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第七稿(定稿).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3350087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律长征第七稿(定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律长征第七稿(定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律长征第七稿(定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七律长征第七稿(定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七律长征第七稿(定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律长征第七稿(定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律长征第七稿(定稿).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律长征(修改稿)一、初读诗歌,指导朗读1同学们,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七律 长征。课前预习好了吗?读读这些词语。第一行,第二行,第三行。(分三次请学生读) 2现在,再看看留下的这些词语,你发现了什么?(这些都是红军长征经过的地名)4对,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了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北上抗日。他们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长征。一路上,他们跋山涉水,击溃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围追堵截,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红军长征的总指挥,新中国的领袖毛主席,在长征结束之后,写下了这一首千古绝唱(齐读)七律 长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歌。(齐读题目)谁来读读!(评价:读得很正确

2、,字正腔圆。)2大家预习很充分!读诗不仅要读正确,更要读出节奏,老师也想读读。(范读,掌声。)3谢谢大家的掌声,你们也能像老师一样读吗,自己练练。谁来读(都想读,那咱们一起来读。)齐读二、找出中心句,整体感知1我们已经把诗读正确,读出了节奏,但还不够,更重要的是把诗读懂。请大家静心地默读这首诗,看看诗中的哪一句诗概括了整首诗的意思?2交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板书:远征难 只等闲)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这句诗的理解吗?(相机等闲:等闲是什么意思?这里的等闲也就是“平常”的意思。你能加上“虽然但是来说说吗?)指导读。(虽然远征难,但是红军不怕,读出不怕的气势!不仅不怕,还当做平平

3、常常的事情,“只等闲”呀,读出来!)4让我们读好这提纲挈领的一句(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三、互文对照,感受远征难1(指板书)关于“远征难”,同学们课前都已经阅读了大量的故事,老师这儿还有一组最真实的数据,一起来看:2(音乐继续)同学们用心再读读这段文字,结合你课前的阅读,想想,长征难,到底难在哪里?3交流(音乐停)4是啊!远征难,难在(速度渐快)缺衣少食,饥寒交迫,地形复杂,上有轰炸,后有追兵。真的是(指板书引读)远征难!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这样说(引读)长征是前所未闻的故事。著名战地记者埃德加 斯诺说(引读)长征是一首惊心动魄的史诗。5那这首诗歌中又为我们展现了那些难呢?(五岭逶

4、迤、乌蒙磅礴、金沙江、大渡河)6(地名加点)是的,长征,我们中华民族的一部史诗,曾经被拍成多少部电影,留下多少部著作,然而毛主席却仅仅选取了(指屏幕)这五处难,用了五十六个字写尽了惊心动魄的长征路。这就是诗词的高度凝练!三、品读诗歌,感悟只等闲(指板书)这五十六个字不仅写尽了远征难,更写出了红军战士的不怕难“只等闲”。同学们,静心默读(大屏幕出示)这四行诗,结合我们阅读手册中的资料和故事,边读边想,你从哪里感受到了“只等闲”。还可以做做批注。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我们先来看这两句:出示: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从哪里体会到了“只等闲”?(预设:我从腾细浪、走泥丸中体会出了只等

5、闲。)谈尽“难”:1同学们,难道五岭、乌蒙真的就很容易翻越,真的让人“只等闲”吗?从哪儿读出来的。(预设:“五岭逶迤”、“乌蒙磅礴”)(1)“五岭逶迤”,换个词就是?(五岭连绵、五岭蜿蜒、五岭绵延)(2)(画)渲染(气势要大):这逶迤的五岭纵横四省,一座连着一座,起伏不平,绵延千里!(3)如果这是逶迤的五岭,那么乌蒙磅礴该怎么画?谁愿意上来画画。(学生画到黑板最上面。)(4)对话:为什么这样画?(因为乌蒙山很高,资料上说有3000多米高呢)渲染(气势要大):乌蒙山海拔3000多米,最高峰有4500米,它不仅高,而且山势陡峭,极难行走,所以诗中说乌蒙磅礴。2同学们,你们爬过山吗?什么感觉?3可红

6、军战士们要翻越的是跨越四个省的五岭,是高耸入云的乌蒙山,难吗?难!途中,仅仅只是山路险峻的难吗?还会遇到什么?4(高昂)面对这样逶迤的五岭,面对这样磅礴的乌蒙,面对上山、下山途中无数的困难,你会发出怎样的感叹?5教师总结:是呀,长征难啊!难于上青天! 体会“闲”:(1)可就是这样难以翻越的五岭和乌蒙,在红军的眼里又是怎样的呢?谁也来画一画。(指导学生画在右下边)指导朗读:(指板画)这逶迤的五岭有什么可怕,在我们红军的眼里只不过是翻腾着的细小的波浪;这磅礴的乌蒙又算得了什么,在我们红军的眼里只不过是滚动的泥丸,(课件出示:“逶迤”“磅礴”变色,“腾细浪”“滚泥丸”加点)从这种强烈的对比中,你感受

