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风》教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63328792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君子之风》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君子之风》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君子之风》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君子之风》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君子之风》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君子之风》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君子之风》教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君子之风教案项城一高 史明才教学目标:1理解孔子积极倡导并身体力行的君子自我修养的具体内容和要求。2正确理解孔子的义利观。3理解并积累文中常用的文言词语以及成语。4背诵重点章节。教学重点和难点1、掌握“游”、“喻”、“鄙”、“乐”、“文”在文中的含义,掌握“孙”、“耻”、“饭”、“枕”、 “知”在文中的用法和意义。2、正确理解孔子的义利观,初步了解儒家价值学说的发展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什么是君子?什么是小人?儒家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伦理型文化。论语把人细分成圣人、贤人、惠人、善人、君子、士人、众人、野人、小人,又

2、归并为圣人、君子、众人、小人四大类。“圣人”难做到,“小人”遭唾弃,“众人”虽是主体,而最受推崇的是“君子”。论语中提到君子的地方有107次,提到小人的地方有23次,可以说,君子是论语一书的核心概念。学习本课就告诉我们答案。二、阅读课文,结合注释,掌握重点词及一些句式三、成语积累志士仁人: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为了成全仁德,可以不顾自己的生命。后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 患得患失:未得时,担心不能得到;既得到时,又担心失去。形容一昧担心得失,斤斤计较个人的利害。 无所不至:至:到。没有达不到的地方。后也指没有什么事

3、是做不出的(多指坏事)。 乐在其中:喜欢做某事,并在其中获得乐趣。 乐以忘忧:快乐起来而忘记了忧愁。形容非常高兴。饮水曲肱:喝冷水弯曲胳膊当枕头用。比喻清心寡欲,安贫乐道的生活。发愤忘食:为抒发郁闷而决心努力,以至于忘了吃饭,形容十分勤奋。任重道远:负担繁重,路途遥远。比喻肩负重大的任务又要经历长期艰苦的斗争。 死而后已:直到死才罢休。指把毕生的精力全部贡献出来。常与“鞠躬尽瘁”连用。乐水乐山:原指有人喜爱水,有人喜爱山。后比喻各人所好不同,性情动静各异。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形容话一出口,就无法收回。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四、整体感知本课总的思想内容君子具备的道德素养(风范

4、):文质兼美。“文”,就是外在的行为表现;“质”就是内在的修养。 “质”的具体要求:一要坚守道义,讲求诚信;二要见利思义,安贫乐道;三要乐以忘忧,做到不忧、不惑、不惧;四要动静适宜,心胸广大,意志坚毅。 “文”的具体要求:要行为有礼,态度谦逊。 与“君子”相对的是“小人”,小人见利忘义,贪生怕死,贪图享受,又患得患失。五、课本探究(前三章)1、(76)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补充注释: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六艺:(1)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艺 (2)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儒家经书。【评析】本章内容是君子之质(内在修养)。君子的道德修养主要内容

5、。第一、要立志,要立定远大的志向。志立在什么地方呢?必须立足在求“道”上,即修已治人之道。第二:讲述修己的问题,他要求学生“据于德,依于仁”,完善自我。德是道德规范,是一个人立身行事的准则。而人的一切行为准则的德目中,仁又是主要的,它统摄各种道德所以必须依于仁,只有达到仁的境界,个人的修养才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第三,论述治人之道,即游于六艺之中,掌握礼乐射御书数的本领,将来为治人作好充分的准备。当然修已与治人的修养应该是同步进行的。所以这四者,体现了孔子的教学思想和教育目的。探究:儒家要求君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即:有理想,有道德,有爱心,有文化);而我们教育学生要成为社会“四

6、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新人,那么你怎么看待“有爱心”与“有纪律”的问题?这两种道德修养的内容,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2、(1518)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评析】本章内容是君子之质(内在修养)。君子完备周到的品行。探究:君子行为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君子体质先须存义。义而后礼,礼而后逊,逊而后信,有次序焉。”君子行为的义、礼、逊、信四条原则:第一、本质意义上要有义,也就是探求义理,属于君子的内心修养。第二、礼,行动要求循礼而行。第三、逊,即是谦逊,出言吐语谦逊恭谨。第四、信,办事守信,取信于人。3、(159)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

7、有杀身以成仁。”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评析】本章内容是君子之质(内在修养)。君子有求仁的牺牲精神。【评析】 “杀身成仁”被近现代以来某些人加以解释和利用后,似乎已经成了贬义词。其实,我们认真、深入地去理解孔子所说的这段话,主要谈了他的生死观是以“仁”为最高原则的。生命对每个人来讲都是十分宝贵的,但还有比生命更可宝贵的,那就是“仁”。“杀身成仁”,就是要人们在生死关头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仁”。自古以来,它激励着多少仁人志士为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探究:成语:杀身成仁(成仁取义):为正义事业或崇高理想牺牲生命。你能举出一些

8、杀身成仁人物或事例吗? 仁是孔子最高的道德追求。生命诚可贵,但为了仁,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可以献出宝贵的生命。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山下,孔了赞许他为仁人。比干苦谏纣王,被剖心而死,孔子也赞许他为仁人。管仲有大功于天下,虽不曾死,孔子仍赞许他为仁人。孔子这种思想影响十分深远。中国有多少英雄儿女在强敌面前威武不屈,杀身成仁,表现了中华民族浩然正气。文天祥临刑时衣带诏上写着:“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宋史文天祥传)探究:学习这一章你认为生命与仁义哪个更重要? 生命对每一个人都是十分宝贵的,但还有比生命更可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仁”。

