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克服写作畏难心理.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3352951 上传时间:2024-01-3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克服写作畏难心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克服写作畏难心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克服写作畏难心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克服写作畏难心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克服写作畏难心理.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克服写作畏难心理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如果人们吃饭时没有食欲,勉强把把食物吞到胃里去,其结果,只能引起恶心和呕吐,最少也是消化不良,健康不佳。反之,如果在饥饿的驱使下,把食物吃到胃里,那它就会乐于接受,并很好地消化它”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早在两千年前的古希腊著名文艺理论家贺拉斯就提出“寓教于乐”说,这一学说得到了许多教育者的赞同,并致力于在教育过程中的实践。可见,兴趣对于学习甚至生活都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动力。在作文的教学过程中,如果能使学生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让他们将写作当做一件乐事、趣事,那么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写作的要领,将被动的写作地位转为主动的精神内需,从而变

2、“畏惧”为“喜爱”,变“苦写”为“乐写”。写作对于他们来说便如同一只纸老虎而不堪一击。究竟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克服写作畏难心理,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以及教学实践,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对此进行阐释。 一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从日常生活中激发兴趣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做饭先要有米,手巧的妇人才有用武之地;写作也先得有“米”,即写作材料,才不至于搜肠刮肚无一字。“米”从哪里来?生活就是写作的大米仓,无论是书本知识,文学名著乃至艺术作品都是源自生活。要从生活中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就必须多留心、多观察、多思考、多积累。留心周围各种各样的人和事,仔细观察周围的场景和人物的举止神态,认真思考事情的内

3、在联系和意义,从中发现有意义的写作材料,善于观察和思考生活的人,见到雨滴,也能品味出“润物细无声”的意义。例如,湖北一篇满分作文把爱心带给他人的精彩开头很值得借鉴,写道:爱心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驱散了凛冽的寒霜;爱心是久旱后的一场甘霖,滋润了龟裂的心田;爱心是汪洋中的一个航标,指明了新生的希望。小作者从生活毫微的观察中思索出阳光与寒霜、甘霖与龟裂的土地、航标与方向之间的联系以及隐藏在背后的深层意义,可见,文章中最精彩的地方,就是生活中爆发出的最亮的火花。 当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观察到生活的哲理,大部分学生留眼的只是生活中的琐事,然而难题也就在我们的学生对琐事只能老掉牙地模仿或流水账般记述,他们

4、常常只能体会生活中穿衣、吃饭的索然无味,而忽略了隐藏在柴米油盐酱醋茶背后酸甜苦辣的美妙滋味,比如要求学生写我的妈妈、我的同桌一类的作文,这些都是学生们最为熟悉的事物,能写的事太多又太平凡,很多事不知从何说起。于是,不善于观察生活的学生总是苦思冥想无从下笔,而开始了流水账式的记述或者复制别人的模板,他们写我的妈妈要么就是长篇的大而空洞的讲述,要么拷贝优秀作文中只言片语。然而,善于观察生活的的学生,他们通常懂得品味平淡的生活,同样的作文题目我的妈妈,他们能写得风生水起、趣味十足。著名作家刘绍棠在本命年的回想写小时候回家过年的情景,单一个吃就写了很多。因此,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的首要任务是应该让他们品味

5、鸡毛蒜皮的意义。让学生明白,对于母亲,他们应该留意的是她为操持家务而白了的头发和粗糙了的双手,以及隐藏在斑白双鬓后的对我们浓浓的爱等等。当然,只专注于观察生活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具备描述事物的能力,却缺乏体会情感的触觉,要做到“情真意切”,作为教育者,我们还需要引导学生培养情感,品味情感,进而真切地表达情感。 二品味情感,从点滴情感中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俗话说:“言为心声,文贵真情”。真实的情感是写作的血液,情感闸门一打开自然情到笔至,妙笔生花。但对于学生来说,下笔就将真情流露于笔端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生活中能让人产生情感波澜的场景很多,只要学生有一颗敏感的心,细心观察,就会体验到各

