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复习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63343530 上传时间:2024-02-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跨文化交际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跨文化交际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跨文化交际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跨文化交际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跨文化交际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跨文化交际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跨文化交际复习(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题型: 1、填空 15个2、名词解释 25分 5个 3、论述(理论举例) 30分 2个 4、分析应用题 30分 3个小问题基本概念类:要求掌握定义,能够举例1、交际 交际是一种符号活动,它是一个动态的编译码过程,当交际者把意义赋予语言或非 语言符号时,就产生了交际,交际受制于文化心理等多种因素,不一定以主观意识 为转移。2、文化 一个群体(可以是国家,也可以是民族、企业、家庭)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 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代表人物,及由这个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 动,就是文化。3、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是指因文化感知能力 和符号系统明显不同而足

2、以改变交际结果的人们之间的交际。从对外汉语专业的角度,“跨文化交际”的概念可以这样界定:在特定的 交际情景中,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交际者使用同一种语言(母语或目的语) 进行的口语交际。4、跨文化交际学 是一门运用众多学科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来研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际 时交际行为、交际过程、交际规律、和交际过程中所产生的种种现象的原因, 以及如何达到有效交际的交叉性和应用型的学科。5、言语交际 言语交际是指至少两个人之间进行的、以人际交往为目的的言语行为。 是一个说与听 的互动过程, 其成功与否, 取决于交际双方是否能理解对方的语义。 言语交际就是通过语言来表达我们 内心想法并告知给对方的一种

3、方式。6、非言语交际非语言交际是在特定的情景或语境中使用非语言行为交流和理解信息的过程。 即非语言交际是通过使用 不属于语言范畴的方法来传递信息、表达思想的过程,其交际方式包括了眼神、表情、身势、手势、体 距、沉默、服饰、时空利用、副语言等。7、影响交际的因素影响跨文化交际的因素包括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心理因素又分为积极心理因素和消极心理因素, 积极的心理因素对跨文化交际起着促进作用, 在交际中 主体应当具备平等意识,双方应当具备宽容意思和顺应意识 ; 消极的心理因素对跨文化交际有着阻碍作 用,消极因素包括定式和认知偏见、民族中心主义、偏见和普遍性假设。环境因素包括因文化本身所造成的生理环境和

4、心理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以及具体的语言环境。 环境因素对于跨文化交际的影响无处不在。8、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可分为交际能力和跨文化能力。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语用能 力和策略能力。三者相互联系 , 相互制约 , 协调工作。跨文化能力包括:对文化差异 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是指文化差异的 识别能力;宽容性是指对异国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处理文化的差异的灵活性涉及两 个方面,一是交际者根据对方文化的背景灵活调整自己的交际行为 , 使交际取得预 期效果的能力,二是处理由文化差异而引起交际冲突的能力。9、文化休克“文化休克”是 1960 年美国人类学家奥

5、博格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文化休克又称文 化震惊,是指生活在某一种文化环境中的人初次进入到另一种不熟悉的文化环境, 因失去自己熟悉的所有社会交流的符号与手段所产生的思想混乱与心理上的精神 紧张综合症。即当生活在某一种文化环境中的人在试图理解或适应不同文化群体 时,由于不同的文化价值观、信念和习惯。会出现不舒服、无助以及不知所措的感 觉。10、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途径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途径就是按照一定的模式发展而来的构成三分模式:这一模式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认知、情感、行为三个层面。认知 层面包括目的语文化知识,以及对自身价值观念的意识;情感层面包括对不确定性的容忍度、灵活性、共情能力、悬置判断

6、能力;行为层面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关系的能力、在跨文化情境中完成任务的能力。这一模式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确定了方向。行为中心模式:以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实践为中心,其关注的焦点是交际行为或外部结果。该模式是以具体目标为基础的,在短期内可以获得成效。知识中心模式:以培养实践能力为关注中心的,在学校情景中比较受欢迎,这种模式强调文化知识的传授和测试。11、语言的理性意义,感性意义语言是交流思想和感情的工具, 语义也就必然包含这两方面的内容,即一是思想,就是所谓的“理性意义”,二是情感,就是所谓的“非理性意义”。理性意义也叫逻辑意义或指称意义,是对主客观世界的 认识。在词语平面上,它是与概念相联

