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教与学的方式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63331617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2.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转变教与学的方式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转变教与学的方式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转变教与学的方式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转变教与学的方式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转变教与学的方式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转变教与学的方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转变教与学的方式(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转变 临沭县教研室:个体发展与互动关系一、什么是教学1. 教学的概念教学不是灌输、不是将教师头脑里的知识灌输到学生的头脑里 去。教学应当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是一种合作的过程。 教学不只是忠实地实施教学计划、教案的过程,更是课程创新和开发 的过程,教学过程应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和转化的过程。教学是一 种对话、一种沟通,是师生合作、共建,是以教促学,互教互学,共 同提高的过程。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接受已知和探索未知。接受已知知识 /真 理,学习的要求是:掌握怎么来,是什么,有何用,向何处发展。探 索未知方法/钥匙, 学习的要求是:了解还有哪些,它有何用, 何种途径,什么方法。

2、2. 关于“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原则 在课堂教学中,现在比较时尚的一种原则就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 主体”,正确的原则应是“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如果 教师是主导的话,学生做主体是不可能的,所以“主导主体论”是有 缺陷的。当前国际上有一种说法叫“互为主体论”,教师和学生互为 主体,教学是互动的过程,是平等对话的过程。这是有道理的,它们 的主要区别在于后者更强调互动性、更强调平等性。 从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这个角度来看,学生的学要围绕老师的指 导进行,学习的开放性并不意味着盲目性、随意性,所以教师是教的 主体;从教育功能的角度来看,一切教育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 教

3、师的一切教学策略都要围绕学生的学习需要来设计,教学的开放性 并不意味着盲目性、随意性,所以学生是学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 这两个主体的地位是互动交替,相互推进的。3. 关于减负问题学业负担问题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减负的内涵到底是什么? 不少人理解成“减负就等于减书包”“减负就是减少作业题”似乎 “书包重就是负担重”“题少了负担就轻了”就好象一提要加强某 一学科的教学就必须增加教学时间一样,其实这是一个误区。书包重 就是负担重吗?题少了负担就轻了吗?不见得。如果一个学生没有学 习的动机、没有学习的兴趣、没有相应的认知水平,即使薄薄一张纸 片对他来说也是不堪重负的,几道简单的练习题对他来说也是一种

4、负 担。知识是不断发现、不断生成、不断建构的过程,知识在西方还有 一个含义就是享受。造成学生负担过重的原因无外乎如下几个方面:(1)学习内 容;(2)学习动机;(3)认知水平;(4)教学方式;(3)学习方式。 如此来看,减负的内涵是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和提高学生克服学习困 难的能力,使学习成为一种乐趣,使学习成为一种享受。减负的根本 途径是改革课程提高适应性,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提高实效 性,改革评价的内容和策略一一提高激励性。二、新一轮课改的几个重要转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与学 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逐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 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基础教育

5、课程改革不仅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教学行为,而且更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新的课程环境下,课程 改革的核心是课程实施,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因此,学生学习方式 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就成为关键。在新一轮课改中,教师与学生同时面临新的挑战,这是因为课程目标、 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都发生了变化:(1)课程目标:从单纯为升入高一级学校做准备,向促进学生学会 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劳动、学会健体的目标转变;(2)课程体系:从单纯以知识为中心,向学科体系、社会需要和学 生发展相统一的方向转变;(3)课程内容:从强调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双基,向多学科 的基本事实、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

6、应用和基本能力的“五基” 转变;(4)课程评价:从以考试分数为惟一标准的事实评估,向以学生全 面发展,注重过程与发展为标准的绩效评估转变。三、教学方式的转变 教学方式具体地说就是指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就是指教师 进行教学的途径、程序和诀窍,教学形式就是指教学程序的结构、教 学意图的呈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对立统一,构成了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是决定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影响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的因 素有两个方面:教学条件和教师本身的因素。长期以来,中小学一直存在着教学方式单一和死板的问题,而且认为 凭借一种教学模式就可以完成所有的教学任务。尽管人们经常指责这 种现象,也试图改变这种局面。变

7、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加强学 习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 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当前课程改革的目标。有效的教学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 放飞囚禁的情愫,独立人格的彰显,主体性的弘扬。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编写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对未来教师 角色做了这样的描述:现在的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 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 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相互了解、影响、激励、鼓舞。教师应做 到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 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

8、策略和发展能力;创设丰富 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 积极性;建立一个接纳、支持与宽松的课堂气氛;与学生一起分享情 感体验和成功的喜悦。教师要记住自己的职责是教育全体学生,要坚信自己的每一个学生都 有学习的潜力并注意挖掘。要经常检查、反省自己在对待不同学生上 是否有差别,要尽量公开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在实施表扬 与奖励时,要能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不可有成见,要能倾听学生 的意见,及时纠正偏差,随时审视,随时修正。那么教学方式的转变 应从哪些方面做起呢?(1)知识结构的转变:适应知识结构的变化,教科书及教学参 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

