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与死的抉择:屈原魂兮归来——《渔父》课堂教学实录(高二必修课堂实录)--.docx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63340353 上传时间:2023-10-0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6.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与死的抉择:屈原魂兮归来——《渔父》课堂教学实录(高二必修课堂实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生与死的抉择:屈原魂兮归来——《渔父》课堂教学实录(高二必修课堂实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生与死的抉择:屈原魂兮归来——《渔父》课堂教学实录(高二必修课堂实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生与死的抉择:屈原魂兮归来——《渔父》课堂教学实录(高二必修课堂实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生与死的抉择:屈原魂兮归来——《渔父》课堂教学实录(高二必修课堂实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与死的抉择:屈原魂兮归来——《渔父》课堂教学实录(高二必修课堂实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与死的抉择:屈原魂兮归来——《渔父》课堂教学实录(高二必修课堂实录)--.docx(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与死的抉择:屈原魂兮归来渔父课堂教学实录(高二必修课堂实录) 师展示幻灯片1: 笑傲人世是一份何等的情怀, 众醉独醒是一种怎样的悲哀, 两千年前的湘江水畔, 他纵身一跃,定格成永远的风景。 其热血化作滔滔波浪,滋润了整个民族的灵魂! 他,就是屈原 师:有同学愿意朗读下这段文字吗? (同学们纷纷举手,跃跃欲试,师指定一生朗读) 师: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有没有地方值得斟酌的? 生1:她的普通话很标准,但是要注意语气和停顿。“他,就是屈原”这句中“他”之后的停顿要稍微长一点,这样可以给人以思考和回味的空间。 师:恩,很好,那么在语气上要注意什么呢? 生1:这段文字写得美,很有诗意,我个人很喜欢。我

2、觉得在读的时候应该要有点气势,要读出对屈原由衷的赞美之情。 师笑:那么你可以给我们示范下吗? 生1读得很投入,语气语调和感情把握得很好。读完后同学们给予了热烈的掌声。 师:高一的时候我们学过屈原的离骚同学们还有印象吗?课前让同学们收集了关于屈原的一些资料,有没有同学愿意给我们讲解下? 生2: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楚国人。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和浪漫主义诗人。著有离骚、九歌、天问等不朽作品,皆出自西汉刘向辑集的楚辞。首创“骚体诗”,亦称“楚辞体”。 生3:政治上,他提倡“美政”,主张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后遭谗去职,屡遭放逐。至首都郢为秦兵攻破,满

3、腔悲愤,怀着珍爱一生的理想自投汨罗江而死。 师:刚才两位同学的介绍很精当,老师就不再补充了。下面来检查一下预习的情况。 (幻灯片2-3展示重点文言实词、文言句式,同学交流,教师点拨) 师:请同学们翻译以下句子(幻灯片4)。 (1)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2)圣人不凝滞于物,而于世推移。 (3)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4)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5)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师下堂巡阅点拨,然后对典型错误进行梳理指正) 师:给同学们两分钟时间,大家有信心背诵以上文句吗? 生异口同声说能,接着大声朗读背诵。 师:老师背上

4、句,同学们接下句,我们一起来试一下好吗? 同学们都能够熟练响亮地背诵。 师:这篇文章的结构不是很复杂,简要来说就是渔父和屈原的三次对话。下面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课文,老师读旁白,男同学读渔父,女生读屈原。 (师生共同朗读课文,朗读气氛较好) 师:本文通过人物肖像、语言、动作等方面描绘,塑造了屈原和渔父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物形象。请同学们结合原文分析两者不同的人生态度。 教师板书“屈原”,学生找出对应的语句“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安能以身之察察,受之于汶汶之物”、“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 师板书完之后请学生谈谈对以上文句的理解,并由此来分析屈原的人生态度。 师提示:请同学们先

5、思考再说话。 生4:我觉得这里的“举世”和“众人”不能解释为世人和所有的人,不是泛指而是特指,指楚国朝野中对屈原“美政”持反对态度,用谗言来排挤屈原致使他被逐的奸佞小人。 生5:我觉得不仅仅指这些奸佞小人,还指那些不理解屈原“美政”的人,屈原因为自己的政治主张或者说理想得不到理解和实现而发出无奈的悲凉的感慨。 生6:屈原认为自己的内心是洁白无暇的,是一尘不染的,他坚持了自己的理想,他是值得人们去尊敬的。 生7:屈原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捍卫理想的尊严,我忽然想到了北大“数学才子”柳智宇,在世人看来他拒绝美国麻省理工全额奖学金,选择出家的做法是不可思议的,其实我倒觉得没有理想的人是可悲的,有理想的

6、人生是幸福的。(有同学开始鼓掌) 师:这位同学非常善于思考和联想,他的思考很有深度和见地。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屈原为了自己的理想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宁为玉碎也不为完全。那么渔父呢? 学生找出“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时推移。”、“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教师板书以上语句。 生8:我认为渔父的意思好像是在说屈原不会变通,劝他要改变心态。 生9:“沧浪之水”有一种寓意,是指世道。渔父是劝屈原要随波逐流,随遇而安,不要过于拘泥于外物。 生10:这里的渔父是一个室外高人的形象,有点像楚国的狂人接舆,他们超然外物,旷世洒脱。 师:这位同学的知识面很丰富,渔父和楚狂接舆的相同点在哪里