7、系的那一部分语义,在句子平面上它是与判断和推理相联系的那一部分语义。理性意义是语义的基本要素。非理性意义是说话人的主观情绪、态度以及语体风格等方面的内容,它一般总是附着在特定的理性意义之上。12、数字文化(1-10常见数字文化词)数字是观念和符号的结合,来自于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观察以及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汉英数字词在使用上的区别主要有:1.人名称谓中的数字词 2.反映宗教信仰和历史渊源的数字词3.反映思维方式和性格的数字词4.反映审美心理的数字词 5.反映生活方式的数字词6反映一些巧合事件的数字词。一团和气、一品、一甲、一帆风顺,二龙戏珠、二泉映月、两情相悦,三皇、三甲、三教、三从,四德、 四书、

8、四大皆空,五金、五帝、五味、五色,六根、六腑、六欲,七宗罪、七情、七星,八卦、八仙、 八股,九州、九流、九阴、九阳,十方、十恶、十问。13、言语行为言语行为理论,言语行为理论是语言语用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最初是由英国哲学家约翰.奥斯汀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根据言语行为理论,我们说话的同时是在实施某种行为。根据言语行为理 论,说话者说话时可能同时实施三种行为: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言内行为,指说话者陈述 句子的表面意;言外行为,指表达语义时隐含的意图和目的;言外行为,指听话者听完话后产生的效果。14、一元时间,多元时间) 和多霍尔根据人们利用时间的不同方式,提出一元时间(亦译为“

9、单向记时制”元时间 ( 亦译为“多向记时制” ) 两大系统。 前者是一种强调日程、期限、讲究效率、倾向于 做短期计划和一个时间只做一件事情的时间习惯,而后者讲究时间使用的灵活性 , 倾向于做长期计划和一个时间允许做多种事情的时间习惯。 霍尔还指出包括美国、 德国、瑞士等欧美国家属于一元时间国家 而包括非洲、阿拉伯和希腊等属于多元时间家。15、空间利用 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空间观念,空间语言是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的重要组成部 分,它可以体现人际关系,显示社会地位,反映社会态度,具有鲜明的社会性、民 族性和地域性,因而空间运用对跨文化交际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领域性、 个人空间和体距、对拥挤的

10、态度和位置安排和空间反应人们对隐私的态度等方面。 合理的空间语言更能够思维的表达和情感的交流,也能使跨文化交际进行得更为顺 畅。比如:西方人不喜欢拥挤的空间,不愿意在拥挤的小餐馆,而中国人就不同;西方 人喜欢与人面对面的谈话,而中国人则觉得疏远和不自在,更喜欢坐在别人旁边。16、接触文化,非接触文化 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有时候会产生身体接触,即触摸对方的行为。根据交际过程中身 体接触的多少,可以将文化划分为接触性文化和低接触性文化。接触性文化是指人们在日常交际中身体接触较多的文化,身体接触较少的或者甚至 没有接触的是低接触文化。 接触文化和非接触文化产生是受气候、范围、场合、对象、形式的影 响的。

11、比如:在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等国家,见面习惯亲吻朋友,有很多亲密的身体接 触。而在亚洲国家,比如日本,人们习惯见面鞠躬,很少去触摸朋友或者伙伴等, 属于低接触文化的代表。17、文化超越文化的“超越”有三重含义: 1. 意识到文化差异或定型的存在,但不为所束缚 2.能够以开放,灵活有效的方式进行跨文化交流。 3. 在跨文化交际中“生产性”地构建自我认同。 高一虹认为,文化超越的一个主要理论是基础来源于人本主义心理学家fromm 的“生产性倾向”和“生产性人格” ,用以表达互动双方相互增强,相得益彰的关系。 总的来说,“超越”是高于“跨越”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在文化超越的概念中, 文化是经验和自

