)以人文主题统领,打破文体界限;以任务群为学习旨归,聚焦语文学科知识学习。本设计初衷既紧扣新课标,又结合教学实际,立足于单元学习任务,以统编教材的课为单位,一组一组设计教学。第七课任务主题诵读品鉴,感受魏晋风度。第八课任务主题辨析手法,品味大唐气象。第九课任务主题知人论世,比较两宋风雅。7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一、教学指南(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下注释、诵读和分析来品读两首诗歌的意象和语言,体会曹操的“忧”与陶渊明的“游”,感受不同诗人的独特生命。2.通过比较阅读、类化学习来进一步理解古体诗的特点,

2、诗歌的韵律、节奏和表达技巧在两首诗歌中的体现。3.通过拓展阅读、写文学短评等形式感悟诗人对社会与人生的独特思考,理解诗人的精神境界,认识诗歌的当代价值,提升综合审美鉴赏力,增强文化自信。(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在朗诵与分析中学习诗歌表达情感时不同的韵律、节奏和表达技巧,体味诗人生命选择的独特意义。教学难点:通过比较、拓展阅读学习诗词格律,领会诗歌意图,理解当时不同诗人的特殊情怀。(三)课时安排3课时。(四)学习建议不同时代、不同处境,人们对于生命的选择往往是不同的,有感慨时光流逝、想要建功立业的宏愿,也有厌倦官场生活,想辞官归隐、躬耕田园的喜悦。如此截然相反的情感,却以同一诗歌体裁、不同的语言

3、风格和表达技巧来表达,使我们可以在诵读中去体会两首诗歌不同的韵律和节奏,去领悟两首诗歌中诗人的别样情怀。两首作品放在一起比较,除了显然的情感和人生状态不同外,学生比较难以理解二者相同点。往往容易认为曹操是积极的入世者,而陶渊明则是消极的避世者,并未真正理解二者其实都是有志之人的一种人生选择而已。根据两人的生平和时代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这种共同之处:均为大志之人在不同的人生境遇和人生状态,选择不一样完善自我的途径罢了。诗歌鉴赏一是要具相关知识支撑,二是在吟诵中品味,三是通过历史还原找到一些相关信息互相印证,这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更准确地走入作者的心灵世界。(五)课前研学1.预习作业熟读两首诗

4、歌,并能准确流畅背诵;自学课下注释,初步完成单元相关练习。借助互联网和其他资源,查阅两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考察诗人在在什么样的时代和状态下创作了作品,该作品可能反映了诗人什么样的生命状态,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内心情感。2.阅读指导吟诵并注意诗歌的比兴、化用典故或引前人诗句、白描的表达技巧。在同类诗作中比较异同,发现各自的特色。3.写作准备学习文学短评写法。4.知识清单根据课下注释自学本课字词、文学常识(古体诗),并可以关注诗词中“愁”情的不同表现方式及不同特点,感受诗人、词人别样之“愁”。二、过程设计【知识支架】1.四言诗与五言诗;2.曹操与陶渊明;3.中国古典诗歌源流简史。(以上从略)第一课时

5、活动一、翻译诗歌小组合作齐翻译,译文也是一首诗。平时我们只会注重文言文的翻译,而忽略了古代诗歌的字面解读;虽说如此凝练的诗歌如果配以普通的翻译就显得诗意全无,但如果翻译也如诗歌创作一般,注重音乐美,那如此美妙的翻译和原诗歌应该也是很配的。此目的在于让学生读懂诗歌,并加强语言运用的训练。参考译文: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时日实在太多!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穿着青领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当空

6、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才可以拾到;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月光明亮伴着星光稀疏,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我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归顺与我。此环节可以放在课前进行,将各组的翻译贴在后面黑板,课下无记名投票,选出最受欢迎的译文,优胜的小组在课上进行展示。要求是演绎原诗与译文,形式自定。活动二:课前查找利用网络等资源,比较阅读求贤令。作为招揽人才的诗歌“求贤令”短歌行,和求贤令有着共性和差异性,

7、二者进行比较阅读,能更好地使学生感受到短歌行的诗歌魅力。求贤令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求取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有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见于三国志魏志武帝纪第一在课堂上呈现任务二:求贤令与短歌行在文学体裁、思想情感和抒情方式上的异同。文学体裁(四分法)思想情感抒情方式求贤令短歌行通过学生课前的预习和课堂的讨论,最终可以确定如下表格:文学体裁

8、(四分法)思想情感(同)抒情方式(异)求贤令政治散文求更多的“贤人君子”和他一起“共治天下”引用前人诗句、事例论证短歌行诗歌求贤若渴的思想感情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比兴、化用典故、引用前人诗句短歌行中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曹操求才的用心十分真诚,具有感人的力量。而这种深细婉转的用心,在求贤令这样的政治文件中当然无法尽情表达。短歌行作为一首诗,就能抒发政治文件所不能抒发的感情,起到政治文件所不能起的作用。其中“抒情方式”这一栏,只要学生能回答出直接或者含蓄就已经达到教学期望值了。如求贤令非常直接抒发求贤若渴的意图的,即使引用前人诗句和事例论证,但如“得贤人君子”“求贤之急”“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9、”等词句,还是非常直接表达作者意图的;而短歌行则含蓄得多,即使用了如“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以表达求贤之意的典故,也是比较含蓄的,更何况整首诗未直接点出“求贤”之意。这就是作为诗歌短歌行的优势。活动三、品读诗文引用化用妙比喻,欲扬先抑为求贤。全诗分为八章,每章四句。进行分章讲解,不求太过深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放低姿态,直抒愁情以感人。第一、二章借歌和酒道出对时光消逝的感慨。在这八句诗中,主要的情感就是一个“愁”字。这里诗人一方面是在抒发个人之情,发愁时间过得太快,恐怕来不及有所作为;另一方面也是在巧妙地感染广大贤才,提醒贤才们人生就

