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德育方法创新研究开题报告.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3334009 上传时间:2022-08-2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1.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德育方法创新研究开题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德育方法创新研究开题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德育方法创新研究开题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德育方法创新研究开题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德育方法创新研究开题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德育方法创新研究开题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德育方法创新研究开题报告.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号河北省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开题报告课题名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 的德育方法创新研究课题负责人 袁 超 王海丽负责人所在单位 邢台技师学院 开 题 日 期 2011-06-27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德育方法创新研究袁超 王海丽一、问题的提出(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本世纪头年中国的发展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社会和谐”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和平、合作与发展仍是时代的主流,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社会生活日趋信息化,国与国之间的距离逐步在缩短,但以人的全面素质为决定因素的竞争也更加尖锐了,加强德育教育,势在必行。而在当前社会,一些现象令人担心。诸如“我爸

2、是李刚”这样的富二代,以及校园内部滋生的以大欺小,敲诈勒索事件等等,无不在告诫我们:学校教育不能离开德育教育,和谐学校期待感恩教育。以人为本,完善人性,始终是社会和谐存在的逻辑起点和价值归宿。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校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方面也还存在一些不适应的地方和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教师对这项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没有真正担负起教育者的责任;全校关心和支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风气尚未全面形成,还存在种种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消极因素;学校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的现象依然存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任务艰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一些家长在教育子女尤其是独生子女

3、的观念和方法上存在误区,给未成年人教育带来新的问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在体制机制、思想观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队伍建设等方面还有许多需要改善、完善的地方。正是基于以上认识,我们确立了“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德育方法创新研究”的课题。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1.国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国外研究美国和德国学校德育最值得借鉴之处是其教育方法的多样化和可操作性。美国学校德育的途径和方法,包括课堂教育、生活指导、校园活动、社会活动、宗教、公共环境、家庭教育等七种途径以及正面灌输与隐性灌输相结合、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道德教育与道德实践相结合等三种方法,在肯定其德育实效的同时也披露

4、了美国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如个人主义价值观导致学校教育工作保守化、缺乏完整的德育系统,使学校德育无法达到协调统一,这对我国学校德育工作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 主要结论中美德育途径和方法上的异同进行了比较。首先在共性方面,中美学校都开设德育课程,以课堂讲授为学校德育的基本方式,注重通过种种活动来提高道德教育的效果,并积极倡导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途径;其次由于文化背景、教育思想的迥异,在课堂教学形式与非课堂教学形式的德育途径上和直接灌输式与间接渗透式教育的方法上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通过这种对比,旨在批判地吸收和借鉴美国学校的成功做法。2.国内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德育方法的创新必须处

5、理好继承与扬弃的关系。一是要继承过去行之有效的方法,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德育的精髓。在德育领域中,我国有很多专家和教师总结出很多成功的经验。这些经验在培养学校的道德认识及培养学生的情感上作出了成绩,但是德育质量偏低,效果不显著仍是围绕学校教育的一个老大难问题,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路障。主要原因是学校德育注重政治、思想教育,而忽视道德教育;重视德性修养,而忽视基础文明;重视他律和灌输,忽略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没有情感的体验。对此,我们将以提高德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为目标,在德育内容、目标、方式、方法及实践途径等方面有所突破。(三)课题研究的特色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与学习的方方面面,

6、关心他们,理解他们,做他们的朋友。改变了以往任何时候唯成绩论的错误思想。学生时期是学生心智成熟的重要阶段,他们的道德体系形成的重要阶段,我们此课题正是把这个极其重要的理念提高到较以往更为重要的高度。因为这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我国的长治久安。(四)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1.理论意义德育的渗透作用德育教育的进行需要不间断地,持续地开展,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潜移默化地用所有真、善、美的事物去影响学生,才可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最终目的。2.实践价值1、有利于解决当前德育低效的问题。2、有利于更新教育观念,改进德育方法,提高教师的德育工作水平。3、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7、培养他们自我认知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理论价值4.立足实际,能更好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传统 美德相承接的新时代思想道德体系。5、通过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德育方法的探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6、完善德育实践课程的理论,追求更有效的方法,促进学校的优化管理,确立新型校园新型人本思想德育观。 二、课题研究的范围和基本内容界定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在榜样示范、说理教育、情感陶冶、行为训练、修养指导、实践锻炼、环境熏陶、制度约束、品德评价中逐步使学生能正确认识自我,并学会对认知进行调控;培养积极的情绪状态;学会应付挫折剌激,增强心理承受力,从而避免偏差,具备果断、持

8、久、坚强的意志品质;学会如何学习,把握学习的方法和技能,能够优化和调节自己的学习过程,能够调控自己的学习心理状态,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终极达到良好的学习适应;使学生有意识地把握人际交往的特点和规律,帮助他们把握一定的交往技术,在群体中能够与人和睦相处,悦纳他人,也悦纳自己,培养健康的人际交往态度,有较强的人际知觉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从而使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促成学生的人格完满和健康成长。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生活教育理论学校教育生活是以学生生活为世界为活动前景的,也就是说,教育活动是以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为生长点,是与学生生活世界相融合的。这里所说的“学生生活世界”是指