6、种情感。亲情是人间最高尚、最纯洁之情,我们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家庭亲人之间的感人情景,像父对子的舐犊之情,母女间的连心之情,姐妹间的同胞之情,兄弟间的手足之情。比如:家长逼着吃饭,逼着穿衣,这是家庭生活中的小事,许多人可能熟视无睹,并且有反感情绪。如果学生用心观察父母的言行举止,音容笑貌,就可以从逼吃饭、逼穿衣中感悟出父母浓浓的亲情。亲情是最易打动人,也是最易感染人的写作主题,我们不妨引导学生从此入手,关注家人的生活情景,体会家人的关爱、宽容之情,并选择能触及自己灵魂的某个片断、细节,提炼为习作的“动情点”,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人生活在社会中,除了和亲人相处外,还要和老师、同学、朋友等相处,在相处

7、过程中,有时会因为自己的无知,自己的过错,自己的倔强,而伤害自己的亲人、老师、同学、朋友等,使他们蒙受委屈,当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心中便会萌发出悔恨之情。如果学生把这种感情写出来,也能感人至深。分离产生思念,思念自己出差的父母,思念自己远在外地的亲朋;分离产生牵挂,牵挂自己的父母,牵挂自己的师长。如把这种思念之情写出来同样会感人至深。此外,活泼有趣的小动物让人心生爱怜,景色迷人的风景名胜让人流连忘返,我们都可以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情感在生活中积累。如果我们经常指导学生关注街头巷尾的事,关注四季交替变化,关注校园生活,品味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领悟师长的教诲,感受亲情、友情带来的

8、幸福与快乐,倾听大自然的声音。学生就能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生活,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生活,用自己的头脑去分析生活,写出的文章就会情感飞扬灵动,思维丰富鲜活,就能做到写山,情满于山;写海,意溢于海;写喜,大地山河都在扬眉带笑;写忧,风云花鸟都在叹气凝愁。这样,学生的“半亩方塘”中就不愁没有无光云彩,不愁没有源头活水。学生也就能做到用我手写我心,用我心抒我情了。然而,仍然有些学生,尽管已是满腔热血却不懂得应该怎样用文字修饰毛茸茸的情感,于是,如何表露胸中之意又成为棘手之事。有了材料,有了情感,当然还得有语言,什么样的语言才能把精彩的故事,动人的情感表露出来? 三积累语言,从优美的语言中激发写作兴趣关于

9、语言积累,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内涵丰富的论断,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等等,说的都是因为有了足够的语言量,而下笔千言,出口成章。可以这么说,语言是构筑作文的“秦砖汉瓦”。语言是一门奇妙的艺术,它既是学生思维、语言运用能力的体现,又是表达情感的不可或缺的工具。然而,究竟怎样引导学生学会装饰和丰富自己的语言呢?在我看来应抓住“听”“读”“用”三个方面,通过这三个方面把听觉、视觉与运用,眼看与手动,认识与实践紧密结合: 首先,抓住一个“听”字。现代媒体是学生司空见惯的语言传播手段。通过这些

10、传播媒介来学习语言,于学生来说是不仅没有负担,反而能从声情并茂的讲解中了解情节,认识人物的个性,知道事物善恶,对所听的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未讲的内容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会有再听的欲望。学生耳熟能详,就会从中积累语言文字,有时会有“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感受。我们引导学生自觉利用现代媒体设备,听美文、听童话故事、听新闻报道以及其他各种活动。长此以往,不仅能使学生从听中了解文学名著,而且还产生强烈的读书欲望。在欲望的驱使下,学生自然而然地探索写作技巧,这样,由“听“到“看”再到“写”,写作便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 其次,抓住一个“读(背)”字。俗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这里的“少”有两层

11、意思:一是读的少,二是记住的少。语言的积累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地读,读出滋味,读出情感,熟读成诵,读有所值,读有所得。不仅读课本,还要延伸到课本之外,吕叔湘先生说过“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回想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学生如果能多读多背,天长日久,日积月累,必“冰冻三尺”“积水成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最后,抓住一个“用”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读记了大堆的成语,背诵了成山优美的句子,最终还得落实到实践中,纸上谈兵的效果如同童话故事里的反面角色不堪一击,我们要使学生养成每天记日记和摘录名言警句的习惯,让他们尝试着改写故事,仿写精美诗句。待到写作文之时,便呼之即出,信手拈来,随心所欲,左右逢源。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要使学生克服写作的畏惧心理就必须重视写作兴趣的培养,日常生活、点滴情感、优美的语言都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动力和源泉。生活的意义需要慧眼发现,真实的情感从我们司空见惯的细微生活深处品味,学生只有肚中有墨,才会跃跃欲试;只有发现用文字堆砌长城的乐趣,才会倾注于其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