12、我认同建构的可能性,其疆界是“软的” “活的”,文化学习是整体 的个人成长,并且以意识和态度作为中心 简单应用。需要论述,先说明理论,然后根据理论用实例说明。1、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并根据价值观的差异来解释语言观上的差异) 价值观是人们对好与坏、美与丑、值与不值、干净与肮脏、正确与错误、善良与残 酷、公正与不公正、得体与不得体所进行判断的标准。价值观寓于人的思想之中, 是控制行为选择的心理活动,是人们对周围的世界进行思考并使自己与之适应的活 动。中西方价值观差异的表现:(一)价值观核心之差异 :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中国传统价值观是重集体轻个人。西方价值理是以个人为本位,强调个人大于集体 ,在

13、两者关系中 , 个人高于一切。(二)价值观目标之差异:道义与功利中国人往往以道义为重,将个人荣辱得失放在次位,为了保全道义,必须压抑个体 的自然欲求、功利欲望。西方人的价值目标是重功利,追求个人幸福,重视道德的 功利性,把道德作为实现利益的工具,即道德只是手段,利益才是目的。(三)价值观实现之差异:求稳与求变中国人求稳,强调“天人合一” 、“以和为贵”等。西方人具有强调“主客二分” , 具有很强冒险精神、独立和竞争的意识 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社会文化的产物。价值观 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因素之一,对语言的形成与发展影响颇大。 语言观上的差异: 由于价值观的核心的差

14、异造成了中国崇尚和张扬“利他”价值与集体利益的语辞; 而西方则语言是延伸自我,影响和改造他人的工具。由于价值观的目标的差异造成了中国的言语观是治世的旨在通过治世达到和合;而 西方的语言观是创世的,旨在创造世界。由于价值观现实的差异造成了中国认为语言被视为是一种感情纽带,其作用是进行 人际交流和表达感情;而西方则更为理性的将语言看做一种符号,一种媒介,是获 得知识的手段,认识客观世界的工具,而非单纯影响人际关系的一种因素。2、文化休克的现象及解决的方法在跨文化交际中 , 文化休克现象主要表现在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两大方面。(一) 言语行为中的文化休克 在日常的言语行为中 ,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因文

15、化差异而导致的文化误解和冲突并不 鲜见, 例如大家都很熟悉的亲属称谓上中西就存在很大的差异 : 汉语中清晰地区分 兄和弟、姐和妹,而英语中没有与之完全对等的词。(二) 非言语行为中的文化休克 非言语行为可能包括身势行为、手势行为、目光语行为、交谈时的身体距离、沉默 语行为、声音、语调、音量、绘画、图像、衣着打扮和人体姿态实物标志等。在跨 文化交往中 , 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非言语行为的冲突在世界各地时有发生,例如: 看到OK这一手势,中国人首先想到的是零,日本人想到的是钱,美国人想到的是顺 利、许可、不错等,而在希腊和巴西等国家则认为是一种卑鄙下流令人作呕的污秽 行为 解决的方法: 首先,通过跨

16、文化培训的方式了解不同背景的文化。 其次,通过自我调节来减轻文化休克给自己心理带来的压力。 最后,实践互动,互相渗透。总之, 通过主管和客观相结合的方法, 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缓和文化休克现象, 甚至使文化休克产生促使 人们主动了解不同文化、促进文化交流的积极作用。3、跨文化适应的两个 W模式文化适应一词最初由赫斯考维斯在 1948 年提出,是指把个人培养成其文化或社会成员的过程。 第一个W莫式:Levin与Adelman的文化适应五段论,将文化适应过程分为五个阶段: 蜜月阶段:对新事物的期待,到新的文化环境感到兴奋不已。文化休克阶段:生活上的事情开始开始成为困扰,尤其是语言困难造成严重的心理危机。 初步适应阶段:上述的日常生活阶段的困难基本克服,语言虽还不流利,但基本的日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