9、当然我们也不能看轻生命,在两难的时候,要尽自己所能地想办法,既要能保全仁义,也要能保全生命。 儒家是热爱生命的,提倡心胸要开阔,意志要坚定,不能因一时遭受挫折就放弃生命。在生命与仁义不可兼得时,儒家提倡要“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也就是要人们在生死关头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仁”。 六、作业做学案一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作业二、阅读课文三、课本探究(前十一章)1、(416)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评析】本章内容是义与利。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是孔子学说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一句话,被人们传说。这就明确提出了义利问题。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他的义指服从等级秩序的道

10、德,一味追求个人利益,就会犯上作乱,破坏等级秩序。所以,把追求个人利益的人视为小人。经过后代儒家的发展,这种思想就变成义与利尖锐对立、非此即彼的义利观。探究:课后(P30课后练习三):答案:孔子和后世儒家的价值观见P31儒家价值观。主张重义崇德,但并不意味着一定要轻利贱力。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的价值观,完全是功利主义的。他们崇尚竞争、崇尚实力,否定道德和文化教育的价值,这种主张可以一时达到富国强兵之效,它把人们追求势利而引发的竞争和冲突合法化、绝对化,破坏了人际关系,败坏了社会风气,从长远来说,会给社会造成很大危害。战国时期的秦国就是这样。理想的价值观

11、应该是义利统一观。 “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是董仲舒的重要经济思想,是约束人们不道德和非法的求利行为;他只要人民讲义,不要人民讲利以至取消物质利益 。探究:对于义与利的关系,你是如何看待的?你觉得市场经济时代应树立怎样的义利观?孔子之论符合人为了生存追求利益而又要遵守“道德”、正确处理好利与义关系的实际,应该是所有经商言利者的原则。所以中国历来就有“儒商”,无论是“徽商”还是“晋商”都以“诚信”为本。到现代,商人、企业家都奉论语中的道德为本,大力提倡言“利”而不忘“义”。至于韩非子和董仲舒之论,都走向了两个极端。 所以说理想的价值观应该是义利统一观。今天,有不少商人、企业家昧着良心、

12、不顾消费者生命健康赚钱。只要能赚大钱,什么都可以去做,而且做得理直气壮。于是,桶装水里装自来水,牛奶里加入三聚氰胺,杭州地铁发生坍塌事件,7人死亡,14人失踪就统统都成了必然。君子爱财,取之有道2、(49)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评析】本章内容是小人耻恶衣恶食。本章和前一章讨论的都是道的问题。本章所讲“道”的含义与前章大致相同。这里,孔子认为,一个人斤斤计较个人的吃穿等生活琐事,他是不会有远大志向的,因此,根本就不必与这样的人去讨论什么道的问题。3、(1715)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不)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评析】本章内

13、容是小人患得患失、无所不至。孔子在本章里对那些一心想当官的人斥为鄙夫,这种人在没有得到官位时总担心得不到,一旦得到又怕失去。为此,他就会不择手段去做任何事情,以至于不惜危害群体,危害他人。这种人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司空见惯的。当然,这种人是不会有什么好的结局的。探究:成语:患得患失中得到什么?又失去什么?可以是名利,也可以是地位。总之是他想得到又生怕失去的东西罢了。患得患失的人什么都做得出来。为了得到自己的一己利益,或者为了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打击同事,排挤异己,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 。其实,患得患失的人自己也很痛苦,很无聊,活得并不自在, 并不轻松。那可真是“熙熙攘攘为名利,时时刻刻忙算计”,

14、结果还多半会“算来算去算自己”。对这种人来说,人生就正如哲学家 叔本华所指出,是在痛苦与无聊,欲望与失望之间摇晃的钟摆,永远没有真正满足,真正幸福的一天。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麻烦的是,进入所谓现代社会以后,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加剧,患得患失的人们越来越多,而从容不迫,悠哉悠哉,保持平静心态的却似乎是越来越少了。探究:有人认为 “患得之”是生怕得到的意思,你觉得有没有道理?一是比较得到之后的收获和付出,认为不值得。二是对以后的责任有畏难情绪,害怕不能胜任。4、(611)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评析】本章内容是君子之质(

15、内在修养)。本章中,孔子又一次称赞颜回,对他作了高度评价。这里讲颜回“不改其乐”,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探究:箪食陋巷(箪食瓢饮)什么意思?指贫苦的生活。探究:孔子为什么称赞颜回有道德?颜回追求正道,安贫乐道,淡泊名利,不追求生活享受,只追求精神生活的丰富。颜渊档案:颜回亦称颜渊,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他一生大半时间跟随孔子生活和学习,极深地理解并履践了孔子的思想学说,以谦虚好学、尊重师长、德行出众而著称,被后人推居孔门“七十二贤”之首,尊为儒家的“复圣”。孔子家语记曰:“年二十九而发白,三十二而死。”后儒曾评价说:“颜子没而圣学亡。”足见颜渊对儒学的重大影响。 5、(716)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评析】本章内容是君子之质(内在修养)。孔子极力提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