7、呢? 生10背: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言之。趋而避之,不得与之言。 师:这位同学真了不起,能够联想到论语中的内容,而且能够准确背诵。同学们同意他的观点吗? 生10:我觉得他分析得很有道理,屈原是积极入世的儒家思想,而渔父则是消极避世的道家思想。 师:如果说屈原是一位行到水穷处的儒生,那么渔父就是一位坐看云起时的隐者。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文中将两个人物形象进行鲜明的对比,是为了凸现屈原坚持理想,洁身自好;忧国忧民,坚贞不屈的崇高人格。 师:我们刚刚学习了报任安书,不妨也来做一个对比(幻灯片5展示) 屈原是否

8、可以选择 像司马迁那样隐忍苟活,在自己的后半生实现他的理想? 像渔父那样超然物外,放浪行骸,享受山水田园之乐? 或者选择离开这个令他伤心的楚国,另谋高就,另栖高枝,去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 (问题抛出后,学生的思维很活跃,纷纷说出自己的观点) 师灵机一动模仿节目主持人:欢迎各位网友和我们进行互动,对以上话题展开评论。 生11:老师,我们没有电脑呀。 生12:老师,那你就是楼主了。 师笑:条件有限,你们就委屈下拿出纸和笔当成屏幕和键盘吧。 (学生拿出笔纸现场写作,教师下堂和学生进行互动) 师:请各位网友不要忘记署上自己的网名,写好后可以把“邮件”传送到前面来。 师:老师来读几条网友的观点(事先下堂

9、挑选有代表性的观点) 1楼(梦醒时芬):生亦死也,死亦生也。生死何物,为黎民无所惧。富贵守逸,为百姓皆可弃。 2楼(囧丫头坏坏):假如时光倒流,屈原选择依旧。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理想的权力,屈原因自己的选择而伟大。历史无法假如,屈原无法复制。 3楼(欲盖反而弥章):时势造就了英雄,时势造就了屈原;英雄亦能造就时势,屈原成就了那个时代。他身上流着楚国贵族的血液,他不能向司马迁一样“隐忍苟活”;他身上背负复兴楚国的重任,他不能向渔父一样“与时推移”;他心里装着忧国忧民的理想,他不能像张仪一样挂六国相印。他注定就属于那个时代,他没有选择,他唯一的选择是对国家和百姓的爱。 4楼(思绪浑浑噩噩):屈原具有

10、高洁的人生品格和远大的政治思想,不愿随波逐流,妥协世俗。他把人格和理想看得比生命更重要。“宁赴湘流,葬于鱼腹之中”也不愿“蒙世俗之尘埃”,以死来体现生命的尊严。司马迁为了成就大业,实现人生价值,在痛苦中选择了隐忍苟活,发愤著书,昭示了生命意义。屈原和司马迁一个选择生,一个选择死,一个以生践志,一个以死明志。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楼(师作结):作为一个爱国主义诗人,他的一生注定要为楚国操劳。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他有一颗坚定和勇敢的心,为了坚持理想宁死也不苟活。隐忍苟活、与时推移不是他的人生。他洁身自好,梦想楚国通过改革再次强盛,他忧国忧民一心只为楚国,怎奈现实于他过于残酷,命运于他过于不公

11、。他愿把自己的一切都寄托给楚国,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他生命的唯一。他生是楚国身,死是楚国魂。这就是屈原的价值所在。屈原,魂兮归来吧! 师播放央视诗歌散文任志宏朗读视频,学生跟读,在朗读回味中结束本课。 板书设计: 渔父 楚辞 屈原 举世皆浊我独清 众人皆醉我独醒宁为玉碎 安能以皓皓之白不为瓦全 而蒙世俗之尘埃(对比)渔父 随遇而安圣人不凝滞于物 与世推移而能与世推移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教学设想:这堂课的教学分为三个环节进行,一是基础巩固,包括基础知识的检测落实,关键语句的理解背诵;二是文本研习,屈原和渔夫形象以及处世态度的对比分析;三是问题探讨,屈原的

12、精神价值探究。在教学目标上根据学情合理定位,首先抓重点实词和关键句子,这是对文章进行深入探究的前提和基础;其次在理解关键句子的基础上分析屈原和渔夫的形象,并由此分析其处世态度;最后深入探讨屈原的精神价值。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取对话式教学和问题探讨式教学,讲练结合,读写结合,师生共同探讨交流互动。教学设计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为基点,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循序渐进不断升华的过程。 教学反思:这堂课给我带来的思考很多,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层面 一是怎样的语文课才算是一堂好课。执教高二(1)班的时候让学生写评论的环节,学生的思维的火花已经被点燃。看着学生认真思考,奋笔疾书,我真不忍心打断

13、,后面的预设也就没有进行下去。要是以前我可能会被课件里的预设牵着鼻子走,一堂课在机械匆忙地播放课件中就结束了。课堂是灵活多变的,是无法预设的。多媒体只是一个教学的辅助工具,工具应该是为人服务的,是处于次要地位的,而学生的思维才是主要地位。学生的思维是课件的主人,课件是学生思维的仆人。按照课件事先设计好的程序而不进行适时调整的机械课堂教学,看起来很完整,甚至是完美。这样的语文课不一定是一堂好的语文课,把学生思维的火花点燃才是好的语文课。 二是语文课要“三贴近”,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语文课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心理,贴近学生的思维。称学生为“网友”,称纸笔为“屏幕”和“键盘”,称交流为“互动”。这些形式和名词更能够贴近学生的生活,极大激发了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缺乏良好沟通和交流的课堂无疑是死水一潭,一厢情愿。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构建和谐高效课堂的前提就是营造良好的交流氛围,找准载体和切入点。因此在问题设计和提问方式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求职简历 > 职业规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