9、生的新知识。教师要 学会应用新知识,要能开发课程资源,合理利用课程资源。(2)课堂控制方式的转变: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往往倾向于 “结构化”“封闭式”的控制方式,强调学生对教科书内容的记忆与 内化。教师应更多采用“非结构”“开放式”的控制方式,特别注重 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新品质的培养。(3)课堂常规经验的转变:将知识、技能分解、并从部分到整 体、有组织地加以呈现,学生通过倾听、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 教师应通过引导学生完成解决问题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开放式的探 究,引导学生完成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步骤。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与学生 分享知识并获得情感体验。(4)课程环境的转变:要由过去的确定性、指向性

10、、缺乏独立 性和创造性,逐步过度到教学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教学目标与结果 的不确定性,如知识、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等价值取向;教学内容 的不确定性,如课程的综合性加大,教材、教参为教师留有较大的余 地;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的不确定性,如教师有较大的自主性,更为 灵活地选择与使用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支配的因素增多。新课程对教学的影响力也明显地加大,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的知识 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识的过程。新课程环境可以保 证课程标准更高质量的实现,创设和营造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新课程中教师行为变化的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过程,是教 师行为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教师不仅是已有专业知识和

11、技能的继承者 和实践者,也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发展者。要适应新课程角色的转变, 适应新课程大势所趋。(5)课程意识的转变:改变教师只有大纲意识、教材意识、教参意 识,缺乏课程意识。明确课程是由教科书、其他教学材料、教师与学 生、教学情境、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课程是由教师、学生、 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 课程不仅只是知识的载体,而应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 程。应该认识到: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共同参与课 程的开发。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不只是忠实地实施教学计划、教案 的过程,更是课程创新和开发的过程,教学过程应成为课程内容持续 生成和

12、转化的过程。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是师生合作、共建, 是以教促学,互教互学。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是与学生一起分享对 课程的理解。没有交往就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教师要有儿 童意识,一切为了儿童的发展,一切为了儿童的学习。要给学生以时 间和空间去操作、观察、猜想、探索、归纳、类比、质疑教师要 尊重学生富有个性的情感体验和思维方式,鼓励学生说自己想说的 话,练自己想练的内容。另外要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和问题意识。 “互动式”教学方法是一种师生之间双向沟通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 法。它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注入式教学截然不同 ,要求学生积极 参与、反映和创造,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是教学过程

13、的规划者; 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学生潜能的呼唤者;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育内 容的研究者;教育艺术的探索者;学生知识建构者,是问题和资料的 编写者、提供者,教师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亲身体验的机会,使学生 在亲自实践的过程中,体验其中的乐趣与成就感。“互动式”教学方法 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按一个积极的调研过程进行教学 ,并着重于认真思 考,向“现实生活”学习。师生互动是指:教学过程中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所谓交往,就是师生间在教学过程中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 相互理解、相互影响、相互补充,这是师生间交往的基本存在方式。 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教学相长。通过交往,建立民主的、和

14、 谐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开放式”教学的基本特征:(1)教师与学生心理空间由封闭到开放 的融合;(2)教材的知识空间与学生的经验空间由封闭到开放的融合; (3)课堂学习空间与学生的课堂外生活空间由封闭到开放的融合。 “开放式”教学的最基本特征是充分体现了形式的内在激励,加速了 学生动力结构的发展过程。因为学生的主体得到了充分尊重,在自由 活动中获得一种自由,他们可以在教师面前随意表达,进行必要的沟 通。作为独立人格,他们体会到了学习过程中思考的快乐、交往的快 乐、运动的快乐,这种快乐,使他们体会到了学习魅力。实现教学民 主、形成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何谓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呢?就是教 师在课堂教学

15、中给学生创造充分自由大胆的想象空间,让学生对自己 的行为做出必要的选择。教师如何构建宽松的教学气氛呢? 第一、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大胆独立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不应照本宣 科。教师自己首先应该有创新意识,改变单纯做一个“搬运工”(把 教参、教案搬到课堂)的做法。只有教师的思维活跃了,学生才能自 由大胆地发挥想象力。第二,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减少对学生的统一要求和一刀切的作 法。避免对学生约束过多,事事要求整齐划一,必然限制学生的思维, 造成心理障碍,形成严肃的课堂气氛,不利于学生主动学习。 第三,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以儿童的眼光、学生的眼光看待儿童和学 生。过去我们往往站在教师的高度看待他们,所以有了

16、许多的看不惯 和不理解。而对于学生们来说,很多事情都是人生中的第一次,是至 关重要的。他们对新事物的探究精神,教师和家长应给以大胆的褒扬、 热情的鼓励和积极的支持,达到一种心灵上的交流。第四、教师在教学中要容忍不同的意见,支持不同的见解,给学生创 造心理安全的环境。 在教学中,容忍学生学习上的错误,要给他们 尝试错误的经历,能让他们在体验失败的过程中,逐步达到学会主动 探索的目的。第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已有的生活经验与认知能力,进行课程 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知识、能力、心理 和生理状况;实际运动技能与能力;已有的生活经验与认知水平:利 用动作技能的迁移规律;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紧密结合,注重情 感的投入,激发学习动机,培养个性品质;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合 理应用,提高教育与教学质量。总之,只有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把教学活动看成是教师和学生 双方主体性的共同发挥与建构的过程,努力实现教学过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