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含答案】.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63352128 上传时间:2023-08-3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8.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含答案】.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含答案】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渗透(shn) 锐不可当(dng) 气氛(fn) 刹那(ch)B颓败(tu) 一丝不苟(u) 着陆(zho) 湛蓝(zhn)C悄然(qio) 殚精竭虑(dn) 扼制() 轻盈(yng)D歼退(qin) 颔首低眉(hn) 沿溯(s) 长啸(xio)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个客人身份尊贵,上级领导十分重视,她小心翼翼地接待他,幸好没出什么问题。B经过老师深恶痛疾的一番教导, 他下定决心改正错误,争取用好成绩回报父母。C扬州茱萸湾公园成

2、立了野生动物救助中心,一些遭伤害的野生动物又栩栩如生了。D连续多日的暴雨让山洪暴发,良田被淹,灾情扣人心弦,大家齐心协力共渡难关的时候到了。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汉字书写大赛,使人们重拾汉字之美,也就越发珍惜纸质时代的美好。B他做事认真,待人诚挚,在生活和工作中,用自己的行动塑造了人格魅力,感动和引导着周围的人。C抖音不再是一款只针对“先锋潮人”的应用,而是一个帮助普通用户记录美好生活的平台。D一个民族的文化能否得到复兴,取决于这个民族的优秀文化值好的传承。5、下列各句括号内说明了该句的修辞手法,说得不正确的一项是()A音响就越大了,战鼓声,金锣声,呐喊声,叫号声像千军万马

3、混战了起来。(排比、比喻)B那种感情,是凯旋的骑士对战马的感情,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的射手对良弓的感情。(引用、比喻、对偶)C纺车总是安安稳稳地呆在那里,像露出头角的蜗牛,像着陆停驶的飞机。(拟人、比喻)D在我们的脚下,波浪轻轻吻着岩石,像朦胧欲睡似的。(拟人、比喻)6、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A B

4、 C D7、根据课文默写。其间千二百里,_,不以疾也。(郦道元三峡)树树皆秋色,_。(王绩野望)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晓雾将歇,_。(陶弘景答谢中书书)晴川历历汉阳树,_。(崔颢黄鹤楼)_,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_,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_,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使至塞上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雄浑景象的名句是:_,_。二、文言文阅读。(15分)(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

5、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乙)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记游松风亭 (注)木末:树梢。死敌:死于敌手。死法:死于军法。恁么:如此,这样。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1)怀民亦未寝 (_)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_) (3)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 (_) (4)思欲就亭止息(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_(2)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_3“但少闲

6、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闲人”应如何理解?4甲乙两文分别为苏轼被贬黄州、惠州期间所作,虽然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但所展露的胸怀却有共同之处,请写出来。三、现代文阅读。(30分)1、好沉的一抔土石英在这里,旧的皇历是更不灵了。原本我以为,黄河口的土是粗糙的、贫瘠的。因为在我幼小时,大人们就告诉我:那是个盐碱沙荒、十年九不收的地方。但当我实地来到这黄河入海处,亲眼领略了它的豪迈气势和不凡的资质后,我便意外地发现:这里不仅地阔,而且土肥,攥在手里,酥细得像润了油,却又不腻而匀和;凑近鼻沟下一闻,别有一种清香。以我年轻时在老家从事农桑的经验,这样的土质,任管种蔬菜还是种庄稼都是很理想的。果然,在后首那块

7、干松的地段,好一片秋禾!风过时,高粱擎起硕大的锣鼓槌相互撞击,没有敲出多大的声响,却惊起一对翠蓝色的珍鸟从深处腾出,在半空里飞旋两遭,没有树枝可依,又飘落在旁边的一片谷地,立在穗上颤颤悠悠,像一双新婚伉俪相对荡着秋千。那千支万条谷穗的金笔,在漫野里尽情描绘秋熟的图景。再往前,更接近河口的一片土地,许是刚冲积成不久,还没有好好利用。如此潮润的沃土,瞅着都会口舌生津,谅也不会长时被闲置的。我是个庄户底儿,颇有些“爱土成性”,走着走着,禁不住又珍惜地捧起一抔土来,觉得好沉重,真的比一般的土要有分量。“你的手感不一样吧?”我们的老向导、四十年的治黄专家王总工程师看出来了,接着他以充满诗意的幽默口吻向我

8、解释,“这土确实有点特殊:黄河口虽说在山东,这里的泥沙却不全姓鲁,它们有的姓甘,有的姓秦,有的姓晋,有的姓豫,大都是外来户。你手里攥着九个省区呢,怎能不重?”我始而以为他是在开玩笑,再一琢磨,或许还真有道理,但究竟是科学上的依据,还是哲理上的深远含义?科学上的道理,土质的某种特殊性,还有待请教;引我深思的倒是他所说的“攥着九个省区”这句话,确实是够有分量的,其中不但有地理上的广阔,更有历史的重负,大河不舍昼夜滔滔奔流,融雪纳雨,诸种情味,羼和着千年万载艰辛的汗珠。经过漫长历史淘滤,轻浮的、劣质的分子被冲出河口,混杂于海水中;能够落下来的便执著地痴恋于河口,不肯随波逐流。这些分子多是精华,它们当