10、像朝露那样容易消失,岁月已经流逝很多,应该赶紧拿定主意,到他那里施展抱负。因此,诗中浓郁的抒情气氛包含了政治目的。这样积极的目的用低沉的调子来发端,固然表明诗人真有他的愁思,所以才说得真切;但另一方面也唯有通过这样的调子才更能打开处于下层、多历艰难又急于寻找出路的贤才的心扉。所以说用意和遣词既是真切的,也是巧妙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引用诗句,巧妙含蓄诉求贤。接着第三、四章情味更加缠绵深长。“青青”二句出自诗经郑风子衫,原诗是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爱人,诗人在这里引用子衿的诗句,还说自己一直低低地吟诵它,这实在是太巧妙了。他说“青青子衿

11、,悠悠我心”,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原诗中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诗人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由这层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的用心十分真诚,的确具有感人的力量。他这种深细婉转的用心,在求贤令之类的文件中当然无法尽情表达;而这首短歌行作为一首诗,就能抒发政治文件所不能抒发的感情,起到政治文件所不能起的作用。紧接着诗人又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

12、这八句仍然没有明确地说出“求才”二字,诗人引用了诗经中的语句来表明心志。“但为君故”这个“君”字,本来在诗经中可能指一个具体的人,而在这里则具有了广泛的意义:在当时凡是读到曹操此诗的贤士,都可以自认为就是曹操慕求的对象。正因为这样,此诗流传开去,才会起到巨大的社会作用。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强调照应,复愁情待贤以礼。第五、六章是对以上十六句的强调和照应。以上十六句主要讲了两个意思,即为求贤而愁,又表示要待贤以礼,这可以说是全诗中的两个“主旋律”,而“明明如月”八句就是这两个“主旋律”的复现和变奏。第五章四句又在讲忧愁,是照应第一、二章的

13、八句;第六章四句讲贤才到来,是照应第三、四章的八句。表面看来,第五、六章意思上是与前十六句重复的,但实际上由于“主旋律”的复现和变奏,因此使全诗更有抑扬低昂、反复咏叹之致,加强了抒情的意味。再从诗歌表达的主题来看,这八句不是简单重复,而是进一步强调、深化了题旨。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写景渲染,比喻用典明主题。最后两章是全诗关键所在。第七章是形成全诗气氛的关键,也是全诗艺术感染力最强的地方,第八章则是了解作者主观思想的关键。第七章四句既是准确而形象的写景笔墨,同时也有比喻的深意和理解的多义。首先是指那些犹豫不定的人才在诸雄鼎立的局面下一时

14、无所适从。所以诗人以“乌鹊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自己这一边来。这四句诗生动刻画了那些犹豫彷徨者的处境与心情,然而诗人不仅丝毫未加指责,反而在浓郁的诗意中透露着对这些人的关心和同情。同时,由于汉末大乱,北方人口大量迁移,本诗的“乌鹊南飞何枝可依”等句,除了可能含有像在诗人另一首乐府诗却东西门行中所表现的征夫怀乡之感,表示诗人在南征北讨、不能定居的生活中一时的厌烦以外,也可能含有概取人民流离迁徒的情感。读者不仅能从此章中感受到诗人渴求贤才的心情,而且还能够从中感觉到当时社会的氛围。最后四局画龙点睛,明明白白地披肝沥胆,希望人才都来归顺,确切地点明了此诗

15、的主题。“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是通过比喻极有说服力地表现了人才越多越好,绝不会有“人满之患”之嫌。“周公吐哺”的典故突出地表现了诗人求贤若渴的心情。小结,本诗艺术特色有三:第一,合理引用和化用。比如“青青子衫,悠悠我心”是引用诗经诗句,将女子对情人的深情相思变成了诗人对贤才的思慕。又如“哟哟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竺”也是引用诗经诗句,其意在表达诗人期待贤者的热诚。再如“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化用史记鲁周公世家中周公事,诗人以周公自比,表达求贤建业的雄心。第二,妙用比喻。“明明如月,何时可辍”将贤者喻为高空的明月,光照宇内,可望而不可即,让人生“忧”。又用“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匠,何枝可依”中乌鹊难以择枝的情景喻贤才无所依托。还用“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喻贤才越多越好。第三,巧用欲扬先抑。诗作以消极地感叹时光易逝,忧自己功业未建开头,最后折转,抒发其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抑扬低昂,反复咏叹,大大加强了抒情的效果。活动四、吟诵指导反复吟诵用情深,忧之诗眼绕心间。一读句读。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