7、到了什么?对,这就是无畏。(板书:无畏)把这种无畏送到文字中去!你还体会出了什么?对,就是乐观主义精神。(板书:乐观)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咱们一起读!体会语言形式:(1)(指板画)同学们,五岭那么绵延,波浪却那么细小;乌蒙那么高耸,泥丸却那么渺小,你发现了吗?在这两句诗中,毛主席是怎样写出了红军的“只等闲”?(夸张 对比)(2),这夸张和对比的写法,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只等闲”。咱们来读出这种“只等闲”的气魄。男同学读前面四个字,女同学读后面三个字。再一起读回到中心句:毛主席真不愧是政治家,军事家,还是杰出的文学家,就是这豪放的夸张和强烈的对比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读(课件出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

8、千山只等闲。)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1我们看下面两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翻山越岭,战士们只等闲!那过河渡江呢?读读这句诗,你发现了什么?(反义词“暖和寒”)2怎么理解这一暖一寒?我们可以结合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故事来谈谈,还可以同桌讨论一下。3交流暖:你怎么理解这个“暖”字?预设1:这里的暖并不是指天气暖,而是指心里暖,因为我们用智慧战胜了敌人,没有费一枪一弹,心里非常开心,所以感觉暖洋洋的。预设2:没想到困难重重的长征路上,也会遇到如此大快人心之事。所以红军战士感到金沙水都是暖的。读出暖洋洋的感觉来!预设3:因为敌人曾经扬言连一只飞鸟也别想过去,现在我们的红军战士很

9、轻松的就度过了,所以感觉很开心。把高兴、开心的感觉读出来!同学们,结合历史故事来读诗歌,你们才真正读懂了毛主席的心!我们一起把这种“暖”读出来。寒:(1)“寒”读懂了吗?说说看。(2)老师这里还有一段视频,看一看,对“寒”字你会有更深的理解。(视频播放)(3)看着硝烟弥漫的天空,看着还在滴着鲜血的铁索,你觉得这是一种怎样的寒?(悲壮之寒;惊心动魄之寒;心痛之寒)(4)同学们,像这样艰苦的战斗在长征途中还有很多。看这样一段触目惊心的文字。(出示)湘江战役是红军有史以来进行的最为惨烈的一次战役。1934年11月,中央红军与数十万国民党军在湘江边展开激战。经六天血战,红军终于冲过了敌人的封锁线。但为

10、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中央红军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长征途中,红军遭遇的战斗在400场以上。平均每三天就发生一次激烈的大战。(停顿)万里长征的胜利,可以说是战士们用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铺就的。这,是浸染战士鲜血的一句诗请你读!这,是融入烈士生命的一句诗请你再读!这,还是毛主席深情缅怀战友的一句诗一起读!4一暖一寒,两场战斗、两种心情,咱们把这两种不同的感受读出来。女生读前面一句,男生读后面一句。5金沙江,我们用智慧巧渡,大渡河,我们用血肉去打通,无论是怎样的艰难险阻,我们同样能坦然面对,一往无前。当长征胜利后,毛主席回过头来看这段走过的路,这一切的困难在我们红军的眼中也不过如此!让我们再

11、一起去感受那种豪迈的只等闲(齐读四句)。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1红军翻过了逶迤的五岭,跨过了磅礴的乌蒙,渡过了大浪涛涛的金沙江和大渡河,翻越了长征路上最后一座高大的雪山岷山,读读最后两行诗,哪个字一下子跳入了你的眼帘?2喜,为什么喜?(红军战胜了艰难困苦,胜利啦!)3终于胜利了,谁能把喜,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尽开颜,是很开心的,把喜读出来!你再读。尽开颜 再欢畅一些,尽情一些!这可是发自内心的喜悦,一起读。4这来之不易的喜,是用红军战士79000人生命的获得的,能如此付出,只因为我们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总结升华1.(停顿片刻)同学们,读到这儿,老师在想这样一个问题:(

12、指板书)远征如此之难,到底是什么在支撑着我们的红军战士能够这样无畏、乐观地面对呢?(理想、信念)2就是这种(圈出)理想、信念、乐观、无畏的长征精神鼓舞着每一名战士和每一个中国人,如今,这种长征精神已经成了我们整个民族的精神!现在让我们再次凝视这些长征精神,静下心来,细细回味,这长征精神究竟是什么呢?它是金沙江上红军巧渡时的身影,是大渡桥那 是大雪山上是茫茫草原 ,同学们,拿出手中的笔,把它们写下来。(停顿)可以写诗中的,也可以写写你读到的其他故事。长征精神,是金沙江上 (示范)长征精神,是大渡桥上 长征精神,是大雪山上 长征精神,是茫茫草地中 长征精神,是 3交流。4同学们,你们真的都读懂了毛主席,读懂了这首诗。但愿你们能时时谨记这样一种长征精神,让它激励着我们永远向前!(播放一段后)跟着这段激昂的旋律,一起吟诵这首诗。(手势)(起立,)引读到最后。(更喜,回环)(手势坐下)(配乐朗诵)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