9、然最凝重。这土,攥在手里是无声的,我却觉得它储留、凝结着我们这个民族苦难和奋起的回声。太遥远的且不说,七十多年前,就有黄泛区百姓流离失所啼饥号寒的哭泣,更有1947年6月30日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的雄浑声浪我更深深感悟到:我手里攥着的不是一抔普通的土,一时竟合不得扔弃它它值得我珍惜并作为一种精神的动力。这时我不仅觉得它的分量沉重,而且攥得好苦!但不论是何种滋味,过去的毕竟已成为过去。现在,我闻到的是风赠秋熟的醇香;眼前,是驰向海口的两栖机动勘测船。王总兴致勃勃地向我透露:三年以内就将结束这里“有水无航,有油无厂,有口无港”的局面。“到那时,你再来看!”他的语气是那么坚定,那么充满信心;不需怀疑,他

10、过去四十年间的治黄成绩就是金质“信用卡”。至此,我可以愉快地松开手了。土,被攥成紧紧的一团,我随手把它揉碎,轻松地撒开去,土星儿均匀地铺在地面上,幻觉中,我的眼前仿佛展开了一幅新洲远景图(略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我”对黄河口的土的情感为行文线索,思路清晰。B第段王总诗意的话语,丰富了“我”对黄河口土的认识。C文章使用“闻”“捧”“攥”等词语,写出“我”爱土成性。D文章在叙事的基础上抒情、议论,语言朴素,充满哲理。2第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高粱擎起硕大的锣鼓槌相互撞击,没有敲出多大的声响,却惊起一对翠蓝色的珍鸟从深处腾出

11、,在半空里飞旋两遭,没有树枝可依,又飘落在旁边的一片谷地,立在穗上颤颤悠悠,像一双新婚伉俪相对荡着秋千。(1)赏析画线句子:_(2)赏析加点词语:_4第段写“我”将土“攥得好苦”,第段写“我可以愉快地松开手了”,“我”心情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5作者为什么认为黄河口的土“好沉”?请简要分析。2、灯火 萧萧乌黑油污的煤油灯,一经火柴点燃,便有了亮晃晃的“生命”。“生命”的意义就是它会让你想起与它共处的那段时光。生命的最简单意义可以是一个字:“动”!那昏黄的煤油灯的火舌,就是那样闪动着,那样引逗着你的眼,那样闪着古老的昏黄。在胡兴村,这样的煤油灯不知与我们共处了多少年。家用的煤油灯主体

12、是大约十公分高的玻璃瓶,外围有铝片为套,瓶口是一个铅皮的盖子,中间钻一个小洞,棉纱捻成的灯芯就插在这个洞里,灯芯可以一直伸向瓶底,将煤油汲吸上来,油润的灯芯,火柴一点就燃着了,昏黄摇曳的光芒,就这样温暖着我们的童年。夜深的时候,面对这样一盏摇曳的灯火,仿佛可以跟古人促膝而谈,读一点诗词,雅兴随之而起。如果能翻阅几则“聊斋”,或许更增加一些古奥之趣,可惜,当时年纪小,只认识李白的铁杵、王冕的荷花!最温暖的当然不是这摇曳昏黄的灯光,而是灯光下两个相对的人影,一老一少,祖孙两人从“人初静”,守到夜更深,守着永夜,守着灯火,守着长长的一段祖孙相牵系的深情记忆,那是祖母无怨的爱,无尽的心,所有的怀念都从

13、这样温馨的画面进入、泛起当灯芯烧黑了,我们用个小竹片剔亮它,挑灯夜战原来就是这样的啊!那情景仿佛剪烛西窗一般,灯芯越烧越长,就要用小剪刀剪除碳化的那小小一截,光,就更亮了!这样的煤油灯,我们家好像只有三盏,人在客厅的时候,灯随我们在客厅,夜读如果是在祖母的房间,灯就随着我们过去。有时,书读到一半,要到客厅拿东西,那得提着灯过去,脚步不能太急,免得走路的风息将灯吹熄。不知你是否记得我们家是土埆厝?风随时可以从破落的竹篾片之间随意进出,风大的时候,我们就得一手举灯,一手遮风护火,步步为营,仿佛履薄的人,战战兢兢。那情景仿佛护着累世的家产。在那样的灯火下,一切都荡漾着温馨。虽然,煤油灯有效的亮度不过是一两尺而已,那样的光晕却是不灭的永恒之火,一直亮在童年的心中。多少风与云吹送过去了,我们长大了,家里安装电灯了,刚开始,我们只要五烛光的灯泡,五烛光的亮度刚好模拟煤油灯的古意,却免除了油烟的熏染、风动的闪烁,那样笃定而拘谨的五烛光灯泡,是我们使用“电火”的第一步。此后,四十烛光、六十烛光的灯泡陪伴着我们的成长,日光灯一到,黄光从此成为白光,那又更向前跨过了一步,这时,伴读的祖母早已回到天上去了,惨白的日光灯下总觉得缺少了昔日那份盈满的温馨,总觉得身边嘘寒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