9、学生遇到的、与之进行交道的一切人、事、物、时间、空间,包括他们通过情感、思想、想象和其它任何感官所知道的东西,这是学生一切活动的背景。在这样的教育生活中,学生能够主动地将自己导入其中,按照自身的发展需要塑造自己,也在自己的活动中改变自己并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在不断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获得全面进步,最终达到成为具有创造性生活主体的目的。2、情境教育理论 “情境教育”中的“情境”实质上是人为优化了的环境,是促使学生能动地活动于其中的环境。这种根据教育目标优化的环境,这种充满美感和智慧的环境氛围,与青少年学生的情感、心理会发生共鸣而契合,使其在现实环境与活动的交互作用的统一和谐中获得全面发展。这种人为优

10、化的情境,可以做到主体的能动活动与现实环境优化的统一,激发青少年学生潜能与培养塑造的统一,最终达到素质的全面提高与个性充分发展的统一。情境教育不仅从哲学上找到依据,而且还从科学上借鉴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构成情境教育的基本原理。一是情境驱动原理。即情境教育利用移情作用,形成身临其境的主观感受,且在加深情感体验中陶冶情操。二是暗示倾向原理。即情境教育利用暗示倾向,通过周围环境与青少年学生心理共鸣的过程,迅速推动教育活动的过程。三是角色转换原理。即通过“进入情境担当角色理解角色检验角色自己与角色同一,产生顿悟”的角色转换过程,使青少年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活动中去,成了真正的角色。四是心理场整合原理

11、。即情境教育作用心理场,形成推进教育活动的正诱发力,在顿悟中改变认识结构乃至心理结构。3、主体教育理论主体教育理论特别强调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理念:一是主体教育的出发点,主体教育的直接指向就是完善人、发展人。二是自由、自觉地活动是个体主体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活动可以使个体既有素质和所处的社会环境成为影响个性发展的现实因素。三是主体教育的近期目标是在教育过程中,通过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发展和提高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具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能力,从而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1.课题研究的目标提高班主任和科任

12、教师德育工作的能力和素养。促成学生的人格完满和健康成长。运用课程改革的新实践,建设多元智能特色德育校本课程。提高学校德育管理的整体水平。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体验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八种智能为中心、以活动项目为中心让学生体验:小老师、小小推销员、小小外交官、小干部、小说家等,以语言智能、国学、文明礼仪等校园文化熏陶;以数理逻辑智能明确因果关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音乐、视觉空间智能以艺辅德,练就艺术才能,提高学生高雅举止,深厚内涵;以身体运动智能培养学生坚强毅志和实际劳动和操作能力,以自我认知和人际交往智能为主题,培养学生自信心,扬长避短,达到校园“十无”,做好德育实效百件

13、小事,从而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形成自己的德育特色。(1)创设文明的校园文化,让学生感受无痕的教育。(2)德育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之中,实现教书育人的有机结合。(3)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学生的体验丰富德育情感。(4)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联系,提高德育的实效性。(5)进行小课题研究活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受到教育。2.课题研究的内容(1)怎样才能做到贴近学生的生活?(2)怎样才能做到贴近学生的实际?(3)怎样才能做到贴近学生,搞好德育?(4)德育教育如何创新?五、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1.课题研究的对象(1)邢台技师学院材料加工专业158班49名学生(2)邢台技师学院材料加工专业159班51名

14、学生2.课题研究的方法(一)行为导向法行为导向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实际上包括任务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基于项目的引导文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实验法等多种具体的教学方法。教师应该根据专业特点、课程要求、课程类型以及训练目标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1.任务教学法。任务教学法是以工作任务为核心来训练专业技能、构建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法。2.案例教学法。中等职业学生的理解能力相对比较弱,学生很难听好课,记不牢。因此,可采用实例分析法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把学到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所谓实例分析教学法,是以“实例分析”为载体,教师对学生进行理论知

15、识和技能的教学。3.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行为导向教学法中的一种,在欧洲特别是在德国的职业教育领域中得到了广泛采用。项目教学法最关键的就是设计教学项目,把以理论的系统性为目标转向以实践的系统性为目标。提出任务;完成该任务所需的理论知识;完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独立或分组完成任务;又一新任务的提出。行动导向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较高,在每次教学单元设计中,教师如果不注意结合学生、环境及课程特点,应充分应用行为导向教学法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实践,教学效果会有明显提高。(二) 引导法所谓引导,是教育工作者通过交谈说理等方式,来启发对教育对象达到预期的目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差。再差的学生,总有不差的一面,引导得法就可以让他焕发出积极向上的情感,扬起前进的风帆,就会迅速向好的方面转化,这样,会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自己管自己,自己照料自己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有一次采集植物叶为标本,我们班的少数学生竟然到学校里花坛处采集,我十分注意这一情况,及时对学生进行爱护公物教育,加强引导,让学生想一想,这样好的学习环境破坏了,你心里有什么感受?让学生体验主人的情感,树立主人翁的精神,明白爱护公物的真正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娱乐/时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